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8|回复: 0

SpaceX 的秘密武器:能承受一次次爆炸

[复制链接]

1610

主题

651

回帖

640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408
发表于 2023-4-21 22: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 w1 p# S" V. Y. Y! t

7 r) U9 Z1 R3 _7 p* A& s文丨贺乾明 李梓楠
. Y" ]4 \- ?/ n4 g. k编辑丨黄俊杰# R  D+ E, Z( W/ c8 @
当地时间 4 月 20 日早 9 点 33 分,SpaceX 的 Starship 太空船从得克萨斯州南部的一座发射场缓缓升空。近 4 分钟后,太空船和火箭一同炸毁。但爆炸后,SpaceX 总部大楼传出了欢呼声,还有人开了一瓶香槟。
7 M: q# G9 T7 B. T! e( k0 j能让 120 米高、人类所建造的最大火箭摆脱地心引力,不在发射台上爆炸,已经是成功。而 Starship 起飞后大约一分钟,成功经历了最大气动压力点(Max Q)—— 火箭发射里的最重要阶段之一,意味着它承受住了冲破大气层的压力。
& ]: V+ N+ d$ y9 a0 r, q  _$ Z/ R7 f4 _7 q/ ^
$ D, @% g9 u) ^. ]) x5 ^
. L/ C4 `$ F1 m+ \0 }$ E4 s1 x
一枚新火箭发射失败、尤其是爆炸解体后,通常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为第二次发射做好准备。但 SpaceX 的计划是," 几个月后 ",再来一次。
+ |, L; ~3 A; M* ]: {SpaceX 已经向 Starship 投入 30 亿美元,其中一部分投入是建立 Starship 飞船和 Super Heavy 火箭的生产工厂。今年初,SpaceX 创始人马斯克说年内将造 5 套飞船和火箭。在 Starship 发射台附近,就矗立着另一枚 Super Heavy 火箭。8 j  j  P& v) q: P# U# e9 |5 p
如果算上原型,这是 Starship 的第九次爆炸。这也是 SpaceX 第二次尝试发射全新火箭失败。更早,在 SpaceX 成立之初,第一枚火箭进入轨道前,爆炸了三次。这家商业公司能承受高频率的失败,并在每次失败后让自己变得更强。
: g  |1 K2 P2 B# `% P! L) i  k: H8 q

8 C& ]6 ^1 ]! ?( O* i
" p5 Y; s. F7 @! O- G" ]0 b" z在一次次爆炸中,SpaceX 已经完成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 —— 火箭发射后自行降落回收,彻底改变了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航天业格局。目前 SpaceX 是每年全球发射火箭最多的机构,帮美国宇航局(NASA)用更低成本维系空间站,用数千枚 Starlink 卫星搭建了地球上新的通信系统。今天在美国送一吨设备进太空的成本比 1990 年代末,NASA 主导的时期,便宜了近九成。
" X- c/ W5 }/ _0 J" N不论是在地球周围用卫星搭建基础设施,还是飞往更远的未来,都需要让火箭送更重的物资上太空。此前荷载最多的火箭是美国 1960 年代为登月建的土星 5 号。
) r" [  |' }  f% n$ p) |  \若 Starship 成功入轨,就意味着一个商业公司,用登月计划 2% 的费用,做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往太空中运输物资最多的太空飞船和火箭发射系统,而且发射成本可能低到百万美元,开启人类太空探索的新阶段。6 c& u4 Q" E. ]1 |. O. w# H( Z
/ j6 T  D2 ]+ S  V  m0 K
- X) i' ^- W) f. w. w* Z
$ q+ L( E: @; Q0 \  r5 o; H/ a
SpaceX 的超能力 —— 穷3 N$ I, P/ Y9 Z* l8 Z/ f6 f
相对于 NASA 这样的政府机构,SpaceX 的超能力是穷。: j7 _* U, h- i4 n! }! W; Y8 P3 y+ J
NASA 曾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许诺的登月愿景 —— 从 1961 年 5 月肯尼迪向国会宣布到 1969 年首次登月,历时 8 年。/ p% u3 J  ^% ?5 f# h) D
《阿波罗是如何飞到月球的》一书中评价,阿波罗计划是用 20 世纪的技术实现 21 世纪探险的典范,它提前了两代人的时间。+ B4 B2 w7 m) ~+ [- ^
阿波罗计划期间,美国政府给 NASA 的投入称得上不设上限 —— 数千名科学家和超过 40 万工人加入其中,消耗 250 亿美元(币值相当于如今超过 1500 亿美元)。没有强大的计算机和精密的仪器,NASA 用繁琐的步骤拼凑出登月的必要条件。3 ~) j  F' v+ ]; ^2 m
即便是冷战结束,NASA 的预算大减,每年依然有 200 亿美元。而 SpaceX 成立 21 年只筹了近百亿美元资金。; C! Q' j' @$ b, d# r+ p, }" R4 J
; z" C8 ~5 P% b6 U

