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本文所介绍的徒步三峡是2003年三峡大坝截流前的经历,非常珍贵。因为当时走过的路和见过的物如今都已沉睡在水下。唯一遗憾的是,文中照片全都是从我当时使用的模拟摄像机上截屏下来的,效果很差。
) `0 R* z' p) }. k. z1 m4 i" b2003年1月18日,我(本博博主老鼠皇帝)从西陵峡的石牌开始徒步三峡。归来后将歌曲“三峡情”的歌词改写如下:. o9 |$ d# t* i
三峡路,三峡人,; z/ b6 v0 }% f! r c
路难行人英雄。
) j* y' ^5 \- X6 Q- i+ q% M; c) W远古栈道穿云过,( _7 k& B2 ~' S1 y- D
红桔串串满天星。
# P' Y) [# l; q万舸千帆江中游,7 @9 W. g5 F% c) y: U
徒步驴子结伴行。
% k& W- s/ L) }2 \三峡路,三峡人,
5 E3 a" [8 B/ V8 B* H路如蛇,人形影,
# Z/ T" Q. ^) E- b" c" ~" l$ o恰似游龙下天庭。, @$ s2 c+ D1 [' T1 U" m6 ]$ f
三峡水,三峡云,
4 w' B/ w3 u6 ~; S {$ a水浑厚云淡清。
- r7 ?! h9 B: {7 ^水拍石壁涛声起,& y$ B9 U- u( j) L2 v, g0 {& ~/ _
云绕峡谷歌不停。
$ i" A$ ^& J0 E, o" _# U阳光映得彩虹飞,* [7 f, C( C# S% I7 W, U# U
风催万川共泻倾。
' y. n$ ?, v& e7 I7 A三峡水,三峡云,
, k% n8 B) m! }! U$ p r- W水温柔,云有情,
. V+ Z& D% B9 H9 I) G; C胜似酣眠慈母胸。& B% I L% g# y* S7 _4 Q) G9 F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穷尽才学,把个三峡风光描绘得美轮美奂;更有无数当今徒步驴子,把行程中的险恶艰辛形容得如临噩梦。我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叙一叙三峡的景、三峡的人、人间的情。- _. Z+ J, }& y
序曲: 浪漫的前奏(西陵峡)
% m; Z" s" Y* ~8 {. p1月17日晚22时,我乘飞机抵达武汉,18日中午乘大巴车从武汉去宜昌。在宜昌汽车站,我与特来接应的宜昌网友随风不约而同认出了对方。在随风的指点下,我马不停蹄赶往黄柏河码头,搭上了一条开往石牌的机帆船。2 l8 a& t v- A: X2 j
上岸后沿长江快速上攀,快走到当阳头二组时,我追上了来自华中理工大学的一对青年教师L和W(新婚伴侣),皆大欢喜。午后16时,我们到达当阳头二组,当晚住在张正明家。
# e: B; m8 N I5 @' L1 L9 I (图为张正明夫妇): i* f) _ E. u" y, S- O
张家一家四口,一子一女,两口子一看便是那种老实巴交的庄户人。我和张家小女儿比赛踢毽子,帮他嫂子劈柴,口中不停地吃着树上的桔子,喝着山泉水泡的自产绿茶,大口大口呼吸山中清新的空气。: [! t. n8 y5 L+ S+ u. h4 q
晚饭极为丰盛,八菜一炉:腊鱼肉、腊瘦猪肉、腊肥猪肉、腊肠、炒花生米、炒雪里红、炒藕片和自酿臭豆腐,打边炉用腊肉骨头煮汤,菜有萝卜块儿和白菜片儿,酒是自酿高粱白酒,主食是木柴火大铁锅蒸的大馒头。总之,100%自产,100%绿色食品。我等三人如饿虎扑食般大开吃戒,全没了大教(我也曾在大学教过书)的斯文模样。
9 G4 P; z d& [1 a! ~6 d9 _( T9 |晚饭后,大家进到另一间屋内,围着灶火团坐夜话。那灶是石砌的,上边架起几根木头,挂一把燎得黑黑的大铜壶,没有烟囱,因为棚顶挂了足足有四头猪的腊肉,需要不停的用烟熏。) [# N4 G/ o/ X* M
围炉身心暖,正是聊天时。
, S4 O6 {/ k" H9 S4 h) p张家有桔林三亩,年收入7000多元;每年卖猪5头左右,收入5000余元;卖羊约30只,收入7000多元,年总收入2万多元,算得上殷实人家。除主食外,肉菜一律自己,白菜萝卜人吃加喂猪鸡,无需再买饲料。人禽粪便制沼气,沼气作燃料,沼气渣作肥料和杀虫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
$ _2 P9 r4 x4 c7 H那晚我们聊得极为融洽。我用了20多分钟用摄像机拍摄这一过程,L和W硬是在8菜一汤过后又吃光了5个烤红薯!
