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邱晓芬7 c( R6 t+ N' Z/ n& a @
编辑丨苏建勋
* p w$ O5 |; f/ e: l/ `: V据外媒报道,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 · 摩尔于当地时间 3 月 24 日去世,享年 94 岁。
* Y% c- R& ~9 V+ L% a9 }0 I作为一名科学家,戈登 · 摩尔提出了影响半导体行业 50 年的 " 摩尔定律 ",带领经芯片晶体管数量从几千个到十几亿的跨越。他又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如他的追求所言,探寻科学精神在商业世界的落地。. U' U4 W8 X" ]2 \) h
于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从肖克利实验室 " 叛逃 " 到仙童半导体,再到创办英特尔,带领英特尔从存储芯片巨头到开启 PC 时代的传奇。
* E3 B2 u2 V1 \( q- M- y) _
- T1 p# ]2 h9 ?
! }$ Y" R" d C' Z. c
9 a, j: M, {& A# Z英特尔官网发布的讣告0 l b: T, S9 C
一条小小的摩尔定律,成就了英特尔成为市值千亿的公司,驱动着半导体行业发展。
+ Y5 o$ v. o/ I+ i2 t9 E摩尔定律本质上给半导体行业玩家划定了一条生死线。如果企业不能在 18 个月的周期内完成一次性能完美升级,将会被行业竞争对手淘汰。9 d, c* {3 @- V
市场的充分竞争,受益的永远是用户。单位面积芯片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芯片的计算速度才会越来越快,叠加在芯片上的功能日益丰富,电脑也从只能进行简单运算、并且需要一整个屋子的占地面积,进化到如今能掌上办公 / 娱乐等等的计算平台。* \' V4 r8 g' S$ o
但更重要的是,在摩尔定律的带动下,存储芯片在内的半导体价格每年以 30% 的幅度下降。戈登 · 摩尔所开启的半导体平价化时代,裹挟着信息时代和当代经济,滚滚向前。
, M) L* d, V3 p( N( y5 c6 J5 k4 i《摩尔神话:硅谷数字革命先驱的传奇人生》一书中这么写道:人类的技术史上,硅晶体制造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与蒸汽铁路、汽车、飞机比肩。如今的人从没惊叹于半导体史无前例的增长节奏,因为他们对于这种增长早已司空见惯。
$ S& j1 a2 n- k戈登 · 摩尔已逝,半导体所驱动的信息世界永不落幕。他的宝贵遗产," 摩尔定律 " 的光辉闪烁了五十年,至今,光芒依旧。$ U8 B4 r8 p6 q. Q+ y& {
数度叛逃," 淘气孩子的奇迹 "
& {( n1 O) j( H对于获得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又手握物理学博士学位的戈登摩尔来说,他的追求是,所学能够不止停留在象牙塔,还要发挥出知识相应的价值。
( f: v; r) \: v: s但这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落地路线并不清晰。戈登 · 摩尔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去处是,在约翰斯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工作,观察的方向是 " 红外线吸收形状 "。0 S; J. h8 A# q' N0 F& H' ?$ P& r
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他,彼时收入颇丰。戈登 · 摩尔将精密计算的习惯也用在了职业生涯思考上:发表一篇论文,一个单词能帮他创造 5 美元的收入,这让他生活无忧,却十分彷徨。7 f f' y! T% P9 `4 Q s7 k
两个疑问在心中浮现:" 谁会读这些文章?政府和公众如何从这些文章中获得相应价值?" 于是几年后,戈登 · 摩尔在收到集成电电路发明者威廉 · 肖克利的邀请后,很快加入了他的半导体实验室。
0 G8 p# I8 a' t! @3 S/ b天才科学家一直是投资机构热捧的对象,但当实验室技术想要落地到商业世界,创业者往往需要补充产品思维、销售能力等等——这并不是擅长理论研究的科学家所擅长的。- d" N W, s+ t, W5 ~
肖克利尽管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的实验室在持续了多年依旧没有合适的产品推出,管理风格又过于暴躁,于是折戟在泥泞的商业世界中。
& i: [8 S5 M/ b- k4 }/ w将技术与商业思维结合,是戈登 · 摩尔在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最大的收获,并且贯穿在他日后的创业生涯中。在这间实验室,他的另一项意外之喜是,遇到了日后共同创办英特尔的合作伙伴罗伯特 · 诺伊斯。
7 h6 d- Y6 B+ q3 q$ L; D5 L$ P1957 年,戈登 · 摩尔以及罗伯特 · 诺伊斯,还有实验室的另外六位科学家,决定 " 叛逃 ",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没有人想到,肖克利当时嗤之以鼻的 " 硅谷八叛徒 ",日后成就了如今的硅基半导体世界。