! }8 q. `* y! Y+ W  R& A
6 J5 x8 O6 f" H( @Starship 和 Super Heavy 是人类造的最大火箭。下方三行分别是国家 / 地区、高度、载重。来源:Wiki Commons; [6 ~' O+ k9 |) [$ ]
2022 年,牛津大学三位学者分析了 NASA 和 SpaceX 的 203 次太空任务,发现 SpaceX 的火箭研发成本只有 NASA 的十分之一,研发速度快两倍。
2 W, j* i/ D: Y& e! F& K8 R他们认为主要是出发点不同。作为政府机构,NASA 只要靠实现超前的项目展现国家技术实力,做的都是没有规模化效应的一次性项目,不可复用,难以持续。而 SpaceX 作为商业机构,想靠有限的资金频繁进入太空,必须尽可能降低成本,完成平台化。
1 p* w( t/ h0 m* s0 N4 T% E" 每次飞行后扔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火箭,就像每次飞行后扔掉一架波音 747 一样。" 马斯克认为,可复用是航天事业商业化的关键。太空飞行需求少的原因是价格贵得离谱,价格便宜就有需求,有需求商业就成立,商业能成立,整个技术的研发就可持续。0 {8 C$ p. L6 G9 q0 S
这想法并不稀罕,现代工业都是平台化,降低单位建造、使用成本,激发更多需求。但航天探索长期被计划和指令,而非市场主导,来自财政拨款的机构往往缺少对效率的极致追求。
) s* r% w7 D+ o. h% j' l用猎鹰 1 号证明 SpaceX 可以往太空中发射火箭后,马斯克就将火箭回收当作必须实现的目标。之前从未有机构实现过这样的壮举,现在也少有机构可以做到。. d7 x! w( o% y! V$ x1 P
SpaceX 尝试 5 年把它变成现实,获得巨大回报。SpaceX 的一位发言人说,SpaceX 翻新并再次利用火箭的成本,远远低于从头造一枚火箭的一半成本。去年 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发射一次的价格为 6700 万美元。而 NASA 主导的火箭项目,每次发射的成本会到上亿甚至数亿美元。便宜的价格帮 SpaceX 吸引大量客户。去年欧美国家发射了 84 次火箭,超过 70% 靠 SpaceX。( T) F, R: \$ r( p
, x' l3 O/ n5 V8 j. I  v6 L
6 @% q# m* V. z
* b0 u5 Y. e1 d3 ^
SpaceX 一次发射 60 枚 Starlink 卫星 " 排队 " 进入轨道,在全球提供卫星互联网。这是典型的太空发射成本降低后才会有的商用需求。7 w8 I9 O5 P* ^5 l
马斯克认为,想造出可用的火箭,唯一方法就是反复试验,然后快速迭代,逼近最正确的设计方案。猎鹰 9 号成功回收前,发射过 20 次火箭。而这次 Starship 测试发射前,SpaceX 至少测了 10 艘不同的 Starship,炸毁 8 艘。
1 K% Z' e) W  P此前的航天探索中,这样的折损基本不可能存在,也承受不起。传统的航天机构更倾向在制造火箭前,花数年时间和大量资金完善设计方案,尽可能避免爆炸。
7 e0 f! z2 r; v; k2 y* N: ~" a4 Z在实验阶段的一次次失败后,SpaceX 得到了可靠且便宜的火箭,吸引到了大量商业订单。去年 SpaceX 61 次发射,成功率 100%,于是在一款火箭的生命周期里,失败率就非常低了。
+ Y$ Q! F  Z& r1 V- @火箭回收仅仅是降低成本的一个环节。就像在特斯拉做的那样,过去二十多年,马斯克将极致削减成本的理念带到了开发火箭的每一个环节。1 Q4 z& a& P& a- _+ q/ y

