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快报讯(记者 严君臣 花宇 文 / 摄)北京时间 2 月 6 日,土耳其发生 7.8 级 " 双震 ",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全国各地的蓝天救援队紧急集结,星夜驰援灾区参与救援。在江苏南通,也有 5 名救援队员先后赶赴一线。滴水成冰的天气里,他们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在那里,他们见证过生命的奇迹,也迎接过温暖的拥抱。2 月 23 日,现代快报记者对这些来自民间的勇士进行采访,听他们讲述背后的故事。4 m4 y o* T' f! E# u
' W3 q+ c7 E6 t1 b5 u
& Y4 ?% }/ U( T1 H* d S$ Z& v5 J9 M$ H
△蓝天救援队队员马海洋展示携带的救援工具" p; o. z* W+ W. ?6 A$ R* d/ d4 R
首次参与国际救援,多名队员临时加急办护照& a/ k3 s+ A! k5 s- `2 _+ M7 S
土耳其地震发生后不久,南通蓝天救援队收到江苏省域蓝天救援协调中心报备通知后,立即启动后台响应。经验丰富的郭海峰和曹城瑞作为第一梯队,经过 40 多小时的辗转顺利抵达阿达纳机场,向联合国 RDC 报到并领取任务,随后被安排到灾情较为严重的马拉蒂亚参与救援。随后,南通蓝天再次接到蓝天救援协调中心指令,第二梯队的张轶鸥、陶继攀、马海洋也于 2 月 10 日出发赶赴土耳其。
0 n% L5 o, F8 t0 j- O, {/ P. k6 {! o, u+ o
$ h3 ~8 v& m; J5 `; e# B i
2 D' T6 `( W! [' x
△随身携带的医疗包
+ L- h% O, _; X# E为了携带更多的救援装备,所有队员选择了将自己的私人行李压缩到极限。破拆工具、绳索、对讲机、个人 PPE、医疗包 …… 两批队员先后携带了 130 多公斤的装备。1 U. c0 L u- w. B
这是南通蓝天救援队首次参与国际救援,有部分队员还是第一次出国,加急办理的护照在一天之内就到手了。" 我们是在经验比较丰富的老队员里进行挑选,他们接受过地震抢险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参与过灾后模拟救援训练。" 副队长沈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群里发出号召后不久,报名的信息就接连不断。
* l5 f: d5 V9 M5 n$ \6 ~: O6 T `0 I
( u4 @% {% Z' Y/ a+ M
G/ W2 h' \/ a$ e) J0 r△南通蓝天救援队设备间6 s1 w/ _0 ]3 [5 K
最终选出的这五名队员,都有着参与救灾的经验和专业技能。49 岁的张轶鸥是一名个体户,也是第二梯队的领队,他曾参加过安徽省宁国市南极乡泥石流救援、安徽省庐江县抗洪抢险、河南省卫辉市抗洪抢险、青海省玛多县地震救灾等灾情救援工作。今年 43 岁的马海洋,是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材二公司南通市通州沪盛混凝土有限公司生产运作部经理,对房屋结构相关知识非常熟悉,能在救援现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P$ P6 C6 O/ F0 C9 ], p: P1 j
q* y! s6 s+ o2 X0 E& b2 P' k' M
4 O# m) t( M4 c* U6 }$ q
4 O4 E4 R0 i( P/ Z! v. Y救出 3 名幸存者,有队员在废墟里连续工作 36 小时
% G1 U, K9 [& Z: t8 @第一梯队的两名队员来到马拉蒂亚时,还在 72 小时黄金救援期内。抵达现场后,总指挥进行现场分组,将救援人员分为专门的搜索队和行动队,曹城瑞成为了搜索队的一员。" 我们的工作是利用生命探测仪等设备,寻找有生命迹象的人员位置,并交由救援组破拆救援。" 时间就是生命,曹城瑞全程都在各个废墟间奔跑。数小时后,他们在一栋坍塌的居民楼里,先后发现了被困的一名中年妇女和一名老妇人,不久后两人都被成功救出。
