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章来源于知著网 ,作者秃秃不秃+ N& H/ ^2 |6 [& B
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p& G/ p1 {/ }
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 G; m' Y: o# {
; @7 _, j) G: G7 N: J" Y7 m; u% n3 H7 H
; b/ S8 q4 a; s/ ]$ L& f最近一段时间,# 搭子成为一种新型社交关系 # 的话题,登上热搜。所谓 " 饭搭子 "、" 旅游搭子 "、" 游戏搭子 " 进入大家视野。一个人点外卖不好凑满减?找个 " 饭搭子 " 一起点餐;一个人旅游太孤独?没关系,可以找个 " 旅游搭子 " 一起继续;这一届的年轻人,开始找各种 " 搭子 " 解决自己的孤独和社恐。
) [0 P, J* B0 Q* ~' E作者:秃秃不秃# E2 b$ g- G4 s! m# S
原文标题《" 搭子 " 社交:因孤独而伸出的触角,被精准陪伴治愈?》& F, e, D, C. u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q) G8 Q2 t( d
全文共 3513 字,阅读需要 7 分钟
6 _! k! S0 a2 x0 I0 j" H—————— / BEGIN / —————
4 t$ m! d6 Q6 g# s) p" 今天饭搭子没来上班,办公室只剩我跟麦当当。"
7 _8 x/ J# J* l& G% c" 求一个游戏搭子,脾气好心态佳!"7 m" K* E0 b( _/ p5 J* {+ q
" 或许有人结英语口语搭子吗?一起自律练习!"7 R8 M' w! b `7 ^ r5 y
在搜索栏输入 " 搭子 " 一词,不断更新的信息流中,涌动着人们对于 " 搭子 " 这种社交模式的需求。8 c1 F% S) ]3 G, y- H9 l5 s
" 搭子 " 代表了一个特定场景中的陪伴者,不需高强度的情感交流、却提供了朋友般的精神支持。这个俏皮又生动的代称,引发了诸多网友内心的共鸣,迅速冲上了热搜。. N( y8 t( H$ ]! D" {8 }
) f5 S& i4 e2 d: R2 u
# l b% A7 A1 O: ^% o
+ F/ N9 p4 V2 O- b5 t, f1 B图 / 微博热搜
/ g/ B' S- S7 C, e7 i2 N搭子的业务领域十分广泛:吃饭有饭搭子,占座、拿餐具、打卡新美食;上班摸鱼有聊天搭子,部门八卦、吐槽老板、期待下班;休闲娱乐有运动搭子和游戏搭子,当彼此的战友、一起快乐一起超越……' y9 Y/ [: z, v& |! U
每一个搭子在不同领域给予人们陪伴和支持,被网友们生动地描述道:" 搭子,主打一个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 F+ g& J* x/ s+ v+ }% }
超越了普通的同事和同学关系、却非完全交心的密友,社交 " 搭子 " 为现代生活的友情提供了一份精致而有温度的代餐,也让我们重新审视陪伴者与朋友的边界:当我们寻找 " 搭子 ",我们在期待什么? S; u7 ^ @+ E& v2 Z) x
陪伴:搭调而来的安全感
; D! o) G* ^7 B, ]2 U: ?+ B- v如果要总结搭子的核心意义,那么陪伴必定榜上有名。
+ l9 D$ c1 g, \只需一个眼神,就能和饭搭子默契起身,走向餐厅共进美食;只要一条微信,就能锁定摸鱼搭子,在下班钟声敲响前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只要一个约定,就能准时上线,在游戏地图的某一个角落和搭子一起线上 " 尬舞 "。( h) L0 m/ c9 H% ]! \
陪伴两字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让人无法自拔,以至于当这种陪伴陡然消失时,我们又像是被丢进陌生的浪潮之中,无法自处。* J9 i- S( [8 h% j
不少网友对饭搭子的离职表达了无尽的 " 哀痛 ",失去了一起享用午餐的陪伴者,仿佛只能通过沉浸在手机中来与外界保持联系,无法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更有网友因为午睡搭子不在而无法安寝,靠得很近的两张折叠床上,另一个人的存在成为了安稳的代名词。
6 P7 [9 _( S! ^, o- ~2 v: j: T1 n0 s! A2 a I3 Z
6 f: h' a1 `$ l; c! b/ o) _
