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降价后,各种数据显示,价格战对市场的搅动作用是巨大了,特斯拉7天就卖了近9万辆车。部分门店订单数环比增幅达500%,多位消费者退订比亚迪转购特斯拉,但这还没完了,因为特斯拉降价空间依然还存在。
+ v1 {2 F X# \# b 近日,特斯拉在社交平台表示:4680大型圆柱电池的量产,取得了重大突破,上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生产了86.8万颗大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电芯,能够支持1000辆Model Y装车。接下来可能会迎来批量化生产装机。; x1 p9 g9 c2 R
) [6 Q, r& p d2 u# {! y& P; T
而这个产量距离德国柏林工厂与加州工厂的周均3000辆生产需求已经相当接近了。
* W5 B0 h8 ]7 r: E o/ n3 r 4680电池有何特别之处?这种电池相比上一代的2170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5倍,续航里程提升了16%,输出功率提升了6倍,并且成本降低了14%。" U; F" R' d7 o+ ?; Z
而根据去年3季度马斯克的说法是,特斯拉汽车使用4680电池后,再结合材料与车辆设计的改进,生产成本最高可降低54%。0 [# ?0 Z: d* }5 A# _+ x2 ], `, S
1 ]) U6 s1 W# U8 w0 ~% m6 c 特斯拉降价的背后,表面是市场份额的抢食,但背后是电动汽车的成本之战打响了。2023年,能不能把成本降下来,把价格打下来,可能是新能源市场竞争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 `7 }- x6 v- H8 E 国产电车压力大了
3 U; Z4 A* t' x 特斯拉把车价降下来,现在特斯拉销量暴增,国产车已经受到影响,传闻比亚迪销量在下滑。
9 J6 s5 H: { \- d5 a( b. j& Q 当前国产车主流阵营还在涨价,问界与小鹏已经跟进降价。对于国产车而言,当前陷入两难。不跟没销量,跟了没利润,总的就是,特斯拉这条鲶鱼搅的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了。
T! R, U5 F! b9 D) e/ g8 w; \: _ 6 Y. N$ U! Y ]( ^1 h
那么对国产新能源来说,当前其实要打赢这场仗,可能要有三个前提,其一是,国产车也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竞争,这是与特斯拉竞争的关键。
) v# Q: v( v# E0 l 其二,特斯拉成本一降再降,影响汽车质量与品质,如果未来再出安全事故问题,可能又一次让消费者转入国产新能源阵营。
" z+ s7 }. P/ n# N 其三,国产车阵营通过创新力的产品扳回一局,让消费者无视特斯拉价格优势。) }& i; ~4 G" a
从目前来看,国产车可能更多需要思考如何跟上特斯拉降低生产成本的节奏。特斯拉规模大,成本控制能力又极强,再加上特斯拉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度,所以特斯拉的成本,理论上来讲,就算同样的配置、性能, 也会比国产新能源车更低,并且低很多。
$ M6 |2 \$ z0 n" c* k4 ~ 国产车就不同了,早在在2021世界新能源大会论坛上,工业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就指出,中国新能源车目前的制造成本依然偏高,作为制造动力电池的重要材料,锂、钴、镍等矿产资源的价格一直在持续上涨,而这就会导致新能源车的制造成本也会随之提升。! I# m6 j, |6 i5 n0 u& ^
但除此之外,国产新势力的一大共性短板在于,还未形成规模化投入,研发成本高,又喜欢堆配置,比如激光雷达等,且对供应链的掌控程度也不高,成本是高于特斯拉,目前像蔚小理、问界、零跑、哪吒等还不具备与特斯拉打价格战的底气。
+ C# ?& g3 Z8 w( d4 [ Z 特斯拉的成本优势首先在于,汽车直销模式,减少了渠道中间环节的费用和支出;其次是广告少,销售费用更低;其三是,车型少但单车销量大,研发成本分摊降低;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人工成本,一体化压铸这种压缩成本的破坏性创新,这也是为何特斯拉一个上海工厂就能达到百万产能的重要原因。
