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 北京报道
7 |8 I& V$ v/ l; [; i“996.ICU”以始料未及的速度火了。( O: a+ k7 L2 w
3月26日,一位名为996icu的用户在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意为“工作996(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生病ICU(重症监护室)”。发起者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在此更新实行“996”制度公司的名单并上传证据,而对于那些上了“黑名单”的公司,将不让其使用参与项目的用户上传的开源代码和软件,以此抗议996的加班制度。) h5 k+ @# j& m6 N
这个活动迅速得到了大量用户的回应,很短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8万人的“加星”(类似点赞),几乎成为GitHub上加星速度最快的项目,而被爆出执行996甚至执行更“残忍”加班制度(比如9106和007,即早9点上班晚10点下班一周6天和一周七天24小时待命)的公司名单,也很快接近了100家。
2 a7 ]9 A. y8 O% o8 r随后,关于996加班的话题也迅速“出圈”,不止程序员,也不止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牵涉其中,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大吐苦水。面对“要不要接受996?”这个灵魂拷问,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其实并没有选择,要么拼,要么滚。
( a0 a7 S% `0 K2 k9 V, ]: w百家企业陷“996风波”
9 w l: M3 u: E7 Z/ G$ C国内知名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几乎无一幸免于这场“996风波”:华为、阿里、蚂蚁金服、京东、百度、腾讯、小米、58同城、苏宁、途家网、有赞、字节跳动、拼多多、大疆、用友、网易、便利蜂……看到中国程序员们如此艰辛,也有很多外国程序员前来“应援”。0 }& A( | t. [% t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 d9 W) K V* @' U
但很快,“996.ICU”项目的相关页面就被几大主流国产浏览器屏蔽了,显示为“出错”“恶意网站”“访问被非法劫持”……这也引得网友们感叹:程序员们昨天为反996项目加星,今天就要加班把抗议页面屏蔽掉。项目发起者也很快就关闭了“留言”(issues)功能,尽管在很短时间内,留言就超过了1万条。
+ v" v& w2 N: o. B996为何会一下子成为爆点刷屏?自称“码农”的程序员王翔(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可能积怨已深最近又愈演愈烈吧。”在接受采访前,王翔反复叮嘱记者,一定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和公司。“我们部门从去年年底就开始‘优化’了,已经裁掉了差不多15%,据说要减员30%,我还是打算继续干下去的,现在不是换工作的好时机。”王翔说。
$ n% T% ^5 S) t! {4 T; `" e王翔就职于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的研发部门,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人员,王翔可是曾经的香饽饽,他是被高薪挖到现在这家公司的。但是,从去年开始经济大环境不好加上公司业绩下滑,裁员在所难免。“公司在压缩成本是肯定的,但活儿还是要干,所以加班也就越来越夸张,一个人干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的活儿,但只需要付一个半人的工资,这样是最划算的。”他说。
9 U) Y. Q$ [! t# e' X. E* j根据滴滴出行此前发布的全国加班大数据报告显示,加班程度Top5的行业分布是互联网、金融市场、文化传媒、房地产和教育行业;北京高居全国加班时长榜首,传说中的后厂村(中关村软件园,聚集了200多家IT互联网公司)是全国加班最严重的区域;北京工作日下班最晚的公司Top 5是京东、腾讯、58同城、奇虎360和滴滴自己,这些公司的平均下班时间都在22:00以后,京东甚至到了23:00以后。! U4 H# u# r( T, ^2 W
李师傅是常年在京东总部趴活的网约车司机,他对京东的加班也颇有微词。“以前是加班到9点可以打车报销,后来变成9点半,4月份开始要10点了。我也只能跟着晚回家。”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D6 y! ~; C- G% n* h2 [$ Z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招聘了一位来自日本的研发主管,日本主管上班第一天对部门同事说:“我在日本是有名的工作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节奏。”一个月后,这位日本主管辞职了,临走留下一句话:“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R5 u! m7 n8 o2 G: M/ N: ?' _
“自愿”加班潜规则: j2 G; \. Y. m, l$ ~7 T
“如果用人单位明文规定996工作制那肯定是涉嫌违法的。”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浩律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e5 ~7 K0 V* @8 t9 n' k/ \( _! U
据许浩律师介绍,根据我国《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我国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9 I5 ]" u/ k# P3 t( h7 ]1 i996工作制意味着每周的工作时间达到了72小时,远超过了劳动法的上限。而且按照《劳动法》关于加班费的规定,996工作制下应该拿到当前工资的2倍以上。但现实是,根本不可能。" R. c0 }# e9 {2 i
创业公司工作人员,睡着了也保持接电话的姿势(《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
