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U+ j) |2 @0 ^) G; d' m( _
- I6 m$ t$ j9 Z! G$ T: z! Z0 r7 s
6 |: Z$ b5 {2 j近年来,青少年轻生的新闻不绝于耳,作为家长,每每都心惊肉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这一刻好端端地在学校里上着课,在家里做着作业,下一刻,又会发生什么。大家都在揣测,孩子们怎么了?是家长的问题,学校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7 X% N1 {+ \7 ]( p# A; }
还有一些比死亡更可怕的言论。有的同龄人竟然愤怒地指责这些绝望的死者,“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去死”“影响别人生活”“真晦气”……冷漠地可怕。
T! X |$ ] @' M/ B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崩坏了,那么他便无法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脆弱、冷漠、暴戾,便是关系崩坏的部分产物。
) u! E8 l* ~6 C7 ^2 a( G' D+ K5 b也因此,近二十多年来,部分教育人士一直在全世界推广“社会情感学习”这个概念,它关乎着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他们提出一个理念,在教育中,好的社会关系(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胜过好的教育理念,而家庭教育尤其如此。
4 c" l3 t9 o! J* m, T5 ~, c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细致聊聊什么是“社会情感学习”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
1 a4 B7 B, i2 o7 ^0 [4 j同时,还准备了一份非常实操、硬核的“社会情感学习家庭活动指导手册”,家长跟着手册就能在家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老规矩,点亮“在看”,并在后台对话框回复“社会情感”,即可获取资源。
% T$ G* Q& P5 C4 [. D
; u: f2 \7 [+ Q: y
9 R5 _& \4 _/ w' R7 x5 \1 _
5 O' y# [+ ~8 R- A1 [4 M" ~! C ! h" o F. S; C, }. c, ^3 q% O, T/ y& Z8 Z
# O7 q4 g( ^7 ^- D* X2 E- W# ?- P : m2 Y. M" J% S6 R
' M/ b# m$ \" K6 w' k“社会情感技能”,关乎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0 b. C; j7 N& P1 {3 f* N' d i
去年的时候,我解读了2021年美国儿童阅读大数据报告,当时的书单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阅读报告中特意筛选出了一个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以下简称 SEL)的K-12书单,让孩子通过阅读这种温和、可持续的方式,认识各种正面的、负面的情感,并在故事和历史中找到共鸣和情绪出口,慢慢学会处理复杂多样的情感。
: i- d1 o8 y+ a2 {由此可见,国外对孩子“社会情感学习”越来越重视。的确,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以及自己和家庭、社会的情感关系,可以说,关乎到他是否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 M6 u2 R/ X1 P# j9 W9 E# g那到底什么是“社会情感技能”呢?+ }; E) H( v+ H/ Q) x' L
为了弄清楚这个拗口的概念,我查阅了很多论文,终于找到一本非常权威的文本。它是中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系列的培训手册。6 h. ?& \5 T3 q3 ?5 O9 i! x
; w$ ], y7 w1 E1 t p5 ~
; \+ D* G( k8 F3 d手册里对于社会情感学习是这样定义的:6 i$ X7 R& c. o! W" `* E: u
旨在帮助儿童和成年人,发展和提高有效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的过程。这些技能包括:
8 b) c- x) R. q( ~& M5 h( t. L& y. F* Y# o" i% E
- 认识并管理我们的情绪,' N& Q8 T7 t$ L& Q$ v( V# s
- 学会关爱他人,
9 [. {. W6 t- R, e& \1 b -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6 T/ H- A5 x/ N5 j" `& Q3 D - 做出负责任的决策,
/ A& ]: V! p$ S# z - 有建设性和有道德地处理具有挑战性的情况。
2 l3 ~- N( A) e, M2 ~
( r0 G4 H$ ^; K; F它涵盖了小到如何辨别、面对伤心、失落,大到如何处理人生挫折,建立亲密关系、客观看待社会问题等等。
& J& A7 }4 g; o2 E这个概念源于1994年的美国。被称为“情商之父”《情绪智力》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与一位女性企业慈善家艾琳·洛克菲勒·格罗沃尔德共同创办了“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合作组织”(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 CASEL)。7 b7 w$ j8 ~% S3 W8 m