9 t% c3 p7 ]5 U* N, x* o0 o3 f% j睡前,我来到外面。冬夜的西陵峡没有水声,没有虫鸣。静,万籁寂静,犹如地球进入了冬眠。2 p0 Y, D! `5 E. {) f) s
第二天吃完早饭一算账,连吃带住每人只收10元!主人还给我们装了很多桔子路上吃。天哪,不可思议!. M, o8 h% p% [/ e
临行前,我在徒驴留言簿上欣然命笔:
5 {0 d6 t2 Q7 @* Z2 Y: _# Q" e当阳无古道
7 M- v$ x. J' i# P2 D0 l张家有热肠
3 z1 g9 S" C1 h. u% G/ d我们往下走了约一小时后下到长江边。据说此处下游的古栈道如今深睡在4米水下,一旦三峡大坝开始蓄水,下游水位下降,这段千年古栈道就会重见天日。
: _! K& Y7 h& z5 T1 y8 b3 t (图为当阳古栈道)
( W) I* X' d! p0 ]往上登上数级石阶便是当阳古栈道。除一处又陡又窄和部分地方芦苇茂密没人外,路还算不太难走。# G. _$ s" x. ?- ^7 T
11;30分到南沱村,我们在路边一马姓大嫂家坐下喝茶,热心的马嫂还打电话为我们叫来一辆面的,开上海拔1000 多米的黄牛岩去看正在施工的三峡大坝。可惜,因雾大没能看到三峡大坝全景。$ {7 m$ \+ }! a# m# i% o( k
晚9;30分,我们乘船抵达巴东县城,住下。
- ?+ Q9 p' |, A% L. r% S3 Q 奏鸣曲: 艰险巫峡路
+ g3 G9 O' K8 H4 f) \9 O全长193公里的三峡,巫峡以幽深秀丽闻名,全长近50公里的巫峡路段也是三峡中最险、最难走的一段。因此,很多行者都是从巴东先乘船去培石,然后走培石至青石那段约14公里相对好走的路。+ @1 X- |- }8 a% X* D+ N9 ?
但,那决不是我的选择。3 j9 W7 ?1 X$ i. ?8 J% V$ |
1月20日早8时,我们三人乘车来到巴东沙砖厂码头,从这里开始全程徒步巫峡。
3 ^+ \- Y+ D( D+ w9;40分,遇到一长约40米,坡度约50度的光滑石壁。在摄像机镜头中,我看到L和W四肢并用,全身紧贴石壁缓缓行进,稍一不慎就会滑落江中。我自己走过后也是浑身热汗,乃惊险所致。
# x. _9 Q: p/ @ 10;20分,面前出现一凿于峭壁之上,高约十米的石阶。难就难在从我们脚下到第一阶间的高度超过2米,中间仅有一直径约1厘米的小洞,可将食指插进作支撑,在侧壁上有一个月牙形仅能容1/4脚掌的落脚点。W个子矮,无论如何上不去,最后是被L硬拉上去的(如上图)。
$ d3 X$ D1 E" R; ^当我们在峭壁上攀援时,底下长江上恰好有一上水客轮路过,船上数百人齐集左舷向我们挥手狂呼。不知为什么,我竟产生了英雄般的感觉。
* Y) ^: Y2 D. g& n11:30分,太阳转了出来,我们也来到了火焰石村。路边有一刚被放倒的桔子树,三人围上去一阵鲸吞,顿觉饥渴全消。前边是链子溪(与长江垂直),我们必须找船渡过。来到山上一茅屋前,一谭姓男子告诉我们,这里原有的几户居民已迁走,如今是他个人投资在山上种了50亩黄姜(中药材嗯)。
3 t$ r# J/ G& M$ F4 b5 l" Y" z没了居民, 只好等路过的船。我们略喝了些茶,带上工人们送的桔子返身向下,到江边等候船只。5 U7 r' H, T6 v8 X z3 E- J7 h9 j8 @
(图为老向)8 A- m, _) C+ G; B
14时,我们登上了去楠木园的船,15时抵楠木园,住进了闻名网上的移民旅馆。说到镇上这家唯一的旅馆,得先谈谈它的老板向家雄。老向今年46岁,在长江上开过8年船,后来作建筑包工头,三峡工程让他走进了旅游业。他用国家补贴的8万元移民款,再添3万元盖起了这座二层小楼,为徒步三峡者提供住宿服务。- }* z( l% f U6 f( [( Q
