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5 g. r" h: M3 G2 q* @$ J+ n, M- \随着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的来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非常重视,都给了云工厂这样的企业巨大的机会。
0 t5 v: d! S7 t6 e
% |) A5 p4 O- L8 O! H- ]- V/ f+ c/ E作者丨八马
7 V. W" M# g8 D9 B/ o) o6 j编辑丨一昂
" O k1 x4 @% y0 |, w1 S5 ?# ~' T制造业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很多时候,工厂的产能闲置着,工厂主眼看着设备一天天折旧却无能为力;而另一边,一些零散的小项目却在市场上难以找到合适的加工方,因为寻找的过程也需要成本投入。有行业痛点就有人想解决它,李钦带领的云工厂就在探索这件事。" A7 F* O S0 }2 {3 t
% d% z+ Q& F( l4 I; V1 d* O
亿邦动力了解到,云工厂成立于2014年,立志成为“制造业的亚马逊”,其将自营工厂以及其他第三方入驻的加工厂,整合成一个大的“加工厂资源池”,同时自研了一套在线制造平台,客户可以在平台上传图纸等加工资料,平台可实现自动化的快速报价、生成标准化工单、分配给合适工厂等一系列流程。* u; y2 g/ i# Y8 @1 f# D
云工厂曾于2014年9月完成200万元天使融资,2016年2月获6000万元A轮融资,2018年8月获数千万A+轮融资。而就在上个月,它又完成新一轮由富士康领投的数千万融资。4 ]2 r* `$ Q# m
01
+ o+ L* I( A. O, I用“滴滴”模式解决制造业痛点
# X, V6 z6 a# K# j7 N2 h李钦告诉亿邦动力,自己在制造业沉浸很多年,知道客户找工厂是很痛苦的。“大小公司都一样,大公司对零部件的制造也是很痛苦的,首先是工厂不太容易找,其次找到的工厂到底能生产什么产品,也不太清楚。”
+ G V- L/ y- b李钦向亿邦动力举例称,有时候客户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来找工厂,找到还需要亲自到工厂去检验,全球工厂资源又很分散,这对客户来讲是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而对工厂来说,接单的方式又非常传统,效率非常低。5 O' Q1 X0 u# \, Q5 l Z
“有时候,一个几千块钱的单,客户和工厂之间也要花费两个星期的时间,很折腾。”李钦如此说道。
1 o0 @. [) t# q: q5 z* @. A! T5 W! ^正是看到这样的痛点,李钦拉来伙伴创立了云工厂,想解决掉自己经历过的这些制造业的问题。' e( D; d2 j/ `! _) _1 b
亿邦动力了解到,传统客户寻找加工厂的典型流程是:找工厂、验厂、商务报价、排单、加工、物流。而在云工厂,客户可直接对接云工厂,减掉了找工厂和验厂环节;基于云工厂自研的自动报价系统,用户将加工图纸和要求上传后,一分钟内可以获得报价;基于云工厂自有工厂以及大量第三方工厂,可以实现即时安排上机加工,减掉排单时间。
9 v/ y+ Z! F1 _ 5 {" K5 t9 y5 @' i( [" p/ @$ O E
李钦告诉亿邦动力,云工厂就像滴滴一样,客户在平台下单,平台调配订单给合适的工厂生产,保障客户的交付,帮助其在几分钟搞定寻找工厂—工厂报价等一系列事。3 N5 `, f2 U; n! H
“现在系统还能让客户实时监控到订单的生产状态。零部件做到哪一环、状态怎么样,这些流程都可以在平台上实时监测到。”李钦表示。3 y1 O5 v* L% u, a
其告诉亿邦动力,客户使用云工厂后,加工周期可缩减到传统方式的50%以下,加工费用可缩减到市场平均水平的30%。6 e; C; R. m0 @% N% j
据了解,目前云工厂已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万家,客户包括华为、海尔、中国一汽、上汽通用五菱、江淮汽车、中科院、北航、富士康等。
6 G1 l4 h- B8 p T5 g+ T! U对于盈利方式,李钦透露,目前平台主要靠收取佣金服务费,未来随着平台服务客户的增多,会在技术服务、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增加赢利点。+ S$ H2 ^2 t8 p) t! E- y
029 P. l- Y8 H# h5 B. i( I
全流程审查跟踪产品保障质量* }" a! l! j% W% X0 m! w2 l
目前云工厂主要专注于中小批量结构件领域的加工业务,包括手板件、五金零部件、3D打印、复制软膜等。
, s6 B3 A/ C; Y, [9 X9 k
1 f+ u# [ `4 y李钦告诉亿邦动力,目前云工厂的重点任务是让更多的客户能够到云工厂平台上来,让更多的中小制造企业能够和云工厂一起探索更多全新的制造方式。对平台来讲,寻找优质供应商目前是云工厂最紧迫的事。& K% {2 T% L0 M8 r
那到底什么样的加工工厂可以入驻云工厂?云工厂又如何对其进行品质把控?
