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p0 J9 S8 t. z# {8 f
5 A2 r, J2 g( K% R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 E; {) [: W* p5 b1 n4 u- Q) h文 | 氨基观察- J+ X: P4 e- T1 c# Y
不久前,张文宏医生被骂上了热搜。
9 B. q4 ?# G" e- J Z因为,他在《新冠二次感染》演讲中提醒大家,应对二次感染、要关注脆弱人群、做好药物储备、再次接种疫苗等。7 _5 R. |7 i2 L/ y9 q& L2 k
张文宏所说的其实都是许多专家的意见,从国家卫健委到疾控中心,再到各地医院的监控数据,甚至是社交平台上的民间统计,都说明了一点,第二波感染似乎已经在路上。尤其是这一次,撞上了五一小长假。
: M" Z# L" N/ i& _4 g对于刚从新冠疫情走出不久的人们来说,痛苦的记忆还未完全散去," 二阳 " 又带来了当初被新冠支配的恐惧。9 `. M+ H. Y$ T: c& L G' e
参考海外,新冠从未消失过,重复感染也不可避免,但并没有那么可怕。
- |. U7 S$ m( S4 o就当下而言,按照张文宏的说法,如果在 XBB 变异株以后,没有新的病毒变异株出现,那么这一波的感染可能从此就慢慢远去,而低水平的、反复存在的 epidemic(流行病)会一直存在。但如果在 XBB 以后,又不断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则可能又会有一波新的感染。. U" b- @# ^3 r3 k8 A; n$ n- ^9 _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再次感染的情况不值得重视。尤其,对于那些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年老体弱患者来说,重复感染带来的高风险仍然存在。
6 J9 }6 Q8 b6 n3 X1 I" |8 V5 p好在,如今的我们,有充足的新冠药物和疫苗储备。
" u2 \/ {0 M) S Z, @* ]( f! }' c第二波感染潮,来了吗?$ @$ V$ K- M: n) G; o3 i) v
如果只看社交媒体,似乎不难发现第二波感染的蛛丝马迹。加之号称 " 大角星 " 的新毒株 XBB.1.16 登陆国内,新冠疫情再度冒头,成了不少人担忧的事情。
/ c ^9 N/ [1 b2 U0 G6 W; D1 O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据 WHO 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 XBB.1.16 流行率不断上升,在印度 XBB.1.16 已成为主要流行毒株。
$ }6 z# X6 T1 F, p9 k不过,从现有数据来看,近期国内新冠阳性患者数量并未出现明显增加。: A: E; z& b3 ?: r+ S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2022 年 12 月 9 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 12 月 22 日达到高峰后波动下降,2023 年 4 月 20 日降至 2661 例。
7 \1 Y6 G2 _4 s, ^% C, r/ C! b9 S* `; \' C3 x
3 X- N2 u7 V/ c" F: _3 Q5 h
2 _5 h* ^* y) O3 l. u2 b; w5 `- z虽然国内暂未出现大规模新冠疫情的再度爆发,但从海外过去的经历来看,新冠重复感染的情况几乎难以避免。拿美国来说,《自然》上的一篇文章显示,美国 65% 的民众有过新冠多次感染。
5 ]' a, n5 j! i, ]# p" {7 f而在不久前,日本更是发布新冠警告,要求大家注意第 9 波疫情的冲击。没错,从 2020 年开始日本已经统计出 8 波疫情。
* |8 Z8 ~' G- p, O- w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明明已经感染过一次新冠,还会出现重复感染?这是因为毒株变异、中和抗体降低这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 n# M! j: l' C) {: o
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新冠毒株的变异。9 d1 U' M) _! y6 ~6 [
新冠病毒极为狡诈,会不断变异。从 2021 年的德尔塔毒株到 2022 年的奥密克戎 BA.4/BA.5 突变株,新冠病毒的改朝换代,比翻书还快。
6 l3 P% S# d1 e随着毒株变异,新冠病毒的逃逸能力也在改变,这就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可能会认不出,已经变了模样的变异株,给了变异株逃脱免疫系统制裁的机会。8 l' i+ n- o7 |% H) o* f
