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4|回复: 0

统筹资源供给、科技助力减负,多位政协委员关注教育“双减” ...

[复制链接]

1694

主题

712

回帖

724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240
发表于 2023-1-18 13: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武汉
“双减”政策落地已一年有余。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新一年教育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记者注意到,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关注“双减”话题,从不同维度为教育建言。5 o4 g& a7 m# \; ~) A9 V
            公平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得到适配的教育1 s8 ?, A5 \+ }5 B$ S/ h% C; R7 y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分享了关于“双减”背景下对于“负担”内涵的思考。“我们对负担的认知应该更加丰富。除了时间精力的消耗、金钱的投入外,心理压力也是负担之一。学校曾对600多个初二学生做过调研,发现学习能力强、学习能力中等和学习能力偏弱的三类孩子所感受到的负担其实并不一样。”
2 q8 \1 q( o& P# b5 y4 F            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负担在课外而非课内,“这类孩子感到课内挑战性不够,因而去课外寻求更多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任务;当然,也存在为保持学业成绩优势而增加课外学习的现象。”
7 Y* b# c, h7 h3 \4 X9 {0 [4 a            学习能力中等的孩子,负担主要是心理方面的。从小学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有的孩子学起来不会特别轻松、效果没有那么好,这部分孩子感觉自己不是“特别棒”了,经常纠结于自己到底“行不行”,于是产生心理负担;同时为了达到学业期望值,通常会选择在课外提前学、反复学,导致负担加重。
4 b; l9 J+ a2 Q$ I1 y            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孩子,他们和学习能力中等的孩子相比,对自己的预期没有那么高,因此心理负担没有那么重。但是,由于学习能力较弱,确实存在较多学习内容学不会的情况,因此,课业内容是他们负担的主要来源。5 C) ~4 G* h8 W9 I
            “公平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得到适配的教育。”对于上述不同孩子面临的不同负担,王莉萍分别给出对策。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要让他们在校内能够学习到与能力相匹配的内容,这样才能把他们课后的时间解放出来,得到更全面更广泛的发展。同时,学校还要引导这部分学生,不要以学业成绩为追求,而是要去发现真正的兴趣所在,靠内在的驱动力来求知、来探索世界。
/ M% g( ^2 q; a3 l            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孩子,王莉萍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建立一种观念:永远去跟自己比,追求自己每天的成长与进步。在学习上,学校老师要多指导他们学习方法,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4 w  {( s0 }5 r
            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孩子,王莉萍认为,首要任务是把学习难度降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通过努力是能够学会的,从而建立信心;同时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特质和潜能,建立对自己的期望,将来能用自己的本领为社会做贡献。4 h# y. O) z" t1 ?% r
            统筹教育资源供给,做好教育“加法”
: m8 M+ M$ H8 Y9 u            在北京市政协委员闫永红看来,在“双减”落地中,关键要处理好学业减负与课堂增效、作业减量与作业提质、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等关系,因此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
: i5 M5 A8 W2 X1 T$ e; W            “‘加法’加什么?这需要思考。”闫永红在提案中提到,育人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更需要“教、学”同向发力,建议在丰富“学”“教”资源同时,加强立德树人主题教育、素质教育资源建设,完善“家庭教育”资源等,建立资源分类建设清单。5 H/ M% M" Q3 x0 W8 n
            在她看来,需要建立机制,充分调动盘活校外各类资源,构建北京市权威的、一站式校外素质教育供给信息平台,编制校外素质教育供给清单,为家长提供“点单式”精准服务。8 S( X" O7 T7 B. D& x- l
            闫永红特别提到,要引进大学资源,助力中小学做好教育的“加减乘除”。“北京市现有高校92所,高校资源非常丰富。建议北京市教委统筹设计,建立‘大中小育人联合体’,引入大学优质资源。”; M  F* m# ?0 |! m# q. ]
            例如,她建议,设立市校“共建机制”,试点开展“1+4”协同育人工程,即1所高校至少与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建立协同关系,开放高校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开放专家讲座、特色课程等课程资源;开放高校的文化、艺术、体育场所设施。8 C& h& \" i$ [" p/ q
            或者,邀请大学学者走进中小学开设讲座,大中小学教师共同设计学生课外活动,让更多中小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参观、访问,“动手”做小实验,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一流科研,更早了解科学,培养不同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 d) p& f+ q" ?4 ~9 D            闫永红还建议,利用北京市对各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通道,设立面向基础教育、助力“双减”的“揭榜挂帅”项目,精准开发“线上、线下”课程、讲座、游学、体验、实践等资源,为“双减”提供课后服务优质课程项目资源清单贡献力量。同时,还可以发挥高校特点,共建中小学特色研学、特色教育基地。“比如科技特色的、医学特色的,分门别类,满足不同孩子的多样化需求,把最优质的资源用好。”' S' g! S+ P9 P. P" e0 \4 A7 h
            委员建议让科技助推作业“减负提质”
1 `) ^8 S( c, h% s: n0 `; ^            学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作业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点。今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带来的提案关键词是作业“减负提质”。
* P& y  \: ]7 C9 s  T            余胜泉分析称,当前“千人一面”的作业布置形态,使相同的作业内容在不同的学生面前缺乏针对性,作业质量亟待提升。如何针对每个学生个体,设计针对深层次学情的有效作业,充分发挥有限作业量的效能,是当前作业提质面临的挑战。
) h# g6 t) q& q6 W0 u% o' c  }& N6 h            同时,从教师角度看,“双减”呼唤的高质量作业离不开精准学情的支撑。而即便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兼顾群体学情和个体学情的分析,进而阻碍作业有效性的提升。很多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人数多,学生作业的面批面改、全批全改、及时反馈与指导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
9 [  Q1 z$ Z4 ?$ ]8 M            余胜泉建议,北京市搭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助力“双减”落地的智能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市精准诊断学生学情,帮助教师提高作业设计和管理质量,带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N- y9 A( c" j% z
            “可以发挥智能技术在学情诊断、作业设计方面的优势,解决‘千人一面’的作业难题。”余胜泉进一步表示,为学校配备点阵笔、扫描仪、高拍仪等作业数据采集设备,在不改变纸笔作答形式的前提下,动态采集并汇聚学生学科学习、综合实践、体质健康等数据,并基于群体、个体学情,合理设计分层作业。
$ E: b, K! O1 j            同时,可以建立支持作业设计的知识图谱,打造作业内容多维标记体系。具体而言,组织权威学科专家、教研员分析知识内容、核心素养以及学科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核心概念、学习目标、能力水平、错误原因等重要教育学经验知识,为作业内容和学生学情建立结构化基础。
6 `! a3 A3 T1 h2 m            余胜泉还在提案中提到,建设集智慧作业、学情分析、开放辅导、学业监测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多维学情诊断、精准作业设计、疑难问题解决等公共服务,形成从作业布置到教学改进的业务闭环。
( i1 _7 g" h# {7 ?/ _- c            此外他提出,探索学情数据分析、机器自动批阅、自动反馈生成等融入作业流程的智能技术,缓解教师在作业设计、批阅、反馈等方面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幸福感受,从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3 v( M! ~7 G5 W0 g5 h* @' H- m            新京报记者 冯琪
; a3 G- B/ p; X' J; a! j% t, M1 t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7-6 12:03 , Processed in 0.0463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