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z/ c' P1 [7 Q4 v0 W* ~
/ W# \4 p+ _( A9 R当下正是吃蓝莓的季节。在广东佛山南海区里水镇的智源设施蓝莓种植园里,一颗颗饱满的蓝莓挂在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果实。这里的蓝莓个头大,果径是传统蓝莓的 2 — 3 倍,中大果的果径为 18 — 25 毫米,特大果平均果径超 26 毫米。除了个头大,这里的蓝莓上市也早,相比于传统蓝莓在每年 4 月至 9 月大批量上市,智源设施蓝莓种植园里的蓝莓早在 1 月就能出现在市场上了。" `! I. `( Z6 v9 O+ h
这里的蓝莓为何早熟又个大?该种植园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日远团队科研成果,并采用钢架大棚、基质单株盆栽、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现代化种植技术,每棵果苗各生长阶段需要的营养得到了精准控制。
" K& k& ]' A% ?2 k8 }3 r' ~7 r- S+ C如今,这种大蓝莓已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供不应求。目前,该蓝莓技术已推广与建立了 15 个产业项目生产基地,累计推广面积 2500 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广面积正不断攀升。
. f) ?! m9 z; N& O产业化种植蓝莓并非易事4 ~+ y$ [2 t! W. }; R9 V) W
蓝莓虽小,能量却大,被誉为 " 对视力好的头号水果 "" 果蔬抗氧化之王 "" 水果中的皇后 " 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 " 五大健康果品 " 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 " 人类最佳营养价值十大产品 " 中唯一的水果。
8 O+ o& @0 `; l- e蓝莓原产于北美,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产业发展迅速,全球已有超过 58 个国家发展蓝莓种植。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及产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据统计,近 10 年来,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增加了 5 倍,产量增长了 84 倍,且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一直存在供需缺口。
' j/ A, b0 V# d; w# u但是,蓝莓也有自己的 " 个性 ",要产业化种植并非易事。传统露天地栽种植的蓝莓受制于土壤结构和气候、种植技术等的影响,果径偏小、味道偏酸、口感绵软、果味偏淡、产量偏低。华南地区土壤黏重、有机质含量低、透气性差,加上地区降雨量大,一直以来被认为并不适宜产业化种植蓝莓。
) z: |# X' C- ?5 Y0 y7 J5 B长期从事设施园艺研究的陈日远看到了问题所在,也看到了市场所在。8 |; {, | Q G( O8 r/ d
他认为,每年 4 — 9 月,国产传统地栽蓝莓大批量集中上市,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每年 6 — 12 月进口蓝莓上市,需数十天的远洋运输才到达国内,故水果未完全成熟时便进行采摘,因此口感差,运输成本高。如果能够在 " 空窗期 " 推出优质的蓝莓,一定有市场。) A( X" }, F. V' P7 w( h* X
他还看到,广东一些地方此前大面积种了蓝莓,但由于品种、气候与技术等原因,基本没什么效益,没有给种植户带来收益。因此,他希望通过技术上的突破,改良品种,创新技术,培育出高品质的蓝莓,让种植户与农业企业受益。8 J* T8 T9 {0 Y7 E4 O
2016 年开始,陈日远决定啃这块硬骨头,带着团队扎进了实验室和基地。从品种的筛选、苗木的繁殖,到种植方式的创新、品质的控制,再到采后的保鲜等,他决定突破整个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4 S1 e; C& b6 z
全产业链研究蓝莓新品种
( A3 j& m/ ~- \/ T, j2 w; K6 ?, Y, f" 可以说是从零起步。" 陈日远说。1 ?4 x( p& S y- K2 |; |
虽然目标十分明确,但技术上的难点非常多,首先是品种问题。
: X; m4 q& E6 h) z% E% z蓝莓属于北方的品种、国外的品种。广东纬度低,光热条件与蓝莓的传统生长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也不一样。在广东用传统地栽方式种植蓝莓,开花少,产量低,口感也不佳。4 n- {& v, S' U- z5 \
" 这些技术看上去高深,但说到底还是栽培技术的问题。别人能搞的,我们也能搞!" 陈日远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围绕 " 早、丰、大、甜、脆 ",团队进行了品种适应性的试验和筛选。陈日远带领团队在 4 个基地进行实验,通过变异株筛选、杂交等技术,不断筛选适宜华南设施栽培的优质品种。' D3 z( M3 L2 I( q
最多的时间花费在研究工作的重复上,育种、剪枝、配营养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现成的栽培基质与营养液配方,没有现成的修剪时间和修剪方式,所有步骤都只能慢慢摸索。6 \/ X- `- {6 X" N3 [4 ~
" 蓝莓太娇贵了,任何一个种植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行。" 陈日远感慨。! B8 u0 h0 m) |) ~% W7 Y