5 ~; [1 L# O% O$ I+ b% E) f% q8 v7 m1 Q4 C% y
他们提出了社会情感学习(SEL)的理论。SEL建立在“情商”,即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理论基础之上,又比普通意义上大家理解的情商,包含更加广泛的含义,且目标更加远大。* `5 }' N2 b- V& [) J* O; z. p
它不是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话术技巧,而是在根本上认识、认可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个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延伸至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2 `) p$ b4 M& w7 B7 S8 W q
它想要传授的技能就是,个体如何以合理的方式,充分自洽地生活在社会中,并保持自我的健康发展。他们的主旨是:+ f- X( W! E2 k9 _* _' g
[size=6em]“0 n( C5 c) H/ `7 d3 B/ W7 ~
[size=1em]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 Y9 b+ X# |- m- j[size=1em]
5 l6 c/ U- N- p7 a, I5 ` R( R/ t% d+ g7 }/ i
[size=1em]所有的孩子都成为终身学习者,并且有自我意识,有关怀心,与他人紧密联系,是负责任的决策者;
7 t" a5 d: Y( |& N# t[size=1em]1 _0 Q( \: B1 d3 }1 k9 c" O
7 }* N3 M' \7 V( b5 \9 T4 f
[size=1em]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在民主社会里“积极地、有建设性地参与”的愿景,和“使基于实证的社会、情感和学业的学习成为贯穿学前至高中教育的重要部分”的使命。7 I+ O2 @& A* ~
" i2 ?& M2 G% a# t: T
$ ~5 v$ [& g8 J2 E
简言之,社会情感学习理论,是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提倡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为孩子构建一个情感支持系统。
& ^! J% G- V# I% K! |- ^) ]
" b$ j0 V3 s- p
$ l6 E7 ]: X6 d1 |' W
/ ~8 [; W) e: q/ C! s4 r
5 M; u5 S8 H' T/ O K: b ! D" x, z/ I; d
好的家庭关系,是为孩子“兜底”的情感之网
. X4 ?2 @7 ` ?! R. B- x! j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健全,生活就越有保障,也越有意义。学校、社会的情感支持网络,需要国家制度去大力改造。而作为家长,我们力所能及的,是为孩子提供怎样的家庭情感支持呢?* u# B1 ~( t3 o( w0 x" v
家庭教育是孩子情感学习的第一课堂,也应是为孩子兜底的情感之网。
: x4 J/ X8 e" O6 M# S/ v2 P" D先来看看我们的孩子在家庭之外,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现状。当年丹尼尔·戈尔曼提出SEL理论时,他面临的学校教育现状是:
1 U9 p5 ^* p, Z
) N3 A, H8 [9 }- 校园危机日益严重:逃学、暴力、破坏公物、偷窃、吸毒、酗酒、少女怀孕、自杀等现象层出不穷。* f; X, i) q% t) d7 k0 B7 @2 m1 @
- 青少年社会情感荒芜:极端利己主义、疏离社会、情感缺失,对悲剧事件的态度和评判超出常理,对弱者的疏离和漠不关心……' Y, B W- l: \9 ]
0 H& w; O' v( M: G3 S2 {8 c
; Y C2 p+ m7 Q) q& w2 ^6 f6 A8 h6 h2 B& Q! p' g: u7 T+ U0 U1 _3 e
而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6 J! e p# a9 Z
8 u0 U( `" E5 C$ g5 c# S% D. W; u; S6 E- f2 G- r& E
- 过分注重学业功利性,忽略了人的关系;$ { G& E8 d# `% `+ j3 a8 z7 E [$ R
- 偏重认知训练,忽略情感成长。" V( O8 l; m! {' E3 w; p
( k( b+ L) ?; y2 g/ ~
这样做的后果是,家长和孩子用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去追求片面的智力能力,将人物化为“知识的容器”,而无视个体丰富、多元的情感需求。; W3 x; ~( |) k7 u7 ?$ ~/ r
这“容易造就一些有知识没文化,有头脑没心灵的机械化的畸形发展的人”,“严重妨碍了人的社会性生存、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影响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把握。”这种教育理念引发的现实悲剧实在太多了,不胜枚举。
( z+ g8 `* x4 K- l# a教育是发展人的,人性的健全发展才是教育的本质。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亲社会行为”的孕育空间,而不是一张滋生反社会人格的温床。面对当下的社会现状,一个家庭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情感支持功能呢?
