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真2015年3月行走横断天路,5月发布的《横断天路:行走在世界的屋檐|横断山73天单人徒步连穿纪实》一帖(烂尾),正式开创了“横断天路”,自此横断天路,大横断一说流传于户外圈。
: P$ }: L: g- J2 c% a几年后,好事者从中发现了机遇,发起了勘探线路,搞国家级步道的行为,当然仅仅是民间行为。
1 [( Q1 N6 f& Q4 V: [" Z' o7 a项目不论好坏,但是拾人牙慧的发起者似乎却对横断天路的真正开创者,迄今为止唯一走过横断天路的杜真先生只字未提,只把功劳拼命往自己头上戴,个人认为有些不妥!
" e# f% g; p. i2 ~! B具体是集结了几十名探险家摄影师搞分段勘探,终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走过。也无看到有什么内容现于世人,反正最后是出了一本挺厚的价值不菲的书在售卖。
! N; f& D! c5 B5 [9 a- ~但是有很多用户对这本书表达了失望:
" h( l0 q; \$ |8 o故国人民有所思:大横断项目启动之初就一直关注,这本书的出版也期待了很久。但很遗憾,拿到这本书后的感觉,不过是国家地理杂志横断山特辑的扩充版,和此次大横断项目的勘测没有直接关系,里面还掺杂了一些年代久远散文之类的东西,看得我是莫名其妙 对于此次勘测,勘测的结果,以及相关数据的披露,这本书要么没做重点介绍,要么干脆没有,和我希望看到的内容差距太大,希望各位仔细看完介绍后再入手!/ `% p) C& M- f5 s2 z0 O1 X7 ]! D
横断天路是属于所有热爱徒步的爱好者的财富,所谓攻略坐标价值有多大,在你眼里可能是金钱,但在资深爱好者眼里不过是粪土,路是大家走出来的,不是某些人划出来的。希望不要成为某些人沽名钓誉、圈钱的工具!# x6 x$ [1 Y/ a0 Z5 |7 F
2019年资深爱好者们发起的横断天路约伴,欢迎有兴趣有经验的爱好者报名,报名帖可以今天推送的另一篇文章里看到。
2 ^+ l" K4 M, m
1 E7 `: j" K+ \, C/ y# l/ }以上只是小编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如果我说的不对,欢迎给我留言拍砖!" {: F E$ j& M9 M6 O6 q. K h( x
下面大家看看杜真的横断天路原帖吧:9 e4 `1 t/ E: }
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条这样的超长徒步道,易于接近,回归自然,风光无限,最重要的是它只属于徒步爱好者。
; H; K+ l5 g/ j- L a在我国西南部,我发现了这样一条超长徒步线。3月20日从横断山西端的嘎娃嘎普起始,穿越横断山所有七大山脉,横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六条大河,5月31日到达横断山最东端的雪宝顶脚下。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只有700公里,但是实际行程却是这个距离的两倍多,长达1626公里。我孤身徒步,用时73天,历经艰难,终于一次性走完全程。) U- ?7 \8 c3 @' D5 t7 Y1 W: ]
我把这条线路命名为“横断山千峰连穿”,千峰是虚指。4 K0 Q. b" B5 B/ K3 r8 N7 K; B
下面是我徒步经历的长篇连载。这是一次探险,也是一次灵魂的游历。是纪实,也是攻略。
" I7 S9 F. J/ q, N6 _
: V& |4 F0 p, T+ k& t" [1 C3 U8 [4 C
: I" l4 c' |2 ]# Y' j缘起:行走在世界的屋檐& {6 e" l) I5 ]! s
) v7 G& {2 U) k2 x8 R
横断山是中国西南举世闻名的山域。由七列南北向平行的山脉组成,包括伯舒拉岭-高黎贡山、他念他翁山-怒山、宁静山-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邛崃山和岷山。六条奔腾的大河穿行其间,其中三条是亚洲著名河流的上游。它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山脉,地球的庞儿。因为山高谷深,山川并行,阻隔东西交通,故有“横断山”其名,历史上惟有茶马古道穿行其间。
# e/ E7 ?: R2 f L: Q1 W
Q6 ]" }7 T* c% B! \6 H' y这是我心仪以久的山域。当有一天突然决定要寻找一条超长的徒步路线时,我想到了它。从卫星图像上俯视,和青藏高原的山系走向不同,它南北平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和青藏高原的荒凉不同,它的植被垂直分布,美艳不可方物。和青藏高原地势极高不同,它峡谷深切,高差显著,起伏巨大。如果说青藏高原是世界的屋脊,那么横断山则是世界的屋檐。如果有一条路线能够穿越这个屋檐上所有的峡谷、极高山和密林,那一定是极为狂野的尝试。这个想法深深激励了我,不管能否完成,我决心一试。
2 J8 V+ F. E ]+ o+ ? R. W' q1 ]+ v1 O, h1 z# q
准备工作略显仓促,仅仅两周后我就出发上路。在地图上用笔从南到北划出了一条计划的路线,其中许多路段纯属想象。好在装备齐全,只新置了一个背囊大师的徒步包,新买了太阳能充电器,给卫星电话充上话费后,我就迫不及待跳上火车。挥别熟悉的一切,车门在身后关上,生活的无限可能性突然在你面前展现。这是旅行最美妙的时刻。
" {' x8 F. P Y0 K- ?
3 A# f$ d, E. u: ^" S* v * V: @: s; Q$ H1 e
从白茫雪山看梅里夕照。
8 x0 s2 O; b6 |5 z. J0 ?3 l1 V0 p9 F# u" x$ o Y# A `
白茫雪山4 y7 K$ v3 ~) B z& I+ |
' d9 C! E( D- ^' ]
- n C x5 E4 B. S" |三怙主神山 穿越雅拉神山 ' [& D$ n# z" f: P! z
四姑娘山穿越9 o- M" u0 F7 E: }6 K
2 \# D) k9 n, k- J) G ^
到达雪宝顶之前的路线7 Q. }& j) F8 A4 N. w
概要之一:路线3 Z7 {4 i: ?: R! w
3 l: e1 b+ I' e- ?
