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父与徒弟之间,代际之间的区别与冲突、沟通与理解是《我们的师父》节目线索之一。孔晓一告诉记者,《我们的师父》发掘了普世的师徒关系:不是拜师学艺,而是在与师父同吃同住、“来往与感悟”中获得榜样的力量。9 C0 S9 G, A" j: E) \5 P+ u3 Y% W,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学课本中韩愈的这句名言不少观众都能背诵。但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师父”或“老师”这一词却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正如《我们的师父》总导演孔晓一观察到的:从80后这一代开始,很多90后、00后,自学校毕业踏入社会,便觉得人生再无导师,他们自信地认为每一步的成长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摸索得来的。
1 @6 H3 W2 l2 m) q9 H3 ~0 r2 z* w+ H3 g! @
! Z7 G1 D& n8 ~; ~* N
但果真如此吗?湖南卫视3月30日上线的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我们的师父》探讨的便是现代生活中的师徒关系。大张伟、于晓光、刘宇宁、董思成将与不同领域的师父同吃同住三天两晚,为观众呈现一段段别开生面的“师徒情谊”。
1 T* f' c% t0 O5 i$ S3 v
7 a5 h6 c- w! c! i. Y0 n6 s/ m" x
# R: n/ S3 F0 Z+ N; x; U$ c1 W
( i V9 H3 d8 V7 W! j% M1 p2 E) Y: K. \ D& X3 j/ X$ O
4 M- U0 I' K7 s. M; _1 N
“其实,身边的前辈、长辈一句不经意的提醒和叮嘱,都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孔晓一对《综艺报》表示,《我们的师父》想要为观众展现一场深度的“师徒对话”“代际对话”。不同人生阶段有着不同困惑与疑问,通过与这些师父们的“来往与感悟”,节目组希望让观众感受到师父们的品格、处事态度及生活智慧等,为处于迷茫中的年轻人“解惑人生”。$ l- Z+ [$ B* f1 n! }* U
$ X1 Z' ^) f4 `$ O! x6 r* x o
2 @, F3 C* L9 j' H, J0 K t8 G7 i普世的师徒关系
6 {; ]$ D8 ]" z( e- D! N' D- ]8 `* W4 i B; x0 t, u+ E; p" d% i
$ W: k- f+ Y( A2 s
“和大师同吃同住是学不到技艺的,但是在这种来往与感悟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去感受大师们的精神。”画家黄永玉的这番话是《我们的师父》的灵感来源。孔晓一表示,如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意象形容,《我们的师父》4位徒弟的拜师正如《西游记》中师徒4人求取真经的过程。“我希望这档节目不仅能够为湖南卫视所有年轻观众带来欢乐,还能带来更多思考和自我成长,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身边每位提携帮助过自己的前辈。这些东西不是在家长身边,在课本里可以学到的。”
; o2 z. z! ]* l ]. ` }& @8 a: h7 |) \/ F7 L3 ]
9 D8 c" N( v7 P4 y. ^- K) A1 N8 P2 u j
6 o9 Q9 `1 W1 W) O
) y/ t/ P% ?" V, ^6 k% r在节目中,首位登场的师父是牛犇。这位1937年出生的演员,在中国电影银幕上活跃了几十年,2018年,耄耋之年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据介绍,除了牛犇,节目组目前敲定的师父还包括来自体育界、文化界、音乐界、主持界等各行各业的榜样前辈。这些师父们各具特点,但也有着共通之处,如都在各自领域有着卓越成就,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传递优秀的价值观,自带有趣的灵魂和丰富的故事。节目组邀请的师父都是大众既熟悉又陌生的人,即“熟知他的成就,对他的生活充满好奇”,节目组希望这种好奇心也能够驱动观众观看节目一探究竟。& I0 B; K$ T6 c7 ~
* `% @. n! n9 V% K k' v
: G, D( V) Z& \7 Y
4位徒弟于晓光、大张伟、刘宇宁、董思成刚好构成了70后、80后、90后、95后4个年龄段组合。“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困惑,我们的4位徒弟分别代表着不同年龄阶段的年轻人,观众能够透过同龄人的视角找到共鸣,通过观看节目寻找困惑自己的答案。”孔晓一说。
- F' q+ l% _6 h! \; w) N; j$ O& t& s6 Q
