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北京规范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不得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开展体育培训( P, ~' A9 o- s1 }- O3 v' a
棋牌类项目每班次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室内培训不应使用居民住宅作为培训场所,也不得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开展体育培训活动……5月10日,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获悉,北京市地方标准《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征求意见稿)》)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在2023年6月5日前将意见填入“意见反馈表”中,以e-mail的方式进行反馈。 ! z( U8 A/ J: f; v0 Y* d# }
《规范(征求意见稿)》对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人员、信息化、场所等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规范(征求意见稿)》,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主要指以传授和提升某种体育技能为目的,面向3至18岁儿童青少年开展的课外体育指导、培养和训练活动的机构。
/ j, ~4 U2 \) J( k" W* r; U 2 u) b" ]5 \5 Y6 e& U
教学人员应具有培训项目相关资质证明
7 p5 p: l2 k+ _2 N+ G 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安全员,所有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身体检查并取得身体健康证明后上岗。
/ `9 [: h% K) I 《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应配备不少于1名专(兼)职安全员,应掌握治安、消防等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熟练使用通信、治安和消防器材。同时,应根据自身规模配备不少于1名经过培训并获得急救资质的从业人员。 + c: T" c6 p, C/ O* c$ v) x; S
教学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宜不小于50%,应掌握基本的训练常识以及健康常识;专职教学人员数不应少于教学人员总数的25%。培训机构应根据所开设培训项目及规模,配备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兼职教学队伍,且教学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宜不小于 50%;专职教学人员数不应少于教学人员总数的 25%。
$ p; @5 M; C! F3 _ 针对教学人员的资质,《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教学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学历,并具有培训项目相关资质证明;开展高危体育项目的青少年校外体育 培训,教学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校外培训机构聘任外籍教师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8 s7 q) |# c+ w0 T 此外,教学人员应掌握基本的训练常识以及健康常识。培训机构应定期组织教学人员进行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每季度不少于1次,且每年度培训时长不少于90个学时。
/ |0 M2 t/ z8 q3 ~# V 棋牌类项目每班次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 d8 w7 V% X$ W8 o
哪些场所可以作为青少年体育培训场所?《规范(征求意见稿)》称,室内培训不应使用居民住宅作为培训场所,利用改建或改用的地下空间从事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经营活动的机构,应符合地下空间使用的相关规定,不得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开展体育培训活动。
4 a X2 D9 U2 y; b 同时,教学场地建设应符合培训体育项目的场地标准,棋牌类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 - h, N, s6 ~% p- l- `/ A9 I) a
此外,针对培训场所,《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每日对地面、杂物和垃圾进行 常清洁。每周进行教具清洁及消毒、地面清洁,并对使用过的设备设施进行清洁消毒。
; q3 ?7 j7 p% N+ p) p0 e 培训课程要与培训对象身体状况等相匹配 N( q) z& u+ z2 K/ o! N
课外体育培训的课程应如何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应与培训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等相匹配,具备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同一时间开展两项及以上体育项目,各体育项目培训区域应分设场地或之间设置连续性隔离带。
) W( S+ T9 M% N1 _ 同时,对体育培训机构使用的教材,《规范(征求意见稿)》表示宜为国家正规出版的教材,自编教材应按教材管理进行审核。
6 g/ f6 j4 D) [( w8 ] ^1 V& } 针对青少年在体育培训中的安全问题,《规范(征求意见稿)》规定,上课期间有剧烈运动时,教练员要随时注意学员的身体反应,如遇到学员身体无法承受继续培训,应及时按应急预案处理。针对低龄学员,可多通过肢体语言进行沟通。
1 O9 E/ l2 M1 b9 q, |* h 培训机构也宜提供运动技能考试信息,组织学员参加考试;提供相关运动项目比赛信息,并积极组织学员参加。 ; {. N8 M: Q# K* E. i/ @4 R9 Z
此外,针对开展网络培训教学的机构,其直播教学的影像须留存至少6个月;线上平台应当具备护眼功能和家长监管功能。
+ Q2 \/ x7 G( _2 u) b0 M% @. R' \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 w- k8 N6 S+ f( F* o& `
编辑 巫慧 校对 杨许丽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