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港股“倒春寒”,逢低布局时?* K1 E Y. k, O' C
最近的A股市场进入震荡节奏,港股也遭遇了一波“倒春寒”。虽然3月初出现了单日爆发式大反弹,但前不久又进入回调阶段,目前港股反弹节奏似乎还不明显。( `* |! n2 G7 I) I
港股“倒春寒”究竟要“冷”到什么时候?我们能不能趁此机会逢低布局?小夏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聊聊港股那些事儿~8 n; s6 b2 l! e8 p, Q% _
01
8 T [; l! g7 L, r/ t “倒春寒”是港股传统?
' D2 r0 K* }1 n6 e2 s 如果不是专注港股投资的小伙伴可能并不知道,其实在历史上,港股就屡次出现一季度“高开低走”的行情,比较近的如2022年、2020年春天都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年初时行情一度走高,给投资者带来惊喜和期待,谁知好景不长,接下来就进入回调震荡。这些“倒春寒”通常会持续1个月左右,期间恒生指数的回撤幅度也比较明显,尤其是那些前期上涨较多、或是对流动性相对敏感的行业,通常在回调中跌幅居前。 x' w4 x1 g' Q$ v5 U: S
然而,造成每次港股“倒春寒”的原因并不一样,如果去总结的话可以分成以下四类:一是受内地宏观经济影响,比如说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加大,或是复苏力度不及预期;二是海外通胀压力上升,引发市场对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三是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比如近几年的俄乌冲突,或是前几年的中美贸易纷争,压制了市场风险偏好;四是春季躁动令市场估值水平上升较快,随后出现了技术性回调。
4 I3 j: e% n( l' n 回到这一次的调整,原因主要涉及上述第一、二、四点,也就是国内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美联储加息周期是否进入尾声存在分歧,以及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这波反弹存在一定的技术型调整需要。* p" q9 c# H6 {* X6 c
02+ ^/ L* U% W% [
还要“冷”到什么时候?
9 y) X! I5 z* a$ S 如果说,1月底港股开始调整时,投资者更多是失望无措;那么经历了这段时间的冷静与思考,更多人可能开始关注起另一个问题:这次的“倒春寒”究竟要“冷”到什么时候?我们能不能趁此机会逢低布局?咱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看。% E5 [# B$ |" T/ E" B$ j6 f
先与历史比。跟过去几轮“倒春寒”相比,今年港股基本面并未受到明显冲击影响,反而是整体盈利预期处在上升初期,就像小夏刚刚所说的,市场回调主要源于前期上涨过快导致的兑现压力、海外流动性反复等因素影响。而且业内还认为,相较于2022年,本轮美债十年期收益率短期反弹的影响或将减弱,而去年四季度,大概率上美债10年期收益率高点已经出现。换句话说,海外流动性对港股的冲击影响可能不会持续很久。此外,其它地缘政治和监管层面的风险相比往年更为温和。(参考来源:兴业证券呢,2023.02.28)
# y1 s* ?" T& Y3 z) @ 再聚焦当下。宏观经济方面,内地经济复苏正出现越来越多的数据支撑,比如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重回荣枯线以上,节后全国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2月份再度涨到52.6%,整体生产延续回升趋势;估值方面,目前恒生指数回调到19300点附近,市盈率再度回到9.63倍水平,近三年、近五年分位点都低于25%;恒生科技指数则处于3800点左右,市盈率处于39.23倍水平,近三年、近五年分位点都位于38.18%附近。综合来看,估值处于市场估值底部区域,为底部反弹打开性价比空间。(数据来源:wind,2023.03.10;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表现)6 W. F8 F3 h! |- m! u) R
8 f" u- a6 ?$ ^* d7 b- [
2 v: }7 j& X/ L( {* X (图片来源:wind,2023.03.10)
5 D# w; ]2 A* ~" P5 |( ~7 H" Z, u# p 结合上述两个层面来看,目前港股“倒春寒”的悲观预期可能已经反应得比较充分,虽然短期行情或许还有反复,但长期价值正在凸显。
5 a! t( ?5 r. E3 N# r1 L, \& J% G 02
: r. P: l. V. g; R) ^& c1 D “倒春寒”中逢低布局哪些行业?
' ~# A& U' s8 B" C# ]# v 既然“春寒料峭不是冬”,我们又该如何在港股“倒春寒”中逢低布局呢?综合市场观点来看,大家不妨关注三条主线——
- N B- v1 O" k0 k6 N9 q5 t 一是对流动性比较敏感的行业。刚刚咱们分析过了,本轮调整受美联储加息反复影响比较大,那么如果未来海外流动性改善,那些对流动性比较敏感的行业比如医药、恒生科技等,预计修复弹性也会比较大。
2 w* V& k: q- N. A( v/ N+ ] 二是行业景气周期接近底部,静待拐点到来的行业。比如半导体,消费电子等行业,当前估值水平不高,库存情况有望出现边际改善,可以布局等待新一轮上涨周期。& Y+ V) x, c/ R% @$ M1 O$ h9 f
三是后续可能会有政策支持的行业。比如地产链、金融、资源等行业,目前地产需求端有企稳回暖迹象,伴随地产支持政策持续落地,相关产业链或有明显机会。
3 O. [) G# l8 ` d x 风险提示:港股投资会面临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法律和政治风险、会计制度风险、税务风险及投资工具的相关风险等。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