拿 XBB 毒株来说。北海道大学医学院学者发表的论文显示,即便是在已接种完全接种疫苗、感染过奥密克戎 BA.2 的情况下,XBB 的免疫逃逸能力是 BA.2 的 30 倍;而若是已感染过 BA.5,XBB 的免疫逃逸能力也提高了 13 倍之多。1 u V N9 Y5 @* i# q7 E
刊登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感染早期变异株对奥密克戎 BA.1 变异株再次感染的有效性仅 45.3%。也就是说,原始毒株的 " 阳康 " 患者仍然有 55% 的概率感染 BA.1 变异株。( |* @6 {) K o, _% y+ L% }
就当下而言,张文宏表示,如果在 XBB 变异株以后,没有新的病毒变异株出现,那么这一波的感染可能从此就慢慢远去,而低水平的、反复存在的 epidemic(流行病)会一直存在。但如果在 XBB 以后,又不断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则可能又会有一波新的感染。) D" s" Q4 T: B8 t" k# x
毒株变异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中和抗体水平不断降低。
) @% f4 o" Q0 w9 G! L% b5 |( O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对抗病毒,并且即便在战斗结束后,中和抗体仍然会存在一段时间,以应对可能卷土重来的敌人。但这批记得病毒模样的中和抗体也会不断死去,这也就导致一段时间后,人体对抗新冠病毒的能力下降。" r" l1 U2 e& p
在中和抗体降低、毒株变异等因素影响下,很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都注定要多次感染新冠。 t! d) G' I# ?6 u1 R
回到当下来说," 二阳 " 究竟会带来多大的杀伤力?
, G2 n0 P2 {' x" 二阳 " 没那么可怕
, W# @4 a, ~' P; h2 H, O根据现有数据来看," 二阳 " 并没有那么可怕。" X; z& c, w0 k) d( J; c" h9 \8 O
一方面,按照张文宏的说法,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 _+ ^7 u. V# X# t. y从海外过往情况来看,的确如此。+ R+ R, k9 G0 e1 \/ L$ k) r
以意大利费拉拉大学去年发布的报告为例,研究者收集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等数个国家 91 项研究数据,时间跨度为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6 月,包含 1500 万名参与者数据。
# Q4 C! O3 T( s# q: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率在逐渐提高,早期毒株 Alpha 的二次感染为 0.57%,德尔塔的二次感染增加至 1.25%,而奥密克戎的二次感染率是 Alpha 的 5.8 倍,达到 3.31%。
( y" j. n& j( ~# w& ?& ^但即使这样,也有最少约 85% 的民众不会二次感染。" W N' I8 V, n5 P5 z
以英国为例,在进入奥密克戎时代前,也就是 2022 年前,累计二次感染人数并不多,截至 2021 年 12 月 13 日,累计人数为 9.7 万人,占当时总感染数的 0.1%。( W0 i6 Y9 [1 S: o- a
而 2022 年后,二次感染人数激增,截至 2022 年 12 月 7 人,累计人数达到 137 万人,占总感染人数的 6.75%。
! t% d: _6 b9 b& @' }$ }但从时间分布来看,二次感染的新增人数在逐渐减少。英国二次感染主要集中在第一波奥密克戎阶段,峰值曾达 2 万人。而在后续几波疫情中,二次感染的新增人数逐渐下降,平均每天 1 千人左右。' ~8 Y6 J% r, ~( P5 L7 Q: i
另一方面,根据海外情况看,二次感染的危害并没有想象中大。' v3 |& r$ p( J9 K6 j
根据康奈尔大学流行病学组去年 3 月发表的研究,严重的二次感染很罕见,仅 0.1% 的病例出现了严重症状,且没有一例出现危急症状。
- S0 {& f; c+ x1 d2 D$ }3 @此外,雅典大学医学院 9 月份发表的研究显示,二次感染以轻症状为主,特别是奥密克戎感染者,轻症状占比达 99.17%,较为严重与紧急情况的占比则为 0.78%、0.05%,均低于首次感染。- O0 U3 L1 l& Q8 G2 `( C: s
不难看出,与首次感染相比,二次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有所下降。而在最新变异株 XBB 控制下的二次感染危害,也是如此。" ?% n2 R8 d* x7 `% d5 a" z
以新加坡为例。去年 9 月,受 XBB 影响新加坡迎来了第三波疫情,但在 XBB 疫情高峰期间,新加披新冠疫情死亡人数波峰并没有第一波疫情时那么明显。虽然,新加坡的新冠住院和死亡人数略有上升,但这些毒株影响的严重程度要小于以往的毒株。