3 K/ A2 A# {; u" Y& C N这份培训手册的“家庭教育指导”部分,有很具体的生活操作方法论和指导步骤。我将手册里的内容梳理、归纳,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Z' f! M( K6 @, Z# v& f
" x' C4 a* c' D5 ?( J; M& i% Z2 ~% R
# [) n7 e- z5 S8 z& L$ T$ q W
9 v. C1 T( V) B8 F& `9 z: r2 [! P- u1 s* ]- V# M2 L4 q
4 {. i4 ~/ u0 j& Z8 v让孩子意识到家长也有情绪
3 v' m$ b5 D }( H* O) c, m9 j/ @! L7 K R( {
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都应该舒适地生活在这个集体中,让家长和孩子的情感,都在家庭中被看见,被接纳。3 _9 C. Y5 a+ w1 i
一个家庭,既是孩子学习情感的第一个集体,也是成人重要的亲密关系。我非常反对一味鼓励家长“为了孩子”去奉献自己,克制自己。当一个人在重要的家庭关系中得不到应有的情感接纳时,他是无法营造出祥和的家庭关系,享受家庭生活的。
& N9 U/ j8 F0 a" L+ _: Y健康的亲密关系,绝不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家长不能一味忍让,同样的,家长也不能要求孩子一味隐忍在权威之下。
6 @# b# l# ? O: {( ?2 t父母爱孩子,但不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孩子爱父母,但不以此要挟父母为自己奉献所有。
" Z6 g! }4 w0 ~% h. D3 f4 i5 q大家都需要在这个集体中被看见,被接纳,得到情感回应。友善、温情、爱心与肯定,才会让家庭关系趋于健康。我们需要察觉并认可自己的情绪。" ?" t* _- L& {0 a( s
成年人也有不同的情绪,也会失控,无论是工作上的疲惫,委屈,还是生活中的挫折,这些都是正常人会经历的,我们要正视自己的负面情感。
o1 |, u2 D# y) G) Z4 V$ g$ [6 D" O* D4 g0 E {! C
& U0 i5 i, n* V" A$ {$ a' I8 Y在和孩子交流时,我们不用刻意隐瞒自己的负面情绪,回避与孩子进行情绪上的交流。一味的回避,会导致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能力减弱。
7 h! {& k q7 U( z& k; H7 ]当孩子做了什么让自己生气的事,“手册”中建议,家长要尽力“对事不对人”,采取如下做法:
% H( E: N7 `: s. \表达自己愤怒的想法是合理的,但需要用无害的方式表达。
' w- T# G; }6 K3 [" K( I0 S. {& l! T$ B- R! X% h
) J0 w8 A7 S2 V6 D5 M" V
将关注到的焦点放到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性格。
, c5 B1 T' f) c3 q- r0 g2 Q5 A( t# ], W, @3 {
' V7 P: [' x. [
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论,并告诉孩子家长对他的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 v0 P4 @. R; j1 Q5 y; H9 h1 v, |& ?3 z& I
# y7 \: p( \3 G9 G( z; K! d如果发现自己很生气,依然可以理智地与孩子交流,互相理解彼此的感受,那就继续保持自己的状态,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聆听他的回答,与他进行更多的交流。
5 t! S$ T# s; |: x- o, \: d+ j7 A1 [0 U6 m3 {+ s
& b% z/ u& Q) v0 b9 G2 w如果感觉到自己因为太生气而不能清晰地思考时,不妨停下来休息片刻,等恢复平静后再回来。
5 \! V9 W* @, G/ K/ f$ w, d) v; Z' `7 S; d) x8 @$ ]: g
+ ~6 t# \: b3 n+ N2 z5 b( B( p4 ]
当感觉自己要攻击或侮辱孩子时,应该停下来。体罚、讥讽、威胁、蔑视或贬低类的话语都必须避免。1 i+ x; G$ {$ K, l9 G! W) o4 h. {
# H" f. j! b6 z. f) r
但当我们没有把握好分寸,一些伤害性的话脱口而出了,后悔了,又该怎么办呢?
