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GDP超过8个省会城市后,“最强县”的下一步该怎么走?0 a+ ^& }: k1 n1 [
各地正陆续公布2022年经济成绩单,部分省份增速领跑成为“黑马”,万亿城市排位迎来新格局。在县级市层面,也有值得关注的亮眼突破。
' k, O+ { s) t/ x" V 2022年,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诞生。据苏州昆山市统计局披露的消息,昆山2022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 @% |$ h+ U# u* R @; [9 A
若以地级市论,5000亿元的量级大约在全国城市中排50余名,且超过了8个省会城市。对于一个县城来说,这显然是值得称赞的成就。不仅于此,昆山已连续18年夺得全国百强县榜首,并在2022年被明确列为Ⅱ型大城市。2 V' p5 e8 {9 o2 H, O
在县域经济愈发得到关注的今天,以“先进制造业”立市的昆山,依旧牢牢站在政策和市场的风口上。朝着下一个千亿增长的台阶,昆山还要做什么?
$ P; {- ^ V/ z1 m' y$ t/ p) ^
+ n! `5 l0 `; T4 D 浙江昆山(图源:图虫创意)$ F3 E2 x" u0 R' t
崛起密码:农田里的“工业小区”
1 a* E, i3 L, h' W8 q' B 投资减弱、出口减缓、财政减收,昆山2022年的增长压力并不小。
2 a! p* ^3 s6 C2 M; g! } 不过,以制造业立市的昆山,在不确定的风浪中稳住了船舵,用10个月的时间拼抢出了全年的目标进度。2022年,昆山在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同时,完成工业投资250亿元,同比增长8.4%,总量创五年来新高。
& l( Z" F* V3 l5 v: Z 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是当前昆山的两大主导产业。2022年,这两大主导产业发力明显,有效拉动了昆山经济的稳定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产值6015.46亿元,同比增长7.4%;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896.41亿元,同比增长2.0%。
' X u9 J: Y f* m( [; Q; P- F+ _ 连续18年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位居榜首,在2022年首次问鼎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创新百强县(市),今天的昆山“硬核给力”。
[9 q" D/ E2 O0 d% I 在中国石油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永波看来,作为县域经济的“天花板”,昆山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抓住了扩大开放的机遇,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充分发挥要素禀赋,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S, n1 D% `+ i$ ^7 u! v4 \3 O
回看昆山的崛起之路,虽位处富饶的江南,又是“百戏之祖”昆曲的诞生地,有着悠远的文化历史。但就在40年前,苏南小县昆山还只是一个平庸的农业“低乡”,在苏州区县中排名垫底。
2 k: h: D$ z- f7 }! c' m& |' u 穷则思变。1984年,当时的新任县长吴克铨在深圳调研回昆后,计划在昆山“建蛇口一样的开发区”。自主规划、自筹资金,第二年,在县城东边农田的稻香里,一个占地3.75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建了起来,这也正是全国开发区典范昆山开发区的前身。
: | U7 v. {9 p3 V2 @; U4 S 有园区,更得招来投资。昆山的区位优势在此时尽显——紧挨着上海。靠着在上海虹桥机场“蹲点”,昆山招来一个个项目,并逐渐生根发芽。1988年,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苏旺你有限公司落地“工业小区”;2年后,江苏省首家台商独资企业——顺昌纺织在昆山落户。
3 j2 K* P$ m" Y/ D- m 埋头苦干8年后,自费开发的昆山开发区终于在1992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从编外“转正”。此时,在15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昆山开发区的生产总值已经仅次于广州和上海的开发区。2 L9 I) ?7 M' v, F6 ^
各类外资中,台商是昆山崛起的重要因素,一度贡献了昆山30%的地区生产总值。# ^& i- \& K, c& c/ ?* X5 q# r
位于上海、苏州两大城市之间,处于长三角“心脏”地带,昆山的区位优势是吸引十万台商的关键。! o& P ^7 q( x& X9 |* A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沪士电子、捷安特自行车、统一食品等大企业抢滩昆山后,2000年前后,昆山再度抓住台湾IT产业转移的契机,承接千余家IT代工台企。到2010年,昆山出产的笔记本电脑达到峰值的1.2亿台,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 v( ]/ s% p" h$ i3 Z' K+ | 敢拼敢闯的昆山人获得了他们的奖赏。1989年,昆山的人均收入从垫底跃居至苏州6县第一。2005年,昆山开始在“百强县”榜单上霸榜。 z+ |+ C& I$ }2 C, u# [$ k' ^* j8 K
