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月 9 日,国务院 " 互联网 + 督查 " 平台通报了有关江苏沭阳 " 城管中队违规向商铺收取所谓‘疫情防控保证金’ " 问题的处理情况。认定去年 11 月 22 日,当地城管向 6 家商户收取的所谓 " 疫情防控保证金 " 共 1.1 万元,属于乱收费行为,是防疫中的层层加码。经督促,当地城管已经退还资金,相关单位责任人被立案调查。
: r3 v t5 N4 m3 h& H! l/ J' T9 Z) a4 w( J. M
- a5 i0 m5 Z- d5 Z* d! N. i) f6 x* Q! V* k, _+ R
一家商户 1000 元 -2000 元不等的 " 疫情防控保证金 ",听起来数额不是很大,可对于做小本生意的商户来说,也是一笔较重的负担。而且,如此毫无收费政策依据,一拍脑袋就收费,收完还只进个人口袋而未上缴财政,整体影响更为恶劣。其伤害了商户们的安全感,也破坏了地方政府部门的形象。) z+ S- H {9 Q4 Y
国务院平台通报这样一个 " 小案例 ",体现了对民生权益的重视,案不分大小,伤害了基层民众的乱作为,就该及时处理和追责。而这样一个较有典型性的案例,此刻通报出来,也让人体会到更多的信号意义——在疫情政策调整之后,一些过时的、错误的做法必须尽快纠偏,重塑社会信心,为快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创造更好的环境。
1 Y3 n1 Q3 W- r这一乱收费发生于去年 11 月 22 日,虽然还未到社会理解的 " 全面放开 " 的时间节点,但实际上当时的疫情防控已经有了大幅调整的迹象。11 月 11 日中央发布优化疫情防控 " 二十条 ",放松了此前的严格管控,并且其中有一条就是加大 " 一刀切 "、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沭阳城管竟然还在收 " 疫情防控保证金 "。现在加以反思的话,说明当地有关人员并没有把以商户为代表的民众权益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放在眼里。; O1 y. K W, _
重视防疫本来没有错,但乱收费并非防疫的必要手段,更像是借防疫之名搞敛财。在疫情形势紧张的时候,这种做法不太容易被关注到。可现在回头去看,一切就都昭然若揭。这一 " 小事 " 的象征意义也在于,令不少地方商户举步维艰、伤害发展信心的,不只是因为疫情,还有这些借防疫之名的乱作为。在疫情已经逐渐消散的同时,是该好好清算一下这些乱作为。这对于恢复社会信心、集中精力拼经济,也至关重要。1 Y' `! T0 V' u0 V7 e
三年疫情之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毋庸置疑,重新找回过往的发展节奏难度不小。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 2023 年定下全力拼经济的总基调,也提出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的确,只有市场和社会主体对未来有信心,才会大胆投资、大胆消费。而要恢复信心,纠正问责过去的一些错误行为,是容易立竿见影的举措。
! w0 ~) \& {, {0 g! P3 h) T& \也希望国务院官网的这一次通报,能让更多地方听到弦外之音——不管以什么高大上的理由乱作为,迟早会被清理问责;不管是防疫还是今后别的什么理由,都不是可以侵害民众权益的借口。让公权部门守住边界,就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6 O. o4 z, U2 `0 K! B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守一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