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密集走访5省7城,河南在下什么棋?: n& z( K* c8 V# b
每经记者:程晓玲 每经编辑:刘艳美7 O: P$ L* e0 L
* O2 A; L6 Y7 i% U 图片来源:郑州日报
5 _8 `4 w; M- A" A5 m; g; d! q 近日,河南、郑州密集外出走访的消息引发关注。
3 }. P- a" s/ d+ s" F- _ 5月6日至8日,由郑州市委主要领导带队的党政代表团,三天深入苏州、宁波、成都三城,奔赴5000多公里路程、20多个考察点学习考察;
( K1 ?4 ?, ^7 @ 紧接着,5月10日至13日,由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率领的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湖北两省考察交流,4天辗转2个省份、4座城市、近20个学习考察点……0 V& _1 M$ ~) T7 l+ g$ E
代表团规格之高,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省市层面短短几天内分赴5个省份、7座城市学习考察,背后有何动因?# k" S6 K( y w- D
前不久,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直指眼下的处境:
3 K6 z. |. G/ l1 }* Q) c$ |: h 未来随着东部率先发展、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发展战略的推进,河南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标兵”的差距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近年四川、湖北、福建、湖南等省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河南与“追兵”差距日趋缩小。
- y5 ^4 A! ]1 c7 v+ v0 M1 Q “创都深圳”经历过回落,“厂都东莞”经历过失速,“老汉阳造”一度被市场抛弃……如当地媒体分析,在每一次波折中,这些城市都坚定不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腾笼换鸟”,然后以一番新的风貌继续引领全国城市发展。! J; G# m/ k3 N! Y
细数所到之处的过来路,再反观自身,“取经”之意不言自明。
1 |: s c L7 d% v+ z 科创破题) a! o3 Z7 e; N' B' I3 {9 l# G/ ?
河南当下的危机感不难理解。表现在近两年经济数据上:. }0 P/ o0 L7 V; E7 e- u J
2021年,河南以6.3%的GDP实际增速排名全国倒数第四,仅高于黑龙江、辽宁和青海,GDP名义增速(7.1%)更是排名垫底;6.3%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样排名倒数。% X9 t" `2 R0 ?3 ^
从龙头城市看,2022年,郑州不仅GDP增速居万亿城市倒数第四、增量垫底,其与青岛、无锡、长沙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开,与身后佛山的差距缩小至不足300亿元;而作为省域副中心的洛阳,也在这一年GDP被榆林和襄阳反超,在“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竞争中落败。( P; {$ c: p* s' }& ^& {; A
“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成为这个中部大省的真实处境。5 x; R/ {2 c! Z6 u
; R8 H1 ~% k, i+ u$ _ 图片来源:郑州日报, Z: G" e2 t, C' F; j
对此,当地早有意识和行动。
6 x* G4 f+ X2 Q+ m' l F 早在2021年,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意在破解工业大省产业结构不优、后劲不足、资源受限,传统路径难以为继的困局。
7 r0 k- K" t! ?/ u 为什么“换道”?用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的话说,原有的道路已不够适应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6 L1 Y) S1 {( ]- b
又怎么“领跑”?耿明斋分析指出,“以主道路四通八达的支线为切入点,下足功夫细化精选,在切入点上走到前面去,比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支撑的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实现破题,从而实现换道领跑的目的。”; E# i6 e6 K& X0 q7 y# `6 j% \9 R: ]
其中,科技创新被视为转变突破的关键点。这一点亦不难理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科技创新都被视为制约河南发展的最突出短板。(猜你想看:《急了,河南真急了》)
$ x, x$ e8 F4 n9 m) C! l' w 在此背景下,加速破题科创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优势产业在新赛道上深耕破题,成为河南“换道领跑”的关键一环。
, W, I* l* k/ t9 \. A6 p% P7 T 这恰与深圳、苏州、宁波等地的创新发展经验不谋而合。5 P- w1 Z$ O9 R; M+ p
从全国唯一拥有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国字头”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广州,到以“6个90%”创新密码著称的“创都”深圳;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4万家、两院院士达140多人的苏州,再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领先的宁波……
, K) S& i2 G) w+ q+ l$ ^ 公开报道显示,此次考察之旅,河南省市层面都不约而同瞄准科技创新。9 |7 p1 ?$ j' s' T
一位河南当地区域研究专家向城叔举例称,比如湖北和河南同为中部省份,武汉和郑州也是外界常常放到一起比较的两个省会城市。相比而言,河南和郑州在高教、科研等领域差距明显,确应向兄弟省份、兄弟城市学习借鉴。4 d& E+ K. o: J9 c, m6 Q6 H T: L! u1 T- m
产业转型
% O! e9 k ~# s6 L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衍生出的是产业大而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等连锁反应。
" E. E$ i5 ]! k* ]7 c8 m 上述分析报告指出,“河南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后期,制造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在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上不具有优势,河南工业总体上仍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偏低。”