2 d% d* d6 D0 y0 [9 m王翔表示,除了法定假日(周六日不算)加班会有加班费,每日的“超长待机”和周末加班从来就没有过加班费,因为是我“自愿”的。计算加班费前提是“公司安排的加班”,这也是法律意义上的加班,而员工自愿加班不属于法律意义上加班,因此也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 |/ e) Y! w) z% z, d% J- R“没有一家公司会‘傻’到硬性规定加班,都是让员工‘自愿’加班。”许浩说。据记者了解,加班时长在很多公司都是考核和升迁的重要指标。领导也一般都是口头鼓励或者暗示加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 z/ Z7 D; M) Y
虽然《劳动法》中也有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者有权拒绝。可以向劳动执法部门举报,也可以提起劳动仲裁。但是,许浩律师也表示,劳动仲裁的现实可操作性很差,几乎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提法”,除非是不想在这个企业继续工作下去,要点儿赔偿走人,否则只能忍了。2 u9 m1 [; F, p! f5 E& d7 {/ X! x: D
但王翔说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加班被“道德绑架”:不加班就没有拼搏精神,不符合公司的价值观。不少公司甚至将996写在了招聘广告中,认为这是引以为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有创业精神、有狼性、有战斗力的表现。$ [0 G& w, v, Y ^
王翔认为,大多数人对加班的反感原因并不是因为工作太多要加班,而是很多时候是为了加班而加班,磨洋工为了给领导看。当加班时长成为公司评判员工的量化标准,甚至成为裁员的红线,加班也难免会变味儿。
* u& }; h( s# H$ J* N; P6 DGrace在一家外资五百强公司做HR工作多年,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外企一般很少有加班文化。其实,程序员们在GitHub上列出“996黑名单”的同时,也开出了一份不加班的白名单,其中九成都是外企。8 I7 d& N+ `6 D, G2 h
Grace认为一家要求996的公司,意味着这家公司在管理“体力劳动者”。虽然程序员表面上看上去是智力劳动,但其实,很多中国科技公司做的还是科技产业中“搬砖头”的工种,大量的底层程序员所做的也并非是创造性工作,因此,还是需要拼汗水、拼体力、拼时间。
. K+ I3 b+ k. H) j u) \1 K8 H996身后的隐忧
. M" g5 c% b2 a" T4 W/ f 晚上10:54的西二旗昌平线(《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 B0 a; K' B5 y6 D, K
从千亿市值的互联网巨头,到名不见经传的小微创业公司,996根本就不是新闻而是常态。此前也有新闻爆出,多家科技公司都有过员工因为长期加班过劳猝死的案例。因为在医学上,很难证明“过劳死”与工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在中国的法律框架内,没有“过劳死”一说,也算不上“工伤”,当然也就没有相应的赔偿。
% g: e8 m3 _1 ?+ m而且加班的阴影不仅仅笼罩在互联网行业中,金融、地产、文化、传媒、服务行业……甚至被认为很清闲的基层公务员,都在承受着加班之苦。“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一曲《感觉身体被掏空》能够一夜爆红也是有原因的。. H: z5 ~% y" L1 p! Y, P$ j
“程序员至少还是拿着五六十万的年薪在抱怨加班,我们呢?”就职于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李睿(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虽然整日出入高档酒店并时常与明星为伴的朋友圈羡煞旁人,但背后的艰辛外人很难知道。
* M4 Z/ ^+ v! g o) s$ }“over work(超时工作)当然希望over pay(超额薪水)。因为996付出的健康和生活代价,有没有换来一个合理的回报是这件事的关键。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在老板认为的工资够多了和你认为的工资够多了之间。”李睿说。
% m7 u! `2 w& W( E8 ~, f李睿说,虽然她和程序员的世界完全不同,但她能理解他们的焦虑:我们都在吃青春饭,我们的行业和公司都不可能养老。中年人才是职场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有房子车子要供,有孩子父母要养,身体也开始亮红灯,工资想要高点,就很容易被公司裁掉换上便宜的年轻人。谈work life balance是需要资格的。
" s+ P4 M, n9 h5 L' i但是,让李睿和程序员们绝望的是拼命工作获得超额回报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创业公司上市后,连前台都财富自由的故事早就没有了。”她说。) I$ g$ s1 }, }1 u; m( r+ f
给全世界留下“勤劳拼搏”印象的日本也是曾经的加班大国,晚上九十点钟才是东京地铁最为拥挤的时间。但是,社会学者李春玲与旅日作家萨苏的研究分析显示:从社会学看,996在日本是很失败的,曾经拼命工作赚钱的“过劳日本”和今天的“低欲望日本”密切相关。
m/ A. @8 B% S6 d7 N年轻人被父辈“吓坏了”。看到父辈那么拼命却老来如此,他们索性选择低欲望,不结婚,不生孩子,不买房子。“努力也看不到希望,还不如索性开心地玩。”这是很多日本年轻人的想法。* B, u# r# I* y7 Z' @7 a& Q p
996或许对于个别企业是最佳选择,但是不是全社会的最优选择很难讲。但对于此,职场人其实普遍并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力。
7 L" J. T/ Q: o+ m3 Q. O3 F文字编辑:邹松霖
' E4 H5 s. u6 n, i新媒体编辑:崔晓萌
$ \3 Q2 A. f& L8 S5 c1 w2 p关注《中国经济周刊》一点号2 P5 Z. ]) J2 ^0 G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右上方“关注”$ V( a% ~& J' |) L' X
* d& v% t+ z6 Q" C* q9 V7 j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jCubQ8# n7 G0 N6 k8 K+ n; y2 u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