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k6 B8 Y# s$ v4 [. S母亲大学点击关注% ~, w/ z! q7 i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 3 N8 b) k9 D t; R
都在“母亲大学”找到了力量 7 y) A, @9 F6 [8 A+ O0 w R2 \4 v9 x
; O9 v* D0 \$ r) ~) D- _
" b! ~3 y: A2 B n1 \为人父母,常有的疑惑是:为什么从前那个听话的孩子会变得如此叛逆?父母总会说都是为了你好,父母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为什么就是听不进去?你还小你什么都不懂,父母都是过来人你要相信父母,有时最爱自己又最伤自己的偏偏是父母,我们应该理解感激回报,可有时,理解不代表认同,爱里也伴随了伤害。其实太乖的孩子未必是好事,他们只是在顺从抚育者的需要。
1 ^1 X& f4 H5 b; H" N$ x3 i" ]4 n! b+ F$ z
" A! n8 r. }: j' K有一个农村考出来的研究生,说话的声音很小,口齿也不清,嘴巴像被什么包住。他说他和母亲的关系很好,是母亲骄傲的好孩子。家里还有一个姐姐,从小就和妈妈吵架。很奇怪,一个和父母关系良好的孩子,会如此胆小怯懦。男孩的脸上有一道疤,他说那是他四岁不到时的一次意外。他随母亲到地里做农活,妈妈在前面拿着镰刀,他跟在身后,突然想起有句话想对妈妈说,就往前走了几步,妈妈的镰刀一不小心划伤了他的脸,顿时鲜血直流,把眼睛的视线都遮住了。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是:妈妈,我不疼。回忆往事,他至今仍有一种骄傲的情绪,为自己的懂事,为自己小小年纪却能充当一个保护者。, k# I% I P0 F! i5 o6 J
8 E" u. O# x' h
5 S: Q% d4 N( j9 _! A
这是一个让人听了心痛的故事,却又那么真实那么常见。这个孩子其实是妈妈情绪上的照顾者。当抚育者自身情绪这一部分发育得不好的时候,虽然他们常以恩人的姿态出现在孩子的生命中,赐以衣食,但是孩子往往反过来充当照顾者情绪的角色。这也就是孩子长大后压抑的根本原因。
* W# e( q1 Z* v7 ]- h
( `* P7 m7 ]$ t* V# k& Q: s6 y1 F) M) @3 m) \4 m( n0 S
那个鲜血直流,还对妈妈说不疼的小男孩成年后成绩优异,一直保持着让母亲心头骄傲的资本。后来,他恋爱了,交了一个女朋友,却没有丝毫恋爱中的甜蜜,反而觉得很疲惫。他说他请她吃饭,给她买水果,请她看电影,把她照顾得很好。他对她说,你安慰一下我,我好累,她说就不就不。他觉得没办法接受。虽然他很爱她,但是为什么她不能给予他想要的安抚?她的同室好友都说他会是一个好老公,但不是一个好恋人。为此,他困惑极了。8 j3 ^/ i) p4 |& D
" l$ p. q# |# Z( G# e, B# h* G" F, n: e/ s( w0 C7 |. z
他是在谈朋友吗?他是在找母爱。动物界中的雄性在择偶时,会显示出自己最强悍最美丽的一面,而不是示弱。父母没得选,但是当恋爱时,我们童年时所缺的都期待在另一半身上得到弥补。所以有人说,婚姻是一场漫长的心理治疗。
; g% j6 L6 c- H! E! b2 a" w1 Y9 r+ E- Z5 w; Q6 p) f! ?
