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将从技术角度出发,并以最近推出的苹果 MR 为例,分析 AR 世界里所需要依托的三个关键技术点:眼动追踪、手动识别和空间计算。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对这三个技术点的分析吧 ~
& H5 l! L6 `3 m! i7 U' Y+ |2 w- V! `6 o
$ u1 p# Q, M1 T9 y/ Y: Q
- ]. l; U, a: i: M
用眼睛看,用手操作,是我们在物理世界里再自然不过的交互方式了。但要在 AR 世界里延续这种自然交互,却需要依托的三个关键技术点。
, y3 J1 {. h7 O* Z! K' q" y2 iApple Vision Pro 的发布没有让我们失望,在里面,我看到了这三个技术带给自然交互的力量。9 m( }- j- R* @7 c) j4 w' ]- s
一、眼动追踪技术
0 i$ C! b/ t9 N# M0 |4 w我们在现实中如果需要与哪个物体有进一步的交互,都会自然地将视线集中在它的身上,当我们耗费注意力让视线聚焦在它身上的时候,就已经代表了我们的选择。7 n7 [0 g' w# k+ W; D# B" D
这个过程涵盖了目前界面领域上的两个状态:激活态(聚焦)和点击态(选择)。眼动追踪技术,实现的是看到聚焦这个过程。$ N( ?1 P" _/ w {0 Z P
这个技术当然并不是首创。AR 眼镜的先驱,Microsoft Holoens 第 2 代的交互就主打了 Eye-gaze,就是用眼睛来聚焦的功能。, |! o8 J- }( z% f
而在之前,Microsoft Holoens 第 1 代的头动(Head-gaze)交互其实也已经有用眼睛来看和激活的概念了。但 Head-gaze 里使用头部微微移动来控制屏幕中心的一个点(Gaze)来激活内容,和我们本来的自然交互始终是有差距的,因为实际上我们聚焦一个物体,并不需要每次都靠头动,靠眼睛动就行了。% H" r! g- A' L6 g# ~" b) z
不过,虽然眼动追踪技术更解决自然交互的标准,但头动交互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比如我团队目前自研的眼镜还只能支持 Head-gaze 交互。这种交互手段的成本和技术难度更低,比起用手 / 鼠标 / 遥控器等去聚焦激活的方式,它更加贴近我们用眼睛看这个自然交互理念。
5 z! u0 B( L0 K/ ~& D0 |( T2 U$ @ A另外,眼动追踪技术实现了激活态,却还没真正实现选择,也就是那个点击态。作用是告诉机器我确认是它了。" ^! {/ N9 Z# q! y0 K! c
严格来说,对于不需要操作的东西,省去手这个确认操作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我一边吃零食一边追剧的时候,就很希望不用每次操作前都要擦一擦我的脏手……在制造领域,类似这种解放双手的需求也经常被客户提出。
" I4 T0 ~2 W% s; ~5 ]9 k: m为了更自然的交互,也许这也可以成为我们畅想的一部分。之前我写过一个专利,就是靠脑电波技术来进行简单的确认。" b t+ Q+ D" S- A* n Z8 u$ H: C8 }9 o9 X
二、手势识别技术
- h" J, M9 q7 Z. A眼动追踪满足用眼睛看这部分的交互,用手操作,则需要手势识别技术。0 e; j: O3 Q f2 J3 k; j& S
这也不是什么新技术了,之前很多 ARVR 的设备上都有搭载,当然实现程度还要实际体验再确认。* o+ i8 V5 ]7 K) R! V+ ^2 i* M
Vision Pro 的宣传视频里,手势识别看上去很自然,手甚至都不需要抬起来,这应该是依靠 4 组下视角相机(这大概也是需要 12 个摄像头配置的原因之一吧)。
# x. I0 W4 f" ?9 `1 q. O# I4 v3 I) P/ X1 U! @% S& n
; Z; R/ f8 M5 W. e5 s$ `
; {. }) @: i8 a+ q4 }0 {
相比 Hololens2 的宣传视频,可以看出手势是在头顶摄像头涵盖范围的。 f0 H2 e+ x8 k, G( D
/ `- c4 v* m! i7 U+ V, |
3 _* R: `3 Z4 {8 M7 g o# z
7 Y5 ]' _# i# ^8 k i+ ?1 l% h5 h因为手势识别是需要依托摄像头的(计算机需要输入才能知晓你的手在怎么动),那么同样的手势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结果就不一样,识别的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9 N3 I+ ]; f' A: u# ` S另外,2D 手势识别和 3D 手势识别技术的体验感也不太一样。9 A2 n& P A2 j7 G6 z5 K0 h) E) k
三、空间计算+ A# g$ H/ Q* w/ |, U0 @
要让眼睛看得更爽,用手操作得更自然,设备需要有对空间的理解能力。空间计算,也是 Vision Pro 想主推的,对于这个能力的注重,让他们认为这块能力可以划分一个时代。
' N% q; K7 f9 B+ v, ~: G* j, J" 空间计算时代 "。: `8 U. ]2 ?7 v0 a7 ~( z2 [
没有空间计算能力,也就是如果机器不能理解空间的话,很多交互都自然不起来。我们现在所听到的 Nerf、SLAM、3DOF、6DOF,都属于空间计算技术的一员。8 e* \/ D# ` d$ j
从体验角度来说,空间深度所带来的物体之间、物体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感知; 用户在不同位置和姿态下的视角朝向所带来的物体形状变化;真实环境中因时间和天气等光线不同所导致的色彩感知变化;甚至不同空间位置所传来的声音等,空间计算能给予设计师更多自然交互的空间。7 A6 P5 D, J" I6 r- x+ E
可以说,空间计算,是能让 AR 在未来,成为不同于普通屏幕界面的、我们真正所期待的 " 凡所看之处,皆可成为界面 " 的关键技术。
" [* l& n/ Y: S: O% ^专栏作家 }" n" R: {2 z V, H
林影落,微信公众号:林间有影落,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枚会玩卡的用户体验设计师,《AR 界面设计》作者,10 年 +UIUX 设计经验,专注于 AR 及智能化领域用户体验设计 6 年;设计 & 心理学教育背景,国家职业认证高级 OH 卡师 / 天赋挖掘教练。愿意用我的一份努力,让设计这个领域在智能化的未来更有价值,让设计师这个职业更加值钱!6 q# `' y. T% p8 s, |6 k3 M0 P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T% e2 A" Z' o. k; N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