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全良波 袁增伟0 X! p, O- w9 n/ q) B) V4 e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口与徐闻一水之隔,交往密切,是湛江与海南相向而行的窗口。过去数年里,徐闻朝着 " 南门户 " 的蓝图砥砺前行,步伐铿锵有力。随着粤琼双向奔赴,徐闻港客流量不断增大,粤琼 " 一小时生活圈 " 雏形初露。
' z; I% x6 e* Y8 L; C3 J( h$ A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
7 s! h: d- M5 U8 Q; x! p徐闻港地处琼州海峡黄金通道大陆端咽喉,被誉为 " 海峡通道工程 ",总投资 17.12 亿元,建设 16 个 5000 吨级客货滚装泊位和 1 个 5000 吨级危险品专用滚装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为车辆 320 万辆次,旅客 1728 万人次,是功能齐全、具有示范性的新一代客滚轮渡码头。
5 t$ _- B( ?4 S/ n2 E+ L
4 D, f# C6 t3 |0 [0 N* m) f# S
8 U' E7 V* }+ @2 e/ ~ p! f; i2 A0 o0 C h
2020 年 9 月 26 日,湛江徐闻港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项目建成开港运营,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也同步开通。至此,徐闻至海口的海上航行距离从 24 海里缩短至 12 海里,航行时间从 2-3 个小时缩短至 1 个多小时,极大提升琼州海峡通航效率。
. I4 {. J, T9 L' C* W- `徐闻港以 " 智慧港口 " 为理念,建设 1 个统一门户、6 个应用平台、1 个数据中心、8 个生产服务子系统,真正实现了船舶停靠便捷化、旅客登船人性化、客运转接无缝化,车辆过检集成化,信息管理智能化,构筑跨琼州海峡的车、客、货黄金通道,建设 " 三位一体 " 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真正实现公路、水路、铁路、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
5 T$ s% b( q* e& n' L/ _徐闻港综合交通枢纽大楼内充满了科技元素。步入大厅,旅客手机上就有了 5G 信号,同时也仿佛进入了机场航站楼,旅客登船方式与机场登机程序相差无几,8 个登船口如同机场的登机口,候船区到船舶之间均有廊桥连接。
0 j) z* z( s% k! m8 D: b8 {; S( T P7 `
3 @0 e6 X! T# i5 f: q4 P+ A7 |# U8 `
b, n/ @0 Q D, D& @# h运营以来,徐闻港车客吞吐量不断增长,今年春节期间,车客吞吐量更是创下单日历史新高,其中车辆约 3.1 万辆次,旅客约 12.3 万人次,开始显现出大通量运输的优势。1 x( C9 v7 N; ^: r4 S6 N+ c; S! p
徐闻港为过往大陆与海南岛的车辆、旅客提供安全、优质、环保、快捷的服务,进一步畅通琼州海峡通道,推动粤琼两省更紧密合作。
% O& r! J9 c) {, G3 b l3 _; Y发挥国家战略叠加效应
) J5 A. _& I8 y/ k3 I历史上,徐闻古港是汉代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官方史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y' }. N/ }4 ~3 g
. u" t% Y& i' L) ^; y% h" ~6 t, l& @& y: @
' p% b( y1 E! q9 U& [5 m9 K
今天的徐闻,是把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港)这两大战略更紧密地融合起来的重要堡垒。徐闻用足用好海南自贸港 " 改革红利 " 溢出效应和政策叠加,加强粤琼两地合作,吸引大湾区人才、资源流入,借力借势推动振兴发展。: |' C9 C' b- Z; Y+ r) v
2021 年以来,徐闻主动谋划与海南自贸港相向而行的思路和举措,稳步推进广东 · 海南 ( 徐闻 ) 特别合作区。这一合作区以徐闻港为核心、向东西两翼延伸,规划建设总面积约 140 平方公里,与海南共同组建琼州海峡港口联合体,成为湛江与海南相向而行的先行区。
7 _6 T( C# i/ A! X; k在目前的规划中,东翼在既有渔港和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海洋渔业,依托东部深水良港和优质景观岸线的自然条件,布局海洋装备、绿色能源装备、滨海文旅与高端康养;西翼连接汉代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南极村,充分利用较为密集的文旅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康养基地。
1 {' V" u, \# ~7 ~# }徐闻不断塑造开放发展新优势,力争在粤琼联动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同时,徐闻强化与海口等城市制度化合作,推动人才、资金、技术双向流动,提升徐闻与海口常态化合作水平,在深化各层级全方位合作中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联动机制。4 R' I, L; Q0 p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c+ R6 P; s# X, E4 d
责编 | 冯小静
! {" A- A; f* j; y3 A6 t' M' w校对 | 潘丽玲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