' w# T& T! j0 v9 B用更便宜的解决办法,哪怕更笨重
' `7 S- |2 G( q( u( W) R现在许多火箭的主体都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它能承受火箭冲破大气层时产生的高压,不轻易变形。更关键的是,它还足够轻,可以有效降低火箭自身重量,让火箭冲向太空时多带点东西,或少用点燃料。
' ]. a. }8 e% _1 \# @SpaceX 试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当 Starship 火箭的外壳,但制造几个大型部件后放弃。它不耐高热,温度超过 200 度,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会直线下降,想用得加隔热层,这会增加火箭制造难度和成本。而且碳纤维复合材料很贵,市场价每公斤 130 美元。
- P8 Z3 Z# d8 F: m4 A这与 SpaceX 快速且低成本地制造火箭理念相悖。SpaceX 选了更便宜的不锈钢当火箭主要外壳架构,马斯克说这是 "SpaceX 做出的最佳设计决策 "。
" y# C$ j1 ~6 d$ b* O2 s不锈钢最大的问题是重。2019 年,SpaceX 用不锈钢制造的 Starship 原型重 200 吨,如果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粗略估算会减到 40 吨。但不锈钢足够便宜,每公斤大概只要 4 美元。SpaceX 牺牲载重,能在一艘 Starship 上省掉超 400 万美元。! D; y/ z# d0 j' A
Starship 早期测试画面。来源:SpaceX
3 w2 z3 y9 }) v. x1 L" Q1 r用了更重的不锈钢,SpaceX 想尽一切办法削减火箭的重量。不锈钢耐高温,SpaceX 就只在火箭与大气层有接触的部分加隔热罩,其他地方不用。SpaceX 不给火箭喷漆,也能够减轻部分重量。这次发射前,如果你放大画面看发射架上的火箭,可以清晰地看到焊接痕迹。三年迭代,SpaceX 把 Starship 的重量从 200 吨减到了 120 吨。" P: ^* W9 `0 `# t+ s$ {- M
类似的选择不只在火箭外部材料,内部元件也一样。
- }  {$ S2 u% h6 }火箭进入太空后,太阳辐射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中的比特翻转,例如从 0 变成 1,让计算机处理器出错。传统的做法是采购专门为高辐射环境研发的计算机设备,成本极高。. w/ M- U0 L7 v" [4 u8 l2 m
曾担任 SpaceX 分管飞行可靠性负责人的汉斯科尼格斯曼(Hans Koenigsmann)接受采访时提到过自己与马斯克相同的理念:如果能用 500 美元的计算机解决,为什么要花 500 万美元?
, K, X) w1 M8 P9 _, ^+ ^: E( Y, gSpaceX 量产的猎鹰 9 号火箭上,每一枚都装有三台双核 x86 的计算机,每台计算机中的两个核各自运行一套飞行控制软件。飞行全程,只要三台计算机有一台能正常工作,就不会出问题。类似的,被猎鹰 9 号送进太空的龙飞船,也做了类似的冗余设计。
6 m/ |9 F2 K" ?8 O" h+ P制造火箭的同时,也在制造工厂2 L5 v/ z9 P/ [) J) z1 O# o
全世界每年只生产上百台火箭,像 Starship 这样的火箭更少,上一个与它体型、载荷、推力接近的火箭是 NASA 去年发射的 SLS,过去十多年只产了 1 枚。
% x, |$ f, `% ~  M/ D) O6 T$ b但推进 Starship 项目时,马斯克希望像汽车行业那样,建一条高效的流水线 —— 保证一头送进去零件,另一头能出来火箭。
# i, a! J% c0 P+ u为了节省成本,SpaceX 没用混凝土建厂房,在美国得州的基地 Starbase 搭了许多大帐篷。美国知名航天记者埃里克伯格(Eric Berger)感慨,这地方就像珍珠港事件几周后的美国海军造船厂。( j( X1 S& y) M
" d6 ?, k3 K% b6 L: c& S: W7 n
: \$ [0 ]& G  _9 Y3 e( ^; k
  T0 z; e3 H/ }# r, y
Starship 装配现场。来源:SpaceX
- W% l9 l5 _+ g每生产一枚火箭,SpaceX 就会迭代流水线,提高效率、缩短制造时间。2019 年,SpaceX 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制造第一艘 Starship 原型用了 8 个月。半年后,SpaceX 只用 1 个月的时间,就能造一艘 Starship 原型。
8 J0 e& i/ {3 nSpaceX 设计火箭时,会尽可能复用零部件。Starship 的外壳主体由数十个高两米、直径九米的不锈钢 " 大桶 " 焊接组成。这些不锈钢桶也是 Super Heavy 火箭的外壳主体。马斯克说,它只是更长、底部有更多发动机的 Starship 燃料箱:" 建一条 Starship 流水线时,你基本上也有了一个生产 Super Heavy 的流水线。"- ^/ q1 I6 D6 _1 B
用更多小发动机,而不是研发更巨型的发动机
( S0 G# Z1 l. f/ s' ?, mStarship 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推力最强的火箭,并不是因为它的发动机更强。它使用的猛禽发动机,推力刚达到 1970 年代美国航天飞机上使用的 RS-25 发动机的水平,只有土星五号上发动机 F-1 的 1/3。" m- k4 Z3 }& J  d* `+ T
但 SpaceX 用得多。Starship 上有 6 台猛禽发动机。一枚 Super Heavy 火箭上有 33 台猛禽发动机。在传统的火箭设计中,用更多发动机并不是最优选。每个发动机都是一只钢铁巨兽,控制一个就很难,想要控制一群,难度会急剧上升。5 [2 ~' e5 d% W! {% ?
) \) H; c+ H8 p8 k, S  e' W7 p, {