全程1626公里,跨越云南、西藏、四川三省。起点:丙中洛,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是云南沿怒江进入西藏之前最后一个乡,也是高黎贡山主峰嘎娃嘎普脚下最美的村庄。终点:上纳咪村,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攀登雪宝顶的出发地,一个只有登山者才知道的纯净之地。
! P% {( t; O2 H* p5 [6 \: p$ w C" v, @
从丙中洛出发后,经过数个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著名风景名胜区。许多声名显赫的徒步路囊括其中,包括:梅里外转山路、白茫雪山穿越、香格里拉徒步、尼汝亚丁穿越、稻城亚丁徒步、洛克路、贡嘎雪山穿越、雅拉穿越、四姑娘山长坪沟穿越毕棚沟、三奥雪山穿越、威尔逊路等等。7 I! R, ~; ?2 k" @
2 ^' C- o* _ j7 [ R( H+ M这是一条集众美于一身的路线。它途经的是世界上垂直景观最丰富的地区,也是生物和文化多样性最显著的地区。沿途气候多样,当怒江的干热河谷燃烧着地狱般的烈火时,卡瓦博格极高山上封冻的冰雪正闪耀着洪荒之初一样的光芒。植被垂直分布,数天之内就可以从热带雨林攀登到云上的高山牧场,再往上,是雪莲花绽放的高山寒带。地质地貌和景观丰富,横断山域的极高山、峡谷、现代冰川、湖泊像一首壮美的交响乐,地球冗长的记忆和历史在它的胸中回响,地质史上最年轻的故事又在它的脸庞上如花盛开。这里又是多民族共居之地,是民族文化的走廊,五彩的经幡在尖顶穹窗的教堂外飞扬,这里的天空依然有众神在飞翔。1 A3 A8 h, R$ a* ~
; G' x( w2 [% r6 C* A: L这也是一条充满探险的路线,徒步全程难度极大。雪季没有结束,行走在连绵的雪山深处,孤独而绝望。地形复杂,后期降雨量大,渡河成为极大的考验,生命在穿越激流和峡谷时多次命悬一线。这是一条从未完成过的不成熟路线,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路段。道路隐藏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和丛林深处,有时被积雪掩埋,有时淹没在水下。也有极少部分公路,作为必要的过渡。所有若明若暗的部分,将这条漫长的道路连接起来,在横断山的千万山峰之上划出一条清晰的纵贯南北的线。+ R; J. A6 _: ?) r; I* g9 u# p
/ D2 x1 d- l7 t9 g0 ?! ~这就是横断山千峰连穿线路。
# t; U$ q+ o9 H2 f# A' o3 ]% C9 X% t* l9 D, s/ p: C5 X
概要之二:装备$ b/ ]5 C# n8 {- R0 Q& \3 u$ O. K
) }" c4 R1 f0 y6 o Q. K' n0 K
这是一条充满未知的线路,因此无法有计划地中途邮寄补给。许多路段没有轨迹和地图资料,迷路可能极大,充满探索性,所以装备必须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沿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对装备的适应性和耐用性要求极高。好在这并不是一次无人区穿越,每过几天就可以进入有人居住区域,因此我背负了极轻量化的装备,食品全部沿途采购,主要装备如下:: L0 v J I" o: q
0 C7 ?$ A" ^! B. k4 M背包。中途把顶包邮寄回家后,65L的背囊大师全部背负仅11公斤,非常舒适,为长途行走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A" R8 u$ k# E7 N
& L. o; F& {' U% e4 T
服装。从34度到零下10度,从雪地到暴雨,对服装是个严峻的考验。冲锋衣裤在翻越风雪肆虐的雪山和暴雨中行走时必不可少,但一定要是最轻便的,因为它不过就是一超轻备用雨衣。ASOLO徒步鞋的确经久耐用,之前已经穿着近一年,这次仍不辱使用,用完全程外表仍然完美。可惜中途漏水,让我在雪山上和大雨中吃够了苦头。3 g& A3 T% V# s
6 C( _6 T0 L/ K% O( u8 Y8 z
帐篷。比格尼斯的超轻双人帐,用了好几年的庇护所,经受了大风、大雪和大雨的考验。仍然完好。; T. L6 {2 q& D& Z/ E' O( d
, ^. J Y3 D, L5 x" i/ i. ?电源和GPS是重中之重。太阳能充电板中途邮寄回家了,不想背负。三对高性能的充电电池,可以保证GPS6天续航。途经人有居住地方,充电和吃饭同等重要。
4 V( c* k, G' L; ~0 J
" f0 p$ @, p4 e0 M炉具。前期使用油炉,因为燃料容易取得。即使偏僻的牧区和林场,老乡一般都会为摩托车备油。途中油炉不幸损坏后,后期购买到气罐后改用气炉,的确清洁方便多了。, i! K6 K- k! t) S( G% t* t; j( A
# w8 Q- R) x9 l7 p1 d
概要之三:其它8 ?- G b, q5 K1 X
8 @0 B* |) D/ Q4 L# P) F2 G
时间。未知因素太多,无法控制节奏。初期体力分配不好,途中不时停下来休整。由于许多路段根本没有资料,走错路是家常便饭,找路花费了不少时间。准备期间规划的线路想象成分背离现实,后期甚至不得不中途停留,重新规划线路。如果路线成熟,资料齐备,安排合理,总用时可缩短三分之一。% g3 K8 q% O) W; V, f
. j O) j8 ~7 r
费用。住帐篷、住客栈和借宿各占三分之一的时间。住宿费用和沿途采购食品或就餐的费用是主要部分,把门票及偶尔腐败的费用算进去,大概需要100元一天。如果全程住帐篷和吃干粮,这个费用可以极大减少,或许可以减少到50元以下。
2 B% C8 d: }1 b% j) WD1人神共居丙中洛徒步:36.5KM
