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太罕见,1400亿!北上资金1月净买入创下新纪录,原因揭秘!最新增持量占比居前股抢先看,三大行业获巨幅加仓# D+ }" K ~9 d9 q/ M! N) b5 @
数据是个宝
2 L: n: v* [6 Z# ]1 c6 V 数据宝: A: D+ l( |2 m7 j
炒股少烦恼) s! Y# q6 u" N" b
2023开年首月,北上资金净买入力度历史罕见。. U* U8 q! N b7 m9 s5 ]0 c4 Z5 W
北上资金创单月净买入纪录& ?6 I; c/ O) I/ s0 @6 t. p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北上资金1月净买入金额达到1412.9亿元,为2014年陆股通开通以来最高的单月净买入金额,超过2022年全年净买入的1.5倍。除元旦后首个交易日少量净卖出6.45亿元以外,其余交易日均为净买入;其中,5个交易日净买入金额在百亿元以上,1月30日单日净买入金额达186.14亿元,位居自陆股通开通以来,单日净买入金额的历史第六。
6 }) o+ A& x# u+ R) m5 t 自陆股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每年1月均为净流入状态,平均净流入金额396.41亿元,为12个月中平均净流入最高的月份。考虑到1月包含元旦假期和部分春节假期的情况,在实际的1月交易日中,北上资金净流入力度更大。. |) U. Q4 [+ R; u0 l, R
从行情上看,每年1月大盘表现两极分化,上证指数在2018年1月、2023年1月均上涨5%以上,在2016年1月暴跌22.65%。但在2016年1月,北上资金仍坚持加仓,且在接下来几个月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7 q9 X# q' d& s. s+ z4 ]; p9 ~
1 F& s+ x/ j. E9 o& g: s. J 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入的次月胜率超五成
3 H% i q% _) E 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入的当月,大盘往往具有较好的表现。北上资金成交净买入超500亿元的月份共有16次,其中15次上证指数实现上涨,14次深证成指实现上涨,平均涨幅分别为4.19%、6.13%。& R( H8 p& `8 j/ L1 X5 [
\% g# ~& y) p0 | ], }5 ? J 后市来看,北上资金净流入后次月胜率较高。历史数据显示,北上资金单月净流入超500亿元的月份中,上证指数次月上涨概率超过五成,并且有较为明显的涨幅。除去今年1月,历年有15个月份北上资金成交净买入在500亿元以上,同期上证指数累计上涨月份有8次,资金流入后次月平均上涨1.28%;深证成指累计上涨月份为11次,资金流入后次月平均上涨3.07%。
( G; Z2 |5 k1 h$ T$ U5 m 近几年的A股牛市中均有北上资金的积极参与。2019年1月,北上资金净流入606.88亿元,次月迎来春节节日效应,2月涨幅达到13.79%。2020年6月,北上资金净流入526.79亿元,次月上证指数上涨10.9%。此外,在沪股通开通的2014年11月,资金在仅10个交易日净流入超400亿元,次月上证指数大涨20.57%,开启了2015年大牛市。6 T0 i3 Y. v! J# K3 _9 s. A
多家机构解密2 p3 H. m9 D; Q' r$ Y
北上资金大幅流入缘由) Y* a# d* e! C9 s C; }: q
数据宝对券商研报观点进行梳理发现,机构普遍认为北上资金1月大幅净买入与国内外经济政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和国内经济复苏预期的增强。( X4 P: B r/ B" a. H" h
人民币近期持续升值。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中美利差回升,人民币走势坚挺,扭转了此前对美元持续贬值的趋势。截至1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76,基本收复8月以来失地。, z% C! q% U2 ]1 r" p& m, p
9 x, p& X0 e! Q/ R% X$ D 平安证券表示,人民币价值快速回升,主要原因在于本轮海外衰退、国内疫情防控和部分产业政策优化的预期强烈且明确。# I) B. E6 a. ^2 u6 _& x, B8 `
广发策略表示,北上资金净流入和人民币汇率升值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后续北上资金的流入持续性也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持续性相关。& h7 q& d, W1 D! G3 P
方正策略认为北上资金流入更为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在于国内稳增长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经济复苏预期的增强。其表示,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务院多个部门相继召开会议,制定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同时,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于今年国内经济复苏的预期开始增强,成为北上资金流入最为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H2 h1 ~6 T- L: I0 L! L
此外,美国通胀持续释放积极信号,12月美国CPI进一步回落至6.5%,而随着美国通胀拐点的持续确认,美联储政策边际转向信号加强。浙商证券认为,这是近期北上资金持续流入的重要原因。8 y. }' D: l. p: s% e) ?