3 l  N4 R% a! S$ U" J+ [5 B; I% w9 W' ?; m) d0 \& r
Starship 助推器上的 33 台发动机。来源:SpaceX2 Z+ c" n, R; i/ y) N2 W& W
典型的例子是苏联的 N1 火箭,为了超越土星五号,苏联的工程师在 N1 上装了 30 台发动机,理论上推力达到历史巅峰。但由于发动机太多,无法同时点火,或更好地调整方向。N1 火箭发射 4 次,炸毁 4 次。苏联因此搁置登月计划。, J8 \! R: Y5 o" k+ Y$ r
2018 年 2 月,SpaceX 第一次发射有 27 台发动机的猎鹰重型火箭时,马斯克说 SpaceX 不会重蹈 N1 火箭覆辙,他们会做得更好。, {7 u' g% U/ ?/ J9 \3 w3 N
SpaceX 的一部分底气来自苏联没赶上的计算机发展 —— 特别是 GPU。2015 年 3 月,SpaceX 的工程师展示了他们开发猛禽发动机时怎么用 GPU 驱动做仿真测试。! z: ~7 t) ~# t+ O

7 Y" n' @0 h1 ]- \* O
2 z. Z3 Q/ `0 R% V$ k. X
+ z4 E1 E9 E, cSpaceX 用 GPU 模拟火箭发动机运行状态。图来自 2015 年的英伟达 GTC 大会。
1 o& Z2 V! Q& U7 o; L, USpaceX 的工程师会模拟发动机运转时发生的状况,寻找潜在的问题,比如燃料没能充分燃烧时,发动机会不停颤抖,导致火箭飞行不稳定,严重时会让整个火箭无法载重飞行甚至解体。现有技术没办法在发动机运转时给它做 " 核磁共振 ",用软件模拟每一个部位的状态,是成本最低、最适合的方法。2 S& F# g% x: {9 D
马斯克说,SpaceX 在火箭上用更多发动机类似现代的计算机系统,Google 或亚马逊用了大量小型计算机,就算有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使用。如果它们只用一台或几台大型计算机,但凡出现宕机,整个系统就会停摆," 火箭发动机也是如此。就算猎鹰重型火箭上有 6 台发动机出现故障,它还是能进轨道。"9 V' d4 s' y( C7 h; H& O- k
这次 Starship 升空时,虽然有 3 台发动机没有工作,但并没有影响它继续向上。计算机快速调整其他发动机尽力保持飞行稳定。
. W1 {' M* ^5 c用更多小发动机,能让 SpaceX 更省钱。往太空发更大的火箭,带更多货物或者人时,他们不用投入大量的时间、人才和金钱研发推力更强大、创造历史纪录的发动机。SpaceX 没有为载重更多的猎鹰重型火箭研发新发动机,而是直接用 3 枚猎鹰 9 号当作助推器,一共 27 台发动机。- v  t1 J0 Y" H$ D+ m( k
造更多发动机也可以摊薄 SpaceX 的成本,让流水线运转更有效率。2015 年,NASA 拨款 11.6 亿美元,让美国的航空与国防公司 Aerojet Rocketdyne 重启 RS-25 发动机的制造线,为重返月球计划中的 SLS 火箭供应发动机,年产能是四台,每台成本上亿美元 —— 一次即报废。
