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是园中藤花绽放最灿烂的季节。供图/河内藤园
: ^! q& Y* O5 c% u- x* Q/ F河内藤园:令和元年春日的最后一场花事
+ \- Y! y: f6 G7 k% `文/孙文晔
" U9 P9 k! q& B2 r7 z1 r
& P+ r6 u7 [1 F, I5 m; b4 ~, {1 [& j, E9 u' B6 O: d0 w
抵达福冈,刚好是平成的最后一夜,甜品店里整齐地摆着“令和糕”,却一块也不肯提前卖。
1 L) ?2 l( K7 i, U+ R令和首日,阴雨连绵。司机一边开车,一边为皇室女眷打抱不平:“登基大典,女人连参加的份都没有。”
8 f. y. n. L9 V3 r% _看他健谈,我问起翌日要去的河内藤园,他望了望窗外的雨说:“壮观,但去了不一定能见到。”——他去时刚好是雨后,园主人担心园内泥泞,闭园休息。$ G9 D- d5 @6 Y1 V j3 N
幸好第二天是个晴天。0 i5 o. k" d/ y4 t
河内藤园藏在深山,没有公共交通可达,要换乘主线、支线两趟火车,再打出租进山。我们预约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园主很任性,如果错过了时段,就只能望园兴叹了。甚至花开得不好,也无缘相见。不过,因为半个月来定时访问官网,我对花况还是有把握的。
% N# a0 G( K; g出租车在一丛火红的三角梅前停下。往山上一望,紫色、白色、粉色,一层层如梯田般铺展。
6 R) n: p, k4 [7 |2 x入园时,除了预付的500日元(约合人民币30元),每人又追加了1000日元。明明是加钱,游客们却像中了彩一般。原来,这个园子每年只开放两次,春天看紫藤,秋天看红叶。紫藤季不足一个月,票价在500到1500日元之间浮动,花开越盛,价钱越高。- r4 |9 Q& R% e0 \1 V( B0 L
从柴扉般的正门进去,就是长达220米的招牌隧道。八重颜色的藤花共22个品种,包括野口长藤、口红藤等稀有品种。2 _ e/ w4 }# {2 Y" w1 ~& R- j
置身其间,头顶那一瀑芬芳,由淡至浓,不知从何而起,亦不知至何而止。蝶形的花朵如水珠般飞溅开来,又聚拢一处倾泻而下。袅袅藤蔓上,万般缱绻,都在风中。除紫色外,还有深粉、浅紫、明黄、纯白等诸多清丽之色,形如漩涡,勾魂摄魄。
, p" u& U; y! d" g 园内绽放的藤花,让人流连忘返。图/IC
( g2 P' E5 N0 Q4 _/ Z1 ?人在花影明暗间,只觉得此境不可言说,亦无法拍摄。就连一向不解风情的先生,也把《源氏物语》想起来了。" `' S/ F3 g& A2 Z- U+ S
大约在一千年前,日本吸收大唐文化,融会铸就了王朝文化的巅峰——平安文化。女官紫式部就在那时写就了《源氏物语》这部奇书。书中“美貌盖世无双”的皇后住在开着藤萝花的宫院,因而被叫做“藤壶”;主人公光源氏一生慕恋母后“藤壶”而不得,遂沉溺于一个个紫藤花般的女子,无法自拔。
) }9 X, V: ^% j2 c1 o此刻,紫藤花序低垂,温顺谦卑之姿尽显。彼时,一缕清风拂过,又娇艳袭人。这画风不就是典型的日式审美吗?难怪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一文中,赞美紫藤花极具日本情调,品位奇高。他说,紫藤是平安朝文化的象征。“在初夏一片翠绿之中,时隐时现,仿佛也知多情善感似的。”5 L; t9 A3 {. w2 U1 D
小朋友哪懂花径之妙,追蜜蜂追得累了,只问:“这些花能吃吗?”问得老母亲从一帘紫色幽梦中醒转,拿出超市买的面包和炸鸡,觅一青石板,全家享用了一顿白色绣球花下的野餐。