电力设备重回北上资金
' v1 {; V4 l8 q* B5 p 重仓行业榜首/ h0 M2 p' ]. c
从持股量变化来看,25个申万一级行业在1月获得北上资金加仓。其中,有色金属、电子、钢铁等3个行业持股量较2022年末增幅居前,持股量环比增长15%以上。
3 G& i2 c/ n/ [ 有色金属加仓力度最大,持股量由56.76亿股增至69.19亿股,增持幅度21.91%,持股市值增长234.6亿元。2022年9月以来,有色金属便备受北上资金青睐,持股量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同时有色金属也是1月涨幅最高的行业,行业指数累计上涨14.67%。
& R3 j* ]3 Y w0 F# K$ p 有色金属板块表现亮眼或由于近期主要有色金属商品期货价格集体反弹。沪锡主力合约自2022年11月开始反弹,累计涨幅45.26%,盘中价格达到去年7月以来高位;沪铜主力合约自2022年7月中旬持续攀升,最新涨幅达到26.48%,铝、锌价格1月同样表现较好。) U% m0 | q3 M1 q. r8 {
国联证券研报认为,展望2023年,压制金属价格的诸多因素有望缓解。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节奏或将成为有色金属定价核心,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美元指数显著回落、全球流动性有望改善,叠加中国经济复苏预期,有色金属行业投资机遇显现。6 N, W, ?; {6 E. ]* O
重仓行业方面,经过1月的大幅加仓,北上资金持股市值最高的行业再度易位,其对电力设备行业的持股市值增长660.43亿元,超过食品饮料行业的持股市值,电力设备再次成为北上资金持股市值最高的行业。
O5 p- Y7 h! V: {, q 自2021年8月以来,北上资金重仓中心从以白酒为主的大消费,转变成以锂电为主的碳中和方向,电力设备已经连续1年零4个月为北上资金头号重仓行业。从1月市场表现来看,A股仍以碳中和题材为主,电力设备指数1月大涨11.82%,北上资金继续看好低碳赛道。
# |8 t; E# C0 R/ F9 V 3 I2 N$ `8 ^! ~8 K: F7 {( @
对于后续北上资金的调仓路线,广发证券认为,北上资金快速大幅流入A股后,消费、科技类的行业往往能够持续领涨,其中频繁出现在涨幅前五的一级行业主要有农林牧渔、电力设备和国防军工。北上资金边际偏好改善幅度最大的行业,在北上资金阶段性成为市场重要的主导要素后,往往能够获得超额收益。
6 c# v4 N/ C* b j- {6 P6 u 北上资金1月抢筹这些股9 L" S8 ?7 X0 l7 \6 C
从个股持仓动向来看,A股市场中,1月北上资金持仓环比翻倍且1月31日持股量占流通A股比例超过1%的个股共计54只。行业上,这54股大多属于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和基础化工等板块,合计占比48.15%。# |/ k) E1 V7 c) c I+ a2 E6 B/ b
从持仓环比增幅来看,华兰疫苗、合纵科技、广东鸿图、中文在线拿下榜单前四强,相较于去年12月底持仓,北上资金持仓环比增幅依次为1252.05%、786.87%、759.82%、709.55%;另有力量钻石、上海瀚讯、京山轻机等个股持仓环比增幅超过500%。
$ F4 h" q. |! n2 { 从1月31日持股量占流通A股比例来看,安科生物、东方日升分列第一、第二名,北上资金持股量占流通A股比例均逾5%;第三名为中国铝业,持股量占比4.15%。该股同时也是所有持仓环比翻倍股中北上资金持股量最大的一只,高达5.42亿股。其后华兰疫苗、兰花科创、梦网科技等股持仓占比均在3%以上。3 ]5 `6 `5 A2 x' E/ e7 M* f
) R; B$ x; k ]2 f
此外,“增持量占流通A股比例”这一指标也能动态地体现出北上资金对于不同个股的偏好。 D) b% ?) o- O& L- P
数据宝统计,1月增持量占流通A股比例超过1%的个股共计87只,其中超过2%的有15只。埃斯顿、安科生物、华兰疫苗、杰瑞股份增持量占比居前,均超过3%。: h5 F `3 M* C# O5 d, W
增持量占比居首的埃斯顿在1月的全部交易日中均被北上资金买入,合计规模突破3000万股。安科生物连续10日被买入超百万股,月内北上资金买入量逼近4000万股。华兰疫苗在去年12月被纳入深股通标的,北上资金1月快速建仓,持股量占比由去年12月底的0.26%快速提升至3.5%。杰瑞股份获得2084.28万股增持,公司股价在陆股通持股占比持续提升下水涨船高,1月累计涨幅达到15.94%。+ ~2 _' J% ?# e9 Y" i5 @3 ~% n
' W o. f% O6 H p- y( E 机构对后市普遍乐观% h0 O% R9 C1 G! C2 Z" N+ k
展望2023年,海外主流机构对中国权益市场的态度普遍乐观。数据宝对各机构2023年年度展望报告进行梳理,发现海外机构普遍看好A股市场,认为中国经济筑底修复将支撑A股逆势上涨。
+ b$ G2 J# W) u. q0 I4 j3 R3 \9 Q 其中,瑞银集团预计MSCI中国指数的盈利增长为15%-20%,推动回报率达到25%-30%。高盛集团预计该指数未来12个月回报率可达16%。摩根大通预计该指数至2023年底指数将上涨17%。摩根士丹利认为该指数上涨14%。德意志银行预计2023年中国GDP将获得5%的增速,A股值得持续关注。 y% V$ c7 ]& P! m/ w; `$ V
对于北上资金的后续走势,平安证券表示,在全球经济周期错位、美联储加息周期放缓的背景下,境外资金有望流入经济具有韧性的新兴市场。而中国经济复苏预期最为明确,北上资金流入或将持续。短期来看,北上资金持仓占比提升较多的消费和房地产值得跟踪;中长期看,电力设备等持仓绝对值已达到近15%,景气度有望维持高位。
- [) v2 D5 X' t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N% E1 q& {0 [& ^+ z* f
责编:何予# D+ R3 ~9 ?! G# I
校对:杨立林
9 \& J0 z/ W0 D 数据宝
1 G3 }4 P4 f6 [' j( t 数据宝(shujubao2015):证券时报智能原创新媒体。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