' X$ L) R; B, l( K5 h9 O. O那就向孩子真诚地道歉。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我们就改正。向孩子表达我们为什么会愤怒,为什么控制不住愤怒,而失控后,自己又是怎样的心态,并且为向孩子造成的伤害感到抱歉。
9 B( y. M& b. D \% P2 m我们需要让孩子意识到,我们也是普通人,有弱点,有各种情绪,会失控,当失控造成了不良影响后,我们可以怎么去面对后果,从而为孩子树立一个如何处理后悔和伤心等情绪的榜样。4 E3 c* {1 H q1 O# q( B
家长不要吝啬于对孩子的道歉,这些歉意能够让孩子正确地辨认“是非曲直”,而不是一味忍让和接受。1 W! J3 }9 |6 C7 O# f
当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太大时,我们还可以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机会,创造一些独处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任何我们喜欢的方式来宣泄情绪。想要提高情绪感知能力的家长,还可以记录情绪,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从而更加了解自己,为自己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出口。* q2 v1 y2 n% t% M1 T/ h H( Q! I
- S/ `$ @( c" j& Z0 K% ?3 n2 Y
$ m% o( ?/ ~) w/ l; o+ g1 I
, v# i% R( p$ W, K, x4 ]+ A) Y# o
' p! Q3 k& y# m& t K3 U/ m察觉孩子的情绪学会和他们共情
& s1 R$ v. P; } l我们需要时刻记得:孩子是以一个更单纯、更脆弱、更缺少经验的个体在面对生活。; c2 z/ _ W; R! e# i
孩子的情绪不会自然消失,更不会因为我们说了句“别那样想”、“你这么想没道理”、“没有这样的事”就消失了。
! b3 \0 g" k6 S+ I8 s3 W4 r我们似乎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7 \0 X' C' e; `" S3 ]3 H2 ~* o. e, b5 I" t
- 这有什么好怕的?
_* S+ e' K# e' t D8 v5 { - 这件事情有这么难吗?- Z( e$ M+ e) @& W' s$ }
- 你怎么这么磨蹭?
) w! g; U0 \* {, k -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做不到?
8 I3 {) M/ Z3 c4 i* B6 E; z7 L - ……
$ h, ]/ u0 m$ B! H8 U( F+ X8 c
% w% k/ X/ D& t/ ~$ ~1 G! ^这些话并不能让孩子停止自己的负面情绪,反而加重了拥有这些情绪的负罪感。只有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认知自己的情绪、感到自己被人理解时,消极情绪才会逐渐消融。
' r; e, x- Z J& o1 Y我们可以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作一次与孩子增加亲密感,并教他解决问题的机会。
1 C. D/ b v, k e4 T- W" o0 b" A# l
0 }1 H& z$ y0 K& p: d6 c) b
" ?- ~8 v9 T3 Z' I, V* T8 e4 M1 l* I% n# N; T, _3 D
) ^: j H5 `+ e& L2 |& t, R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2 M6 o- ]7 c9 u) E- z; `/ ~ `4 ]8 m; C* W; m$ k
在孩子感受情绪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为不同的情绪贴上标签,如紧张、担心、伤心生气、害怕等,让孩子认识到这些都是普通人会有的,经常遇到的情绪,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g$ g8 z d4 N; a' K
我家孩子有些“胆小”,害怕很多东西,怕黑,怕虫,怕鬼,怕太激烈的场面……很多时候无法独处,需要陪伴。
3 @1 Z H, i V- Z+ f) {' P7 I H我有时会因此愤怒,说一些刺激他的话,事后冷静下来,又非常后悔。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为什么他不可以?于是我向他道了歉,和他聊了聊“害怕”这件事。我坦白自己到现在,也是怕鬼的,睡觉的时候不敢把手脚伸到床以外的地方。" Y6 P9 q9 E! I7 U; B ]
N8 S3 v! x; T' a/ v- “原来你也怕鬼啊!那爸爸呢,爸爸有害怕的事情吗?”' Y; D4 c2 x# _9 p# _ m
- “当然有。爸爸很害怕在公众场合说话,会全身发抖,流汗,把衬衫都弄湿了。”
" K0 t5 U) ]7 ?$ Z* L - “爸爸好惨。那小姨呢?”, E0 Q0 U0 V1 W
- “小姨怕蟑螂,你没听见她每次都鬼叫吗?”2 m3 s2 o$ s+ I" v+ K/ Q
- ……
8 _; @* o! \9 d+ b8 k, H7 K+ v; d# t # `9 n: e/ v6 _% [
