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实习生 吴依桐! E6 r; @1 ?9 m3 s+ r. N0 G% r6 f& k
图 / 主办方提供& `& g6 m/ t% N @) H
兔年新春假期,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文化场馆、机构开启一系列艺术展览,为在粤观众提供新春好去处。作为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的前沿地区,广州、深圳、香港等湾区城市把多种高新技术注入艺术展览,突出展现 " 科技 + 美学 ",令观众在此感受独特的沉浸式视听体验,激发思考。# W! `* B1 G9 j' e) X3 V
5 M: _% L( G" X% r9 n5 N
! |/ q3 p' k8 R; ^7 A, [& S
: w' h) |; D0 S! @1 j! ]
在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 + 美学 " 发展迅猛,表现突出。各种艺术观念、形式在科技、潮流、开放的前沿地区得到进一步的结合和呈现。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表示,这些展览及作品不仅能够体现湾区艺术的创新形态,同时更能呈现一个有着无限生机和潜能的创新型、生长型的艺术生态,彰显湾区科技型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结构型融合发展的城市群文化特色。 b. f$ [, d7 p
深圳:科技城市新成果7 e* g8 B+ M3 C1 a2 G/ I4 U+ s
《感知之维—— 2022 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正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这也是该展览首次在深圳举办,实现深、港、澳三地的 " 梦幻联动 ",推动大湾区艺术人文生态发展。展览以 " 艺术与科技 " 为主题,汇聚了来自香港、澳门与内地的 20 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对时代背景下的科学艺术对个体创作经验、对艺术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展开探索与追问。! i7 Q; }0 y" L) A; Y- B! b& P/ y! T
2 w7 _$ D+ {. e5 P6 @, k) c
) Z! o! p% f' C% R7 E
- O9 h! p- \: I8 }
科技艺术作为当下中国当代艺术最吸引眼球和浏览的形式,已经延伸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之中,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是上万家工业、科技、文化、设计企业的丛林,在这座城市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具有极强的在地氛围。
4 y; @1 g5 t4 W1 y X2 a曾求学于香港的黄智铨是一位多媒体艺术家、机械及媒体设计师,他在作品中积极探索科技和个人情感结合的可能性。《相距俩》是艺术家《相距》系列中的一件作品,讨论人与人关系中的无尽变化。当观众看着眼前两个正在摆动中的屏幕,就会注意到它们的摆动节奏并不规律。屏幕中的眼睛会随机变换,根据程序的算法拼凑出不同的面孔。这种体验象征着人与人之间在交流时所产生的情感,也隐喻着科技和个人的关系。) B; N( N* c4 d! H# L$ j5 i/ h
# o5 R8 }8 p+ ^+ O+ b" V9 T1 }! d- o
/ q5 D" W# L4 c! Z" l% n6 @* A/ q该展入选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特征,复杂多变的现代技术只是表现的手段和载体,对社会、自然、人居环境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的思考才是艺术家们的终极追求。如刘佳玉的作品《自然尽染》和叶韦瀚、陶芷琛的共创作品《樗树之用》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反思。
v0 {9 K9 p) j8 @广州:传统重镇新活力
9 E' o& O* L# J$ z9 Y! |在湾区文化传统重镇的广州,正在举办《前进号角——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展》,以综合形式表现新中国以来广州文艺工作者们的创作成果。而在展览篇章 " 吹响号角奋进新征程 " 上,展出了广州文艺名家表现新媒介元宇宙的文艺作品,展现百年征程的崭新活力。
9 v0 g2 ]; C! s6 J3 E7 Z1 y$ q2 ~4 O4 [* U% I, y' t
: ^: Y- _1 d- P) t% ]' s: g& m9 k3 E7 U. ]5 t
其中展品《比特后人类宇宙 -DNA 魔方》是郑龙一海等青年创作者在数字技术元宇宙背景下创作的新媒体作品。通过声音互动影像、身体动作捕捉和文字输入等多功能人工智能程序 "AI 哲学家 ",将不同时空地理位置的观众与虚拟元宇宙世界联系起来。观众可以通过摄像头与麦克风与虚拟现实的场景进行互动。1 Y6 d! r% S4 S4 {6 o
