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期间,对打工人来说,最难的事除了灵魂拷问,莫过于发现春节假期其实只有3天。连放7天假,再上7天班,为数不多美好的周末,又少了一个。8 o3 ?( {: i5 X2 Z3 o' c% @: F" L
这么折腾人的调休,究竟是谁发明的?这一切还得从休假制度改革、创立“黄金周”说起。9 o! u, [( Y& T& \. m
2 m- J% d/ S7 s, n' }8 C
0 Q7 X" |8 g4 X/ t& t" E黄金周,曾经真的很黄金
# }" Q8 ~5 x& x4 |% V, W4 x
3 Y9 P$ V& Z7 R6 k7 P在1995年以前,中国实行的都是单休制度,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6天。法定节假日只有4个——元旦1天、春节3天、五一1天、国庆2天,加起来不过7天。在特殊时期,甚至连春节都不给放假[1]。2 B z" L8 Z9 _# t8 A E* n( n# C
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和世界接轨的步伐。当时很多主要国家实行的都是40小时工作制,国务院在对国内进行调查研究后,在1994年颁布了《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开始实行“单双休”,规定大礼拜休两天,小礼拜休一天;第二年,“五天工作制”正式推行[2]。6 G. a X8 I' S
单休时代,打工人只能抓住星期天照顾孩子、做家务、采购。从1995年起,中国人总算有了周末双休,有了更多休息和出游的机会。2 z( P7 o6 Q7 X; }" E' V
% c* t* a; n" P% P, g( e
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的上午,总是格外忙乱/ 图虫创意0 P5 {; k$ J3 ]
* ?) j5 U" F+ W, J! ]; g1995年5月10日,北京的世界公园,莫斯科红场景区的游客/ 视觉中国, a% t9 z6 D# h
1999年,为拉动旅游业发展、促进消费,国务院再次修订休假制度,延长了国庆、五一假期,法定节假日由7天增加到10天,并将春节、国庆、五一假期和前后的周末拼在一起,创造了三个出游“黄金周”,调休从此正式开始[1]。& s: K# S$ c% w I
黄金周,曾经真的很“黄金”。在铁路、公路等速度远不及现在的21世纪初,休假时间的延长,拓宽了许多人的出游半径。
& x# ~+ m+ |# M在早期,有研究考察了2001年至2005年黄金周对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贡献率,测得3个黄金周对每年国内旅游的综合贡献率达到了30%[3]。1 S# O3 C6 ]* O6 F* O) K
A: [4 I# ]5 D8 N3 l
2001-2005年黄金周对国内旅游的贡献率,比重很大,但呈下降趋势- G( Z& A. @6 l. z
经学者实证研究,休假制度变革后,黄金周旅游收入变化与全年旅游收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换句话说,黄金周的旅游是否火爆,也折射着全年的旅游业。
/ A: }% {" k- T7 @学者们普遍认同黄金周的积极影响,部分学者甚至认为黄金周制度对促进我国假日旅游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 O8 i# k5 H1 ^6 B9 d, U( w. {
- i( ~" g7 Q9 I
8 H( \: c% g+ o8 i6 t+ ~9 U6 P) u黄金周过时了吗
. r8 h6 i/ q* E- |' I+ ?1 i* M$ t/ m( l6 h
但如今,黄金周的作用已经受到了质疑。人们在假期集中出游,不仅造成了交通拥堵、住宿紧张,也让景区不堪重负,导致对旅游资源的破坏[5]。
7 ]1 p: B' `3 l ]& G, Q- V6 W3 y q- e有研究认为,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的增加仅仅是旅游消费的集中,是一种时间上的转移,对全年旅游收入的增加并无实质性的贡献[6]。
9 W3 a; a, }$ w- A( l% o8 D8 q" a9 z5 H
黄金周期间,陕西华山南峰的旅游人群。黄金周大大影响了旅行体验/ 图虫创意
. C, H9 k- Y. \+ M3 w7 B6 {& i这项研究发现,1999年实行黄金周之前的13年中,国内旅游实际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29.97%, 而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的7年中, 这个数字反而降低至12.93%——前后相差了17个百分点[7][8]。/ W/ b. _5 {5 q
还有山西大学的学者分析了“黄金周”前后公司股票收益率变化情况,来观察黄金周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L( F) [1 ?! q- t6 O$ q
他们发现,从2004年春节到2007年的“五一”,一共11个“黄金周”里,只有3个“黄金周”推动了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股票上涨,并在市场上获得了持续的超额收益。其他8个“黄金周”,对促进股票上涨的作用都很短暂或根本不明显,反而产生了较强的负面作用[9]。, E/ R3 c* i+ J: x' k! C" p6 r' C
为了缓解统一放假给社会造成的压力,2007年,假日办又进行了一次改革,取消五一黄金周,分散安排假期,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三个法定节假日[10]。
9 d4 b+ Y( \- `* g+ N |/ g8 @6 J9 x+ e, e4 @+ Q
端午节的凤凰古城。小长假出行,你可能也要面对人头攒动的景象/ 图虫创意