% L% m1 R5 o& Y- L) g5 }这个从农村考出来的研究生,在亲密关系中,是一个典型的顺从者。顺从者怕被抛弃,怕被别人伤害,怕别人生气,怕处罚,怕被贬低……他一直顺从他的母亲,也一直压抑自己。0 N3 ]) a! I8 Q% C% G
6 S1 O$ [, d: _! n: ?. t, s# S0 Q
+ H+ `- @! b4 ?% ^* d3 _6 R7 e% U
我们顺从是希望我们顺从的对方对我们赞许。顺从者过于认同别人的损失,如果他们有界限,对方认为他们受伤了,这个人就不能坚持了,原有的界限就松动了,新的压抑就产生了。一味顺从的人让自己担负太多的责任而设下太少的界限;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选择,是来自内心的恐惧。
* q$ ~ x+ `* \; S" m. I: O% V5 M4 m# b8 D
$ ~: L1 O; t( _$ ^# ~$ J6 V! _
当父母教导儿女对别人设立界限或对人家说‘不’是坏事时,他们所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别人可以在他们身上为所欲为”。因此,父母让自己的孩子毫无防卫能力地进入带着邪恶的世界。那些邪恶常常以爱控制人、操纵人、剥削人的姿态出现,也可能以各种不同的诱惑试探人。
R& {# \2 }4 a% g$ O" P, T% ~$ Y( `" T3 I
7 K% {7 X% C3 H在这个世界里感到安全,小孩需要有能力说出下面的话:“不!”“我反对!”“我不要!”“我选择不要那样!”“停止!”“你这样会伤到我!”“那是错的!”“那样不好!”“我不喜欢你摸我那里!”阻挡一个孩子说不的能力,将使那个小孩的一生残缺不全。他们会对坏事说好。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心。
' u+ v' N3 S6 X- c, O7 g4 D! q; H8 B3 P: i% I4 b
3 V7 J, P9 D8 P5 \* e, l( K
父母都是为了你好,父母吃的盐巴比你吃的米粒都多,都是为了你的将来考虑,为什么就是听不进去?你还小你什么都不懂,父母都是过来人你要相信父母,有时最爱自己又最伤自己的偏偏是父母,完全承认父母是这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也知道不管他们的方式如何终归是为儿女好。我们应该理解感激回报,可有时,理解不代表认同,爱里也伴随了伤害。( B4 B4 ~& m( L+ C$ ^
+ R$ b8 `) `- ?$ G, }7 j9 _
, E- ]6 K6 ?# k9 T9 _3 w& \这种想法误导性很大,说得好像就因为这点爱,家庭关系里面就可以为所欲为,而家庭关系之外的人都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害你一样。不管在家庭关系的内外,人和人之间都有经济或精神方面的依存关系,这就决定了就算和父母相处,和子女相处,都需要知识和技巧,家人之间的相处是需要长期研习的大学问,因为'父母是爱你的'和'社会主义'一样是口号,不是别的什么。这种口号给人一种天性的爱不需要经营的错觉,接合上已经被扭曲的孝文化,家人之间的爱生出霸权性。这么说似乎是很不近人情,但实际上,家是世界上最不讲理的地方,家里的人情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受到逐渐畸形的传统的污染,更折射出肆无忌惮的自私和霸权。
& p4 X2 L3 C- ?- E7 J
% U" y; Y9 H# f
8 i& B4 s p9 [其实我觉得不管人跟人是处在什么关系,都应该平等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任何人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哪怕这里的别人是你最亲最爱的孩子。夫妻关系亦然。2 ]: p; w# L. X
! a- }3 w/ c# M6 `1 d- q
; v O% g4 t1 h/ q) V( O4 |0 v
在我们的义务教育里面,如果能适当给这个领域一些关怀,在大学教育里,能多开些选修课给家庭心理学指导,可能比一味地谈孝论德还管用得多。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家庭和睦,但光希望不学相处之道家庭很难自动和睦,不是吗?& q6 [" o& s6 Q, k# b+ S2 b7 P
# S0 x7 Z9 c4 f' Q- f* D V
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 K& M- R2 M8 z2 P1 d2 @8 U0 C4 _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最好的答案! " D, i8 b, ^) w/ V
% ]7 I7 F2 N; c& p/ h# @: H" S, I/ h; F+ x! f" c; C" ]/ n
% Y% l6 K8 b" A7 Q+ B' d7 g) Y' @1 Q1 Q0 a9 M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71576403&ver=1924&signature=Xjixtun08wgncCtSqF9YJygIXh42qnkR7c0fY9M*kGcdRjSY8YwRXzymH8ScHSfVYE5ALddl420MITmLos5KnJtq-WjYpZlYdHXBvTismFQr01SpswCzbM6Y-LOKPmDZ&new=1
' U3 s1 p. Z& B- {$ r6 _8 {5 I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