# z3 B$ T5 D4 D0 Y
师父与徒弟之间,代际之间的区别与冲突、沟通与理解是《我们的师父》节目线索之一。孔晓一告诉记者,《我们的师父》发掘普世的师徒关系:不是拜师学艺,而是在与师父同吃同住、“来往与感悟”中获得榜样的力量。“相较于有形的书籍、文物,或是师父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就,他们的精神品格、为人处事的态度,他们的生活智慧、发光的灵魂,更需要被年轻一代发掘和传承。”在孔晓一看来,无论是节目中的4位徒弟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只要能对师父们身上的闪光点感悟一二,收获便是巨大的。0 a9 o/ g; r/ U
4 c! c( F$ i( \1 @3 _0 E3 g9 c. i8 `# H% R
/ u; i+ h# @2 ?6 u* L$ Q- o0 u4 F/ K& Q7 n
* U6 E- L- x( f0 h) O! }年轻人喜欢的打开方式: T! e( @# m' z# i T
/ v1 e0 e& C( ^+ t! Z% h) M
: o6 f( u5 ~$ p7 S/ }, H) ~“湖南卫视今年提出了‘正向娱乐’的口号,我的理解是做节目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这个要求很高。”在孔晓一看来,《我们的师父》题材本身已经为节目定下了正能量表达的价值底色,但如何做到既有意思又有意义,难点在于用年轻化的语态去诠释师父的精神,寓教于乐,避免说教。8 M1 H( _3 o% X9 f8 l
. D4 w; [: i8 v# Y% R( ?; c p
如何在避免说教的同时让年轻观众真正感悟到榜样的力量,策划尺度很重要,《我们的师父》选择的方式是让观众自己感受,在徒弟与师父相处的三天两夜过程中,感受师父的生活日常,感受他们成功背后蕴含的力量。" f2 D! Z" G, Q' \( a( y
+ i8 ]: s) ^9 i& V
( t( B! K1 A' m5 |! y2 j+ M“年轻人不喜欢被动地接受任何事情,但是他们愿意主动去了解、尝试新鲜事物。”孔晓一说道。正如节目中的年轻嘉宾一样,很多年轻观众也有着“我就是我,谁也不服”的心态,让他们走进“神奇又有趣”的师父家中体验师父的人生,能激发年轻人的好奇心。通过这种方式“打开”师父的人生,不仅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嘉宾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也更容易获得观众的注意力。
# H9 L9 L$ F* \0 A- W& _) e: G; @' A3 H: `" a( ?9 W$ ]2 c9 w
% K' }! t% h/ l% D: g4 h
“双视角”的呈现形式是该节目一大看点。除了摄像机记录的客观视角,徒弟们用osmo(手持云台)拍摄的主观视角也成为节目主要素材之一。“这样的呈现形式,可能是国内节目的首次尝试,我们认为非常有趣,相信观众也会喜欢。”孔晓一表示。* K; k- y6 h$ t' a+ P* G- \% \
1 E- U2 Q2 `) N$ ^1 K0 M$ p
, j6 v. q) Y6 q/ J. F2 x
9 s2 E" x C( s1 _" I! k* [: i
8 D: ?4 A0 O7 M% W7 n1 B) L% ~: z( C( d& I! t- C
《我们的师父》背后是一支年轻“敢创”的团队。去年,孔晓一工作室成为湖南卫视12个挂牌工作室之一。“因为年轻,我们富有热情和创新能力,能够抓住时下最受年轻人喜爱的点;同时我们的执行力也很强,这是我们‘敢创’的前提。”在《我们的师父》之前,孔晓一工作室操刀的另一档节目是湖南卫视的《少年说》。把正能量题材做得很好看——孔晓一认为这是团队的优势所在,她希望未来自己的团队能够成为一个聚焦“青年文化引领、时代国民精神塑造”的创新工作室。$ T9 c& @ s9 f; k, a
6 n! U( L/ u G# ^$ s
L' X. J K' U8 M# X! L
推荐阅读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这34部剧有你好看% J5 a6 X1 [8 [2 G* P
+ |* Q9 n: j. Y7 u2 R
z5 J5 @) q6 x: e a3 _% q. j. ?. O# ?9 x3 Z* s) U5 X
音乐综艺缘何打起“原创牌”?, _1 O8 B# p8 }+ k; t0 E, R
& _0 V! h8 l) }4 L) K- K: E
" C1 G( m( b$ v0 @2 F
, n8 k$ U$ b e/ f/ S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X7 b6 a a3 W2 e* ?9 ?: k
' L7 a+ g s5 g: _8 d) `2 I
e$ x( Y: U, C1 r E来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54031804&ver=1518&signature=B2SQE*3KtDGVhhfxy*W6m9Smc9DMkKLadgN54oX9gb2sysVlxOSakJAsV2SaAIi0b9DbFKlJh1AqF9paSbua10UUaURG05JWPPMX9ULAzek5tC9wTqfCe778jziBi2nY&new=1
. y" ^3 A7 x) W5 N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