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不怕兄弟过得苦,就怕兄弟开路虎。”
* D0 N# e) U v7 F4 X3 _: K! H* E眼看着中国高铁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一些国家自然红了眼,恶意讽刺随之而来——“中国高铁并非完全国产”“没有进口车轮,中国高铁根本跑不起来”……
3 h T: C! @" n$ P; c ^/ M不过,一些老外的如意算盘恐怕要落空了——如今的中国不仅能批量生产高铁车轮,还让德国、印度等国求着我们买!
: F. z. ~1 [6 r" }" d2 I& L; r _/ |4 c$ e" x& q% w4 U8 q
( I4 w. |$ O; X6 `
01.打破4国垄断,中国高铁车轮一飞冲天1 q6 q0 [$ f! M3 H
回顾国产高铁车轮的诞生之路,可谓历经了千辛万苦。( ^0 p0 X2 o, ]7 W/ ]2 n; X O$ T
上世纪中期,全球只有德、日、法、意4个国家,可以生产出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高铁车轮。为了严防技术外泄,这些国家朋比为奸,对外一致秉承“三不”原则——不发论文、不报专利、不接受参观,像防小偷一样防着我国。
, z; u( {. Q4 u1 [9 O- L; Q我国想要发展高铁,只能高价从这些国家进口车轮。据悉,日方曾对我国开出一对车轮60万元的天价,知情人士透露:我国每年进口车轮耗资不下20亿人民币。
1 I, U: N# ~6 C5 f% o4 h6 k当时日方负责人毫不避讳地表示:“中国别想得到车轮技术,只能继续交钱依赖进口”。& K' o/ ~& C1 e$ r: [0 s3 z2 M1 r
: Z1 }# _7 s3 T% o7 w z% r8 \1 {/ B+ l2 p* y: _2 ~4 n
到了21世纪初期,日德两国又不惜毁掉8000万美元订单,停止对我国出口车轮,妄图使我国高铁变成一堆废铁。中国高铁一度沦为老美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轮子,看你怎么跑!”4 G; r9 e0 q5 N+ v+ N7 y+ C: s0 M9 l
苦痛使人成长。有了这些血泪教训,我国决定正式启动高铁车轮国产化项目。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次众志成城,我们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 _- ^6 }& d
据媒体报道,安徽马鞍山钢铁公司通过8年的探索创新,率先生产出碳硅板复合车轮,目前已投入“蓝海豚”和“金凤凰”两款复兴号车型使用。除了安徽马钢,太原重工、山西佳宁等工厂也相继研发出时速超过350公里的高铁车轮。. }: N c3 a: g \8 C N+ _+ ?
* I0 K. w3 I9 G( b% X
$ m" u7 @' K+ |* j
更令人惊喜的是,全球高铁车轮市场上也有了“中国制造”的身影——公开信息显示,德国和印度分别向我国发来车轮订单,价值超千万美元。
0 z# m7 h8 [2 x0 V5 G02.50%国产率,被质疑“没有核心技术”?+ Y- ]- s' T, o. R( C
国产车轮取得瞩目成绩之时,外界的质疑声也从未停止——“为何依然有50%的车轮来自进口?”# X0 _. Z. g) c: k4 W0 w
对此,业内专家做出了解释:一是早前购入的车轮还能继续使用,比如目前一些老式高铁上还在继续使用进口的西门子车轮;二是前期在引进高铁技术和车轮时,签署了一定的合作协议,预计往后会逐步缩减进口份额。
: i% O) Q# e6 Q+ ?事实上,我国作为后起之秀,能让高铁车轮对外的依赖度从100%降到50%已经相当了不起。且数据显示,我国高铁目前的国产化率高达97%,在全球都属于领先地位。
9 Z T# X' }& N! d8 r2 H7 x
+ T9 u% R+ F- X6 k5 W& g, v6 j: ^5 q
不仅是铁路领域,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生物科技等关键领域,国人也在潜心攻克技术难关,书写“中国制造”的神话。
2 {( N; g( s) z! U航天工程上,国产C919大飞机扶摇直上,国际订单破千架;机械制造上,国产盾构机以5000万的高质低价,横扫全球80%市场;生物科技上,国产“益生好”历经10年自主研发,以三位数的价格席卷一二线中老群体,从日、美手中抢回7成市场……0 M/ ^& u! n" R* e. P/ _) ^0 Y
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攻关,让前沿科技成果得以惠及国人。以上述“益生好”分子为例,因缺乏核心制酶工艺,我国对该分子的研究长期止步于实验室,国内需求群体一度依赖日美万元进口成果。9 [5 }6 { @ _3 S' K( V
像安徽马钢突破车轮技术一样,我国TimeShop等生科企首创绿色全酶法提取工艺,通过临床证实其有激活长寿蛋白、逆转生理年龄之效,并使其纯度提升至99%,落地成本下探95%。据京东商智数据显示,益生好作为国产标杆,已成功打破日美垄断局面,跻身健康赛道榜首。
2 @3 O; \, W& u7 @4 K“中国制造”大放异彩,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外媒那句“任何低估中国制造的人,都是在犯大错”,并非虚言。& I$ l9 |0 z: q+ k4 Q
# V. l! @, v, |0 f( c8 i% p( l
+ G% J o- ?0 }4 I5 |8 l5 B( u03.“打铁还需自身硬”. K2 x4 W. J4 g; \$ z! R
对于中国的逆势崛起,外国人看的很清楚,金融巨头罗杰斯曾预言“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如今看来不无根据。6 t- r8 ]. O9 @; F! I W6 n
从高铁车轮、C919大飞机、益生好等的目前发展来看,虽然业内形势一片大好,但业内专家也坦言,在机器人制造、芯片技术等领域,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4 x6 Y; O+ O( U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把科技这场仗打得漂亮,吾辈还需砥砺前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