3 `4 g9 H I& h, y" e
7 w5 u! D5 N/ q4 D. p
( Z- S$ ]- e7 E& c
( ~: p) [5 A$ g9 G% }* R- m2 W硅谷八叛徒 图片来自网络
# f& i/ [ B) y: x在仙童半导体公司,摩尔做的方向是在他们肖克利实验室并不被采纳的尝试——用硅基材料代替锗基材料制造半导体。相比于锗材料,硅基材料更稳定、原材料也更易得。. }6 z8 I- h0 _6 I
这家被人们称为 " 淘气孩子的奇迹 " 的公司,创造了奇迹。在仙童半导体公司,摩尔等人将硅晶体管用在了 IBM 公司的电脑存储器上,成立的短短十年间,这家公司的营业额已经接近 2 亿美元。在当时,这是一项天文数字。! ]0 w# b5 U! m2 ?7 V* s) y" l3 `
不过,1965 年摩尔无意间的一项发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决定再一次叛逃。" 淘气孩子的奇迹 " 再次延续。
# `7 Q$ i% t1 ^! _2 o 一条定律,造就的千亿市值公司
% r- u0 K Q5 Z) w, u5 @, l% }1965 年第 35 期《电子》杂志上一篇短篇论文,又一次改变了半导体的历史。
6 Q" S2 m: X' ^' h5 G摩尔在文中大胆预测,集成电路上的电子管将会越变越小,因此数量每 2 年就会翻一倍。随后,他又进一步做出更加精准的预测,将 "2 年 " 的表述改为 "18 个月 "。6 i( q1 p2 e2 Q1 W/ t& H6 V
与摩尔定律相对应的是,谷歌的前 CEO 埃里克 · 施密特的反摩尔定律,指出了,如果一个 IT 公司今天和 18 个月后卖掉同样多的产品,那么他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
B' I2 ?/ k7 J& ^' P- k这两项定律,为所有的半导体公司指定了正确的研发节奏和思路。/ `" z& i& X8 G% U. [; j8 z
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盛况没有持续太久。1968 年,在加州一栋破旧的楼房中,摩尔和诺伊斯成立了英特尔公司,依旧延续了硅基存储器的方向。摩尔也尝试将摩尔定律融入到了新公司的商业模式中。9 w* x0 o& m1 S& U
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英特尔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模式: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钱用于技术创新,每 18 个月,这家公司的产品就会有一次颠覆式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公司从市场上收割高额利润,再滚动投入下一次的研发周期。4 X+ }9 ?) j) Q3 Y
摩尔深知,只有 " 自我革命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在 " 摩尔定律 " 的驱动下,英特尔从 64 位双极处理器开始做起,一年之内,又推出了 256 位大容量半导体,18 个月内,又推出了更大容量的 1KB 存储器芯片。- j0 q3 ]1 G+ N# q) a
这些芯片的价格更便宜且存储信息量更大,存储的时代从以前熟知的磁带存储,切换至半导体存储。成立短短 4 年间,英特尔的销售额就超过了 2000 万美元。& O6 J: I- U L9 {! |
- n: K& X* C0 a b4 c2 {! B' _
( W# \5 e) S' _/ I8 k% Z
+ U/ d' y6 A% E/ r5 P. p8 [图源 东方 IC( S7 O. t' C( D! w
保持摩尔定律并不是英特尔牢不可破的壁垒,存储芯片的竞争向来风起云涌。3 n/ O" c9 ] N8 q# A
存储器芯片市场有着明显的大宗商品特点,终极赛点是存储容量和价格,因此各家产品的差异度不高,市场用户的忠诚度也不高。存储芯片的巨头宝座在过去数十年的频繁流转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从美国到韩国、日本、再到如今美日韩三国鼎立。+ f9 m4 A6 S) w$ }; U+ N |
存储芯片第一波竞争,序幕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年拉开的。在英特尔推出的 8087 芯片之后,日本公司松下很快拿出了一块包含晶体管元件更多、造价更低的芯片。# c9 T% f3 u. R- C& q
东亚的举国之力,存储芯片力量迅速崛起,成为英特尔成立以来最大一次挑战。不过,在摩尔看来,改变正恰恰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v# a: O( E6 G1 s2 j
在摩尔的主持下,英特尔做了一项艰难的决定:将发展重点从存储芯片切换到 PC。这次惊险一跃,日后也被证实是一项极其正确的转型。
4 S7 c0 @' `, H" C7 q0 M从 80836 处理器开始,英特尔在 1987 年成功推出比 IBM 的个人计算机运算速度快数倍的 836 计算机,到了 1993 年,英特尔又推出了自己的第五款 CPU 产品 " 奔腾 "。