# @. ?8 F0 ]" A- o& B- z$ G2 t. {对此,李钦表示,首先云工厂会对入驻的工厂有个筛选,挑的都是选全国各领域优质的制造供应商。
2 L7 v8 h" Z6 z7 Y5 [/ B其次,在产品质量方面,云工厂会严格把控。具体为,云工厂会考察加入平台的工厂,对自营工厂和外部工厂的所有成品都会进行全检,也会引入机器视觉等AI解决方案,尽可能将质检过程自动化,降低人工依赖。而且,每一次服务订单的交付情况、品质、交期、价格、客户满意度等信息,都是通过平台进行沉淀,以此帮助云工厂更优化和更合理地筛选调配加工厂资源。0 F' d* z7 b/ C- ^3 C
“云工厂的工程师团队,会对加工厂的水平、履约、管理、设备等方面进行严格考察,通过后才纳入合作名单。其次,合作工厂的加工成品,要先发给云工厂进行质检检测合格后才会发给客户。”李钦告诉亿邦动力。
6 F: ^3 q* h, ] ?" z据了解,目前云工厂的供应链工厂有自营和第三方入驻,40%左右是自营,60%左右是供应商。李钦称,未来自营和第三方入驻工厂的比例将始终保持平衡发展。
( c& e1 U: v( I9 V. }2 Y“云工厂会持续选择能够实现高自动化的品类,进行自营加工,而仍需要大量人工的加工品类,则通过外部加工厂的分散产能加工。”李钦如此说道。9 {* V* l9 B1 C, {5 b8 @; `1 }
据其介绍,目前云工厂自营工厂约有500台设备,包括大型精密零部件、模具制造工厂等,外部合作加工厂有数百家。
& k# }, M6 v% f+ O( I0 c2 R036 j, @: N4 E7 r7 K
发力批量化生产和工厂数字化2 h, F4 u( {: G, t1 M& x; I
就在今年3月下旬,云工厂对外宣布了获得新一轮融资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融资由富士康领投,而这次融资距上一轮仅过了半年多。连续融资的背后,是李钦看到了量产的机会和工厂数字化的前景。, k' ~% q& o, c1 M* m5 J) a+ N
李钦告诉亿邦动力,小批量的加工生产订单聚合起来,就是较大批量的生产,这背后需要强有力的工厂制造能力和数字化的柔性供应链。“所以我们加大了融资,也引入了富士康的制造能力和技术。”
& c1 B! }4 l. f对于双方的合作,李钦称,富士康供应链的能力和制造生产能力、制造信息化和关键节点的软件技术都是可以给云工厂提供非常大的支撑。同时,云工厂对富士康探索一个新的制造方式以及实现富士康部分产能的释放也是有帮助的。云工厂在线承接了大量的中小批量订单,这些订单的量也将导入到富士康的体系里。
2 s/ n$ r) G/ D3 w9 y获得了富士康的投资后,李钦表示,云工厂将大力拓展客户,让平台的发展步伐“奔跑”起来,提升获取及整合小批量订单能力和订单批量化生产能力。% q A+ ]# y* [3 L S; |
李钦向亿邦动力解释道,自己想要云工厂发展步伐快起来的背后,是看到了工厂端数字化的巨量市场。) R- p% }$ r: j4 Q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18年IDC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显示,相比零售、金融、文娱等产业数字化,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工厂制造领域里的数字化程度是最低的。超过50%的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尚处于单点试验和局部推广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而随着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的来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非常重视,这给了云工厂这样的企业巨大的机会。& p0 F! S& C6 s
