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回复: 0

2023汽车开局就混战,车企们被迫坐上“卷”桌?

[复制链接]

1619

主题

695

回帖

696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960
发表于 2023-2-24 21: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济南
            4 K6 O1 g! T8 j* e0 b" \. S" l
            2023年刚开局,新能源补贴退坡、特斯拉降价,车企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 x" ^1 z) i8 j3 G# Y7 O5 W; O            随着退补与特斯拉降价带来的“鲶鱼效应”,国内车企陷入了“价格混战”之中,在“保价格”与“抢市场”的两难境地中,行业市场格局或将迎来加速“洗牌”期。
! N" L2 u- H7 k9 {1 q0 N                        6 Z% `4 [6 G) c' g% `
            在此背景下,多家车企已经确定了其2023年年度销量目标锚定的销量增长狂飙速度,凸显出车企规模扩张的“野心”。
6 p3 P( q" L' y  w; D                        + @8 u% N$ z* X+ T# H3 G
            2023年,新能源市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将从新势力、传统自主品牌、合资车型三大板块,来说说2023年的汽车行业各大车企面临的机遇与危机。
  a' M( Q# z1 p" i" |            新势力陷入两难境地' o5 A) \6 s+ G9 V9 P1 S( M" h
            保价格还是抢市场,是造车新势力们在2023年必须思考的难题。  g2 v. g. U. a/ F3 i
            年初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为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按下加速键。面临销量下滑的压力以及特斯拉“以价换量”的诱惑,小鹏和问界在今年开年官宣“降价”。* |8 X* ?; F8 N. Z7 g
                        
' t: S# c* t% F1 m            而其他一些车企则通过优惠抵扣、金融补贴、升级配置、赠送积分等形式,进行“变相降价”。无论车企以何种方式或形式降价,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进入“价格战”。
. Z( S$ ], M. A7 P" i! r            价格战只是2023淘汰赛的前菜,除了价格战外,新势力在2023年各有各的苦。2022年12月31日国补的正式退出,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正式由政策导向转为以市场导向为主,谁是投机取巧,谁是真有实力,2023年就能看清。# I' R6 y: I& [4 b& I
                        
- {- b- M2 T8 l* G+ I& D# y            小鹏汽车从21年的新势力销冠,变成了22年几近倒数,除了内部问题外,担任小鹏汽车总裁的王凤英在此前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类趋势研究报告》中,提到了小鹏汽车存在的两大隐患:其一是缺乏清晰的主干品类,无法回答“我是谁”,产品认知难以形成;其次是小鹏汽车主打智能化,但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壁垒和差异,同行挑战大,同样难以建立起消费者认知。8 K+ X9 q9 V3 e
            哪吒在22年逆袭销冠,靠的是薄利多销的产品策略,中低端市场性价比高,因此受众比30万价格区间的其他新势力要高,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并不意味着能活下来。2023年1月,哪吒汽车销量为6016辆,同比下降45.35%,环比下降22.8%。8 n+ Q, y( ]1 p3 ]% y% M% V0 P
                        & R8 |+ t( U! U2 m/ l! V7 f
            想要继续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哪吒必须冲击更高端的产品,但目前主打高端的哪吒S销量也不太乐观,12月交付2003辆,1月交付1517辆,高端冲不上去,低端保不住,哪吒的生意并不好做。
, A% x8 }7 `" ~2 n6 g4 E            与哪吒同为黑马的零跑,2023年1月份零跑汽车的交付量也跌到了1139台,相比2022年12月份的8493台来说,出现了85.92%的大幅下滑。不到半年时间,零跑汽车便从顶峰坠入了低谷,零跑董事长朱江明表示“成为黑马还是淘汰出局,就看2023年了。”6 Y8 {9 `& d$ d5 [- v  C
                        