5 X" \' D) f* h新加坡政府公布信息也显示,没有证据表明 XBB 比以前的突变株更具有致病性,甚至与 Omicron BA.5 相比,XBB 的住院风险降低了 30%。
- D" F' E' D! v: M+ |8 c
) O2 W9 _8 c) m R5 h# K4 ~5 {
$ k# l$ v6 Q: O' K
! o3 [( k/ I$ P. i, u* y同时,也有其他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b4 ~) q# j) ^ [$ n
不久前,一篇预印本论文显示,经历过新冠感染的人,发生再次感染发生率很低,在 0.2% 到 5.5% 之间。同时,在症状上重复感染患者的症状,也要轻于再次感染。
1 P) M" }1 a" `2 |" d0 s" k事实上,这种结果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
4 ^3 j2 l& ]6 m' S/ ]因为即便是在中和抗体水平下降的情况下,新冠康复者身体中存在的记忆 B 细胞以及 T 细胞,仍然可以在新冠再度感染时发挥作用,降低重症的发生。
& [, p, L2 H. \; ]1 ~) k1 ^, ?- }此外,虽然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但它也要面对 " 免疫压力 "。即为了尽可能避开人体的免疫系统,新冠病毒需要不断调整与免疫系统的结合位点。4 y8 p* z4 [8 p6 q
但这些结合位点的数量是有限的,最终,新冠病毒的变异方向将会变得具有可预测性。而我们的疫苗,也将据此,更好的针对突变毒株作出反应。3 {( O. @) A0 X) a9 {! d
总的来看,在与新冠的对战中,我们已经逐渐占据上风。" N% M5 @' |% @" ]) v
与新冠反复缠斗,但无需过分恐慌
0 u4 T' q! G5 K1 t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再次感染的情况不值得重视。8 K& [* p9 \. N& D0 m4 A
尤其,对于那些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年老体弱患者来说,重复感染带来的高风险仍然存在。
" v5 t/ L0 X' B0 s所以,即便是在 " 阳过 " 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正如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所说 " 新冠病毒会找到每一个人。当群体免疫的屏障建立起来后,新冠病毒会去寻找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的人。"
7 j( I4 R6 K2 H) u' r; F那么,面对可能继续出击的新冠病毒,该如保护好自己?答案很简单,无论是过往还是现在,新冠疫苗和口服药仍然对抗新冠的最有力组合拳。
; t, H* G; V' J" I+ K8 |通过接种疫苗能够显著降低再次感染的概率,且会进一步减少危重症的概率。通过及时服用口服药,也能够降低新冠感染的重症率和死亡率。而中国,正是新冠疫苗和药物获批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B# S' Y! @( T, T) P5 e
口服药方面,国内目前已经获批上市的新冠口服药多达 6 种。包括 Paxlovid 和 Molnupiravir 2 款进口药物,以及阿兹夫定、民得维、先诺欣和乐睿灵 4 款国产药物。
) e0 T; j2 M) P; o背后涉及到的药物技术路线,从 3CL 蛋白酶抑制剂到 RNA 聚合酶抑制剂。在众多的可选择药物之下,此前新冠用药荒的情况将不会再重演。
( r2 n: x6 H: o2 @, V# a新冠疫苗方面,国内获批上市新冠疫苗多达 16 种。其中既有灭活、腺病毒载体等传统技术路线的疫苗,也有重组蛋白、mRNA 等新兴技术路线的疫苗。7 {: ?6 T+ U7 d' s' u! n5 u; J
值得一提的是,石药集团的 mRNA 新冠疫苗,包含奥密克戎 BA.5 突变株位点,这或许会使得这款疫苗,在面对如今的突变毒株时具备更好的效果。根据石药集团披露,在加强接种 1 剂 SYS6006 后,14 天的针对奥密克戎 BA.5 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 236,是加强接种前的 83 倍。
9 ?) D+ \& |. @. v7 W虽然,我们仍然无法彻底将新冠病毒赶尽杀绝,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我们,有充足的新冠药物和疫苗储备。; e" S5 s7 D7 a/ d$ w. N
所以即便是面对 " 二阳 ",我们也无需过分恐慌。
, Q" P0 A3 S' u5 z+ O+ i$ p8 y" E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