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 u9 s# y j/ ^/ P文|科技嗦麻
+ r$ _/ d9 A" G0 C" 搭建供应链是今天做明年才见效的事,大家不愿做的原因是,希望明天就见效。"
9 L, W8 N* O [5 x! C; B+ r尚品网创始人兼 CEO 赵世诚在沉寂许久后,终于今年五月通过北京商报专访再次发声。尽管外界已经逐渐了解与 TOPSHOP 的提前终止合作,与后者无法为线下扩张提供强力支持并无直接关系,而源自 TOPSHOP 品牌本身经营不善而走向衰落;
2 M8 r+ N9 P( G d6 E但不可否认的是,尚品网自身也已经走到了又一个命运的拐点。日前,尚品网便再度爆出迎来第三次裁员,公司团队已由原有的二百人缩减至三五十人,早前承诺的 6 月 15 日发放工资也迟迟没有下文。
' y7 M/ s$ a& C, H) j! B在尚品网的发展过程中,裁员自保并不罕见。2012 年春节的第一次裁员,据当时员工透露,由于管理混乱、承诺改版迟迟未能上线,导致风投暂停了资金的进入;2015 年的第二次,更是一次性将裁员的大刀挥向了超过半数员工。' n& I) S; B% N
实际上,尽管尚品网前两次的裁员换来了艰难度日,但同期呼哈网、走秀网、尊享网等一众奢侈品垂直电商的相继倒闭,已然预示着行业步入洗牌阶段。而如今看来,哪怕是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光环加持下的寺库也顶着巨大压力,在一季度给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尴尬财报。
2 E- x2 S( u; J1 D; D# h奢侈品垂直电商的故事或许即将画上句号。一方面,对于至今仍无法拿出漂亮成绩单的玩家而言,显然无法说服 VC 们打开早已收紧的钱袋子;另一方面,天猫、京东这类平台电商对于奢侈品的全面布局,更意味着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
$ b" [; i" H0 ?* ^1 M短短几年,奢侈品电商的故事为何就讲不下去了?
' x8 v2 @1 b" [% y# m) y0 h1. 奢侈品垂直电商怎么了
& g7 c$ n) |7 _& T: }7 M* ~聊奢侈品电商的兴起前,有必要回答一个问题:买奢侈品到底是在买什么?
8 O5 v& y- q& J. B6 ?$ F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提出 " 凡勃伦效应 "。他认为,炫耀性消费的目的不只是商品本身,而是用这种消费把自己跟别人区别开。换句话说,光有钱是不够的,消费者还得证明自己有钱。7 m9 p9 z, _9 |+ y- k
时间拉回到 2010 年。彼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社会财富进一步积累;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社交网络打破时间与空间藩篱,将全世界前沿时尚资讯传入国内;新一线 / 二线城市化加速,消费土壤进一步铺开。3 p) b1 g2 q2 m/ `# X; G
换言之,是时候 " 证明自己有钱 " 了。
6 ^9 J, l/ ~; m# |多方力量推动下,2010 年成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腾飞之年。; k. s/ A/ M% a% ~7 M( @
贝恩数据显示,2010 年全球奢侈品销售将达到 1680 亿欧元,较 2009 年 1530 亿欧元上升 10%;而中国销售上升 30% 至 92 亿欧元,显著高于全球水平;而从麦肯锡 2011 年发布的《崛起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亦能看出,2010 年成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起跳点。& D3 Y- ~& [) ?0 w( q
消费需求的蓬勃生长,自然吸引了一众玩家跑步进场。纵观彼时市场,天猫尚未诞生,C 端商家组成的淘宝无法承载;而拿到融资逃过一劫的京东,正忙着由 3C 项全品类转型。! D+ @+ U: q2 u' V/ c! w3 _3 P
" 奢侈品电商 " 赛道此时处于实际上的真空状态,无论巨头还是都一同站在起跑线上,他们所面对的对手实际上众多个人组成的代购群体。一旦在交易信任、体验等个人代购的短板实现超车,便能很快抢下市场。
7 t0 b) W3 @6 j2 t* }比如,2010 年 7 月上线的尚品网,很快就交出了 " 平均每季营业收入 200% 的增长速度,客单价平均 2000 元以上 " 的漂亮成绩单,使之在随后两年备受资本青睐,先后获得过包括晨兴创投、雷军、思伟投资等在内的超过 7000 万美元投资;而走秀网更是在 2011 年拿到了当时国内电商史上最大 B 轮融资,额度 1 亿美元,估值 5 亿美元。
9 q5 I- T* P/ @1 x2 Y5 V4 p* t- H/ B不过,喧嚣不过仅仅三年便走向落幕。2014-2015 年,尊享网、品聚网、佳品网等相继倒闭,而第五大道、唯品会、寺库等则宣布转型。