: a' k1 P. X% p% I+ x作为第二梯队的队员,马海洋抵达马拉蒂亚时早已过了黄金救援期,但依旧有发现生还者的消息传来,这让他从没有放弃过希望。带着 50 斤重的电镐,他一步步地在废墟里探寻,接连工作了 36 个小时都没有休息。
, P+ Y7 U4 [8 z9 F/ b' _: |; U8 N7 q
% a& u K/ H2 ?6 f! Y% O% L! u/ M( [- z. q/ W: Q& u7 H
" 他们当地的建筑结构和我们国内的不一样。发生地震时,当地的建筑是从上而下垂直坍塌的,破拆时难度也更高。" 马海洋说,破拆一处往往就要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从现场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马海洋戴着头灯往前 " 开路 ",身边是裸露的钢筋水泥,整个人仿佛是在洞穴里艰难前行,身穿的队服都已经被灰尘染白。等到他开辟出新的道路,队友们便会使用生命探测仪,小心翼翼地探寻着生命的迹象。
- i/ t- S/ G) C# [+ F# u马拉蒂亚的寒冷,也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地面上的积雪还未消融,还没完全习惯时,走路都会容易打滑。在零下 10 度的寒冷天气里,他们使用着最原始的烤火取暖方式。送来的饮用水都被冻成了冰坨,需要靠近火堆融化后才能喝上一口。
4 ]8 v$ `3 `0 S! p( n d8 n1 _在滴水成冰的马拉蒂亚,他们也收获了一个个温暖的瞬间。无需翻译帮忙,当地居民用拥抱来表达对救援人员们的感谢。" 他们还会用手拍一拍自己的胸口,表示将我们的帮助记在心里。" 张轶鸥说。
3 x b+ q8 x+ g- E9 m& w5 [* P/ k ^记者了解到,在马拉蒂亚救援期间,南通救援力量与所在基地其他 300 多名中国蓝天救援队队员一道,共营救出 3 名幸存者,挖掘出 43 具遇难者遗体。! q3 A+ Q# |& _' r+ H8 n
9 u8 ?3 z. t+ E! R* q0 T/ t3 e! E$ |9 _; ^$ Z% R: B9 j
/ ]( A, I- J" {( m$ t0 c用爱 " 发电 ",他们为陌生人点亮明灯2 L. r# B4 B' _: |; s
作为一个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所有花费都是由蓝天救援队队员自己承担。张轶鸥说,这次去土耳其参与救援,每个队员的开支在 1.4 万元左右,其中最昂贵的是来回机票费用。" 因为要抢黄金救援期,当时我们都是选择了最快起飞的航班。" 张轶鸥说,大家从不会计较付出的成本,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
8 Z, i% @) {: v" i记者了解到,南通蓝天救援队于 2017 年 6 月获得蓝天救援品牌授权。如今,每周三的夜晚和每周日的白天,救援队都会集合队员开展专业培训和体能训练等。在曹城瑞看来,队友们都有着各自坚持的信念。3 G d5 T1 R% o2 R6 ^: q8 S; l
3 ?+ w2 W% U0 Y( v/ e3 d( ]! u
% @, C" S) K' h' e9 V. l: i& e4 M
8 s# Z; E, j% c( C7 \" 前些年,我陪朋友在四川阿坝州半脊峰爬雪山。爬到 C2 营地时,发生了雪崩。" 曹城瑞告诉记者,他们自己并没有遇险,但下山之后才知道有一对新婚小夫妻被困在了山上。领队当时呼吁有救援技能的人员帮忙救援,曹城瑞当时并没有能参加,这也成为了他心中的遗憾。最终,这对年轻人因为失温不幸去世。
- F) u* {' t/ T% t/ Z9 H% i3 D$ ~' L这段难忘的经历,成为了曹城瑞后来加入南通蓝天救援队的缘由。每次参与救援,他也总会想起自己的初心。" 我会不断地在一次次的救援中总结经验,加强自己各个方面的救援技能,以后在蓝天救援队发挥更多的作用。" 曹城瑞说。 Q; W g/ n3 d( {
(部分图片由南通蓝天救援队提供)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