' L7 x+ O K U& B: C: ~3 b; O, m9 l
$ e! J# T: i; D) j! l+ [& Y, a: m 当然国内比亚迪也很厉害,全产业链优势,核心零部件自行研发和生产,部分零部件外采,主流的新能源车是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主要成本是电池、电控、电机、电驱动部分和其他。 Q! p* N, Z# e: x: S
其中电池占整车成本的比重大概42%,三电系统占整车成本的63%。平台化的三电能力则让比亚迪有能力快速推出各种高性价比的车型,占领各个细分市场。也避免上游供应商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上涨等。6 m' q0 T% C2 p) b- _3 ?& S* F
拼成本,比亚迪也打不过特斯拉
5 S( Z3 ~8 u9 a a! _" ^6 K$ s8 v 但整体上,比亚迪还处于发展阶段,研发投入很大,需要利润来推动研发正循环,比亚迪采取的是经销商模式,经销商需要分走一部分利润,这是对决特斯拉的一个短板。
% a0 \6 } ^4 w 因此,如果要与特斯拉来比成本控制的话,比亚迪优势也有限。
; Q& W y; [3 m 根据双方二、三季度财报,特斯拉单车毛利率约27.9%,比亚迪单车毛利率大约18%,不过比亚迪的优势是品牌口碑逐渐起来,汽车的安全质量被认可,包括网友曝光的耐撞性好以及危机情况主动刹车、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包括近期比亚迪仰望带来的4电机技术等,其产品品质与技术创新带来了更高的溢价,因此,比亚迪受到的价格冲击可能相对同行会更小一点。8 d# ~4 j, z# U6 a8 g( Y
总的来说,对于国产电动汽车厂商来说,如何应对这场成本对决,可能会有更大的压力,特斯拉还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而国产电动汽车已经没有了,从国产厂商这边,本来已经想着怎么进一步提升利润了,谁知道特斯拉打乱了节奏。一升一降,是竞争力的攻守互换。
' H; Q( w1 G$ p- N 如何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去学习控制成本,把价格打下来,可能是国产电动汽车当前需要应对的方向。
+ _; W; x6 c" z2 Q 对于国产厂商来说,不要总想着怎么走高端搞利润,而是要想着怎么把成本降下来,多卖车才是正途。毫无疑问,2023年可能是变局之年,国产电动厂商在今年面临的竞争局势更难了,压力也更大了。
: a* W- L) _/ Y- O3 S6 K 燃油车阵营也难了
& a: S% K6 o. G& c' @: I% m 特斯拉降成本,打的也是燃油车阵营。燃油车的生产成本为:装配、底盘、电子电气(E/E)架构、白车身/外型、内饰、动力总成/传动系统、发动机和辅助性成本。
( m& n0 h1 l6 b 从目前来看,燃油车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是三大核心技术,成本也在这三大件上。数据显示,四缸发动机机占车价的10%-15%的制造成本,紧凑型车的发动机至少需要2万以上的成本,相比之下电机的制造成本也才发动机的二分之一。一个变速箱,其实它2万元的身价都已经是电驱动价格的4倍。因此从整车来看,燃油车成本在于动力总成,而电动车则不需要这部分。2 {. F7 S4 c- h9 E8 w! \. u
% e# S q7 B" y# Q) | | 相对来说,许多欧洲老牌车企的内燃机已经有几十上百年历史,成本控制与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但是燃油车需要利润来支撑它的发展,尤其是它的渠道经销商模式,需要预留更多的利润给经销商。6 b. M: Q7 u7 S7 }
根据奥纬公司的数据,制造一台紧凑级(C级车)燃油车的总成本约为13,900欧元。如果在国产车阵营,这个成本还可以更低。但总的来说,电车的成本控制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给燃油车压力也越来越大。: e+ H& |# ?- s
尤其是特斯拉的利润对比燃油车更有优势,数据显示,在2022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出售每辆车获得的毛利润为15653美元,是大众汽车的两倍多,是丰田汽车的四倍,是福特汽车的五倍。
