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宁夏建成“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朵云”上教与学(大数据观察)) ' B8 t- P- x( b
& b/ d U2 p5 U6 ^( L0 ?/ ~' W
/ Q& [( h) {' L; ?- E! T6 P图①:青铜峡市第三小学、同乐小学在智慧课堂上同步教学。: V# I9 J" r- {/ G" F: k% f' j
图②:固原市彭阳县第四小学学生操作智慧平板进行学习。
9 G6 d# z6 Z( |' L( m' T; O5 Z5 G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刘峰摄4 {$ t2 K# {! s) Y9 z6 \
核心阅读
: L! [, J8 p' C( w2 Y今年4月,作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通过教育部验收。
& i7 m' Z6 R" F0 G五年来,宁夏积极推动城乡学校线上牵手、网上结对,普及智能教学工具、汇聚数字课程资源,全区师生同在“一张网”上共享资源、“一块屏”上互动教学、“一朵云”上收获成长。“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共享,为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新大门。
! e5 K! M2 l7 O( D" f4月中旬,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区暖风习习,阳光和煦。在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镇西坪小学,悠扬的歌声在校园中荡漾,五年级的孩子们正通过互动课堂上音乐课,大屏幕上有名师讲解,班级中的老师则带领着大家练习。! V& j. S8 p! s4 J$ \
这是自2018年7月宁夏开展“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以来,在宁夏南部山区和农村地区学校可以普遍见到的教学景象。4 R; O1 S- a# \2 u3 u2 B/ U; t
“互联网打开了山里娃看世界的窗户,娃娃们没见过的风景、没听过的音乐,打开电脑就能看到听到。”校长郝永胜说,“现在学校每个角落都能联网,班班都有教学一体机,县城学校的好课我们也能上,老乡们也不用非得带娃挤县城了。”
; R9 o' f- O5 p2 H. v% e今年4月,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通过教育部验收。专家组表示,宁夏在“云—网—端”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研企校一体化合作机制创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测训提升、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互联网+教育”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等方面凝练了大批实践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宁夏经验”。
1 R/ e1 f7 M% O/ `- \" @“一张网”汇聚教育资源; R2 H8 l7 |- e+ f) \4 R4 w
丁小花是固原市原州区第十八小学的一名教师,2019年11月下旬开始,她所带的班级开启了在线课堂教学新模式。0 T+ @3 E/ c) g0 U
同一节课,丁小花一边带着自己班的50多名学生,一边在线上同步教授彭堡镇曹洼小学三年级的20多名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她还要到曹洼小学进行线下教学。; d! Y' t7 t, p* e5 t
“曹洼小学的孩子们刚开始不敢回答,也不敢提问。经过慢慢引导,孩子们的胆量大了起来,互动多了,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洪亮了许多。”丁小花说,“通过互联网,曹洼小学的学生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钢琴练习软件、3D动画设计等课程,如今触手可及,家长们都很满意和支持。”2 ]: _) B+ B4 b9 r9 h& U: E5 r5 @
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王骋介绍,宁夏推动城乡学校线上牵手、网上结对,使全区师生同在“一张网”上共享资源,普及智能工具、汇聚数字课程,推广混合式教学活动,虚实融合、人机协同的智慧教学新形态“枝繁叶茂”。同时,着力构建“云—网—端”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学校200兆互联网接入、在线互动教室到校、数字教学设备到班、“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和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
* q: C: L2 t# Y: M: ~0 P互联网架到了“山沟沟”,“一朵云”托起了新梦想。据介绍,“互联网+教育”实施以来,累计开课50多万堂,惠及100多万名师生,有力缓解了500多所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共享。) g$ c% A; ]0 R8 G \
“一块屏”实现互动教学
. R9 V, \( M3 k3 i! @6 E8 O" W在银川市兴庆区实验第二小学,四年级一班的马梦迪同学在讲台的大屏幕上调出作业向大家展示:“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我发现我的家乡宁夏被誉为‘长城博物馆’,我为此非常自豪。”这是一堂以展示宁夏长城为主题的双师教学现场。视频端,一位教师集中录制好教学内容,做线上展示和引导;课堂上,另一位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线下作业和讨论。