) a. n5 i5 E1 y# W
/ P9 `+ N6 S' b8 s0 Q! ?" a7 ]3 {# [离开青年旅舍之前,我将一本刚读完的书送给前台的女孩,这是深瓦灰色硬皮封面的麦克法伦的《古道》。我快步走出客栈,害怕自己会忍不住回身把书拿回来,重新装载到已经13公斤重的背负。走入细雨不湿衣的早晨,清冷的空气如水沐浴着人神共居的丙中洛。这里是徒步前的最后一站。& h3 ~8 b' B! M. R$ n! e8 |
9 o0 j1 _3 J6 D3 Y* b# P1 ~: Q怒江在这里拐了个大湾,江湾的台地上桃花岛静谧得仿佛挂在墙上的油画。沿怒江而上半天脚程就可以进入西藏地界。选择这里作为起始,是因为可以一下子就进入横断山的主旋律。如果说主旋律中最明亮的两个音符是高山和狂野的大河,我现在就站在奏响它们的琴键上。
4 n/ l/ d+ Q/ m5 Y
) H) n% E6 e9 R2 s$ A- r. h在丙中洛的重丁村有一座教堂,我把这里作为徒步起点的标志。事不凑巧,神父不在,我和同行的法国老人都被拒之门外。一个世纪之前,西方人在神秘的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群最虔诚的神的子民,这里仿佛是已经没落世界的最后信仰之地。无法进入西藏的传教士以滇西北为据点,沿怒江河谷、澜沧江河谷向西藏推进。这些教堂至今仍见证着他们的巨大热忱和注定的失败。唯一神拣选不了西藏的子民,他们的信仰像磐石一样坚硬。
' p" D7 @6 |( p9 h0 b. W0 O" U: H0 U, m( f/ x `3 Q4 X) v6 f
出发不久发现脚痛难忍,这是一双已经磨合好的旧鞋,我十分不解。脱下鞋来才发现鞋垫居然忘记放里面了。这真是十分意外的失误,后果也超乎想象。到后半天路程时,已经步履蹒跚。我对着录音笔厉声录下对自己的不满,更对这个糟糕透顶的开端沮丧之极。漫漫长路能够继续吗?
% y$ J& _# B) S' c4 M" P- N3 R8 |: ~. S; b2 D
天黑以后到达西藏境内第一个村庄松塔村,幸运地借宿成功。当晚还尝到了怒族女主人做的白酒炖鸡。 u$ n' V. Y3 g+ \& v& R
徒步起点,丙中洛重丁村教堂。 怒江大峡谷的古栈道。位于雾里村。 怒江大峡谷,滇藏公路上著名的老虎嘴。滇藏公路丙中洛到察瓦龙段(那恰洛大峡谷)险峻无比。悬在头顶的破碎山崖让我经常不得不忍着剧烈的脚痛拼命奔跑通过。
3 U1 t5 z& C# U+ E8 z5 X傍晚时分看到松塔村,进入西藏的第一个村庄。一座锥形死火山在村子对岸,形如松塔。不知这是不是它得名的原因。
) {+ c a( n- b: A. a2 P: n! Z3 k: b8 A) ~7 G. h0 E+ y
第二天离开松塔村时回望,峡谷深处绝色的村子。
+ F1 u( l* U% k X( j2 Y9 Y3 W: ]# zD2失之交臂的怒江岩画徒步:15KM5 M4 i* D1 _0 s
0 i! g4 t/ [4 q6 z) ?
离开松塔村后,经过龙布村时,几个小孩子追着我执意要给我干粮,一些小面包、饼干和糖果,那是他们刚刚买的。我执意谢绝,心中温暖无比。5 V) i# A( H" r; g6 i
$ _8 x. t6 u1 W4 Q
午后最高温度达到31度,看着下面怒江大峡谷里翡翠一样的江水,我口渴难耐。干燥的泥土公路吸足了热量,像行走在烈火燃烧的荒漠。扎恩村在左侧江岸数公里之外,无法到那里补充水。如果公路中间有一个泥池子,我也许会勺起来尝尝。7 ?" l5 V# e$ c
1 i3 S" |; y% C1 {: K3 t在松塔村幸运地买到了两双普通的毛毡鞋垫,脚底得到了极大安慰,但第一天因缺乏鞋垫像踩着刀尖行走留下的疼痛还未褪去。我决定今天休息半天。面对前面漫长的时间和距离,小心翼翼以免旅程提前结束才是上策。
9 G3 f7 v1 L7 j$ D8 F
9 ~: y: n2 Z4 C2 k& }午后在公路边遇到阿迪新修的一层小屋,向她详细了解了怒江岩画的情况,路途较远,只好放弃。好心肠的阿迪养了八只流浪狗,她还向我讲述了母狗斗狼的经历,以及自己坎坷的故事。晚上宿在她客厅的沙发上,透过窗看到怒江峡谷夜空上闪烁的星子,大腿酸痛,满心忧虑。+ s! O6 j6 F3 P1 W
; w+ \0 b2 C% x
7 u5 b/ w: J" r8 q( {1 [1 q- ]9 L6 U怒江大峡谷滇藏公路险峻的路段。才不过3月下旬,气温达到31度。' I/ U0 V6 I+ m% ~* E0 r

* A& I, [$ }" R$ d7 Z& o怒江大峡谷翡翠一样的江水和远处的高黎贡山
+ `1 f4 n- p" o K3 l8 j& h
+ V1 U" }! K# y g怒江大峡谷滇藏公路险峻的路段。5 M0 p" m" q% o! p) X
D3通往朝圣之路$ C$ y$ [ [4 h5 R Z
在怒江大峡谷里连续行走了两天之后,我渴望更快到达梅里雪山。干热河谷里仙人掌在灼热的阳光下对我的酷热难耐无动于衷。中午到达喇嘛庙,一群转山者在这里结束徒步,开始搭车走剩下的一半路程。喇嘛庙离察瓦龙已经不远,检查站设在这里的公路上,接受了例行的检查和登记之后,我离开怒江,沿怒江东面的一条小峡谷中的支流逆流向上,向阿丙村进发。) u+ F# g9 T) z* u( o% K. R
& P, y# }* o2 _虽然是反向,但我已经踏上了卡瓦博格转山路。经文和彩绘的佛像刻在路旁的石壁上,仿佛有无数吟诵的声音裹挟了时空在耳边回响,肃穆庄严的感觉油然而生,转山路那神秘的气息像离子一样充塞在这个激流回荡、崖壁高耸的山谷中。+ A8 I! P" i& d! W8 [: z# b& N
. {0 K- c; O- O丛生的仙人掌在山坡上随处可见,有的像高大的树。气温达到了34度,此时的梅里雪山垭口应该是积雪深厚。转山的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到达这里,无异于从冰雪世界落入火焰地狱。难怪人们称这里是朝圣路上的炼狱。; ?- r6 [0 n7 i7 I% v
! X" T3 M' E9 r