我们把家人的“害怕”都展现给了他,让他明白,这是一个大家都会有的情绪体验。在我表达害怕的过程中,孩子正确理解了这个负面情绪,也接纳了自己,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自己是一个差劲的人。
! Y y; n) ?6 V9 ?8 W7 y* V9 Z: V! r' f! y2 u/ q D* G
" i+ b+ t% @/ y6 t
5 x2 u1 g9 t! a* G5 q5 L+ h* ~) Z" z( b7 u
: ^ ?# u( E* v- x7 ~3 t划定界限,解决问题
, Z. O: B' N. P
$ W4 p/ h* ^/ z, V4 G L5 H. Q我们认同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认同孩子在情绪下所做的一切行为。我们也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情绪所引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不被接受的”。
" K) ~# y8 u" _5 \; w. {“指导手册”建议,我们可以将孩子的行为划分为三个区域:1 W9 K2 T) F0 j8 R# ]2 V
绿色区域 :代表家长希望并认可的行为。 黄色区域 :带表孩子的行为是家长不认可的,但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包容。 红色区域 :绝对不能容忍的行为,包含伤害孩子自身、或者其他孩子构成危害的行为,也包括那些非法的或不道德的,不符合伦理、不被社会接纳的行为。2 ]# R) M1 d! K
划定界限的同时,家长要让孩子知道,遵守或违反规定的后果。
( j2 W7 t2 {3 G" s0 K) d最后,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Q' S2 d: ~/ [; O/ z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特质,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鼓励孩子想出自己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并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帮助。这个解决的过程允许错误和反复,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也是社会情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p: d3 Q+ [$ E$ C4 u6 Q- N
在家庭中展开社会情感学习的10点建议:
" i0 u; n4 q1 i B& k避免过度批评、嘲笑孩子(语言暴力);2 M# c5 {7 C7 \5 m/ S2 R2 d% B
合理表扬,正确引导孩子;' t- s9 `1 F9 Q: }: |! Q6 R V
了解孩子的生活世界;
8 M- {% x- a% k# x0 y$ G+ X7 H将孩子的经历转化为成人的经历来理解;
3 z: M! w: G8 H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把解决方案强加给他们;
* L6 q k) I1 }1 n% m5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意愿;6 a" g) N% h8 }4 p
分享孩子的梦想和渴望;
3 L% V$ S. p6 M B. y9 [' s8 G& G对孩子要诚实;
. M9 T3 z9 M* p1 M6 d和孩子共同阅读;
( s2 a {6 X4 T' N7 I5 Q0 g保持耐心,理解和相信孩子。2 v( K d" [/ _) Q% V6 I6 U
& c- S: t9 H$ P$ @* N1 g/ a! A) L: q2 _6 C3 l
; B# j+ \) q, X+ F
J. n- g' [1 l# c
y5 J9 O5 u) b5 W: l# X 6 n4 G. t3 u& L8 }) T! J; s1 i
营造积极支持社会情感学习的家庭氛围
. a8 f- U' S& g' r只有健康的家庭关系,才能有能量给予孩子正向的情感支持。在家庭中体会不到幸福和支持的父母,同样也无法给到孩子应有的支持。
% j. O! B8 {$ ?# V“手册”中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处理亲密关系的原则,供大家参考。# \0 n) w7 \, T7 J9 P' c
b# P# o1 N- A( m
管理家庭中的夫妻亲密关系
: W5 `: M% u3 Q( V+ t
8 A( A# h$ C0 C2 L一个家庭中的亲密关系,不仅仅有亲子关系,还有夫妻关系。6 j7 k% A, U1 G) e
婚姻生活要和亲子生活分开。我们不能只关注亲子关系,不重视夫妻关系。
) K& {2 _; A# d! g& j# k如何维系良好的亲密关系,要尽量做到避免家庭婚姻关系中的“四大杀手”:
- z( O" i1 ^$ C5 m! Q; B 批评 对配偶人格的负面评论,有时还伴随指控对方的过失。
e! i8 ]6 Z: `% E* k2 d0 l 蔑视 有意要羞辱或在心理上伤害对方。
# n" u9 c) M2 q3 q$ g 防御 用推卸责任的方式来回应对方,或者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M, H" R% _. }8 G+ y5 l
筑墙 夫妻间出现冷战。一人在两人关系中筑起高墙,无论对方说什么都无动于衷,不做出任何表态。