4 t4 b2 g9 q( U% W 而根据KBA(德国车辆登记机构)的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在德国销售了69962辆纯电动汽车,击败大众汽车的63206辆,成为该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品牌。根据KBA(德国车辆登记机构)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德国销量排名前三的汽车是特斯拉Model 3、菲亚特500和特斯拉Model Y。
& ?( ]2 J+ J2 G5 k6 B ~7 \' G8 M / m; B3 t* ~, l0 o& G
当前,Model 3的最低售价已经是22.99万,这个价格,冲击到了日产天籁、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丰田RAV4荣放等20多万价位的燃油中级车。
. R6 V0 i7 @! x' { R! N1 W 降价之后25.99-35.99万的特斯拉Model Y,在二十五万级的这个价位,给19.59-25.68万的奔驰GLA、27.98-33.98万的宝马X1、26.88-34.88万元的丰田汉兰达、27.88-32.62万元的奥迪Q3、27.97-36.07万元凯迪拉克CT5等车型还是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 n4 L' |( x2 x$ M% o( f 3 z @0 g8 b, c; T$ J
当然,在国内市场,BBA因为品牌溢价的因素,可能受到的冲击不会有日系车或者国产燃油车那么大。当然整体而言,购买燃油车的用户相对而言,是更倾向于对燃油车有偏好,特斯拉的降价对多数人影响并不大,但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在电车与油车中摇摆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可能更容易在新能源车的价格比燃油车价格更香,性价比更高的时候,倒向电车阵营。
' a8 w/ H; Q0 r) I 国产电车要准备战斗了+ i5 a3 q z# J( ^4 T5 g8 w
从目前来看,欧洲市场正在遭遇冲击,国产电车阵营的冲击也肉眼可见,燃油车阵营因为体量巨大,被冲击的效果不会立马显现,但从长时间来看,随着特斯持续通过控制成本压低价格,国产电动车跟进调价,那么燃油车市场阵营进一步收缩是可以预见的。
# F7 ~+ [( F# B6 v 特斯拉围绕降成本不断减配,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是拉低其本身的品牌溢价,定价很难往上走,高端市场难做。其次,减配带来的外观内饰的视觉观感与舒适感降低,也有可能将注重内饰、外观等观感体验的用户推入国产电车阵营。
; `7 K* F. j+ x% A9 j! H2 c 再次,特斯拉过于自动化的造车模式(特斯拉工厂零部件生产自动化规模大于75%)与过于偏向软件化的造车理念,其实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T6 x. t& {! t; m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产电车在降成本的同时,要准备战斗了,特斯拉降价,如果在成本上压不下去,那么可以从服务与模式的优化层面来降低购车成本,建立差异化亮点。+ P8 c( D$ r) y) X
比如此前有人建议通过普及车电分离、电池租赁的服务模式,降低用户的购车门槛;也可以为车辆匹配标准箱体且支持拓展的动力电池,用户可选择电量及加装,合理调配预算。
/ ]* s- y5 O4 v 当然,也可以加快新型燃料电池的试点与推广,从充电、能源补给端实现突破,降低用户补能时间和续航花费以及放大充电续航的便利性。 @9 S. i4 M9 c: m+ F2 t4 y3 S
与此同时,需要尤为注重汽车安全与质量、品质与品味、在服务层面与产品技术层面有新的亮点,要有自己的打法与理念,产品带来的杀伤力同样是对冲特斯拉降价冲击的有效武器。
5 l6 ?; e, `% s# g+ v% }5 i 由于消费者的胃口与对定价的下调预期也调动起来了,人们的购车预算与预期都可能要低于往年,因此,一众车企可能面临销量下行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缓冲高端,销量优先于利润,在今年可能需要成为国产电车的共识了。
5 {; L0 S" f5 {2 v0 d7 \" m8 U/ }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