3 E- k6 K' w$ f3 o            零跑想做的是“做用户的代工厂,而不做品牌溢价”。但性价比不是护城河,对于零跑来说,被动之处在于,除了性价比之外,并没能真正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以及技术优势。总会有车企可以做到比你价格更低。1 V- B3 f: Z- |: G
            赛力斯问界的情况比较复杂,在市场上,问界率先响应特斯拉价格战,M5、M7三款车型最高降价3万元。但爬坡态势戛然而止,今年1月问界销量、上险量就被深蓝、极氪抛下。8 n0 @3 p) {& C  [
                        & k2 q" e+ ]4 C
            按照余承东的计划,华为不造车,华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想实现盈利,赛力斯就不可能是华为的唯一,华为必须“脚踏多条船”。- H4 T1 u1 n" t9 s6 ~
            这几条船就是江淮、北汽以及奇瑞,未来三者将共用AITO品牌,并且进入华为渠道销售。按照此趋势,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与华为深度绑定,并且用统一品牌进行销售,赛力斯的顺风车不再独享,靠“华为”买车显然已经不是问界独享。
4 x7 a) e- ^/ X) w" k8 X                        
) W- V8 F( m( t* l            至于极狐、岚图、智己这些,由于背靠大山,本身就含着金钥匙,有所领先,不过,智己汽车也不少,据车主发布的联合声明显示,智己存在“配置表宣传93kWh电池容量与工信部登记不符”、“车展发布会和广告宣传多项未兑现”、“官方APP社区管理混乱”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 p& r8 o' D) o& B2 N( }            总之,市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他们不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那市场并不会看到他们背后的大腿而对他们产生优待。) }- s" O) u$ t1 M
                        ; f# k  C  F- P
            相对乐观的新势力只有蔚来跟理想,蔚来全面换装NT2.0平台,产品实力稳扎第一梯队,未来子品牌的加入将扩大受众面;理想通过套娃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预计是新势力中第一个实现盈利的车企,再加上理想汽车正在研发两个高压纯电动车平台——Whale和Shark,并从2023年起,计划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两条腿走路,势必走得更好,可以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理想销量都将保持高增长态势。% v$ L. S* O8 a
                        $ r" i. N# y  D$ z  s
            事实上,2023年对所有新势力而言都是关键年,其中第二梯队的危险性较高,第一梯队还在往规模化努力,亏损还在进行中,第二梯队更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起码2023年的新能源车大战不停,不仅二梯队,一梯队也有随时掉队的可能。7 s& N$ ^0 t# n  w. w6 {0 {" w/ r
            自主品牌形成一超多强: p2 E! z8 ^* U3 A( O  r
            相比新势力,自主传统品牌的势头更加强劲,以比亚迪为首的“一超多强”的格局逐渐形成。
1 g6 X' o- E& j) {( e9 ]            2月10日,比亚迪第一个“掀桌子”,推出9.98万的秦PLUS 冠军版,这个定价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9.98万的秦PLUS,就是为了进一步蚕食合资车的主场,收割传统燃油车市场。1 p8 I0 y# T% Z& K& I6 h: u8 l" ^
                        
+ P( c. e5 Q7 z+ G3 y* H            除此之外,比亚迪手中的王牌还有许多,技术上有DM-i迭代、仰望的易四方,产品上有新款的秦宋作为流量密码,低端走量有海鸥海狮,谁也摸不清比亚迪池塘里的鱼有多少,比亚迪高管曾表示:“等到市场有需求,我们便从鱼池中捞一条投放市场”2023年最稳的车企,可能没有之一。
5 ^# X4 ]6 P1 \8 |5 k% h* ~            比亚迪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这两年其他自主车企品牌也同样在发力,曾经的自主王者吉利汽车,2022收官143万辆,如果不是比亚迪半路杀出,吉利就是自主第一。不是吉利不够优秀,是比亚迪先发制人。
' A  _, ^) M5 F5 M                        
! F' z; D- Q+ c& I            2月23日,“吉利银河”正式发布,这是吉利品牌旗下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同时,首款智能电混SUV“吉利银河L7”同步全球首发,银河发布后,几何负责 15 万元以下市场,银河车系主攻 15 万到 30 万市场,极氪负责 30 万元以上市场,三个品牌形成火力交叉覆盖。
8 ~$ r- N3 r2 m7 ?            其中极氪已经成为吉利集团新的增长点,2022年12月销量达到了11337辆,同比增长199%;2022年累计销量突破7万辆大关,达到了71,941辆,同比增长1098%;超额完成年度交付目标。尽管吉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但从整体的势能来看,依旧能跟比亚迪一起扛起自主品牌的大旗。
$ C. y/ q1 o# }9 c* u( ]4 q) {                        
: p; x7 u5 b' D            长城的日子有所挑战,2022年全年,长城汽车销量106.7万辆,同比大幅缩减16.7%,对比原定的190万辆销量目标未过60分及格线。
* e$ u' ^2 N3 G            首先是哈弗H6被围猎。哈弗H6对于长城汽车的贡献不言而喻,曾拿下90余个月的SUV销冠。然而,哈弗H6已先后被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宋PLUS赶超。其次,电动品牌欧拉受挫。2022年,面对动力电池成本持续暴涨,长城欧拉黑猫、白猫车型停止接单,只剩好猫车型。( s& L; I* J1 A  u. o
                        ! ~. t& c) b, T
            7月12日,欧拉推出芭蕾猫,号称女性专属优雅座驾,但广大女车主却犹豫了。2022年的最后两个月,欧拉芭蕾猫以月销100余辆尴尬结束。总体而言,目前长城的燃油车市场份额正在被新能源车型不断蚕食,而纯电动领域又因为品牌定位、车型不足等问题一直徘徊不前。可以说,长城是在两个领域都面临考验。
& i- x. A2 q4 B# M8 ^+ ~            不过,在2022年,国务院三次发文,推动皮卡解禁,或将成为长城细分市场增长的机会,毕竟在自主品牌里,只有长城炮常年耕耘皮卡市场,就看长城能不能把握了。) t2 |, u+ R4 F9 Q/ D4 o
            其他第二梯队的奇瑞、长安等等车企,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基本属于闷声发大财,但2023年还是充满挑战。
. z' T$ k. f: c% b3 N8 P. d/ X                        
% @( p, N: @3 V8 |; P  G            除了本身的销量外,传统自主品牌在2023年还兼具着另一个重任——出海。
3 V- j* k' S" u% g7 n. O% p$ l, T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企业出口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目前中国已超过德美韩,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7 A6 P) s9 K1 Y5 ~; j& O" S            得益于2022年的向外扩张速度,不少外媒认为,中国汽车在世界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品牌正在逐渐缩小与其他海外品牌的差距,新能源汽车更受海外青睐。& l5 s  h, T: Y- g  S5 z
                        