5 o" y$ F4 Y6 t! N/ u: X 数据显示,2022年,河南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为12.9%,不仅和广东(29.9%)、江苏(24%)差距明显,湖北、安徽、湖南等中部省份也都优于河南。) \' V' u! D9 Y, M% B" k1 r2 b% Y+ o
& |& h. g) U, V5 O8 J8 r/ Y. P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另一组数据看,2021年,河南规上工业企业R&D人员、R&D经费在GDP十强省份中排名第7,专利申请数排名第8。' c2 ^8 F: P# q- }' f% |* Z4 m7 |2 [
- B, N# w+ @3 t
这显然与其全国第5的经济总量排位不相匹配。) {5 R, X6 z* h
而根据河南此前定下的目标:到2025年,传统产业比重降到30%左右,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达到60%;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规模化倍增,总体规模达到2.6万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未来产业先导区、示范区。7 [6 k% i- C! o6 e# i8 X; _; y0 j( c
具体到产业,“十四五”期间,河南将培育形成7个万亿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轻纺、绿色建材)、3个5000亿级(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30个左右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打造2—3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8 p* c+ j }) F- {
目标任重道远,转型探索亟需加速推进。这也是此次河南、郑州党政代表团在各地考察学习的关注重点。
+ e3 Q& l1 W4 H0 I. ]; f7 w 比如,汉阳铁厂浓烟熏染的故地,蝶变成为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松山湖产业集群的崛起,让东莞摆脱“三来一补”传统发展模式,成功实现“腾笼换鸟”……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也与上述河南明确的重点方向基本吻合。
; t# s2 j& b/ C* L8 P* [5 I 发力消费
* o" p0 i/ J# F: _/ Z+ W) ?- W; k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将河南推上热搜。% z7 M- y- ~" S: z; q
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截至5月6日15时,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公布“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相关数据。其中,河南共接待游客5518万人次、位列第一,第二、三名分别是广东(4546.1万人次)、四川(4018.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破300亿的共有4个省份,分别是浙江(369.7亿元)、云南(349.6亿元)、河南(310.1亿元)、江苏(310.08亿元)。
; G Q0 Y% }! N5 T( p) Q% u, P
9 V4 k8 c% H' s! g3 i7 m- p 图片来源:郑州日报
: p+ A4 z% a& k 河南的成绩堪称亮眼。
+ p0 t3 k$ |- A 毕竟,在2019年“五一”期间,拥有9872万人口的河南,游客接待数仅3639.12万人次,甚至挤不进当年前五。与2019年同期相比,河南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1.3%、7.69%。
9 Y( F) G. F! b; _. L 然而,放大到整体社会消费实力上,河南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V# c2 m% f1 @5 K3 q- w2 \
数据显示,作为GDP全国第5、常住人口全国第3的经济和人口大省,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常年稳居全国第5位。3 ~: V0 u, U' g5 l
" I/ N2 A! ~0 n1 S
不过,过去十年间,河南与上一位浙江的差距从2013年3500亿元左右扩大至2022年超过6000亿元,与后一位四川的差距则从十年前1300多亿元缩小至仅300亿元,以二者超2万亿的消费体量来看,可谓差之毫厘。% b2 T" G4 r& v4 e
换句话说,面对后来者强劲崛起,河南极有可能被挤出“消费前五强”。
/ }" P y+ L* U/ T6 o" x 在提振消费、扩内需愈发关键的当下,坐拥庞大人口市场腹地和连南贯北区位优势的河南,将如何发力消费?从此次外出考察之旅亦可观一二。
5 w) N9 k" K2 w) H6 ], } 公开报道显示,此次河南、郑州分别在武汉和成都学习考察了当地文旅消费经验做法。- E }$ R0 M& K7 {* t" R
其中,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9市签订《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协议》,以武汉为龙头共同打造长江旅游黄金带核心区的做法受到关注。2 [) r$ i1 E6 `( q! ]" k
强化都市圈内部文化旅游协同发展,也正是郑州都市圈的任务之一。% e' w9 b5 O* H( y+ [% ?0 R& A
此前郑州市政府印发的《郑州市“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作用,将文化旅游打造成郑州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合作新典范。同时,依托不同地市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将重要景区景点进行有机串联,有效促进郑州都市圈内部文化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
; h5 \" t6 S- q1 y. L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转型再到文旅消费……7天7城的学习考察紧凑却又直击“痛点”,背后既有直面差距、加速破题的迫切愿望,也是精准对标、问道取经的实际行动。: x8 N* `7 @, ~/ I- A5 g) \: v( o
如上述区域研究专家所言,首先是要“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行动就举步维艰。; s5 a+ j5 [9 l1 v/ X# O& T- d
每日经济新闻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