在春节期间,广东美术馆为广大市民带来《化作通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以及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本届三年展深入呈现和思考了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在艺术的表达中,新媒体的出现,选择了一条面向未来的对话方式,真实世界的感官信息被重新转译、编码,再现。' a- C6 f3 R( f' E& S$ H$ O1 m- T
! a* U# t9 P8 \3 U! D2 G
" n6 c9 Q3 j( }8 A
6 F% r$ M8 M/ Q; Y爱德华多卡茨的《荧光绿兔》被认为是生物科技与当代艺术创作结合的经典之作。艺术家爱德华多卡茨将水母的基因移植到兔子身上,使兔子全身能发出绿色荧光,以此表达对基因移植的思考。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展出了《荧光绿兔:一只走红兔子的故事》,讲述了一只名为 " 阿尔巴 " 的绿色荧光白兔诞生的故事,呈现了公众对该作品的热议与探讨。
+ t A' P- \0 d: {由广东科学中心和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印度科学博物馆协会联合举办的《希望之苗》主题新展在广东科学中展出,呈现了疫苗发展的历史,为市民了解疫苗的研发过程、走近科学提供契机。
/ z2 u0 M3 D9 K7 P4 Y5 n5 m$ t
/ m% i5 r; M/ f5 O6 ~3 ]9 W
, S( O! U8 n, r7 P. k5 j5 y4 A. B6 E! C. q( Z: P# Q
该展更通过科学与艺术的跨界联合,透过一件件综合艺术装置作品,将水墨实验、光影艺术、音声艺术、视觉传达艺术、建筑与设计等多元化艺术手段注入到 " 疫苗 " 主题当中。艺术家郭青的作品《我们》《哲思》把建筑、光影艺术与医学理念相结合,构建出一个描述疫苗发展历史的多维艺术空间,重温这段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难忘经历。
' }* v. K7 m2 \2 Q9 F( q1 N香港:国际大腕新呈现
, u* @) T- D: q9 [. [陆港两地通关后,香港潮流时尚的文化体验再度成为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选择。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亚洲首间国际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 M+,正在展出多个国际大腕个展,充分体现香港城市文化的特色。比如,M+ 首个特展《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是著名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举行的最大型回顾展,展出逾 200 件涵盖各个媒介的展品。) y, J p6 g1 S3 A
6 f. j8 f- J& U4 W! j. H( a; n
# M/ `% I$ {9 v1 U' P
, y% }" Q* h: B- C! ]4 d! E6 B& G作为国际文化交汇交流之地,香港的展览机构为观众带来科技艺术的前沿作品。创造出破纪录 NFT 作品的艺术家 Beeple,于近日在 M+ 焦点空间落地亚洲首展《人类一号》。2021 年 11 月 9 日,这件被铸造在区块链上的作品《人类一号》在纽约佳士得夜场拍卖中拍得 2890 万美元,仅次于他自己于 3 月份创造 NFT 艺术作品价格记录的作品《每一天:最初的 5000 天》。' u( H$ g' B+ e# B; X
《人类一号》是一个 2.2 米高,长宽均为 1.22 米左右的立方箱体。它的四面均装有庞大的 LED 屏幕,并且持续旋转。屏幕上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播放 1.6 万像素的影片,屏幕中将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虚拟景观,一名身穿太空衣的 " 旅人 " 穿行其中,迈步向前。& ~! o$ ^1 X9 D5 O" o4 r" C
3 D4 {8 F) N. ^$ \* y2 F
5 H& Q# Q; T* e5 ?
3 H7 G" R1 L1 N* M9 i( v
《人类一号》是一件不断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数码作品,回应人类社会当下的议题,也反映出 Beeple 不断变换的兴趣。Beeple 会利用在互联网上找到的元素及其创作素材,不时更换场景,以回应世界大势。+ [1 o) `1 f) J# |! ]' N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 H/ D4 Q. n# j( t) 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4 t V8 ]. ?' q, [7 _2 ?; H9 Y责编 | 邓琼
' D+ s9 ?2 o4 ^4 e, i! R校对 | 李红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