就这样,陈日远团队利用华南独有的温热条件,创新大棚基质栽培的生产方式,通过 8 年时间攻克了品种适应性筛选、树形培养修剪、促花保果、品质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最终筛选出适合南方气候种植的 " 南高系列大果蓝莓 " 品种,稳产期快、产量高、品质好,大大突破了传统蓝莓的限制。
5 n& T0 s6 S- O" p8 |与传统的地栽蓝莓相比,这一品种具有自身的优势。其一,品质好,果实大,果径是传统蓝莓的 2 — 3 倍,且甜度适中,饱满爽脆口感好。其二,上市更早,国产地栽蓝莓通常的上市期在 4 — 9 月、进口蓝莓的上市期在 6 — 12 月,这一品种的蓝莓在 1 — 4 月就率先上市。其三,产量更高,传统地栽蓝莓一般 3 年后产果,最高亩产 700 — 1200 斤,而该设施栽培品种可实现 1 年丰产,亩产 3000 — 4000 斤以上。
, _$ X' r5 h) B V) F+ z, V" 去年我还见到一个果径 42 毫米的蓝莓,和我手表表盘差不多大!" 陈日远自豪地说。" o1 }) R% Y8 v0 I# y7 s5 T
开启产学研一体化运营
4 H/ U0 e& z% ^4 h7 j陈日远明白,品种选育与技术的创新只是大果蓝莓成功的第一步,在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中,产学研一体化运营模式才是关键。
/ M6 @( _6 ~4 o$ Q" 我们的研究绝对不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陈日远说,华南农业大学一直非常重视成果转化,团队从一开始就特别关注产业化,与公司进行各类合作,这一产品和技术已申请了 10 多个专利,属于团队和公司共有,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之路会更为顺畅。2 f7 A( O' D6 H( B
种植、采摘、分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围绕 " 南高系列大果蓝莓 " 这个新品种,团队决定打造蓝莓生产管理的产业新范式。
! A& N- k0 o+ i D+ y z. R$ }2021 年开始,陈日远团队的技术成果开始产业化推广应用。当年,华南农业大学与广州智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展 " 华南设施蓝莓项目 " 研究,由陈日远担任首席技术专家,园艺学院设施园艺课题组参与组成设施蓝莓创新研究团队,校企联合、多学科联合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发。
4 G1 k, R/ Y5 g; b& @6 w3 h! D5 A; c如今,在佛山智源农业蓝莓种植园,园区采用钢架大棚、基质单株盆栽、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现代化种植技术,实现全方位智能监控,确保每棵植株在每个生长阶段都能 " 饮饱水 "" 吃饱肥 "。/ U: e5 P+ L( B" Z6 t* E
项目运营方广州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钊铃介绍,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这里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蓝莓种植,次果率不超 2%,果径都在 18 毫米以上。预计今年上市量超 21 万斤。
/ g* t( t b4 ?; O+ g' f- x7 O1 `, _" 看到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基本上按照我们的设想实现了,这个春节是我最开心的一个春节。" 陈日远告诉记者。( e5 ^* C/ i6 f
正如此前陈日远预测一样,该品种蓝莓市场非常宽广。许多水果连锁企业、连锁超市、电商平台、出口公司等都在和团队洽谈,有些已经签订了协议,有些正在尝试合作,目前蓝莓产品供不应求。
! T U f% S) ^" W3 E蓝莓的产业化之路,还在不断拓宽。江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过去十余年深耕园林、环保、市政和生态建设多领域。该公司董事长张进华对这一品种蓝莓前景非常看好,于是决定共同开发这一蓝莓产品。
2 E7 n$ G4 c r$ N; C, [7 w1 月 12 日,肇庆金嘉江广蓝莓基地开工奠基。该项目首期用地 230 亩,投资 3000 万元,于 2023 年 4 月完成基础建设及种植,2024 年 1 至 4 月实现首年采收。
! A X# I0 R: Y6 U$ G( o+ |% U张进华表示,在持续扩大建设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公司将不断提升品质,打造优质高端特色蓝莓品牌,并延伸蓝莓产业链,争取将蓝莓基地打造成为特色农业重点项目,帮助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q! y# Q$ t1 X5 Z5 G0 D& c- J
" 我们种植蓝莓,不占用基本农田,可以把一些废弃的、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利用起来,只要有能搭建大棚的大片平整土地就可以。" 陈日远说,这样既可以给当地带来可观的土地租金,又能让农民实现本地就业。
2 k; R, d- w$ `* k: Q) L随着市场前景的不断看好,参与这一品种蓝莓产业化的主体越来越多,合作模式也更加多元,陈日远和团队今年正朝着推广面积上万亩的目标迈进。
& B1 j8 |9 Z4 f8 ~. S来源 | 科技日报
+ f9 }9 p8 K6 P: h% y1 ^责编 | 吴瑕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