; S5 _- C1 ?! X; D- Z但这并没有成功平抑集中出游高峰,景区该扎堆的还是扎堆,只是将“五一”高峰转移到国庆、造就了更高的高峰而已[11]。) q' u8 u4 i5 h) E5 L4 K- l5 _* e
* {& J0 _ ]' T# [0 ^- v
" X; a' B# w3 D% L/ r
休假一时爽,调休人没了
( D0 `1 G: w; a4 N* \( g
' I& U' L( ]; `3 P3 W而近几年,黄金周显得越来越“过时”。对于平凡的打工人而言,集中放长假带来的伤害愈发严重。( P3 b6 C& I9 P% f8 I6 M6 V, N
毕竟连凑个热闹都很难,要么只能宅在家里,要么顶多去郊外或周边城市逛逛。不痛快的假期,要用连上7天甚至更久的班来换,多少让人觉得不值。
! C7 z2 `6 h3 K2 `" ?而抛开能否旅游不谈,调休本身也很没劲——假期本就不多,好不容易放个假还抠抠搜搜。: ]" |+ z$ H. R4 @. s7 j
更重要的是,调休打乱了员工的生活节奏,原本的周末健身、兴趣课等计划都不得不随之调整,还多了一群周末睡过头被扣工资的大冤种。6 _# V' j) f' U" c, K
更让人生气的是,很多企业利用调休形式,变相加班、克扣员工的假日,相应补偿也成了空头支票[12]。比如春节假期时让你上班,后面再给你调休补假,美名其曰“错峰过年“,实际上是给你少算了加班费。% K" X1 e0 y1 n/ C: P9 `- h
对一些人来说,“调休”更是直接与自己无关,“黄金周”是彻彻底底的加班周。这期间,交通、公安、旅游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加班加点维护公共秩序;餐饮、交通、旅游、娱乐企业的从业人员也需长时间加班提供服务。
5 C* Z& C8 F/ W h. \上班还是继续放假,说到底是生产和休闲之间的平衡。虽然放假会占用上班的时间,但休息到位,员工才能更有效率和创造力。
: U+ i" z# [& \* L: c! p
" A/ s7 _4 L9 |假期想躺平放空、面朝大海,而黄金周的出行压力让这种休息成为奢侈/ 图虫创意7 \+ s" l; T) Z' s' x+ H
因此,通过调休补上缺工的天数,不一定就能弥补放假给生产带来的损失,反而可能会让人们产生“节后综合症”:普遍不想上班,或者上班以后仍处于休假出游的兴奋状态之中,很难适应工作。生理状态也可能受影响,肠胃不适、头晕恶心、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出现[12]。
0 Q. h8 ~- P3 s, W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带薪休假时间每增加10%,旅游者的国内旅游消费将有望增加1.69%,其对旅游消费和餐饮、娱乐等相关消费的拉动作用,比法定节假日、双休日更强[13]。
$ G9 E, @; B1 P% u# u所以下次放假,相比调休,不如给打工人们多些年假吧。# ~$ \( s7 \, _ t' Q- v# y
参考资料: l' j# g) G! D3 c
[1]谢维雁 & 段鸿斌. (2013). 我国现行节假日制度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49-57.
0 f4 u' m: T; m0 m T[2]邓洲. (2007). 中国休假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硕士学位论文).
3 S2 W( F6 U" ?' l6 V g% ^[3]阎友兵 & 王忠. (2007). 关于旅游黄金周的战略思考——基于统计分析的视角. 软科学(04),93-97.
. ?$ Q7 N& u3 ~3 h. N2 S/ b3 |[4]廖凯,徐虹,杨威 & 刘春波. (2009). 黄金周休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旅游学刊(10),12-18.
3 T4 Y& u- O' a2 d# _. b[5]李幼常. (2006). 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旅游学刊(11),12-18.
. P9 }; J7 G9 P[6]人民日报. (2007). 清华大学课题组总结黄金周制度四大弊端.1 I, t5 V0 r" w
[7]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 (2009). 消除黄金周幻觉,立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刊(12),6-8.: v/ D* I) R# \! v8 k
[8]国家统计局. (2021). 中国统计年鉴2021.) e4 K. O3 m% k8 B
[9]张信东,宋鹏 & 秦旭艳. (2008). 旅游经济增长点分析——基于“黄金周”效应的实证. 旅游学刊(10),16-22.
9 k) b, m6 i: l1 W9 ^[10]汪德根,陈田,刘昌雪 & 潘婷婷. (2009). 发达地区居民对节假日调整影响休闲旅游的感知分析——以上海、杭州和苏州为例. 地理研究(05),1414-1426.! r$ i$ r- H3 x" y' b y
[11]李飞. (2009). 新休假制度对“黄金周”旅游客流的影响及其政策意义——来自国家假日办重点监测景区的证据. 旅游学刊(06),12-18.
. ~7 \! W$ F% u5 \[12]王琪延 & 高旺. (2020). 居民休假制度满意度和期望休假安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中国物价(09),109-112.
* d+ k2 y) b4 V& x0 M& A: G[13]魏翔,吴新芳 & 华钢. (2019). 带薪休假能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吗?——基于“中国国民旅游休闲调查”的检验. 旅游学刊(06),14-27.: `$ a G; B8 j/ ^1 m
' k f- V8 F$ K1 N4 I \" T2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