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传承好塞罕坝精神 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 u7 {$ A# C# V/ _' w6 g
. _' t! V: w4 Z5 | B
您的浏览器暂时无法播放此视频. 0 K- N; D) ?% O, G v9 X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传承好塞罕坝精神 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来源:视频综合) 4 F8 n4 g* X8 L0 [
2 u9 ^, P4 {* f4 k" W $ g1 S5 A& Q3 A1 |7 M
z) j% _* R# r, C3 q* f0 j5 l# ` ) {$ g d) x- \) |
. j4 A6 c& R( W3 \% M, C" {
9 k0 S# `% F9 z7 f4 U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牢记嘱托,新一代塞罕坝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接续奋斗,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c) g* ]. T/ b. F& N
1 h" z# y; K+ N/ v0 B% |0 e( d( `6 i% {' w% c6 ^; J \$ K
6月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绿意盎然,这段时间,工人们正在进行林冠下造林作业。2022年,塞罕坝造林方向转为林冠下造林,并引进阔叶林,采用针叶、阔叶等混交的方式,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复合式的森林结构。) j, |7 v8 R2 ?) b3 J
! Z% L7 Q) n- r; T% n7 |
60多年前,塞罕坝是一片高原荒漠,“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如今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这凝结着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艰苦创业的心血。2021年8月,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他强调,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林场三代职工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 ~+ ~9 k Q# e3 m: e+ W1 ^塞罕坝地处河北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1962年,为了阻隔黄沙侵袭,原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36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建设者从全国18个省份集结上坝,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
3 c$ @% s7 B6 g Y8 M$ e* T! }# Z4 `/ J
1964年,塞罕坝开创国内机械栽植针叶林的先河,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塞罕坝大规模造林也由此拉开序幕。经过三代塞罕坝人的接力奋斗,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初期的24万亩增加到115.1万亩,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机械林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6 P; E! X* ]" s& s1 X9 I5 ^0 {$ a+ [/ L% k5 Z0 `/ f# h
守护好塞罕坝生态安全屏障,离不开科学管理。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塞罕坝进入为期三个月的春季防火紧要期,驻守望海楼的护林员刘军夫妇加大了瞭望报告的频次。现在,塞罕坝将115.1万亩林地划成了110个小区域,实现卫星、无人机、探火雷达与视频监控、高山瞭望、地面巡护相结合,形成一体化预警监测体系。
6 V2 F5 s g4 d( P1 a) Q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一代一代的塞罕坝人守护着塞罕坝生态安全。在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下,如今,不少年轻人来到这片热土,继承前辈艰苦创业的精神,让塞罕坝愈发葱郁。, S2 \5 t3 A! m) D+ Y+ ~
7 V, k$ \. u& f/ y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塞罕坝人再接再厉。今年,林场将再培育混交林2.3万亩。预计到2030年,有林地面积将达到1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6%。每年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约86万吨,释放氧气59.8万多吨,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 q1 s: X! a0 R9 K
( ?8 C$ T4 R3 p/ k/ ~4 r: X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