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新冠疫情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月19日,杭州两所学校检出数名新冠阳性学生,但均为首次感染且为轻症,截至2月20日14时,尚未公布其感染毒株分支。& s, K! a6 m y8 C9 A
2月15日,在本土病例中首次检出XBB.1.5变异毒株。不过,BA.5.2.48(60.4%)和BF.7.14(28.9%)依旧为境内主流毒株。5 i0 Z4 J2 ~9 H' _5 |
一方面,人们感觉病毒在生活中消失了,另一方面,新的毒株和感染又让大家担忧,病毒会不会马上卷土重来?& g2 c8 r. [; z7 \! z
病毒感染接近历史低值但并未归零" l, s7 p1 w8 `" q# X
首先,“病毒似乎消失了”,并非一种错觉,全球报告的新增病例数几乎来到了历史低值,大部分人可能周围都没人感染。
7 l+ l3 k+ d( X) U. `1 o8 M, _
8 o& B8 h" l0 N9 R# C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病毒已经归零。
* z3 D1 W+ `3 t3 J z" F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月15日发布的最新报告,在1月16日至2月12日之间,全球累计新增感染者仍然达到670万,死亡病例为6.4万例。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境内每日也仍有5000例以上新增病例。4 M7 D/ |8 j1 Y% [$ [! }
由于目前各国减少对病毒的检测,并延迟上报相关数据,因此,全球感染数据可能也存在被低估的情况。/ Z4 C6 O; d! Z* |; K$ r) o, {* w' |
从流行的毒株看,XBB.1.5目前占全球新增病例数的35.9%。它是XBB衍生的亚分支,而XBB则是奥密克戎BA.2衍生变异株的重组毒株。
3 T9 I. R# {* D- ^9 f, J# X7 g 根据GISAID的数据,截至2月18日,XBB.1.5已至少扩散至全球65个国家/地区,其中美国占比最高。
8 Z; h5 i5 X7 {- U; Q3 @ # r5 y* d8 @9 i6 d- g6 U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XBB.1.5去年11月中旬开始在美国扩散,在今年1月14日那周,感染占比超过50%,成为美国主流毒株。$ [+ d. E" n* \; T( A/ H( |
在2月12至18日这周,感染XBB.1.5的患者占到了新增患者数的80.2%。
/ @" u4 ~; i5 k* a2 i# f
& B# n# t) }9 k% K: e# D8 Q XBB.1.5免疫逃逸能力强
, ?5 p3 F& ]. ?( K7 N 根据已有的研究来看,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高于此前毒株。) h) h' X" @9 Z9 F: |
根据中国科学院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今年1月3日发表的文章,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是XBB的1.1至1.2倍。而XBB的免疫逃逸能力,又是造成境内前一波感染的BA.4/BA.5毒株的数倍。
* \0 x5 V) U: w & ^4 V' q4 f; }* ]+ V$ L8 G M
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学者也得出相近的结论。根据其1月31日发表的论文,XBB.1.5的相对有效繁殖数(Re值)是XBB.1的1.2倍。在传播性上,XBB.1.5也比XBB强了约3倍。
# g6 ^1 O+ Y9 L! V2 w. S
# _8 z' o$ H+ E3 y1 i9 p+ E 不过,以海外的情况看,与此前毒株相比,XBB.1.5造成的感染规模较小,周期也比较短。$ V# E( I; {/ T! A2 w8 R8 _8 U. a! a' m
截至2月19日,美国本轮疫情已处于下降趋势,相比1月初的感染峰值,单日新增感染数已下降了50.49%。而与此前奥密克戎BA.1造成的感染潮峰值相比,XBB.1.5感染期间的峰值下降了90.48%。
0 l& P/ g3 Q6 i. n, I4 ? 住院规模上,XBB.1.5造成的住院人数峰值略高于BA.5,多了3000多人。
1 F" C* J6 V! r( v 在重症人数上,XBB.1.5造成的ICU重症患者人数峰值也比BA.5多了405人。
! O C( {8 _7 ^ 而在7天动态病死率上,XBB.1.5显著低于奥密克戎BA.1等毒株,但略高于BA.5。2月6日,美国本轮疫情的病死率达到峰值,为1.42%。
+ c0 p# P+ ]7 `( y4 n! p
5 A( j" d2 f1 q- W- N( n 基于XBB.1.5感染周期较短,我们倒是不用过多担心它还会在国内大范围传播,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人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感染,体内抗体至少能保护3至4月以上,目前大部分人仍在免疫保护期内。
; J& [) @. [/ M; S6 L5 h 值得关注的下一个毒株/ D6 C2 r$ U# X8 g6 T. X
那么,下一个可能引发大规模感染风险的毒株会是哪一个呢?
6 G5 g( X* n% y& Q5 b 目前来看,很难预测。
- A2 a" \* R. T. A- K9 G 截至2月12日这周,奥密克戎BA.5谱系(不包含BQ.1)的全球占比已降至8.3%;而BQ.1谱系也已处于下降趋势,占比为27.5%。
/ ^4 z. z- \ F2 u/ P9 Z* ~5 p " ^. N+ }7 p2 V
目前的毒株仍是XBB谱系占比最多,BA.2.75谱系也处于上升趋势。
5 ^3 j& w' `- J m( Y+ {; I. M5 b6 U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特别标明了一支新毒株——XBF,它为奥密克戎BA.5.2.3与奥密克戎BA.2.75.3的重组体。世卫组织表示,相比BA.5,XBF的基因突变更易传播,截至今年2月,已有46个国家报告发现了XBF。
- u( n, d7 A- C2 h 而根据GISAID的数据,目前这一毒株的全球占比为2.5%,根据其增长趋势,预计在3月占比提升至6%。7 K; ~. k: A# N, c" b" Z2 M" U
整体而言,目前全球疫情逐渐降温,但世卫组织依旧敦促各国保持警惕,加强病毒变异和疾病严重性等情况的监测,并继续报告相关数据。同时,也需做好高危人群的保护。市民们也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4 A- g6 M/ i1 B) p: x U# Z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x* p. r V% M) T6 S
作者:连俊翔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