老向不是那种唯利是图的商人,在他家住一晚只需10元,早晚两餐共15元。我们那晚吃的是长江鲶鱼火锅,配菜有自产白菜、萝卜和粉丝,另有自制白酒或啤酒任选。那是我记忆中最棒的鲶鱼火锅。老向告诉我们,他最多时一天接待过90多人。这种情况下老向会把大家分散到邻里家中住,但价格由他统一定,吃饭则一律在他家,以防客人遭宰。对于学生,有时老向每人只收5元。
& b7 V8 s6 F" H, w1 _. J美餐之后,我提笔在徒驴留言簿上提了如下两句:
6 g4 R" m" W2 s) b巫峡云间路* P. F) v2 h, h( u
闲驿楠木园! ~3 B' }8 ~: _) {: J- f# ]
写本文时我考虑也许应该这样形容:! d( k' Z- u/ B1 v
艰险巫峡路. A3 T6 [' E" \
腐败楠木园
m1 c3 ?/ _: Z' N一期移民之后,楠木园镇的中小学均建在三峡三期工程淹没线之上。按最新的移民规划,它们仍要搬迁。移民计划几经修改,如今已从仅考虑简单生存过渡到了可持续发展。最终,楠木园将只留100人,负责照管生态林, 国家会适当给与补偿。
) L9 j6 Y/ {; m4 J第二天早8时,我们准时出发。楠木园--培石段全程45华里,是三峡最险最容易迷路的一段路,经老向介绍,我们花80元请了经验丰富的当地人杨恒波作向导。2 p' H4 s4 m* J" E
9:30分开使零星小雨,我们来到一个名叫鳄鱼背的地方。老杨说有些徒步人因迷路而不得不在此乘船去培石或青石。) K1 B. ?5 E) ^$ T: E& i) K& q
10:40分走到了杨家坪码头,老杨说70%多的徒步者因忍受不了危险和疲劳而放弃徒步,在此登船前行。
7 |) T0 |6 S8 ]9 t5 L+ } 行进中共见到三处当年纤绳在巨石上勒出的凹痕(如今都已经沉睡在水下了),那是多少代苦难的纤夫们在如此艰险的栈道上写下的历史啊。常言道:水滴石穿。天长日久,软软的纤绳也能将坚硬的石头磨成粉末,想象一下拉纤者的肩膀吧。
7 S; y* @/ S8 s# b8 M) r' q$ M老杨当年也拉过纤,他告诉我们纤绳是用竹子皮制成的,直径约1.5厘米。到80年代,拉纤就被大马力机动船所取代。
X: d# S& o& G+ N% y+ H11:40分,我们走到了石柱子。老杨强调,80%以上的徒步者都会在此放弃,因为剩下约6.5公里是最最难走的一段。' ]5 }6 I) ~) o7 N8 w9 U* [: G
继续前行,我们必须脱掉鞋子,高挽裤腿趟过一条宽约10米的小溪,那水真的是刺骨的凉啊。
8 v, }( M; l6 v8 I l) ` (图为本博博主老鼠皇帝徒步巫峡)
# O* |/ \2 E: r% N+ ~3 o再往前走几乎看不到路,浓密的灌木没人深,必须以双手开路,脚下只有脚面宽,往外就是峭壁。最难受的是茂密的荆棘,我的脸和双手处处可见划痕。落在后面的L和W因看不到我们而不断呼喊,让我们等等。我用手表测算了一下,我们平均进度还不到1公里/小时!7 `& a: @: b3 |! ?8 Y$ x+ X
15:40分,老杨告诉我们距培石还有不足1公里的路。然而,艰难尝试了多次后,老杨沮丧地说:“太难了,即使能走过去,也只有我们俩(指我和他)才行,你们(指L和W)是绝对过不去的。”8 p i7 A) J1 C2 @) W3 M! h
没办法,我们不能丢下他俩不管,只好放弃。功亏一篑,我当时好想哭。
H( K" K: K& H1 j% F/ N. N无奈,我们只好小心翼翼地下到江边。手机没信号,能否遇到船只能听天由命。大家都渴得难耐,毫不犹豫地都喝了长江水。老杨说“江水自有百草药”,这让我们略感安慰。
% x, k9 ]; S* R) w' m: p) l* ?( j17:50分,终于遇到一条小船把我们载到了培石。# r7 g$ D/ F. I7 E
分手时,老杨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下了如下一段话:
/ u- s- {+ K2 X! \% L" m& r# i# R“21号我给他们三人当向导,他们走得很好,能吃苦。他们是我当向导带路走的第二远的路,到培石只还剩下800米”。' Y' m) N+ S& z4 D3 a# Z# N; S; c