李钦表示,未来中小制造工厂必须全部数字化而且全部上云,这也是云工厂要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做的事。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制造领域中小工厂产业互联网的路径,那就是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即产品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业务流程信息化、交易环节平台化、业务模块闭环化、报价智能化、匹配智能化、制造智能化。
1 w7 O8 H1 L2 w6 P7 P$ ^( S! @
- h# g" b: ]5 D8 O“制造领域工厂端完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在线化,也就才算是制造领域实现产业互联了。而现在还仅仅才开始,还处在1.0阶段。”李钦告诉亿邦动力。 Y9 ?% r$ }" t* B: [2 |/ N6 f7 H
04( v3 _' [- h) m
按需制造将像打车一样方便
! |6 Z- ~" y7 k5 o3 O- u+ ~ Y3.0阶段的工厂制造将会是什么样子,李钦表示,未来工厂制造业的场景一定是自动化x智能化+标准化。未来30年到50年,制造领域越来越多的场景会实现智能化、无人化。而这些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的制造单元,一定是在线化的。这种变化在制造业会更加显性和彻底。“云工厂正在积极构建这样一张制造网络,希望赶上制造产业互联网的大浪。”' B O" s7 p8 K' G0 ]
李钦称,等制造领域真正实现产业互联后,按需制造就会像打车一样方便。
. H/ |- c! s' {“未来有个品牌商想完成几百件的产品制造,只需要‘滴’一下云工厂这样的平台,平台就会通过数据自动匹配不同满足其要求的优质供应商,而这些优质供应商又可能会通过平台链接优质原料商,最终实现价格范围内的最优化生产,而品牌商还可以实时监控生产、反馈意见,平台整合的供应链将最大化实现柔性生产。”李钦向亿邦动力举例,这些实时的生产数据会在“云”上不断积累,最终在算法调配下实现供给侧的最优化。
4 Z5 ]! B& L5 q; K! q0 r' _+ d% u4 R事实上,从全球领域来看,这种制造领域按需定制的模式在国内外已开始慢慢出现,呈线“墙里墙外开花”的状态,而且为客户和资本所青睐。
7 m& N6 ?+ U1 I7 Z亿邦动力梳理了国外方面类似云工厂模式的企业,包括美国的Xometry、MakeTime和Fictiv。其中,Xometry已累计融资超过6000万美元,并于去年7月宣布收购MakeTime;Fictiv于今年5月完成由创新工场领投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累积融资额达2500万美元。其中,Xometry已经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包括GE、NASA和美国国防部等。
5 S; s" C' }, }4 K& W- S有投资人表示,伴随着人工智能和3D打印的快速发展,按需制造的商业模式会越来越成熟,企业间的整合将不断发生且是大势所趋。而这样的整合也将进一步反哺3D打印应用的发展,通过提供制造的便利性来强化3D打印与制造业的结合。
7 U5 L& |1 S6 r4 R* H“云工厂现在着力向海内外推广,寻找优质工厂,未来AI和3D打印很可能加速我们的发展。”对于全球化和技术带来的红利,李钦向亿邦动力如此阐述。1 U) z# }, l( C/ A4 p
↓欢迎加入亿邦读者群↓+ q( a/ V( ^ ]& {7 e
" f+ t3 U2 h2 b/ e' F7 i5 T群满了?加小编微信4 C5 N- e( C2 d+ T- _, H+ }
1 k. p1 }# Z1 h2 j加好友时请备注“云工厂”" u# g6 C) P% m+ d) a
///////
3 H$ t) X ]* `推荐阅读点下这个“在看”,告诉我们你在看
7 i% K; h, C4 i6 t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ewduKl, n7 q/ X4 l5 E8 H: Q* O& G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