9 k$ h$ m. W5 v既然消费需求并没有萎缩,为何屡试不爽的 " 朱啸虎模式 " 却在奢侈品垂直电商失了灵?原因来自品牌、资本等众多方面。: E4 i* ^# W& v; @# R3 s% J
一方面,彼时的奢侈品品牌仍处于 " 最后的盛世 ",对于电商尚有抵触情绪。千禧一代消费力尚未爆发,大量的奢侈品消费仍发生在线下,实体渠道销售占比极大。平台之间为争夺用户的祭出的低价策略,自然与品牌的渠道与品牌保护发生了冲突。. t* ^' _; V# F4 V& o
另一方面,资本对于回报的预期,不断催熟着玩家们并最终将其推向深渊。当时进口奢侈品的高关税,以及汇率与免税的作用,将大量奢侈品消费者吸到了境外。资料显示,截止到 2011 年,法国、意大利、英国主要奢侈品消费区近一年购买数据显示,6 成以上购买者来自中国。5 v; `9 m* g9 D6 U9 |* Z
两相作用之下,众多奢侈品垂直电商深陷假货、走私泥沼之中,并最终埋葬了整个行业。
7 Q$ R8 B+ p0 X/ D2." 猫狗 " 围剿下的奢侈品电商圈3 W$ l: Q8 |. d
宝马美国营销总监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1 l( M/ i/ K) z$ p" 我的任务就是让美国所有 18 岁以上的年轻人,在睡觉前都梦想拥有一辆宝马。"2 {9 B$ b1 |4 ]
这背后揭示了奢侈品销售的一个核心逻辑:保持与非目标用户沟通。因为,对于很多人而言,奢侈品并不是踮踮脚就能够得着。作为品牌,需要提前在消费者心理种下一个渴望拥有的种子,而最终达成销售不过是与消费者沟通的其中一环而已。这也决定了,奢侈品销售显然不是一个资本能够快速催熟的 " 慢生意 "。/ X" f; `# p# j
这样的 " 慢 " 也体现在接棒垂直电商的平台电商们,玩法的不断升级。+ F) H' m, ^3 q
2015 年 5 月,GUCCI、YSL 以及开云集团旗下多个品牌对阿里提起诉讼,称其明明知情却仍为假货提供销售渠道;双方的误会,更使得马云一度表达了 " 宁可输掉这场官司也不和解 " 的态度。* f% s6 F5 J# z4 v4 [+ [
同年 7 月,阿里投出超过 1 亿美元(约合 6.21 亿元人民币)悄然开启奢侈品布局," 接盘 " 了奢侈品垂直电商网站魅力惠。但这笔交易并不算成功,后者如今仅仅作为一个旗舰店存在于天猫中。2 S9 l8 F1 q0 n( d; B% S6 D" {
另一边,阿里与品牌的争端更进一步升级。2016 年 5 月,国际反假货联盟(IACC)春季会议前,众多奢侈品牌又以退出 IACC 相要挟,迫使 IACC 官方暂停了阿里 4 月刚获得的会员资格。# X0 V; p2 X) B- p' {
但也还是在 2016 年,传出了 " 阿里收购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电商 Yoox Net-a-Porter(以下简称 YNAP)" 的消息。尽管阿里随后进行了否认,但其对于奢侈品市场的热情显而易见。
$ \, V6 u+ S+ z v$ ?可以看出,垂直电商行业 " 覆灭 " 的前两年,阿里更倾向于通过买下成熟销售渠道快速补齐短板。7 j% m& H, A4 z0 |+ h. V: J
但 2016 年注定是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一个转折点。
+ r" l4 N2 d7 c; p7 G2015 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 1168 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市场的 46%;但其中,高达 910 亿美元在国外发生,占到了总额的 78%;而同期国内市场仅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 7%。/ @* C) x. ^; i4 ?" n
据南华早报报道,2015 年 Louis Vuitton 先是关闭了广州越秀区中心地段的店铺,之后又关闭了乌鲁木齐和哈尔滨的两家店铺;Burberry 则在中国内地关闭 4 间店铺,Coach 也关闭了两间。
/ ?/ \# U+ Z5 u# x& l2 V: l& i; Q8 `换句话说,近八成的奢侈品都是 " 背回来的 ",已经让当时的奢侈品牌面临丢失国内市场的风险。% N* ?6 c% K7 g% \ _! n6 b+ Y
对于国内消费市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损失。2016 年的 3 月 7 日,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在全国人大天津代表团参加讨论,被问及进口高端商品高价问题时,回应道:目前国务院正在积极采取减税政策,吸引境外消费回流。
- a0 g/ T" L- p9 d. B! T9 T, g3 z: c3 {实际上,同一时段彼时的奢侈品在市场表现上也多多少少打了脸。, b5 V% f$ ?# @
2015~2016 年,千禧一代开始成为消费主力,也成了奢侈品牌们业绩下滑的 " 罪魁祸首 "。讲究传承家族式设计的奢侈品牌们,没能跟上快速变化的时尚风潮,结结实实地在这期间跌了跟头。 R9 m0 J# `; _4 C5 G6 o) c