" U& O/ i! \3 S, B. j& A            2022年的巴黎车展上,比亚迪带来的唐、汉、ATTO 3(国内的元PLUS)等车型,长城也带来了魏牌Coffee 01(国内的摩卡PHEV)与Coffee 02(国内的拿铁PHEV),以及欧拉的多款车型,真真正正地走进了欧洲市场。
5 a8 T! V) ]. U" I& e' V/ Y# k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历史较短,但经过近十年的飞速发展,在技术实力甚至整车方面足以和海外车企品牌分庭抗礼,甚至弯道超车。但从知名度方面来看,当下的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还与欧美汽车强国品牌相差较远的距离。所以,要想真正进入欧美市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K, `9 u8 `8 g! M. @3 y  M            合资品牌仍然是中国的老师
- g8 h6 r$ z7 d. i& R6 e. R: `            2023年,也是合资车企们背水一战的一年。6 b6 N) d! K: a' `8 L
            不止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没有起色,就连传统燃油车市场,也节节败退。乘联会数据,2023年1月,日系三强在中国的销量分别为:丰田11.38万辆,同比下降23.5%,环比下降43.8%;本田6.42万辆,同比下降56.2%,环比下降53.7%;日产4.75万辆,同比下降64.4%,环比下降32.6%。/ w* c3 G) W4 C$ }1 q% _
                        
" |% U8 w# ?) \. T4 w4 c7 C2 m            事实上,为紧紧跟上电动化转型的大潮,位处中国的合资车企并非躺平无作为。从官宣新的电动化战略,到品牌形象向上的尽善尽美,乃至对整个生态的换新,只能说该做的都做了。. G4 k1 _* M; e2 N4 [
            大众的决心不用多说,ID系列相比此前的车型已经十分“良心”,宝马i系列,奔驰EQ系列的强势降价,宝马、奔驰也在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背靠奥特能平台的凯迪拉克锐歌也在市场引发热议,阿图柯、bZ4X、e:NS1/P1等日系纯电新车,一遍遍在市场怒刷存在感……
$ W. P0 c  S4 [4 T. Q8 r                        
1 N, E7 R8 ]- d: |            要注意的是,新能源的替代是中国汽车业的大势所趋,但并不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全部内容。合资企业数十年间在全球市场的布局,仍然是国内车企所比不了的优势。& K2 M1 @% f; ?$ X
            以日韩汽车为例,在国际化方面,日韩汽车仍是老师,中国车企还仍是一个学生的角色。
: {% Y( O9 M* {            根据起亚公布2022年全年度财报,其2022年度总营收达人民币4,756亿元,同比增长23.9%,净利润约合人民币297.2亿元,同比增长13.6%。全球销量为2,903,619辆,这样的营收体量几乎比比亚迪+长城汽车的总量还要高。# z4 H; u) F  Y% X$ d& B" B
                        
- \3 g9 ~3 T8 q            再看另外一个韩系巨头现代汽车的表现。2022年度其总营收约合人民币7829亿元,同比增长21.2%,净利润约合人民币438.4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全球销量达到了3,944,579辆,相比2021年增长1.4%。
/ Y( C; ]: v$ [& ?' u6 N6 }            日系三杰的数据也不难看,2022年第三财季本田汽车营收4.438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0%;日产汽车第三财季的营收达2.8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8.6%;丰田汽车第三财季总营业收入为9.7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5%;
1 X# l/ V( l' u7 @: u% q            合资在中国市场的节节败退是事实,在全球市场大杀四方也是事实,自主品牌打算虎口夺食,也要注意别一不小心,被老虎一同吞并。
) j( o4 M/ Y: S6 b            智行观$ O' n! ?* U. N
            毫无疑问,国家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迄今为止最为残酷的淘汰赛,已经瞬间拉开序幕。许多新生的、体系和渠道还不成熟的车企,将会面临严峻的生死大考。到底是保销量,还是要利润?这些问题都需要车企们想得足够透彻,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正确的决断。
- ^( k# b; |/ n, N* g            否则,就会像顶尖围棋高手过招一样,一步错,步步皆错。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发生怎样的格局变化,现在来说还太早,就像倒回到2022年初,也没人能预想到比亚迪能实现大跃进一样,无法预知也是汽车行业的魅力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 14:51 , Processed in 0.0416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