下午到达阿丙村,径直找到多加家住下。膝盖酸痛,买了药后,我将在这里休息养伤好了后才能继续前行。9 i3 E$ Q ?6 ^' ?" v; N. L
( \& S3 k/ w1 N# }: T( s( M2 u
卡瓦博格转经路上的喇嘛庙。位于怒江边上。转经者从这里开始有车可坐了。 ! Y8 @) F4 M' y P
/ R% M! ?3 L% I* v5 T1 Q9 V
通往阿丙村的峡谷入口。阿丙村是梅里外转路上一个著名的村子。
: k) A- Y' b2 J, a/ K9 P7 h" m3 j$ ~' _
6 B9 s' A7 V/ O. {$ P5 d# r1 }; d
转经路旁石壁上的经文。
* u( ], s; Z1 C* ]" W \ 
3 c) E+ u& E8 d c# y4 Z* G8 m$ g( f
转经路旁石壁上的佛像。记得有位仁波切曾经说过,对经文和佛像的传播,是颂扬佛法的一种方式。所以我大胆地将他们拍摄下来。你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它浓烈的神圣氛围。D4阿丙村休整5 M5 O4 [* |8 Z5 x/ b
- J, d/ e; @7 l. A
离开松塔村时,留我住宿的藏族人真果极力请我到阿丙村时到他父亲多加家住宿。真果离婚后娶了比他年纪少许多的漂亮怒放姑娘,又生育了两个幼小的孩子。他原来的儿女在阿丙村,已经婚嫁。
, ~8 R: m/ ^2 l8 A% ]
1 c: }) ]0 K% f) v0 D7 C在阿丙村找到多加,他安顿我住下,又带我去买了治疗膝盖疼痛的药。他家的藏式楼房一楼的客厅宽大而华丽,二楼上挂着黑熊和岩羊的皮,猪膘肉一层层地码放在地上。在阳光下躺在屋顶可以俯看村子美丽的风光,悠闲而惬意。
3 O c' J0 d, _$ N# I0 }2 X# a3 ?. k+ B; ?% H
卡瓦博格转经路从多加家门口经过,我终于看到从梅里雪山深处走出来的转经人,他们背着极为简陋的行李,在路边的矮墙上坐着休息,喝了水后继续上路。虽然转经者数量极少,对我来说,却是极大的鼓励。药膏很快缓解了膝盖的伤痛,我渴望尽快上路。* e* i0 p5 @7 {3 ]0 H9 H4 w0 H
0 ^" ~; ~0 R9 m7 i. H5 x% R. w/ ^从阿丙村往后的数天之内,将是无人的梅里雪山深处。那些茂密的原始森林和未知的雪山垭口充满诱惑,又充满挑战。
2 [# J. U- N( {6 @% ^+ |8 z( Q
+ {4 V3 y) Q3 o4 S' a" M 多加房子的大厅
* q" R, b' v* T) c u' h" j 多加房子屋顶的奇特物件
: n/ z. e: _9 V- w$ l* J
/ D- e$ I- s) U, @% ]转经者D5我在梅里雪山转经路上飘浮起来了!现代朝圣之路,唯凭信仰, [" o1 D6 }4 `8 ?# y; t
) `& d8 A) s! g0 W) U: A$ r
梅里转山的历史长达700多年。人们围绕卡瓦博格雄峰顺时针方向穿越艰难的雪山和峡谷,仅以极为简陋的行李和强大的信念。离开阿丙村,在清澈得如水一样的清晨,我反方向踏上这条圣道。现代的人们重走朝圣路,所凭持的是什么坚守?途中接待转山者的木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后,全部废弃。我知道前面的大雪垭口极难通过,面且在这个季节渺无人迹。未来的几天里,一个人漫游在雪山深处,巨大的绝望和孤独,唯有卡瓦博格相伴。
/ H, |1 u% f0 G3 ]3 J/ Q1 |! @, j7 v$ A4 y2 X1 p
上午时分,走到了一段极大的坡道上。密密的松针和璀璨的落叶铺满小道,远处巨大的山峰近得触手可及。突然,一降内心的极大空灵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仿佛飘浮了起来。这种难以置信的感觉,让我忍不住狂喜地对着录音笔大喊大叫。脚步依然因为坡道而沉重,呼吸依然因为近4000米的海拔高度而急促。但身体无比轻灵,所有重量感和存在感仿佛都已消失。头脑中兴奋的感觉,仿佛与万物化为一体。持续了近20分钟的强烈感觉,是极为幸福的过程。近乎神迹。我对着录音笔大声喊道:我飘浮起来了!我真的飘浮起来了!我真的飘浮起来了!( x# D6 B) M1 K; @3 O7 }
3 d [. {) l! `
这种神奇的幻觉,如果没有当时在录音笔留下证据,现在恐怕连我自己也难以相信了。是什么因素会导致这种幻觉?是当时的空气,是当时空气中树木特有的香气?是当时我透过山谷遥望远山时的视线之通透和幻视?或者是这一切的合力,突然就让我进入了这一辈子从未经历,以后也可能永不再遇到的神迹,双脚并未离开大地,但整个人觉得进入了天空万物之中,不再感觉到重量,不再感觉到身体的存在!最为致命的是,我当时非常清醒,意识明确,那种感觉就是那么强烈,不容置疑,不是一闪即过,而是持续了数分钟之久。然后那种感觉逐渐不再清晰,让我在随后的时间里,心中一直保留着一种持久的幸福。, {+ U0 X- c v* x$ s- T8 [9 ]
0 y. M$ J# T8 d" W3 q9 I幸福是什么?唯凭信仰。现代这些衣装鲜美的朝圣者们,为什么对如此秘境念念不忘?为什么妄想以徒劳无获的追寻修补现代生活的巨大裂缝?为什么在文明之路上走的越远,越发现文明方向之迷茫与人生之困惑?# `6 v. i. v+ o" `+ c4 V9 z! F# I
3 J+ C0 p6 {; P/ t4 c O
对个体而言,没有信仰的时代,个休幸福根源何处?. ] A1 R$ }! q9 s
9 k6 r! I* B. P: z/ ?! j/ H& @) u
是什么原因,促使我走上这条艰辛的探寻之路?我在这条路上能获得幸福吗?我在人生之路上失落了什么?我失落的东西能在这里寻回,或得到补偿吗?我能在这条路上得到幸福的启示吗?这是一条启示之路吗?人们在这里除了收获美景,还能收获什么?现代的人们,为什么普遍感到精神的失落?甚至苍白到不知道自己的苍白,无趣到不知道自己的无趣?
