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好评中国丨融通古今,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 : a. a( A6 a! y$ X' ]! b
1 ^% t3 Y% ], r1 B. a
□李群
1 z4 M, l, b4 G; @9 u北京冬奥会已经闭幕,但这场冰雪盛会却以别样的中华文化魅力收获来自世界的掌声。4 }# W. G; B3 A9 F" ^0 `5 w
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花样滑冰比赛中,冰舞选手王诗玥、柳鑫宇一袭青绿、一身水蓝,翩翩起舞宛如徜徉山水之间;颁奖时刻,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托起宛如同心圆玉璧的冬奥奖牌,古老文明与奥林匹克于方寸间交相辉映;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让千年经典化为新时代的声音……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中华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迸发时代活力,让世界感受到了诗意的中国之美。可以说,中国是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函,让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实现了“美美与共”。# D4 C; c0 h1 I; v' W# c
有人发现这样一个细节: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手持金牌做奔跑状的身影,折射出我们对金牌的向往;如今,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仍是“熊猫”,手掌中却是一颗予人温暖的爱心。这是国人心态的变迁,更是文化自信的注脚。这些年,《千里江山图》演绎成舞蹈诗剧,苏绣版画等非遗技艺展现生机,国潮文创、古风服饰等成为时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生活、走进日常,展现出“火”起来的灵动模样,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传”与“承”的硕果。3 ], z2 f I* l& o) i! b
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近年来,在文物传播领域,3D数字动画技术,VR、AR等技术的运用,激活沉睡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更多样、更迅捷地传播开来。用高科技手段,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人们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在网络“展示”,在云端“漫游”,与文化长谈,我们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8 B7 G" N1 K$ R2 A( I7 i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非遗在保持技艺传承的前提下,改进产品设计,既有传统根基,也有当代面貌,让“旧艺”穿上了“新衣”。千年敦煌壁画化为足尖芭蕾,广东非遗“醒狮”打造热门动漫IP……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因为不断汇入新元素,所以才能奔流向海、前程远大。把传统与现代结合,给了文化生命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2 g8 l, `2 g) d* S
时代的大幕开启,呼之欲出的是饱含文化自信的年轻一代。看似“逆向”的新一代,恰恰展露“顺势”的新潮流。从参与锦心绣口的诗词大会,到登上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从展示雪后初霁的故宫院墙,到参与华美惊艳的“唐宫夜宴”表演……“国风热”“国潮热”激发青年一代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2 a+ p# M* r+ b2 e6 l8 J, S
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回溯所从来处,开掘精神的河床、寻找心灵的原乡,最终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奔涌而去。千年生生不息,传统文化“别具一格”;而面向未来,更需要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土层中“别开生面”,用我们的努力,去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让诗意中国讲好更多精彩故事。
; w. R, J# g. k- G. K$ E- R
! L; m6 X5 A7 T; F(本文为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优秀作品)
! h$ [/ @2 z# l* G: o/ w
: w8 ?; S: ~0 B ^2 U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