0 D0 t: w$ e/ K' i2 c& v; e身在藤棚外,没有万花迷人眼,才看清紫藤遒劲有力的另一面。碗口粗的根茎援木而上,蜿蜒起伏,有若蛟龙出没于波涛间。“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的紫藤缠绕起来却有“千夫力不如”的力量,这让白居易对它没什么好感,还提醒世人要提防它“先柔后为害”。其实,换个角度想,藤缠树,既可以让树成枯木,也可以让枯木逢春。# Z( }7 z. ~2 c& S: H& |
紫藤根粗,必然寿长,越是历经岁月,越是茂盛美好。隧道尽头,三棵老藤便组成了一个大花球,遮天蔽日的紫,似乎还能再开几百年,开到海枯石烂。% R, S8 ~' k0 | n! _/ S1 L
园中真正壮观的景色是一千坪(3300多平方米)山谷平地。合抱粗的老藤近150棵,树龄大都过百,连成一片,不分彼此。一米余长的花绦齐齐垂下,既有漫天花雨的气势,也有满地落英的疏离。天是紫的,地也是紫的,中间留出远山清寂的禅意,气场强大得连小朋友都进入了静音模式。
% m& ^' }6 w( K) {, {门票上的简介说,已故园主樋口正男小学时受到书中人物感召,有了“我也想留下一个曾在这个世上活过的证据”的梦想。“二战”后生活安定下来,儿时梦想浮上心头。于是,从1968年开始,他和儿子把坚硬的山地削平,开垦出了这块平地,并把即将被水库淹没的老藤从山下移植过来。从此,藤园不仅是他的此生见证,也成了整个家庭的梦想。% R* v' m) {) @; h# Q1 u7 d: A/ |0 R
从1968年动工到1977年开园,历时近十年,可见工程之艰巨。也有爱花博主推测说,紫藤主根深,侧根浅,不耐移栽,尤其是移栽的时候不免伤到主根,可能需要好几年才会恢复过来。
( T% u3 `2 D1 O# K" n. O; m }因为担心大批参观者蜂拥而来会损伤藤树,园主从不对外做任何宣传,然而看到如此美景的人总忍不住在自己的朋友圈或推特上贴出美图,河内藤园也随社交媒体的发达,人气不断上升。CNN曾评选出“世界十大梦幻旅游景点”,河内藤园就是其中之一。
5 K* \* B5 c4 s1 E: s “紫藤隧道”宛若童话般的美丽世界。摄影/孙文晔3 p8 @! }$ F$ r: L- S8 T4 y
五十年来,藤园主人经历了昭和时代的狂飙与平成年代的停滞,不改初衷。他在门票上说,希望观者能慢慢品味这一代代深情滋养出的紫藤。这正应了紫藤的花语:沉迷的爱,和依依思念。3 }1 D O: Y9 r8 t2 S6 S3 b
黄昏渐近,花阴愈浓,一寸寸滋长的斑驳暗影像是在提醒人们:谷雨已过,春日将尽,春天的最后一场花事也快散了。0 u3 {: f( e% G3 N) j; ^; b
与欧美游客不同,日本游客照相时略显严肃,这也许是骨子里的“物哀”美学使然——用一个研究过日本文化的朋友的话说,“物哀”就是有距离的审美,是“感时花溅,但没有泪”,是你默默看花开花落,但不能流露出悲喜来。或许,有这种超脱本我的悟性,才能明白《源氏物语》中“渐近黄昏之时,紫藤花尤显华美”的深意。- Q4 R. o5 E" _9 F3 ~1 T
藤花之上,还有一片游人止步的幽暗森林。大约700棵树龄将近30年的枫树,正被细心呵护,以待秋日烧成一片红海。- ?* ~7 j7 J0 c! b b, s! {+ u
紫藤花期短,只有十几天,越是灿若云霞,越近盛极而衰。从枫林处俯瞰藤园,不由自问,还会再来吗?日后,孩子们恐怕只记得绣球花下啃鸡排的味道了吧。
" d# x& Z3 A1 r7 a1 A6 }不过对我来说,访问官网,探寻花况,几成习惯。如今,花情一栏写的是:“它已经过去了,但它很绮丽。”$ ]* ~1 b% h2 y6 k0 L* t- x
/ B: A ~! S) B3 h. Y& U5 H( }$ o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26PSQ03 m- H+ o) F% i+ b5 ]) g7 K, g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