2014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跨越3000亿元,2019年跨越4000亿元台阶。而从4000亿到5000亿,昆山只花了3年的时间。1 x" J q: o# v$ }* \
: w3 u# X% u% }
昆山(图源:图虫创意)
/ X" {, z& L+ x4 q$ O) ?! u 最强县的下一步:制造到创造
5 U7 b+ r1 h) M8 s! z5 l 时至今日,制造业重心转移,各类成本提升、风险叠加,“超级工厂”的定位难以继续支撑“最强县”的荣光,也无法再满足敢拼敢闯的昆山人。
3 I( {. P" O6 _$ R 在昆山市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昆山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中直言,全市经济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重点关注:其中工业生产面临多重“掩盖”,主要电子产品产量大幅下降,手机比上年下降20%;数码照相机下降27.3%;平板电脑下降22.8%;光电子器件下降19.3%。
# U$ Z% _) V/ Q+ Y 实际上,虽然总量迈上新台阶,但从昆山近两年的增长曲线也能看出,这个全国最强县正面临转型的关键期。2021年,昆山GDP同比增长7.8%,2022年GDP同比增长1.8%,均未超过全国增速。
' R0 U5 Z5 [% w: ?- Z( V “目前影响昆山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问题,是昆山的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且外资和外向型制造业占据了较高的比例。但目前无论是境外需求、外资的持续投入,还是产业升级的压力都比较大,还面临着国际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快速重构问题。”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经济将重回合理增长区间,昆山的经济增速应该也会有所恢复。
& G8 t* f. w% U6 q9 K1 A 危中蕴机。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昆山显然也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z& h4 z+ x) t2 Y* u6 e4 Y2 h A
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去年年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先进制造业是昆山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昆山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和“新动能集聚”两条主线,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加快由“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跃升。: x: ?3 u' I& Q+ W
据介绍,今年昆山将拓展产业招商新渠道,紧盯欧美日韩等重点国家和地区,新引进10亿级项目20个以上、50亿级项目3个以上、百亿级项目1—2个,力争实现项目数量、质量、体量新突破。
4 t3 F5 ?7 H. H2 T3 @$ n 正如昆山在40年前手把手将一家家外商引入“工业小区”,今天的昆山依旧将营商环境放在了重要位置。' g6 M0 [+ ^" `( m. T5 k
兔年的首个工作日,昆山的“新春第一会”上指出,今年将重点推进“大讨论大走访大实践”主题活动,聚焦企业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企业量身定制一批含金量高、支撑度好的首创性、突破性政策措施,为广大企业、创新主体营造更优发展环境。
# N+ h# P4 W4 F8 U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环沪第一城”,区位优势仍然是昆山突破的基底。上海曾为昆山带来订单,如今,更多人因为上海选择安家昆山。据统计,虹桥商务区跨城通勤群体中,昆山市通勤人群占比64%以上。 z* G# ^4 l1 C! \ l9 c4 {
作为首条和上海轨道交通网实现对接的线路,苏州轨交11号线(S1线)预计2023年一季度开始试运行,2023年中开通运营。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昆山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 V( ^) q$ _: m0 g2 l. T 守好“最强县”的位置,“昆山之路”还需要接着往深处走。; R6 z; d$ U* b) v$ n, f6 i
“昆山接下来要立足于自身制造业基础和外向型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以应对国际产业链与供应链、产业格局的重构问题,并在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恰当定位自身的角色和功能,以构建自身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比较优势。”柏文喜说。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