而及时反应过来的品牌也最先尝到了甜头。4 I* P/ B3 Z, f% F5 g
2015 年上任的 GUCCI 新一代新创意总监,开始打破既定设计规则,不再拘泥于颜色、款式,蕾丝、丝绸、绑带、刺绣等以往被视为女性化色彩的设计引入了全线产品,这很快赢得了千禧一代的喜爱;
* r' ~$ k f) `% e) C: a/ ^而这一切发挥效用的基础,在于 GUCCI 全面更新了门店装修、广告、供应链与物流,加码电商与社交平台等数字营销,这使得 GUCCI 很快开始领跑奢侈品行业。( x& i8 F$ A4 S( g8 o' o; {
麦肯锡奢侈品行业报告预测," 线上奢侈品销售市场份额将在 2020 年翻倍至 12%,电商成为继中国和美国之后全球第三大奢侈品市场。"
0 C$ o, Q0 f, @+ S+ t当然,中国这片市场的独特性决定了,外来的和尚也不一定会念经。. R$ i) D6 S. x
国外最大的两家奢侈品电商 YNAP 和 Farfetch 于 2012 年和 2015 也先后进入了中国市场的但两者表现至今依然是不温不火;而 ASOS、New Look、TOPSHOP 等一众品牌相继败走中国,更是证明连快时尚的自建渠道都无法立足,遑论要求更高的奢侈品。! Z+ h& p! s' {. c# D2 q3 Q
越过 PC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消费者,习惯于天猫、京东等 " 超极 APP" 的中国用户。早已被证明不会委屈自己到品牌官方渠道消费。
% w Y/ ^5 ?* e换句话说,如果在早前一众奢侈品还能凭着多年积累秀出底气的话,过去两年则已经因为生存开始全面倒向阿里与京东。; c4 \' j7 l j8 J) R2 l
阿里于 2017 年 8 月在天猫正式上线奢侈品频道 Luxury Pavilion,第一期便有 Burberry、Hugo Boss、海蓝之谜、玛莎拉蒂、娇兰、Zenith 等 17 家先后入驻;4 K# B2 b4 p* }) l0 c% {
去年 10 月,阿里巴巴更宣布与历峰集团旗下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电商 YNAP 成立合资公司,Net-a-Porter 和 Mr Porter 将直接入驻天猫奢品专享平台 Luxury Pavilion。
( ?1 a6 g, W' l* }* D4 h3 z京东则于 2017 年 6 月斥资 3.97 亿美元入股英国奢侈品电商 Farfetch 成为最大股东,同年 10 月推出独立奢侈品电商 TOPLIFE。
. u: l( b3 ]% Q: v去年 10 月,京东将奢侈品业务从男装奢侈品部门分拆,成立为单独的二级部门奢侈品部;今年二月,京东宣布 TOPLIFE 合并进 Farfetch 中国业务,奢侈品业务进一步聚焦. x) @2 O2 Z( C1 M; F- I
至此,天猫通过 YNAP 争取到了历峰集团、LVMH 等诸多资源;京东则通过入股 Farfetch,接连拿下众多开云集团、Burberry 集团的品牌。, e- ^8 S, w0 {9 ?$ V( C
国内奢侈品电商两强格局由此奠定,而为求生存的奢侈品牌们与两家的深度绑定,更意味着奢侈品独立电商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0 a! _& c, b# D% m/ h5 z6 i
3. 结语
8 m% k1 d7 ]. \# E0 o" d对于奢侈品牌而言,不断加注电商不只是扩张,更是自保。9 E: h! |8 S1 `- ~. V: g
HSBC 在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中强调,iPhone 在中国销售放缓不会是个例,下一个受影响的或许是 Louis Vuitton 等奢侈品。这意味着,奢侈品牌5 S; R" X G- z' E$ b
以两家一直谋求更高级别的资本合作的态度不难看出,拿下 YNAP 以及别后的众多资源、以及全力扶持 Farfetch,对于阿里和京东而言只会是奢侈品赛道的一盘开胃前菜;- H* _2 Q2 B2 F! A: @
在逐渐吃透国内奢侈品市场后,中国电商玩家们在血与火中磨炼出的经验,必然会进一步输出到世界范围。而真到那一步,整个奢侈品产业的格局或许也将被改写。
w9 A, f' P" E7 m梳理完奢侈品电商赛道的发展历程,其实已经清晰地展现出一些背后的发展逻辑。早期奢侈品垂直电商的黯然退场,有偶然更有其必然。
1 H& ^0 C. j: D- d$ H5 `; m% m而站在当下来看,即便是熬过当年的那一段血雨腥风后,开拓增量尚存的下沉市场的任务,最终也多半会交棒到阿里与京东的手中?
* }) W) _4 I/ ~ z6 Z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 p" P- ~9 \. l
4 P: p; ^$ I5 P& @6 m! A( P
来源: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d39cdb232ce40541a0000a4/# Y$ [0 Y5 d3 a L5 e8 R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