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 Z/ y; t' s! Y$ ]/ M- }1 C/ Q4 X
% T, n" o! X6 C( F' m4 v
2022年,中国楼市经历了1998年房改后最大的全国性深度调整,行业投资、施工、新开工等各项指标均出现了深度回调,其中新房成交同比下降27%,库存去化压力急剧攀升,在此背景下,全年土地成交更是出现了深度调整,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53%。# M' X3 T. Q1 s0 C
我们在对各城市目前的长短期库存压力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去化周期指标进行了结构性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P/ |1 G$ a P6 ~ _. E
1,2022年,开发商领取销售许可证的速度放缓,新推项目减少,使整体狭义库存假性回落,狭义库存指标与2014年高点的差距也因此进一步拉大。* `0 j, m/ G* C& p
2,预期修复助一线城市狭义库存规模“逆市”上行。+ j7 Q( Z7 L: Q/ N: R
3,广义库存同比增幅达6%,长期库存规模仍在攀升。% l# D" d# L6 ]5 A7 `
4,成交低迷下,整体狭义、广义消化周期均显著上行。
; {+ w5 m# r R5 j$ ]4 \ 5,一线城市狭义消化周期仍低于2014年高点,三四线供求信心双双“塌方”致去化压力骤增。# a; {* {1 e3 f' E, n
6,中大户型产品去化表现更为稳健,二房产品库存压力高企。1 G; d9 k# H( U8 P p
7,预期修复和库存压力缓解,均需要经历由点至面的长期过程。7 o9 B+ z! O( ]
需要强调一下,2022年末,典型城市消化周期暴增至20个月,已经超过了前期2014年的高点。超过四成城市的狭义消化周期超过两年,仅极少数城市消化周期能保持在10个月以内。平均广义库存消化周期也达到了6年,同比增幅高达66%。
7 A6 w# a v9 R
& R; F/ a I0 m* ]3 n/ k
# Y1 n# A/ B& j3 Y# Z/ D 2022年,同步于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的大幅下滑,全国住宅竣工待售面积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狭义库存却不增反降,超过六成的典型城市狭义库存同比下滑,需求端表现稳健的上海反而成为了库存规模领涨的代表城市之一。3 I) I* T# L! y. `$ J8 H; `* p
2022年末全国住宅竣工未售面积2.7亿㎡,同比上升18%,创近5年新高,但还远低于2015年4.5亿的历史高点。
" _8 j( b. o- Z# k6 \. g 2022年,竣工住宅的未售率攀升至32%,也与2020年起始的市场去化率的下行相一致。考虑到2022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规模较上一年下降了4亿㎡,若2023年消费者预期和行业销售不能得到良好回正,竣工住宅未售率必将在接下来一两年内继续上行,并导致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加速攀升。
- W" q. T) [) x! z: T5 b . l0 f6 e( S# \% C
一线城市2022年狭义库存逆市上涨,但相比2014年的降幅仍是各能级中最大的,从中折射出的市场信心也更为坚定。 }+ F% X! G, N9 r" t
二线城市供给侧“转向”及时,狭义库存两连降。2021年二线狭义库存指标“率先”发出转向信号,供给侧早早开启了“以销定供”模式,2021、2022年狭义库存规模连续两年负增长。; e4 s" ^& e+ ?. ?: N! x% E& V
三四线城市信心“衰退”,需求弱市下狭义库存快速回落。相较二线城市而言,三四线城市市场的转向速度相对较慢,确定方向后的“加速度”也更快,三四线2022年年末狭义库存同比降幅高达6.5%。1 d0 A1 X" a7 D
. e+ F7 u I k) x! W# I# H; i 2 I* t& b& F0 O* S2 T; f9 N7 O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典型城市消化周期在年末暴增至20个月,同比增长60%,突破了18个月的警戒线,也超过了2014年的前期高点。
* U2 s T' A' P. j- D4 @, { 考虑到目前样本城市狭义库存规模仍低于2014年,消化周期的突破高位意味着2022年样本城市的销售情况还不及2014年的平均水平。7 t) `1 P; Z4 _& C
& K6 i6 U- m! Y& N- t$ h5 j 各能级表现方面,在2014年的前期高点时各能级城市消化周期均在18-19个月附近,不过在2022年末的本轮高点,各能级消化周期指标却出现了显著分化:
( J) m! E/ }$ e# t" W6 \3 ?# c 一线城市狭义消化周期指标表现最佳,2022年末仅为15.9个月,也是各能级中唯一消化周期低于2014年高点的;2 U2 f1 [1 w# a- H3 |
二线城市“以销定供”助狭义库存平盘,狭义消化周期与2014年高点相近;: f( d+ H) r/ b6 u( m+ @
三四线供求规模“塌方”式下滑,消化周期领跑各能级城市。
9 x3 `% @* C# w
: d1 }" b( @+ U+ x$ A' Y 2022年50城整体消化周期虽超过了2014年高点,绝大多数城市的消化周期也较2016年的低点出现明显上升,不过,对比前期高点来看,各城市表现明显分化,仍有22个城市的消化周期低于2014年,占比超过四成。