/ @, H+ S2 c- \5 b+ J7 I7 _% |/ }; I/ ^9 a* w2 ?
现代的朝圣者们,多少人怀着动机不纯的目的来到这条从未被尘世污染的道路上来。在这里洗涤俗世的悲哀,在这里忘却俗世的烦恼。然后在这里徒劳地询问神山,徒劳地折磨自己的躯体,为的是回到肮脏的街区里继续供养它,腐蚀它,堕落它。
4 T. M6 {6 [# G) c' t! D: E6 _5 E$ D0 M- ]1 N0 r
人之不能厘清人生之实际意义,人之不能从现有或将来之科学哲学之途找到我们的出路,必因于妄入歧途。+ {6 ~% z: ~0 G3 F$ h5 ?
b6 `$ n4 H @/ q+ u& ~人在梅里神山留下的足迹,不过如蜉蝣。人们一遍遍叩问神山,叩问自己,然后怅惘而去。
* u( d' D ?& V! M2 Z+ A8 _' j- P }% V" S' @/ y; ^
我的足迹,必须前行。; p6 ~' U- m( Q+ E: q2 P
2 r) b; W( q' w

1 D; x, e5 T2 u3 Y4 _4 r1 E% q( f( ?1 e
下辛康拉垭口的路,仿佛一条深邃的幽径,通向一个幻想中的世界。
7 P% M* b5 l) V! H& F$ b( a7 ] 5 |0 k) k" X$ H5 P T
. ]: T. L/ n! R$ [& E) r辛康拉垭口是干热的河谷气候和高寒的山地气候的分界线。刚刚走下垭口,立即从刺目的太阳和热烈的温度来到另一个世界,雪风从山谷吹来,寒冷的雾气笼罩无边的原始林,豆大的雪粒子砸下来,瞬间将落叶铺地的小道盖成一片白。气温一下子降低了近20度。从火炉到冰窖的转变如此突然。我是来到梅里雪山深处了。
9 F& ]0 @5 V7 C7 s r+ H t6 R
; S& v: x7 e& g+ I5 C. _, O+ f4 F9 A
今天的目标是到达曲那通,傍晚时分过了这座桥。天色将黑时仍未到达传说中可能存在的客栈和人家,只得返回林中,准备在森林中度过梅里雪山中的第一个夜晚。D6白天卢亚森阿垭口,放下一切现世沉重之地- e5 y) w( O! l1 ^/ k2 n) g
4 `- U* v2 k' o/ a昨晚并没有到达咱俗通,在离那里不远之处,正好遇到几个藏族人在那里过夜,我将帐篷搭在离他们不远之处,好歹避免了一个人在密林里过夜。
, w/ A7 V( [& R; H6 o7 | {! i
% e7 }9 T# U- M6 I+ e早起后,很快就过了咱俗通,咱俗通居然有带床铺的朝圣客栈。' G- j" ~, {9 b& ?
1 d0 T8 R& q( l0 p中午时分爬上卢亚森阿垭口。转经者在这里丢弃他们的木碗,层层叠叠铺满山坡。转经者把他们的菩提、衣物挂满了所有的枝头。这里是抛弃一切现世沉重之地。转经者们在抛弃给他们肉体提供庇护的物什之后,轻装前行,完成后半段转山路。在穿越这一片被弃之地时,我仿佛看到自己从沉重之中脱身,从空中审视自己劳役的人生。放下,是这里的主题。9 ]' z8 @% x5 V' M+ y
' z" g( O6 Q4 e+ Y; ^9 y早上在咱俗通遇到一个和转经藏人同行的驴友,我向他们详细打听了前方多克拉垭口的情形。那里积雪甚大,他们冒着极大的危险从垭口上的大雪坡翻滚下来,坡度极陡。他们认为我从反方向踏着及腰深雪向上攀爬垭口是极为疯狂的冒险,是绝不可能成功的。他们一致认为我决不会成功,但面对我的固执,仍带着善意祝我安全。
3 |4 A+ t0 F j w+ I# |7 e! e5 M
a( u; ?8 m5 ~- Y/ {8 S多克拉垭口是梅里转山路中最高的一个垭口,是转山路上最大的挑战。我必须穿过。1 {1 d1 D0 s% u. K' z; ?
