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服务、消费、就业、收入的数据表现又如何?如何看待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它给全年的经济打下了怎样的基础?《新闻1+1》连线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共同关注:从一季度经济数据,能看到什么?' A2 E! P+ ^- `7 ?( m
3 e3 N# i" U" X, \2 P( K# X0 A3 E
$ u2 L- M3 ?/ T- J6 u! z# K6 E! W4 d9 X4 ^4 V d
) z+ `( Z" [! T: ~" c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 J5 c- @3 G+ k/ p(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因素;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98877亿元,同比增长4.8%……一季度的经济数据,释放了哪些信号?一起了解。+ a, B, ^6 d: M$ J
- _! w5 ^& p3 k; E" H7 O2 v' {3 ?
" `8 S+ _0 X# s! f* a$ d' u' w5 H( x* K+ R' |3 P
: A* G! s; I: N* @( K! A% P怎么看待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 d* B6 f* N, R
H) A3 q% l3 Z8 i7 Z; Z v! H
% @0 h7 J J/ X* ?, d& ?
+ C0 [6 J4 L/ x& |7 a: f0 `
9 ?4 V" N( I( Y* }. q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是比整个市场预期要好的一个数据,说明整个重启效应是非常充分的,经济复苏成功全面开启,基本实现了“开门红”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个速度与整个世界增长的态势相比较,目前整个欧美包括大部分的新兴经济体都步入了下行期,目前中国经济重启所实现的4.5%的增速,的确成为整个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稳定器,这是非常重要的。
/ r: t+ ^. U; n, l! a4 H要实现全年GDP增长5%左右,后续三个季度GDP需保持怎样的走势?! [, M) o$ A3 b8 @- X9 J
% W% ?& A |6 z0 A* c! r; S: \
" A, @+ |. p# [8 w
- q4 t S: M6 N( x0 N' C: b$ W0 E- v! V! \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一季度GDP增长4.5%,如果全年要达到5%左右的增速,意味着后面三个季度只要完成5.2%的增速就能够完成预期目标。目前我们看到,GDP增速超过5%是一个大概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基数效应的提升下,二季度达到10%的增速应该是可能的,同时三、四季度维持在5%—6%的增长速度也问题不大。因此从全年来看,我们认为,一季度为全年达到目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只要我们保持目前的一种复苏态势,全年呈现出“前低中高后稳”的格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 o2 C7 q2 a& f6 u9 d一季度经济数据,最关心什么?看到哪些乐观因素?! U& W( {* I, E& t/ `7 z
2 q7 z8 z# z- q: d8 W1 x8 j4 G
: B# k; _: H1 G6 I( ~% k. Z0 Q0 S4 c3 h
) t% x! t+ `( N*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最关心的是内生动能,就是各种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要得到改善。首先,一季度的财政,特别是3月份财政增长速度已经由负转正,这是对于整个政策支撑的利好消息。第二,一季度居民财产净收入增速达到4.1%,与去年四季度相比有明显提升。更重要的就是企业利润,从目前上市公司一季度季报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利润都呈现出明显改善。因此,企业利润的改善、居民收入的改善以及政府收入的改善,能够有效使经济复苏从简单的重启效应、补偿效应,转换到内生的循环效应,这是我们下一步经济复苏的坚实基础。
6 B1 z1 T M! o$ R$ j/ p. z3 j5 o+ b目前还有一些数据值得担心。第一,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速度依然没有超过1%,说明民营企业的内生动能还没有完全得到提升,对未来的投资预期还需要进一步夯实。第二就是房地产,虽然销售数据很好,但是整个资金来源依然是负增长。更重要的一个数据, 41个行业,依然还有30%以上的行业增加值还是负增长,整个工业产品还有30%以上的产品增长速度也是负增长,说明我们的经济复苏还不是同步的,存在着很强烈的结构分化。; [$ D+ U( ^' y% m8 `
一季度财政收入由负转正,为经济继续向好提供了怎样的支撑?' m+ x( d$ X; o
" W. [6 L' ~# I" f# O$ G
) u9 Y0 Y" r$ D$ t7 I" W) r- X
( B( v/ n0 F+ S6 ~1 n v; y- z- V5 ~; r6 M B/ Q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个发动机就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如果地方政府的资金短缺难以支撑我们下一步的一揽子计划,那么整个经济复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财政的好转,一方面反映整个交易秩序和经济增长步入到一个新阶段,另外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政策出台、政策的保驾护航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这个参数很重要。5 o% G" [- A. Y2 w1 ^) H
一季度CPI增长1.3%,物价上涨不多,但经济是否会出现通缩?