# G N0 f& \( i% Y; ~“这是我们专门针对‘互联网+教育’模式开发的‘宁夏在地风物’课程。”副校长姚雪晴介绍,这堂课对宁夏的历史文化、地理标志、民俗传统、民艺非遗等做了课程性转化,通过“一块屏”上的互动教学,孩子们以家乡山水风物为探究对象,以研学、游学、实践体验为探究方式,提前上网搜集资料并形成展示作业,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
0 r' i- A( j* l7 N据了解,“宁夏在地风物”已形成品牌,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开发的12个项目192节课全部能够通过资源应用平台共享。
7 Y; }; O2 a- B# K J这样的品牌课程,在宁夏并非个案。在示范区建设推进过程中,各个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用“互联网+五育融合”落实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全区教育系统将信息素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通识教育,开设计算机编程、3D创意动画、智慧书法等课后服务,开展“线上重走长征路”“同游数字博物馆”“同上一堂思政课”等网络铸魂育人活动,引导学生在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开拓思维,开阔视野。
X1 v. I- ^& G( ~' z: L" B“孩子们都有了数字化教室,同时我们大力普及教学助手、智慧学伴、交互平板等智能工具,汇聚同步课程、网络教材、虚拟实训等数字资源,全程采集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数据,实施人机协同互动教学、学情聚类分析等,帮助教师科学诊断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效减轻了师生教与学的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全面发展。”王骋说。, T* }7 j, w" O y; n( }
据了解,宁夏推进教育数字化环境升级,共建成数字化教室2.9万间,覆盖全区学校所有教学班,并建设中小学在线课堂教室4600多间,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
1 ]+ W* i F/ P8 Z( G6 C+ D“一朵云”升级教育模式6 |' x) k/ ]- w
4月17日下午,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良田中学,学生争相向记者介绍班级门口电子班牌的使用方法。只需走过班牌显示屏,即可通过人脸识别完成考勤,同时上传到班主任手机终端。点击班牌,可以随时查看课程表、校务通知,以及学校推送的各种学习信息。
J% a3 Y# d) M, {, X& H“我最喜欢学生风采展示栏,前两天我的作业被选为优秀,老师拍照上传至电子班牌,展示给全校同学看,我心里美滋滋的。”八年级五班的马莹告诉记者,“学校还给每位同学配备了学习平板电脑,互联网是我的‘第二课堂’。”0 Z w) C) c0 ?" A, C- V
“现在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上‘教育云’,自己找资料、做测试,或向数字学校的老师远程请教,问题不过夜。”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生代博文一边展示着通过编程系统操控的机器人,一边说,“我在学校‘互联网+教育’的‘创客’计划中还找到了学习编程的课程。”& b& D) f% ~1 i4 R! S; D9 G
在宁夏医科大学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通过“信号系统”和“智慧+传感器”等软硬件设备,实现了医疗器材可视化、精确化的专业学习。据介绍,该校大力加强学习空间与教学资源数字化,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虚拟教研室等,实现了宁夏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零”的突破。& V8 N$ Z$ r& J4 `
通过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培育标杆学校、开展评星定级、专家包县指导等方式,宁夏各校实现了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向“虚实混融、人机互动”的智慧教学转变。高等学校大力推广虚拟教研室、智慧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职业院校广泛开展虚拟仿真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校内校外双向教学等,推动“人师”“机师”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了职业教育适应性。! b: B* m0 ]5 ^. E& L/ F
宁夏教育厅厅长王成峰表示,作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宁夏已凝聚了高度的数字教育发展共识、建立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奠定了良好的教育数字化基础、形成了成熟的教学应用模式。下一步,宁夏将推动塑造以数字化为支撑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宁夏经验”升级版。
: ]+ v/ C9 c( K; ]* g3 x! _
7 Q% x9 R2 f, c2 a1 j8 B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