2 m( d0 s# l$ d2 b( B+ h1 ~' z! o0 s
傍晚时分到达曲那通,几个原来是小卖部的木棚都上了锁。这里是多克拉垭口之下一个巨大的山谷,冰峰之上的冷气聚集之地。刚一接近谷底,我仿佛掉入了一个巨大的冰窖,立即将最厚的羽绒服穿上才能抵御寒冷。黑暗像潮水一样从天空漫延下来,慢慢淹没了周围层层的森林。我无论如何不愿意在这个黑暗和冷酷的地方扎营过夜,相对这里的危险重重,我更愿意上到雪线之上。长期的登山经历,雪山之上更让我熟悉和喜欢。0 V; |- {% `8 e$ k7 J5 S4 c% M
. i5 k: V* \% s2 {) P, J
. C- G1 s4 G) {6 o
" ?- l" s, T# Y4 P( z! K9 d
这里是抛弃一切现世沉重之地。转经者们在抛弃给他们肉体提供庇护的物什之后,轻装前行,完成后半段转山路。在穿越这一片被弃之地时,我仿佛看到自己从沉重之中脱身,从空中审视自己劳役的人生。放下,是这里的主题。 
& _9 N+ [/ c3 N/ \( J1 n: [% H
6 I! b8 p- H7 H. A" q( B到达曲那通之前,沿着一段时宽时窄时平时缓的溪谷上升。这是极为原始的一段路程。我头脑中想象着700年来这些道路是否几易其迹?是否已经深埋脚下因而脚底下的深地里遗迹遍地?是否我脚下的石头依然在几百年前被同一足音踏响?身旁那些巨树,又有哪些曾经活过了这几百年岁月,依然静立在同一个路旁,注视着我们这些有短暂生命的族类来来去去,妄图通过朝圣寻找生命的痕迹?
: ]9 r& q" W6 c% r5 i, u) q3 w# m* Q3 S" r
溪谷深深地在那段路的远下方。灿烂的杜鹃开满了树荫下的两岸,无论是眼睛还是相机镜头,都无法到达那个深处,像另一个世界,让我一边赞美,一边叹息它和我的距离。
) s* e o. N: \' z% L k9 S. I, {$ `8 b' f/ S4 Z2 m
宛若一个梦境。如此美。忽然就想起浮士德博士那一声长叹,真美啊,让它停下来吧! f7 U3 \$ L( |$ B! ^
天黑之前到达曲那通。原本打算在这住宿,结果人迹全无。趁着夜里雪面冻上薄薄的一层硬壳,勉强可以承受人的体重,借此翻越多克拉垭口,是唯一的希望。所以我打算马不停蹄,连夜翻越天险多克拉垭口。这是一个疯狂的决定。
0 f) ]' Q/ R3 b- C) J$ [6 u4 K
( ~6 ^2 R/ i/ ]/ @; h* ~# X2 R2 U5 GD6夜晚翻越多克拉,雪埋到脖子,连续21小时的极寒雪夜垭口+ j2 B2 C I% H
) [4 C8 j5 n* O. V自曲那通之后,逐渐进入雪线。天已经黑了,除了山的黑影能够在天空之上辨认出来之外,什么都看不见。黑暗的尖峰环成一个陡峭的圈,攀登路线在黑暗中十分隐蔽。多克拉垭口虽然就在眼前,但无法确定是哪一个。我并不使用头灯,以保持对地形的分辨力。
" _+ G+ _! {: C. Q- I% z- i/ M% ^) n' n0 X0 s, L
在漆黑的夜晚,没有GPS轨迹,只有目标垭口的方向,要想在前面像一堵直达夜空深处的高墙似的悬崖峭壁之上找到正确的路径,是如此困难。但我不想放弃。
; i' e8 P$ q0 g+ N8 U+ l: x3 O* W* Q1 A1 A
我不停地查阅等高线地图,判断能够沿高墙而上的路线。我追逐着雪域天光,快速向上。这时我已经到达深及膝部的雪地,心事重重的原始密林降落脚下,像一群巨人沉入水底。雪山环绕,我反倒长呼一口气。诡异森林深似海,我像一头在黑影水底憋气太久的野兽,终于露出了水面。雪山之上,让我更加自在。为什么会这样,至今仍然难解。$ j- C% J* M8 ^7 E. l
. [# z2 {8 \8 [' k% I
雪越来越深。深及腰部。越来越陡,局部达到40度左右。越来越冷,体感温度接近零下20度。从齐腰深的雪攀爬上近40度的坡,如此孤独无助的深夜,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在咱俗通遇到的人们没有夸大事实,这确实不可能。
' p( \. v' c# w h6 Q+ J& W. C1 H* u% I: A" D
回头看去,我至少到达了山坡的一小半高度,夜空之上山脊黑影依然高远,像一个难以逾越的通天塔。我发现了咱俗通遇到的人们之前从雪坡上滑下形成的深深的雪槽。几乎没有脚印。那样的深雪,没法用脚走下来。
4 b5 g7 x0 z/ v/ n% `, ]+ V- S1 N6 Y
% C2 `- G) b- R% g这个雪槽就是我的希望。如果没有这个雪槽,我只能望坡兴叹,我只能立即折回身,失败地返回到如冰窖般的咱俗通去,在那里如冰柜般的黑暗森林里,绝望地承认失败。雪槽,因为经过人的碾压,在夜里将会冻上一层硬壳。这就是之前我设想只能连夜翻越成功的唯一希望。
7 ^# B& x6 q7 K ? F! a- Y
! P% `/ z! ]; c+ F( l- p9 ~然而,雪槽表面的冰冻壳大部分时候很脆弱。我小心翼翼摇摇晃晃踏在这层薄薄的壳上,每往上行两步,必定会再次踩穿硬雪壳,跌落到齐腰深的魔鬼般的软雪里去,让你陷落在里面,像一个困兽。最深的一次,我突然掉落下去,雪到了脖子。下面是一个不知道什么鬼东西的坑或者缝,脚已经悬在了空中,两只胳膊尚能驾在雪上,阻止下坠。身处绝境,没有人可以拉你上来。我不敢乱动,以免自己陷得更快。理智。理智。理智。是唯一脱离困境的希望。当然还有运气。没有一下掉下去。我至今依然不知道下面是一个深坑?一个裂缝?一个鬼知道什么的地方。这就是深雪之上无法找到路径的危险所在。你必须偏离了日常的路线,在悬崖和陡坡之上,一直朝暗夜之上那个隐隐约约的垭口而去。攀爬,攀爬,攀爬,然后你的路线上的危险很难预估和控制。