. W! j9 \  H9 _$ y到了 2022 年 11 月,SpaceX 生产同样数量的猛禽发动机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每台成本百万美元,马斯克希望未来降低到数十万美元。NASA 副局长马克基拉西奇(Mark Kirasich)说,SpaceX 持续迭代猛禽发动机,提高性能和推力的同时,减少零件数量,让制造和测试的时间更短," 他们现在每周能造七台发动机。"
' ~2 N2 D8 t# s4 n! _2010 年,阿波罗计划终止近 40 年后,仍是少数政府控制着航天活动,俄罗斯是地球上发射火箭最多的国家,美国宇航局的主力是即将退役的航天飞机。它们的重心不再是去往更远的地方,而是环绕着地球部署卫星。现实和曾经的奇迹相距甚远,以至许多人怀疑人类是否真的到过月球。$ \4 z: [1 x; S/ O
"1969 年,人类去了月球。然后我们有了航天飞机,只能把人送到低轨道。然后航天飞机也退休了。" 2017 年 4 月,马斯克参加 TED 大会说," 人们有个错误的观念:技术自己就会前进。技术是不会自动前进,甚至经常退化。只有很多人一起努力才能让它变好。"" o9 r/ ?% @3 `% [! d
/ i6 O$ ^9 d3 E4 B* G
; H* l! E" N& [$ Y2 L
) P! r; N2 M3 m& ]; F
1957 年,人造物体第一次进入宇宙,绕着地球飞了三个星期。人类抬头就能在夜幕里看到一颗小小的闪光划过天空,与神话里的星宿并行。/ _5 w0 R* n- o1 ]! j. i
这样的壮举跨越种族与意识形态,在全球各地激起了喜悦之情。但并不是我们可能猜想的那种为人类壮举所感动的胜利喜悦。根据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当年的观察,人们的情绪更接近于一种等待多时的宽慰 —— 科学终于追上了预期," 人类终于在摆脱地球这个囚笼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
% R3 U4 m7 Z( W6 p/ W+ n人们总是根据技术探索,快速调整着自己对世界的预期。当科幻作家的一桩畅想变成现实,往往是技术终于追上了人们的预期,或者用阿伦特的话说," 科技实现并肯定了人们的梦想既不疯狂也不虚无。"
: l" s) Q  ?* G3 ?! Z* n* f. ?( C今天这样的时候,多一点梦想是更好的。
- @0 H" X; q& n8 y来源:晚点 LatePost 微信号:postlat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8 16:21 , Processed in 0.0402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