1 C1 {; y/ q3 J O; t此后," 奔腾 "CPU 和微软的 windows95 实现软硬件绑定,win-tel 联盟是一道铜墙铁壁。有了微软的支持,英特尔的芯片席卷全球,成为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 S' a& N% T8 ?6 b" l! ^; v) L" 奔腾的芯 ",让摩尔主导的英特尔在几十年间,避开了日韩存储芯片的锋芒,专注于引领 PC 时代的飞速发展。# v. \2 J; i A) F! {' E, R# p
当然,英特尔的成功并不仅仅只是摩尔一个人的功劳。# C. V, }2 U1 e6 B* A$ t+ m
摩尔把握住了摩尔定律,罗伯特 · 诺伊斯则惊喜启动了晶体管制造的外包模式,安迪 · 格鲁夫则承担着起前两者并不擅长的公司管理,把握航向。英特尔三巨头的组合,使得英特尔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用低价格推出性能改进芯片,并且找到了够消化这些芯片的消费电子市场。5 T6 N. ] |0 }3 J+ o; @
这家公司的成功,是技术、商业、管理的合力结果。$ w& r: k! g7 ]) S( p
寻找下一个摩尔- f, J% W+ P( R3 y; ~
戈登摩尔所提出的摩尔定律,是这场半导体革命的推手,戈登 · 摩尔本人也成是最终的赢家。2020 年,戈登 · 摩尔以 103 亿美元的财富,位列《2020 年福布斯美国富豪榜》第 48 位。
+ G! s. c) M& V I" @+ u但是,在提出摩尔定律之初,摩尔对于定律的生命力略显谦虚。他一度认为,摩尔定律不会一成不变," 每隔 10-15 年就会变化一次 ",尤其是随着半导体晶体管在有限面积上呈现指数型增长的情况下——在过去的五十年间,在摩尔定律推动下,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从几千激增到十几亿。
; x! r0 v7 O8 f( ~2 q3 R, {$ D7 R/ B* y
/ g+ W: t2 r: ]/ X; L4 S: A' o" i
戈登 · 摩尔 图源英特尔官网
. ?9 z% u" @: e# `如今的摩尔定律尽管还在发挥作用,局限性已经日益凸显。1 k7 U# E9 n5 V- e8 u3 ~' E
首先,芯片迈进 4nm 甚至更小的尺寸,已逐渐逼近物理极限,不管是与此匹配的光刻技术、信号处理能力等等参数,都难以在极小尺寸上正常发挥。进入量子领域之后,原来传统物理学的理论即将失效。) F4 I" G: h0 K$ g' B" E
其次,从经济的角度,后摩尔时代下,先进制程生产成本也是企业难以企及的。先进制程对于芯片的生产环境、设计、调试的要求也更高,成本也在呈现指数型增长。
7 A# u2 {1 v' _( w* {, F数据显示,一条 90nm 制程芯片的生产线建设成本为 20 亿美元,而 20nm 的芯片,成本达到 67 亿美元,翻了三倍多。/ j( j+ f! A7 a" B, E
此外,还有需求问题。就算有企业愿意持续砸钱攀登摩尔定律极限高峰,行业还需要找到手机之后、能装下这些先进芯片的消费电子领域。而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中等处理器大部分已经能够满足当下的大部分需求。# R) D+ H# F! @) K- |4 O
伴随着戈登摩尔在 2006 年退休、离开英特尔舞台,英特尔的摩尔时代似乎正在逐渐翻篇。在后摩尔时代,英特尔在芯片制程的更新迭代时间,甚至是命名方式都出现了一定的灵活调整。+ H* h% g7 t/ X! R* V) U
肉眼可见的是,英特尔在先进制程上的追赶速度变慢了。英特尔曾今用 "tick-tock" 模式概括自己的先进制程工艺追赶进程,这个名称源于时钟秒针行走时的声响,一个 "tick" 代表更新制程工艺,"tock" 表示架构提升。
! r" x0 R+ V1 v6 l9 l在戈登 · 摩尔退休后的第八年,正式进入 14nm 时代的英特尔,将 18 个月的更新周期调整为了 3 年,在原来的 "tick-tock" 模式中,增加了一年的芯片优化器。而实际上,事实是,英特尔实际的 10nm 的技术从 2017 年拖到 2019 年,7nm 也从 2019 年拖到 2022 年下半年投产。
& }7 O# J w5 P) }甚至在 2021 年,英特尔推翻了先进制程的命名方式,放弃 " 纳米 " 转向 " 埃米 ",用 Intel 7、Intel 4 的称呼来代指原来的 10nm、7nm 技术。6 y3 v! q/ F) N+ Y- E
戈登 · 摩尔留下的遗产,在英特尔内部依旧有效。英特尔 CEO 帕特 · 基辛格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未来十年走向超越 1 纳米节点的创新,英特尔有着一条清晰的路径。"在穷尽元素周期表之前,摩尔定律都不会失效。"
2 C) t/ P% g6 k! L但摩尔所创办的英特尔,还在等待下一个摩尔,以及后摩尔时代之下,正确的生存姿态。 d! R; @6 t% n
延伸阅读:
1 Q1 X" u3 H, n+ ~《焦点分析丨市值蒸发 500 亿元,"PC 之王 " 英特尔告别忧伤 2022》3 W& ?+ ^6 u3 @1 K8 q6 o1 p
《知料丨外包台积电、被 AMD 反超," 芯片之王 " 英特尔滑落王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