7 h6 ]; O+ [+ _* \# q- h' _1 f* }& {- x5 L2 g
攀登,只有经过了多次雪峰之上,暗夜之中的历练,然后像磨**刃一样打磨你的直觉,然后才能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的判断力和忍耐力。直觉,浮于经验之上,像星光浮于夜空之上,难以把握,但是你可以依赖的指引。8 G: y; ~/ t2 H
. X; s- [, z: @+ v% ^- n凌晨,到达垭口。黑夜如磐石。垭口是黑夜最高的地方。劲风凛冽,因为这里已经离开了咱俗通那个巨大的山谷。回头经过那个死死挣扎的雪坡,那里反倒更温暖,因为那里至少没有狂风把雪向你劈头盖脸地砸来。除了陷在雪里的无数条风马旗证明这里是垭口,还有等高线地图之上的提示,垭口不能给人任何关于成功翻越和到达顶点的安慰。但这里确实是垭口。我知道自己活出来了。3 |! D# `1 v8 D
& k" D. c. O7 o然后下山,虽然深雪和黑暗之中,依然有无数痛苦的摸索,但比起上升的艰辛,已经在印象之中淡了许多。凌晨5点,下到一个小木屋。21个小时的连续攀登,21个小时只喝了一升水,口渴得已经像条疯狗。我从窗口挤了条缝,爬进小屋,然后取锅找水。D7抵达梅里转山的起点-永芝村,生吃猪肝,猪肉炖酒
# ]1 b6 F% u. f ?% c! A" z1 I) ~
" O) J3 [7 r. i( R' M4 y$ t! }清晨8点左右,外面的人声把我惊醒。在这样的天气和高度,我原本以为木屋的主人不会凑巧在这样的季节和这样的时候来到这里。这里至少荒废了一个冬季了。当一个面部轮廓柔和的藏族男子发现躺在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中的我时,他的惊讶肯定远在我的意外之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还来不及询问我的来历,就开始自顾自地呵呵呵地乐开了。也许,对他来说,我就像一个突如其来的小动物,出人意料地闯进了这个闲置了整个雪季的小屋,这情境,只能令他忍俊不住了。4 c5 @8 r$ R, n5 M& A2 l8 U f+ H- B
, s1 |5 L+ T: {; @. y6 P
他足足笑了估计有5分钟,笑得真是显得有些漫长了。然后才有空听我讲述昨夜的经历。
' K. [! ]6 c; d& @( M6 d6 t- C1 F$ W6 c7 y! F/ x
然后他邀请我和他们一起用早餐,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 f/ }& s0 @8 p9 S6 z! Q
9 V- |6 o J- _7 L+ y: g4 o4 u
他们在旁边一幢废弃的木屋下升火煮茶。我和他们分享我的干粮,然后用半通不通的语言闲聊。一个小伙子始终不太说话,拿着一把锋利的斧头,有事没事地乱劈木块,时不时抬头看我一眼。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他们对自己的行踪,也讳莫如深,只是说要到和我来的方向相反的地方去。我想我还是尽快离开最好。于是匆匆告辞下山。. A# D3 V4 N6 s) D* D1 B$ t
0 p, I2 I3 Z% J# A/ _+ R* s" v横断山脉的鲜花,随着我脚步的推移,从南至北,随我的脚步而开放。
" q4 h8 }# m: Y6 a2 j, Y u
) s3 @( p. o/ e+ r: G e, M/ H梅里转山的路逐渐降低到山谷深处,桥梁、人造的步道、标志多起来。我知道这段著名的朝圣之路,已经被我反过来完成了。前面就是永芝村,传统的卡瓦博格转山路的徒步起点。
5 f3 _2 |% Q, T9 I# S6 L6 m m' E/ t& M% m- n
到达一个非常平坦的山谷,密密麻麻的小玛尼堆铺展在整个谷地,蔚为壮观。这里应该是朝圣的人们从心理上真正开始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这条数百年历史的古道不要改变和消失。如今的人们已经用乘车来代替步行,用公路来破坏步道,让这条徒步路岌岌可危了。实际上,从阿丙村到永芝,我只用了两个夜晚三个白天,这也是许多现代朝圣者唯一需要用脚步丈量的部分了。* o% M+ s9 r2 D, d, v+ Y8 Z
( C# b2 h- x5 R5 ^7 x# @! [徒步是美德,开发是罪恶。梅里雪山朝圣路需要保护,而不是引进罪恶的现代旅游业,让那些像蝗虫一样的游客,来肆意破坏和污染她的美丽。) W8 k) W+ \; T
7 \' A. B& {6 e6 R一路下行,一路边走边玩,真是十分舍不得离开这条让我惊奇、痛苦、思考和留恋的圣道。
. D; k4 j! B6 @# `
4 `- x$ K( x; e6 u7 Q M3 |6 u1 A0 h到达永芝村时,我决定在这里休息。这里是现代许多朝圣者乘车能够到达的地方,所以村里有几家为朝圣者准备的客栈。客栈老板请我喝了猪肉炖的青稞酒,又热情地请我吃他们腌在辣椒酱里的猪肝,这样的猪肝几乎是生的。但无论如何,这些简单的食品,能够帮助我恢复体力、信心。食品,有时候也是灵魂的需要。
' w2 i0 A: w) {: z5 P
% z6 x: V ~6 x& \" U5 n8 c H现在回想起来,梅里雪山转山路上,我没有看到卡瓦博格的真容。观看它最好的视角,也许在下一座隔江而峙的山峰--白马雪山上。6 K( H+ n m# } H" Q# w0 i5 Z; \( Z
