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研报问题层出不穷,上海证监局一天“五箭齐发”:这几家券商分析师吃到罚单+ F" [- U: P! p0 S0 B( |
每经记者:王海慜 每经编辑:赵云
' @( X, |3 o, r' g4 Y 日,上海证监局在一天之内一连开出了5张罚单,涉及申万宏源、申港证券、野村东方、民生证券4家券商的5位分析师,而被罚的原因大多与研报的质量问题有关。5 l9 j% k3 T! \% u0 V- c
除此之外,近期已有包括首创证券、山西证券、中原证券、太平洋等在内的多家券商同样因为研报业务而收到监管的罚单。
+ h: \( Z, m0 ^+ S) c N6 J% j G 上海证监局连罚5名分析师 $ Y& G# g# V3 `3 S
近日,上海证监局在一天之内一连出具了5份警示函,涉及申万宏源、申港证券、野村东方、民生证券4家券商的5位分析师,分别为申万研究(申万宏源子公司)的宋涛,申港证券的曹旭特,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的章鹏,民生证券的邓永康、余金鑫。
1 b* f0 G, L6 N4 d! R
! ]" Q! C( o- {% l$ x 截图自:上海证监局官网
" D5 b1 o- t) Y Z1 Y8 c% | 总体来看,这些分析师被罚的原因大多出在研报的质量关上。宋涛的问题在于其署名的某证券研究报告存在标题夸大、无法保证部分信息来源真实性等情形,不符合《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中证协发〔2020〕76号)第十三条第一款、《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20〕20号)第九条的规定。
. ?! J1 W: Y& x- }7 G 曹旭特的问题在于其署名的某证券研究报告存在无法保证部分信息来源真实性等情形,不符合《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20〕20号)第九条的规定。
. R( G& t# I: L$ d; s4 f 章鹏的问题在于其署名的某证券研究报告存在分析结论的合理依据不够充分的问题,不符合《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20〕20号)第九条的规定。) r# [. ^- B; Y4 s+ n; U% s0 q/ w
邓永康的问题在于其署名的某证券研究报告存在分析结论的合理依据不够充分、未能保证信息来源合规的情形,不符合《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20〕20号)第九条的规定。7 K Z; l% i0 ?3 h
上述问题归结起来在于这些分析师发布的署名研报存在质量问题,诸如无法保证部分信息来源真实性、分析结论的合理依据不够充分等都是共性的问题。9 e1 r2 c. |/ ^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吃到罚单的分析师中不乏一些从业多年券商的行业首席,例如申万的宋涛是多次上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榜单的明星分析师。他们本该对相关合规的要求烂熟于心,但实际却仍然犯了一些不太应该犯错误。
0 l; \6 S; ^# n9 p* [ 相比上述研报质量的问题,余金鑫的问题在于作为证券从业人员,于2022年7月13日通过微信聊天方式向700余名客户发送相关内容,并被转发传播,造成不良影响。该内容未形成研究报告,也未经其任职的公司审核。
2 f% A/ T$ ~0 f# G2 b- l 关于分析师使用微信的合规问题,虽然今年来各家券商研究所都在加强规范 ,但是总有一些分析师为了能更多的“触达”客户、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不惜试探合规的红线。
2 v6 `3 A p2 \; W$ L/ f* |+ G 卖方研究行业近期密集受罚 5 w% [5 `$ F$ e9 @5 f6 a+ N0 j
近期,券商分析师、券商研报成了罚单多发地。5月以来,就有首创证券、中原证券、太平洋证券、山西证券、西南证券以及上述的申万宏源、申港证券、野村东方、民生证券等近10家券商和相关分析师因研报发布的违规问题受到监管处罚。
8 U) Y9 ~3 Y- u! }; R! N 从单家券商收到罚单的数量来看,西南证券、太平洋各有三张,首创证券、民生证券、山西证券各有两张。$ Z" F: D- Z9 a; V6 t) X
事实上,上述监管发现的诸多券商研报问题并非行业的一些偶然现象。& E6 q: X8 L7 j3 x7 Y
近年来随着卖方研究大军的持续扩容和行业内卷程度的加剧,卖方研究报告的总体数量越来越多,“高产”的分析师不在少数,但研报的质量却难言跟着一起增长,不少业内人士也都看在眼里。
2 s9 T: O$ K, {5 V+ R 一位有多年买方从业经历的人士此前曾告诉记者,“在券商研报中出现的一些比较具体的预测或者相关具体内容,通常是来自上市公司的口径,而分析师在其中往往扮演的是上市公司‘传声筒’的角色。”: w* r3 s' M; E6 H5 K; r" C
在他看来,分析师这样的做法虽然是行业常规,但也有把上市公司所传播的不实信息写进研报的风险。
6 ^0 b) Y7 n* u2 s- i3 z7 a$ U* V 某券商行业首席也向记者感慨道,行业内闭门造车式的现象越来越多了,“现在卖方业内充斥着大量闭门造车式的研报,分析师就像信息的简单的搬运工,缺少有深度的、系统性的思考、研究。”+ z5 @( ~7 Z$ f" j
尽管《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中均规定,应对证券研究报告的引用信息和数据来源进行核实,然而在现实中,分析师在做上市公司、市场信息的“传声筒”“搬运工”的时候,可能会把“核实”二字抛在脑后。* g$ \ A+ F9 y9 E3 Q+ ?4 |
此外,不少由首席署名的研报真正的操刀者可能是一些实习生、刚入行的新人,虽然首席会起到指挥、把关的角色,但研报的整体质量仍然无法得到完全保证。
5 R5 d6 @" x. `" a4 j 上述积弊导致了有不少券商研报看起来内容有理有据,但是由于缺乏扎实的基础调研,论证依据不够充分,研报中一些浮于表面的内容自然经不起仔细推敲。
' }! k3 K# a9 x' ~8 c3 D 业内预计,上述一系列对研报业务的处罚来自于此前监管对于券商研报业务的专项检查,而已经开出的十余张罚单应该还不是此次系列处罚的全部,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些券商和相关分析师会接到处罚。
. \" O' M# z k# ], P 每日经济新闻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