0 B( `7 k9 R7 b+ o" e K2 c: o: F% R. K% \! Z+ t" j7 c
9 e5 l% @) T3 A
2 T7 [; c; q+ E/ ?; r, m6 i3 M( b# m/ _- B/ ^% a3 G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一季度CPI同比增长1.3%的确反映目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但是另外一方面,一定要明确,物价水平的轻微回落,并不等于是通缩,因为通缩是物价水平的负增长,而不是物价增速的回落。引起物价水平下降的很重要的原因是食品和能源。食品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猪肉价格的季节性变化;能源方面,主要是与去年的基数效应,以及目前整个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一些变化所引起的一些波动有关。因此,目前物价水平的回落,有季节性因素,有国外性因素。从中国宏观经济整个供求关系来看,我们的核心CPI,也就是剔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3月份相对1月份、2月份实际上是一个轻微回升,这说明目前复苏在供求两端不同步,但是整体是复苏的。所以不能因为目前出现了CPI增长1.3%,就表明我们进入了通缩,而只是表明我们的经济复苏不同步。我们应当进一步关注需求端的复苏进度。1 d( X# h$ b$ O6 k( R8 Y0 }
经济稳步增长,还需应对哪些挑战?
?) Z, d1 s2 [ S' K1 E今年的中国经济,仍然需要在重重压力中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就业,是重中之重。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未来面临挑战的还有外贸进出口。从一月份的-7%,二月份8%,到三月的15.5%,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速直线提升,但接下来所面临的压力还是不小。
4 M, Y! k. B9 b4 m. P4 p% w, W8 } \) a7 j9 H
! \" K) R6 }0 B$ }! F5 g' x3 g- S! h$ V, U$ [
7 o+ {6 _. a* J' H0 l4 x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5%,全年稳就业该怎么办?
@4 t! o, b$ \6 @! W: |
' C2 x) D7 k O
2 c7 ]7 @# @* u+ Z6 B) R/ r2 [0 x: n
$ r/ o. ^ m. p z8 N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就业整体向好,但是结构出现恶化,这样的状况应该是中国在过去和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常态。今年,我们整个年轻人就业的供给在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今年大学生就业达到了1158万,同比增长了7.62%。目前,我们会看到经济复苏的力度,同时复苏主要体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一些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复苏的状况还不均衡,所以导致了目前总体经济复苏与结构性就业恶化并存的现象。下一步,必须针对结构性失业有所抬头的现象,要有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出台,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建立专门的基金、专门的项目缓解目前的局面。
( G B/ b* v. Q/ q7 m8 U7 M一季度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工业生产增加值下降2.7%,接下来如何应对?
N2 B4 `* D9 M# B# d/ d* L: F
3 a- n* A+ X4 Y0 G$ V( I* l1 y N$ `1 z8 G* X
3 ]1 f# |- Y+ j* F. _. I7 z$ A
. A6 x% L2 \, K: [: g$ ^) [1 ~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目前来讲,逆全球化是在全面抬头的。根据WTO的统计,目前一季度全球贸易同比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只有1%左右的增长速度。此外,全球的外商投资增长速度也是急剧下降的,这种现象不仅在欧美体现得很明显,在发展中国家也体现得很明显。目前,我们在外商投资和外商的经济贸易方面出现一些回落,这与全球基本上是同步的。对于中国来讲,如何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内循环吸引全球资本和全球贸易,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应当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尤其是当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们的经济持续上扬,这种反差所带来的对资本的吸引、对交易的吸引有一个很重要的稳定功能。
* C% Z m7 M+ H* s# \2 w! ]* D针对一季度经济数据,接下来是否需要更有力度的措施和政策?6 P* G3 m- ^6 l6 M( M- |0 N: H# A
6 r. U; w9 ` u5 l+ w9 ]) m
5 J- `2 {/ {+ Q C& Q3 a: R% X6 g/ s8 f* p+ G2 o3 |" y8 X
5 q) g" G$ K) o+ K5 ^4 r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经济复苏需要一段时间。一季度有大量的重启效应和补偿效应在进行支持,当补偿效应退出之后,我们的一些参数会面临一些波动,因此未来的复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目前物价水平下滑,正确认识未来一些房地产参数的波动,以及汽车销售的一些数据的变化,在相应的扩内需方面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财政政策应当靠前发力。这样使我们经济复苏的第一阶段,也就是社会秩序的复苏,能够成功转移到利润的修复和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从而使我们的经济循环进一步提速,恢复到我们常态的水平,同时进入到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阶段。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