1 w7 W" ]/ e7 ]# _3 s. ^' R
 5 I/ n- g1 z5 ?
) f/ O! s( M1 ~, M& V- U
3月份从高黎贡脚下出发,6月份到达雪宝顶,我一路追随着春天的脚步,从横断山的南端到达北端,鲜花也追随着我的脚步,次第开放。  ( b7 V" ~/ [- I$ [" \8 V9 u
梅里转山的路逐渐降低到山谷深处,桥梁、人造的步道、标志多起来。我知道这段著名的朝圣之路,已经被我反过来完成了。前面就是永芝村,传统的卡瓦博格转山路的徒步起点。 ( Q- ]) L) J* x. K/ v
到达一个非常平坦的山谷,密密麻麻的小玛尼堆铺展在整个谷地,蔚为壮观。这里应该是朝圣的人们从心理上真正开始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这条数百年历史的古道不要改变和消失。  
- x$ p+ ?& g" u* q到达永芝村时,我决定在这里休息。这里是现代许多朝圣者乘车能够到达的地方,所以村里有几家为朝圣者准备的客栈。客栈老板请我喝了猪肉炖的青稞酒,又热情地请我吃他们腌在辣椒酱里的猪肝,这样的猪肝几乎是生的。但无论如何,这些简单的食品,能够帮助我恢复体力、信心。食品,有时候也是灵魂的需要。D8行走在澜沧江畔,行走在梅里雪山和白茫雪山之间7 C, C0 o$ z( L
1 t3 T! B, o" j" D; y
连夜翻越梅里雪山外转路上最难的多克拉垭口之后,我非常疲倦。到达永芝村住宿一晚之后,第二天中午才迟迟动身上路。+ R& [2 A2 O" i9 }
7 V" J6 e* i; z1 }
要完成横断山千峰连穿,一次性走完横断山南北纵贯线,梅里将是第一个最难穿越的山脉,而它的多克拉垭口也将是第一个最困难的垭口。+ o3 u# w. [, O6 Q: E
9 u" z( I% Z, M2 p, M$ j4 k
回想出发前做路线规划时,不知是懒于寻找,还是没有尽力搜索,一直未能找到梅里外转的轨迹。所幸的是,通过地图上一些公开的照片拍摄位置,我定位了途中的若干检查点。我除了在这些点标的引导之下,靠自己在大山里搜索路径到达这些检查点之外,没有更精确的办法。因此,梅里雪山外转路线,在出发之时一直是头一个心病。它在我的头脑中,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我必须靠一已之力,找到路径,克服不能预见的困难,然后成功穿越出去。* R4 K7 \* o& Q5 H
S/ O* P7 P* s0 `+ ]9 q' i1 {) u
好在,路,毕竟在那里。这样一条著名的朝圣路线,必有较为明显的存在。但是,即使找到了清晰的路径,假如多克拉垭口因为大雪不能翻越过去,是否还有其它备用路线?如果梅里雪山不能穿越过去,整个横断山千峰连穿路线,也必将刚刚开始,就会夭折。
! f& P3 `# T; Y! m: A7 Y! p* z2 P
+ K+ u* Z* K" O9 E来源于一些极不完整的信息,我预备了一条从梅里雪山主峰旁边翻越过去,然后直接到达雨崩村的路线。这个路线可以将梅里外转路线和内转路线连接起来。如果这样,我将不会翻越多克拉垭口从永芝出去,而是从雨崩到达尼农,然后再渡过澜沧江,取道白茫雪山继续北上。; q# O% | q$ O: F
3 K& _4 F' @# H1 c: b: [ K- m5 X5 e
但是,这条路线显然少有人走过。光是想想在那样的雪季,一个人漫无目标地寻找也许并不存在的路线,然后穿越梅里主峰旁边垭口的恐怖过程,就已经让人战战兢兢,不敢动弹。如果不是后来我顺利地走上了通往多克拉垭口那条许多人走过的古道,没有再去探寻那条预备的恐怖路线,我不知道结局如何。, l4 R$ z% s; M- \ ^) K
9 g: a& d `6 ?能否成功穿越梅里雪山转经路线,在我从阿丙村出发之时,都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未知的恐惧,曾经差一点把我压垮。成功穿越多克拉垭口,让我释掉了一个重负。至少,千峰连穿路线,不会因为梅里雪山而终止。然而,没能将外转和内转路线连接起来,我多少感觉到一些遗憾。而是否能从梅里主峰旁边的垭口翻越到雨崩,对我也成为了一个暂时未能解开的谜。
+ f4 p1 x2 s- K2 _1 S7 d3 d7 F) h2 M* A+ ^( z& h
体力和意志的极大挑战,让我难以从床上爬起来。直至中午,我才把被梅里雪山耗费将尽的勇气重拾起来,开始上路。
5 r/ G, g8 D. Y# ]# ?+ P. O- X/ F5 z' N# O S
上路不久,就再次走到干热的河谷里面。从冰封的极寒到达酷热,数十小时之内就跨越了将近40度温差。行走在澜沧江畔,梅里雪山在我的左边,白茫雪山在我的右边。沿澜沧江畔的公路一直朝前,就可以到达德钦县城。但我会在到达那里之前,向右侧直上,翻越白茫雪山的垭口,直接奔向中甸,那里现在名叫香格里拉。要命的是,我依然没有白茫雪山穿越的详细资料。
: M. i- p& V3 [2 n! o% F9 x# G4 `( j7 V5 @8 b8 b( G
翻越白茫雪山之前,山脚下有个云岭乡,下午时分我到达那里,我将在这里休整一天,然后继续。# x: u* R% I4 G

/ J% S; f- t0 r4 D离开永芝,远处看到澜沧江峡谷1 f9 f( n/ W' @) ?& g' n
0 h4 U9 ?4 P0 F# M2 O8 w3 {
- a9 J; c4 L% O
澜沧江畔的公路
9 K' A9 J9 P; A1 T2 M
% s8 z1 L" ?$ K7 a3 I }; y* q " }; m+ [- @* G# A; Q; T% T
澜沧江畔的云岭乡,从那里将向右直上,然后翻越白茫雪山未完待续,阅读原帖请点击阅读原文" F5 L/ x# ^0 ]& e5 u& ]
0 |! K3 Z6 q) M2 i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gZuG5J
" T4 D0 {: E, D/ a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