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技术亮相!“成都造”护航天舟六号成功发射" A4 H' _' t7 C, j$ h- L/ J7 X
新技术亮相!“成都造”护航天舟六号成功发射 & n6 B" q$ W2 A' L% Z+ R
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记者从位于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简称“中电十所”)获悉,此次任务中,中电十所测控通信系统、运载火箭系统以及发射场系统等多项“成都造”设备与系统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护航。其中,使用“基带池”新技术体制的测控设备首次在航天任务中亮相。1 l% @6 \" K+ ^) G. z6 @% c$ z
6 j+ y) {8 K- C) }0 j/ s
测控设备全面使用“基带池”新技术体制
6 a0 Q' j* [! x9 B$ p 同时运行多种测控、数传工作模式
! T6 T1 C/ m8 g 如果把发射的航天器比作“风筝”,那么传递天地间信息的航天测控通信无疑是一根看不见的“风筝线”。要想使风筝飞得又高又远,离不开高强度的风筝线。航天测控通信就类似于此。
( t: E3 Q( }+ A. R) n 记者了解到,中电十所牵头研制的陆海天基测控通信系统,构建了新一代综合化测控系统,负责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等航天器进行轨道测量、遥测遥控和数据传输,是航天器在太空与地面联系的唯一纽带。
) ^, K: s$ c2 Y/ R2 k* m; G( ` 值得注意的是,中电十所承研的天链二号03星地面终端站是本次发射任务的主力测控站,全面使用“基带池”新技术体制,是本次测控保障的一个全新亮点。
" k, W* l$ x) K3 H$ |1 S ]7 C 据悉,“基带池”秉承“硬件平台通用,软件定义功能,任务动态部署,系统成长演进”的综合化设计理念。作为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基带池”既能增加模块冗余量,进一步提高测控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又能使得硬件设备通用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9 v) D8 @/ A8 {, J2 |1 r6 `
“‘基带池’是一个共享、通用、大规模信号处理平台,可以同时运行多种测控、数传工作模式,并且兼容不同信号形式、不同频点、多个目标。”据介绍,使用“基带池”技术体制的测控设备具备自动化运行能力,类似飞机的自动驾驶仪。此外,全网测控资源实现了云架构管控,可以根据任务占用和设备健康状况在全网自行按需分配计算资源。
2 F4 u9 Y' q3 P, Y9 i 外测应答机“火眼金睛” ( U/ O9 E D: y- v0 n! \0 s
发射场系统提供时间频率基准
% Z: I7 _3 P ^! h. ?$ w$ a 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上,中电十所外测应答机等设备与地面系统协同完成火箭飞行的测速、定位,对运载火箭全程实时航迹测量,并判断飞行是否正常,直到箭船分离,提供精准的外测数据,承担着运载火箭“眼睛”的功能。 . Z/ B( g% F" ^5 X1 L- S. P4 M
中电十所还为文昌航天发射场配备了T0控制台和时统设备。T0控制台是安装在发射场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主要提供火箭发射的倒计时、反馈运载火箭的点火和起飞时刻,并分发到通信、测量和控制等系统。就是说,不仅要准时发出点火指令,而且要反馈点火是否成功、是否成功起飞、何时起飞等信息。 5 L; X P6 X2 y; L8 ~/ w/ O4 l1 e# R
另外,中电十所为各系统配置的时统设备担任着“时间指挥官”的角色,以3000年不差1秒的精度,为分散在各地的用户设备进行“精准同步”,提供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
% ~' ?: O; k7 @; d" @: m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怡霏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