5 M9 _1 q& q: K 其中大部分城市是由于狭义库存规模的回落,使得当前市场去化压力得以小于前期高点,典型如上海、杭州,2022年末消化周期分别为6.9和6.4个月,较2014年末降幅均超过60%。
* x1 Z& g7 S, i 就2022年末的现状指标看,在CRIC重点监测的50个城市中,仅上海、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消化周期低于10个月。
) Q7 J! Z% k- m 35城消化周期达到18个月以上,包括郑州、青岛、东莞等城市均在此列,更有14城消化周期超过了36个月,诸如大连、烟台、呼和浩特均在其中。
3 j, m* W; w8 c8 N3 l/ M
+ o9 G0 c ` @# B7 V 住宅广义库存消化周期(下称:广义消化周期)的中长期去化压力指标骤升出现在2022年。至2022年末,样本城市广义库存消化周期达到了6年,同比增幅高达66%。
C; K# Y6 N7 q 其中,一线城市先降后升。作为2020年以来行业最大的“避风港”,一线城市商品住宅交易规模在2020-2021年间仍能保持明显正增长,使得广义消化周期不增反降,2021年末降至近年低点的3.6年,2022年反弹至5.1年,这个广义消化周期仍在合理范围之内。) e% E4 V6 K/ C! {4 y5 T
二线城市先平后升。在2019年末-2021年末期间,二线城市广义消化周期都处在3年左右的低位,直至2022年,随着行业销售规模的收窄,二线城市的广义消化周期才跃升74%,达到5.2年,仍低于整体平均水平。( }" Q! L* D( Y; w: g' D
三四线城市则是加速上行。在2020-2021年期间指标即出现了17%的涨幅,2022年三四线城市交易规模进一步下挫,再加之前期已处于相对高位的广义库存规模, 导致2022年末三四线城市平均广义消化周期达到了8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难以走出广义库存高位的泥沼。" [1 j% i5 D7 P' ~+ Z
3 A8 q) }$ z5 P7 O* ^' i
就CRIC重点监测的30个城市指标变动情况来看,与狭义库存指标类似,广义消化周期在3年以内的仅余合肥、杭州、上海、泉州等四个城市。其中杭州的广义消化周期虽同比翻番,但仍能维持在2年左右的绝对低位。
0 J1 e' f& X ?! E$ A! M s5 b6 z# `) _ 接近一半的城市广义消化周期达到6年以上,中长期库存严重承压,典型如重庆广义消化周期达到9.8年,达到了上年的四倍。主要原因是重庆商品住宅成交年内大幅下滑至580万㎡,远远低于往年2000万量级的交易规模,再加土地供给侧回调力度不足,年内土地成交规模降幅仅为一半左右,导致重庆广义消化周期出现了巨幅上升。
8 W( g" |2 Q- `3 p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深圳与大部分城市被动上升的广义消化周期不同,深圳这一指标的高位有其特殊原因。作为近十年来人口规模增长最快的城市,再加上深圳本身多山少地的地理条件所限,开发商惜售造成广义消化周期高位亦在情理之中。
! a! u" W- \. ? o! }8 G0 |
* y3 |) K8 o+ C3 P; u. X % b7 M( T1 u9 d2 C
在整体狭义和广义消化周期大幅上升的背景之下,各能级、各城市之间表现进一步分化。就城市能级角度而言,一线城市表现依旧最佳,也是各能级城市中唯一狭义消化周期指标低于2014年的。" q$ X2 W6 I8 I; s
二、三线城市分化显著。整体来看,二线城市得益于前期销售规模的高位,目前库存规模相对可控,狭义库存去化周期与2014年相近、广义库存规模与2020年末相近。* l- f" C* n3 ?- F- d9 o4 @
去化周期高企的兰州、大连、长春等地,狭义消化周期达到了3年左右或更高。; N; d/ P1 M6 L
狭义消化周期仍在合理范围甚至低位的杭州、苏州、南京、太仓等长三角强市,典型如杭州、合肥,由于基期狭义库存较低,在2022年住宅销售同样回调的情况下,消化周期依旧维持在10个月以下。
' S- ^" X* N# E) E1 ^ 三四线城市则出现了“失速”风险,2022年在广义库存较快攀升的基础上,狭义库存反而出现了下滑,且狭义库存消化周期显著高于2014年的前期高点,商品住宅市场供给侧信心严重不足。
2 |7 ~ ?2 m5 V' M, } 在住宅交易市场,一二手新房价格也出现了完成筑底的信号。2023年1月70城房价环比指数实现环比止跌,自2021年以来9月以来首次回到正增长区间。, o( D0 c0 G( V$ J
低位企稳的价格指标也更有利于促进前期观望的购房者入市。2023年春节以来,北京、广州、南京等地频频出现点状的项目热销,稀缺优质项目先一步收回折扣,二手房市场方面,刚需、改善板块的中介门店带看量明显增加,优质户型、楼层的房屋周转速度也显著加快。, V) `# J4 n. s- B$ L
目前的热度复苏仍然只是在部分城市局部性地出现。70个大中城市中仍有55个房价同比下滑;大多数区位相对一般的板块,土拍和新房热度仍在低位;挂牌量较大的刚需和改善二手房,以南京为例,成交较快的房源仍需较平均挂牌价折让5%甚至更高的价格。
% Z5 K0 {4 g1 | 对2023年的市场走向,我们认为,首先还是要土地市场、新房市场、二手房市场三方面形成修复预期的合力。
7 g5 [3 H* W* y" V 考虑到各城市以及各城市内部的库存压力存在较大差异,购房者的预期修复也需要经历由点至面的较长过程。
8 w7 _9 e- i" w6 j2 N u 库存压力的缓解也需要经历分批次、由点至面的过程。目前上海、杭州等城市地市、楼市量价指标已经出现点状回升,下一步带动南京、西安、长沙、宁波等城市的热度回暖,最后再推动长春、大连等地优质区域库存压力修复。7 l. G" n' p; P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