0 B0 E6 h; R& O1 y9 I7 q+ R, z
; `7 ?0 H7 J9 v) [* j! [
) F( S& X; r$ g1 G* G& }! ?3 N% J有效应对家庭中的冲突, N0 I8 N5 T: C6 E! Y5 x) o
7 d: E7 _5 |8 I. @# G- a孩子对情绪的体察是非常敏感的,任何成年人试图掩盖的负面情绪,都很难逃过孩子的眼睛。
3 f% W7 r. i+ D9 X. {$ A: K所以,家长首先不要回避矛盾;再者不能把孩子卷入夫妻矛盾中,让他们产生负罪感;最后当矛盾解决了,要即时告知孩子,让他们放松。
$ [9 q/ J/ P6 t; V$ H5 _8 s5 Y' O不要把孩子当成婚姻冲突的武器。否则孩子会逐渐觉得,自己对家庭矛盾负有责任。; M7 p* U/ G; Y( R0 u, E
! _: [6 E/ R4 _3 N4 ^
: w. ^+ k2 [; I$ P- B
不要让孩子夹在父母的中间。不要在家庭冲突时,让孩子选择站队,这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困扰,无论他选择谁,都会被自己的背叛感折磨。* Y( z2 x" W1 ]3 _) g1 F4 j* h, G
/ |* U' w5 D* B8 U6 k9 X$ W( S& L3 {+ x/ J' t
矛盾解决后,让孩子知道。当孩子看到父母和解时,他们会重新获得平静。2 y* _' v/ B# h# h" p! A" D
q% X, W9 m. ~
2 `0 j: n1 T+ W: ~1 k9 _为孩子建立情感支持网络。让孩子的其他亲人或者朋友,老师,知道孩子目前正在经历的家庭冲突,让他们给予孩子一些情感支持。
6 c0 }/ l4 Z+ c, h# }1 P `9 F/ f5 } U! t" w @ H
6 I% E! U3 X+ w/ N4 J6 `
鼓励父亲有效参与! U7 T8 p5 Y( {" d( [! K) ]
0 W4 v/ D X! b) M' E$ F1 p' w
“手册”中强调,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对子女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
% _- b E9 ?- W7 C7 Y如果父亲能够认可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更好,与别人的人际关系也更和谐。而一个在感情上远离孩子的父亲,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V8 r: O4 a% ?, l
当然,这也需要母亲的帮助。如果母亲过分绑定“母子/女关系”,因夫妻关系的不满而将父亲排挤在外,拉拢孩子一起孤立父亲,父亲就很难从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从而更加无法改善和妻子、孩子的亲密关系。 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情感健康成长的基石。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努力成为彼此的情感支持。有了这样的情感支持网络,当我们和孩子各自再去面对外界所有的压力和不愉快时,才会有更强健的应对能力,更具有韧性。4 h! z" @: _& ]: L4 c
0 Y- o3 I" ]: l) M; i
& L3 [8 x7 z8 ^, j+ ]9 D
$ c& I8 _. \, y8 S% e8 e, g$ [- [* A9 b: `1 ^7 c. d$ ?- M j
编辑 | 林乙乙
2 J A4 O2 A4 ?0 F参考资料丨[1]《社会情感学习培训手册》,毛亚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集团,2019年。' O- B3 g3 l* ?* Z. b q2 D7 A
[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网站,“社会情感学习”资源包:https://www.unicef.cn/documents/sel-resources
2 t$ z5 S" @! Q c) _5 F" W; g[3]《社会情感学习家庭活动指导手册》
& o( q! b, b3 ]/ S* M7 K' L4 k4 P1 T2 c4 I( }+ r& l. T
; \- V9 F0 i- M9 p
相关推荐
" m8 S6 x f, d% d% ~
0 t& o9 ?+ i- @0 B9 i: p3 ]2 }& \- b! R2 m [* ?$ b! T5 r7 S: M, Q& c
- “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说话要带着刀,一遍遍割得我遍体鳞伤?”- @. }3 _) D0 ~* M( i
1 H/ f4 o9 o( p5 H; q I5 T( v - 好孩子为何抑郁?我才8岁,就成了父母的保护神
# @$ Y1 e* p! A, v - 一个杭州中产家庭的叹息:我们鸡出来的娃,为什么会抑郁?0 E8 E8 a1 z# l) g
- 努力赚钱,悉心照料,不让孩子吃苦,为啥到头来孩子却脆弱、狭隘又自我?# N" u9 ^. ~1 X% i
, ?5 s" n) l0 o, J* T( j
5 [0 ]) u& Z- @& x( t✍️|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9 L" D: K! G: U, @4 k"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