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央视 3 · 15 晚会曝光了一种新型骗局,有些老人喜欢看的家庭纠纷调解直播,其实是一种销售的新套路。7 E4 L- h& E- h& j$ }
直播过程中,主播们上演一出出纠纷戏码,另有一位 " 正能量 " 的主播,上前参与调解。直播间的目的不是解决家庭矛盾,而是要推荐一种号称有神奇效果的药品。山西平遥的李先生发现,母亲痴迷于看这样的直播,觉得 " 亲儿子说的话还不如主播那些‘儿子’说的话可信。"
/ s; `. Z& \; [6 [
3 o! m" H* s/ K4 ]* H
% c9 @, X# R* r! O1 F1 T" K) \0 b7 _2 `$ S- ]
(图 / 央视财经)+ e S5 X& q% B! v" i% H
根据记者的调查,这些药品并没有治病功效,只不过是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普通食品。而在直播间中,调解主播们装出正义凛然的样子,帮助解决家庭纠纷。无一例外,他们都能机缘巧合得到号称能治病的产品,并卖给观看直播的老人们。/ w, B) j. d b" c7 F( Q" F! O
央视财经找到了一家供应链,发现成本价每盒仅 1.2 元的产品,卖给老人的价格是 99 元 10 盒。他们已经卖出一两千万盒,主播佣金是每单 80 元。这意味着,老人付的 99 元中,绝大部分进了主播的口袋。0 q! ^0 O$ m4 b$ R+ `& S& Z
不明就里的老人们很容易听信主播,以高价买到一堆无用的药品,自以为捡了便宜,实际上落入骗子的圈套。这不仅会让老人承受经济损失,食用后还可能延误病情治疗,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
- y& b' ]. O. o/ h* J5 }
% {% r. ^8 }9 a% g7 k- | {
4 v C" f4 x* _9 \. Q3 y l$ c
8 X0 d5 F6 W4 `. O$ w/ \(图 / 央视财经)- j& J4 x& ?# j/ n, _" c: _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新鲜的套路。在以往,听免费讲座能领鸡蛋吸引了很多老年人,推销人员借此 " 忽悠 " 老人购买保健品等。有的电话推销对老人嘘寒问暖,冒充 " 专业健康指导老师 ",赢得老人的信任后再行诈骗。
5 N; {/ l$ m; a* \+ c7 o% o如今,骗局和陷阱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包装,3 · 15 晚会还曝光了免费给老人寄 " 评书机 ",暗藏天价药骗局的套路。( Y0 b0 k( N0 Q5 e2 m
老人接连受骗,正是不法商家们看中了老人的社会接触面窄,获取信息渠道单一,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对纷繁的信息缺少辨别能力。同时,他们也利用了一些老人 " 贪便宜 " 的心理,以蝇头小利引诱老人走进陷阱。/ J) E+ P2 K. {1 V- T+ \ b# v: g
7 d& l- X' Z: d- T' v z" U$ R5 K. p) D$ U5 y2 M& V; G
+ Y. v) k# S* V, O
(图 / 光明网)
) D: L$ w/ B |- V8 b直播带货无可指摘,但主播们应当合法售卖正规的产品。要减少违法违规案件,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认真履责,也需要平台参与监管,不给不法分子实施违法活动的空间。
- K, o' ?* z+ }* q. x5 H. W+ T不法分子屡屡得逞,也是老人的心理需求让坏人有了可乘之机。逐渐失去社会连接的老人们很容易出现孤独和空虚,这些广告和推销人员正是利用了这个漏洞,赢得老人的信任。老人在推销人员的陪伴下,产生了依赖,才一步步踏入陷阱。0 c3 A: r0 Q. n m1 y4 Y5 H0 c
很多时候,对于老人而言,推销人员是比子女、亲人更亲密的存在,这何尝不是 " 花钱买陪伴 "。
1 s ~# Z' q# K. B" i6 R# A作为子女和后辈,指责老人分辨能力弱、贪图便宜很容易,但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老人的心理需求。通过时常陪伴和关心,提醒他们小心骗局,帮助他们了解各种诈骗套路,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避免老人们再一次踏入布满 " 糖果 " 的陷阱。
( K) L3 d: K+ p1 r九派新闻编辑方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