1 z! p% ]1 G x0 |5 y1 L5 I5 N
午睡搭子。图 /@洋洋子爱摸鱼3 I4 _) Q- u. M N% S
就像蚂蚁在新环境之中用触角感知信息,并以此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团队的所在,在踏入相对陌生的环境时,我们也同样需要一种方法来找到自己的位置。搭子的出现,便是为环境和 " 我 " 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9 h' x t# h2 N; D/ i
相同的口味、相似的兴趣爱好、对电子游戏类似的偏好、甚至对繁琐工作和老板的不满都构成了触角能够感知的信息,形成一种默契的身份认同。
% e' F& ~8 {. x; l% p- T/ g/ Y从学校到单位,从体育场到网络空间,我们对陪伴的需求、对反馈的需要永远不会停止。就像是游戏中的打怪升级,玩家的每一个指令都能获得满屏的特效变换和奖赏的增加,搭子能够带来的反馈似乎承担了相似的功能。/ I6 c7 ]7 ]: X4 _+ [$ m0 s! t
搭子带给人一种类似电子游戏中的成瘾感,通过特定场景中的及时反馈,在行为和心理上达成认同,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支持。这样的支持潜移默化地增加了人们对集体的归属感,满足了人们心中对自己社会角色的确认,进而营造一种安全感,带给人源源不断的快乐,也在被剥夺时让人陷入感伤。
; e$ S, V U3 x% X) {, y Z5 H) M( S支持固然重要,但搭子的 " 魅力 " 却不止于此。
I+ j: X7 E1 Y# w/ s- B垂类:" 实用性 " 与松弛感并存: Y, V- U1 `+ T. N
与朋友相比," 搭子 " 似乎有其独特的优势。. S7 v, h, f7 w) f5 y
有人调侃道,搭子与朋友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 上班无话不谈,下班无话可谈 "。这精准概括了搭子承担的社交职能。
; E6 G' T0 R6 X; G) {0 J正所谓 " 垂直领域的精准陪伴 ",搭子的陪伴从不会越界。
& y5 b8 P( c! L1 y; T一个好的摸鱼搭子,能够做到在上班时间即时回复,在下班后默契地消失;一个好的饭搭子,能够在吃饭过程中谈天说地,在生活中沉寂。
2 O: v8 Z' G- b- V8 i$ Y( s s就连在游戏空间之中,大多数现实中素不相识的搭子玩家也默认,网络上的陪伴往往不会跟现实生活产生过多连接。他们以角色的形象与身份构建的浅层的社交关系,会在下线的那一刻暂停。
0 {& V9 n) L- r" h# c2 M: t这样的关系远远称不上亲密,甚至称不上朋友。6 u! `% L+ g+ Y, u4 Q# U6 c! a
在合拍之外,一个会 " 消失 " 的友人似乎能够得到更多青睐。" 不像朋友 " 这一特点,构成了 " 搭子 " 的重要属性。
' p" `- u& s% o+ ~; b0 t: o) F在需要时出现,在不需要时沉默。不同于密友之间对生活事无巨细的关心、也摆脱了建立亲密关系过程中的反复试探,搭子式的友情构成了一种门槛很低又不失温度的 " 实用性 " 情谊。1 v: E" O- G9 ^$ p( o( S
社交搭子以一种毫不过问的方式,维护着人与人之间逐渐模糊的边界感,让这样的关系变得松弛、可控,也让这段关系变得不稳定。 Y( n' U' Y3 ?7 |
人人都能在心中预见搭子的离开,也默认了在离职、毕业等重要的人生节点,甚至在调整座位、转换赛道这样的细微变化中,意味着关系的结束。4 a/ y& m }- P$ C0 v0 J! a% i; p
社交 " 搭子 " 逐渐成为潮流,意味着我们对于友情的定义也在默默发生着转变。
! I) x% a. I& o2 v以往,友谊被赋予了更多的神圣感。在西塞罗的笔下," 友谊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以善意和爱心去连接世上一切世俗事物的和谐 ",亚里士多德也将友谊定义为德行与良善,认为其是一种高尚的品质。1 u. H: t) C, G7 t; F, r' l
而现在,对于友情的良善属性的关注似乎在减少。朋友变成了陪我们走过一段路程的旅人、成为互相帮助的队友。人们能够提供帮助,却很少能够付出能量。有关 " 阶段性 " 的友情的论述在网络上成为一种风潮,反思 " 友情内耗 "、警惕在友情中过多的能量和情感付出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2 v% h: J; |5 C6 u当知心的圈子越来越小," 实用性 " 的友情逐步扩张," 搭子 " 是否还能帮助人们抵御孤独?
