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邱晓芬
9 K2 v3 C: e" L9 R/ r' E- ]编辑丨苏建勋8 z8 p$ w! l0 o
36 氪获悉,「清捕零碳」完成千万元天使 + 轮融资,由元禾原点、住友商事亚洲资本及其他产业方投资人出资。「清捕零碳」主要的研发方向是将捕集而来的二氧化碳用于制造固碳混凝土建材,实现废弃二氧化碳的高效封存。5 y0 S; [' g" H3 I! ^( \- H
「清捕零碳」创始人赵超告诉 36 氪,住友商事作为日本最大的混凝土交易商之一,未来将积极推进与住友商事在中国及海外地区的项目合作,本轮融资将用于持续落地二氧化碳矿化产线的建设规划及技术研发。
+ q8 K( t% Y7 h& `- v1 c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当下, 二氧化碳的捕获、封存、再利用(CCUS 技术),是一项最直接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也是碳中和道路的最后一公里。
# n" D6 ]: O% e; l# w* a; B) qCCUS 的技术最早来自于上世纪将二氧化碳用于驱油的利用,由于减排潜力大,还可以促进传统能源的清洁应用,目前已经从技术预研阶段逐渐走向了商业化初期部署阶段。
U; f! t! r q+ I& N'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2019)》中显示,CCUS 到 2023 年的产值规模将超过 200 亿 / 年,到 2050 年超过 3300 亿元 / 年,2025 年 -2050 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11.9%。0 @1 u9 d G* m& _/ H* j/ p
目前,与建筑物相关的隐含碳排放量占据了全球排放量的 11%,而其中建筑材料占比最大,约占整体 60-70% 以上。如何降低建筑隐含碳是双碳背景下建筑行业的主要诉求,因此,在 CCUS 技术的众多应用中,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混凝土的矿化利用技术逐渐得到在建筑及基建领域规模化的应用。& ~2 x% _+ l( x) B2 q5 R5 R7 `, G
混凝土作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水泥是混凝土生产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 CO2 排放的 7% 以上。这是由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以及制造所需的高温造成的。这也是混凝土作为一种碳密集型建筑材料的主要原因。4 j* f2 h4 }0 U5 H* w
赵超告诉 36 氪,「清捕零碳」将其所开发的 " 二氧化碳矿化利用 " 技术体系,在混凝土实心砖产品原料获取和生产阶段,以工业副产品粉煤灰、高炉渣粉代替水泥,并应用二氧化碳矿化养护工艺替代传统高温蒸汽养护工艺,每生产 1000 千克产品可避免产生 108.12 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
) ?4 J& w% Y& L6 a8 Y s5 s& c& `& d2 w4 J5 [( C
+ E# {4 y D6 A* D$ j: Z
8 N+ S1 Y8 O h4 t清捕零碳
5 j* I) M4 T4 ~" a9 K这套流程不仅仅是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真正固定了二氧化碳这一工业生产副产品。在二氧化碳封存和利用阶段,「清捕零碳」还应用了定制注气设备和特殊的矿化助剂,每生产 1000 千克产品可吸收固定 50.27 千克二氧化碳。
; B" |& p/ V9 J- j- i据赵超介绍,通过该项技术所生产出的固碳混凝土材料,不但能让混凝土建材的强度等指标有所提升,养护时间也比之前降低了一半以上,大大提升生产混凝土的效率。
" o: {9 u! |# r2 c不过,CCUS 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最大的障碍是如何降低成本。赵超表示,从实验中试到产业化落地推广,公司通过在原材料体系、工艺改造、设备上做出的一系列调整,目前成本已经能够大致达到客户诉求,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做到与传统流程的生产成本一致。未来,在大规模应用之后,成本还会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
. V2 X) k) [1 g0 A/ L7 e {6 _, L: d+ Q
; ^+ R. F9 I4 r7 W$ ]
7 _% P7 \1 R7 W( f* \; L0 X/ Y8 l生产流程# o/ t' q' e: L8 f0 @/ S& e; Y7 `
2022 年是「清捕零碳」商业化逐步跑通的一年。
7 b! ~9 _/ N( k$ L3 A3 W* @! j& I此前,恒隆地产宣布与「清捕零碳」围绕 CCUS 技术开展两年的合作,双方将在二氧化碳矿化强化废弃混凝土低碳再生骨料技术研发,以及 " 清洁捕获固碳混凝土实心砖 " 商业项目应用等层面开展合作,减少杭州恒隆广场和其他商业项目中的隐含碳排放。
1 K1 A$ K' C& Q$ f其中,杭州恒隆广场将是内地和香港首个使用固碳混凝土实心砖的商业发展项目。赵超表示,「清捕零碳」所生产的固碳实心砖碳足迹仅为 22.61 kgCO2e/1000kg,与传统流程所生产的混凝土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近 87%。
% K/ \( W B5 \) ~, Z C此外,「清捕零碳」在浙江湖州、陕西榆林、广东东莞、香港等地都有固碳混凝土相关实际应用案例。
! `5 T+ D( \0 ^: B0 p9 K1 s团队方面,「清捕零碳」所开发的技术源自浙江大学清洁能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CEU)。2020 年,清捕零碳与 CEU 合作,共同承担了多个与 CCUS 技术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研发项目,并建设了 " 浙江大学 — 清捕零碳二氧化碳矿化利用技术联合研发平台 ",该平台为中国首个可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验证的二氧化碳矿化利用试验基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