! A1 o9 Z/ ~7 A; _4 C! e, a孤独:原子化个人的忧思
. D( d4 \- I6 z/ O; q8 k& C搭子的存在拓展了友谊的形式,让人们能够以更加轻松的姿态开启一段相互陪伴的关系。然而,低门槛的社交方式却没有能够治愈所有人。3 `' u: p! k9 R( b6 U4 @
在网络上," 没有朋友 " 的相关发言只增不减。
5 l& h6 Z% n5 D有人说,很多伤害和失望的根源都来自那句 " 我把你当朋友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友谊;还有人推崇 " 极简人生 ",简化情感交流的繁文缛节、要求建立关系基础是互惠互利。
; Z( R) t9 {. Q r9 `, z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 " 友情 " 这种情感需求的减少。在漫长的岁月之中,《老友记》等探讨友情的情景剧热度居高不下,观众们一次又一次地为影视剧中刻画的 " 友情的乌托邦 " 而感动。
0 s- S. \# C" a2 R2 ]剧中有一个情景刻画了我们对友情的期待。菲比吐槽因家庭贫困、无法在童年拥有漂亮的脚踏车。罗斯把她随口说出的牢骚放在心里,送给了她最酷的粉红色脚踏车。
) H: B" l. V: B( \6 C朋友替她记下了心中埋藏的渴望,帮助她实现了童年没能够实现的梦想。装饰一新的脚踏车温暖了菲比,也成为了剧集中治愈观众的良药。
8 [7 _# v, n7 v# k9 ]' _当自我被友人 " 看见 ",当向外伸出的触角被温暖地保护,现实中对于友情的失望似乎不再那么坚不可摧。' m/ l% W U: j8 {! Y
我们一边对亲密关系充满渴望,一边又对 " 搭子 " 关系青睐有加,这样矛盾的心理与人的现实处境不无关系。/ e% F/ k. b. V' s% y" b
作为一个网上冲浪的个体,大数据为我们营造的世界每一面都精彩纷呈,点击鼠标、滑动手机就能收获共情与认同。每一个个体都被裹挟在定制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流中,不断刺激着感官、强化着自我形象;但作为社会分工协作中的个体时,我们却往往难以收获类似的认同感,偶然也会对自己的位置而感到迷茫。3 a+ G" J& g2 W+ w* M+ t5 p
这样的社会心理早在齐美尔的《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中就有所预见: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像一个个独立的原子:在某一个核心中抱团,但对团外的人们疏离与冷漠。人们瑟缩在熟悉的组织之中,与其他个体没有强有力的联系,缺少了对自我的认知,更少有真正对他人的关照。
) t V$ q) l5 a+ M2 ^在《十三邀》与项飙的对话中,一个形象的模拟阐述了相似的看法。在当今的时代,个人的层次被简化成了原子化的、纯粹自我的个人,和一个作为很大的集体的载体的个人,而中间的层次是断裂的。3 x+ n! a+ z2 W1 L8 Y
" 搭子 " 式的社交,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间地带,但似乎仍然远远不够。3 g+ w7 l2 M! b7 h+ W; q
精准陪伴的友情也许可以帮我们伸出更多触角,突破个人主义的躯壳。然而,将搭子变为密友,却不仅局限在陪伴和 " 实用性 " 的延伸。原子化个人的忧思之中,一个独立的自我、感知 " 他者 " 的能力才是强大的武器,以对抗孤独的危机。( t1 E0 M4 |8 w6 k9 r( t
收拾好行囊,拥抱周边的人与世界。
c% n4 x7 }! _! o+ e" 今天,也是想要跟搭子见面的一天!"
& g# M) E4 v& n—————— / END / ——————
8 v3 E% N% O# F5 z P, B' I+ T) G6 u3 q% G
7 c* y. F7 |( e, S! ]! m2 Q/ N. c
" p2 Y9 W% }% Q0 Y( h/ ?4 i! D5 v ?) ^/ G) V$ R
# p% H4 z, e+ Y7 a( J, @. i$ e+ c3 D
- v! Z' B( J! d: n" O—————— / 好课推荐 / ——————& M! a5 @: C" \6 g5 B5 ?2 G
转岗产品一定是归零吗?过往的工作经历是否有用?
4 Q x/ i* D" q4 月 13 日(周四)晚上 8 点!前百度 Hi 产品负责人 @Alex 老师在线直播,讲述从程序员到大厂产品经理的亲身经历,1 小时教你如何斩获高薪产品 offer!) W6 \: s! L3 Q9 K
分享内容:8 e1 g' U$ R# H+ t& C
① 从程序员到产品总监,我的转岗之路是怎样的?
% o8 d& Y6 q) l② 转岗产品经理,你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是什么?
7 [* O/ B8 `: s; L③ 一份拿走即用的避坑指南助你提高转岗成功率!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