培石聚财宾馆的老板姓袁,27岁,老板娘是个水灵鲜亮的川妹子,两口子为人极为和善。5年前政府发给他们5万元移民款,他们又贷款盖起了这座约300平米的家庭式旅馆。小袁告诉我,培石新镇是从老镇上撤2公里建的,有大约1000多口人、一座小学,多数人靠做小生意为生。
* f$ \* S! ^1 L4 i) c22日早8时,我一个人开始向徒步向青石进发(L和W以前毫无徒步经历,疲劳至极,决定乘船到青石)。好心的袁老板一直把我送到去青石的岔路口。
% I) D- j$ p8 s) j; q# w4 Q头天晚上雨下得很大。不多时,我全身已被路边灌木和脚下杂草上的水打透。
( o" u1 X8 E, Q! e9:10分,看到路旁一个半圆形石洞,里面用石头压满了徒驴们的留言,最近的一条是去年12月28日留下的。我自忖:如今培石-青石的“无独桥”已拆,我大概是前无古驴,后无来驴了。那些自称驴妹驴弟老驴小驴的都该嫉妒死我这头胆大妄为的King驴啦。 N/ _4 Y2 v" p* s" ?8 h
9:50分,我来到“无独桥”下。桥已于数日前彻底拆光,我只好屁股着地,沿着70度坡度的巨大石壁蹭下江边。江对岸系着一条小木船,显然是用于临时渡人的。( l& i$ ~2 J$ H6 E4 l
向对岸喊了几声“老乡帮帮我”后,见一人同我一样蹭下对岸船边,解缆把船放了过来。9 g, y9 U' W0 T- j% J9 p: ^
船夫姓杨,64岁,脚上的一双黄胶鞋破烂得不堪入目。
. U% Z$ b+ o5 h+ y1分钟的横渡我付了5元。/ S. @ K5 w! O
上岸后继续前行,于11:20分到达青石。我走进宋清贵家,宋妈妈给我煎了三个鸡蛋,就着干萝卜条咸菜我吃了一大碗泡饭,漂亮高挑儿的宋家二儿媳还主动为我洗了湿透的衣服。
( W. P" q# A J) Z0 ~, [# L/ V 在宋家屋顶平台上,我怀抱宋家三岁的漂亮小孙女(上图),以对岸高耸的神女峰为背景,让人为我拍了个特写,之后又匆匆赶去神女溪游览。
/ `1 v1 l7 E9 r T& o从神女溪方向看神女峰,只见两位长裙触地、身形苗条的神女迎风而立。午后的太阳照得她们全身金光四射。$ d% C, I( z& k1 u5 g
近旁是另一座名为“锚顶峰”的双峰。是否寓意着善良的神女向过往船只赠送巨锚,使它们能在狂风巨浪中稳如磐石呢?
9 D, n' ?3 |. t5 w16:20分,L和W乘船赶到青石,我们三人再次相聚,包船共赴巫山。临行时我要付午饭钱,被宋大妈坚决拒绝。质朴和真情让人动容,终生难忘。- J$ m6 F8 E2 }+ {- E" R) x# U
至此,巫峡全程结束。9 Z, ~0 b' x9 x- Q; J9 V
轻松的快板:轻取瞿塘峡
& R; g o' h, j& c* A1月23日,我们乘船游览小三峡,沿途看到了神奇的悬棺和大宁河独有的小猕猴。最令我震撼的是船行途中,山里孩子们穿着短裤(包括女孩子!)在几乎齐腰深的河水中奔跑着向游客乞讨的景象。真希望三峡工程也能给生活在长江支流山区里的人们带来福音。
1 R8 ]8 i4 Z% H$ T游小三峡的另一收获是让我遇到了新同伴X和Z,他们是来自南开大学的两名应届毕业生(情侣),此时是放寒假回云阳县老家。听了我的经历后,他们立刻决定第二天与我一起徒步瞿塘峡(我游小三峡那天,原来的同伴L和W仍在巫山的酒店里歇息,L拉肚子,须打针吃药。)。0 H0 M1 |- n9 K
1月24日早8时,我与X和Z三人乘船从巫山县城出发,10:30分在大溪北侧信号台下船,开始徒步瞿塘峡。/ U9 _" ]4 R$ O$ x1 J8 r& r
瞿塘峡素以险峻著称,因修缮和保护得好,加之沿江绝壁重重、奇峰比比,这一段仅长8公里的的古栈道被称为黄金古栈道 。我们三人边歌边行,走得极为愉快轻盈。
6 b9 ^8 q& _ L' @1 G午后13时开始下雨,我们也接近了徒步三峡的终点-奉节白帝城。到得赤甲楼下,眼见无人售票检票(门票50元),我们便产生了偷关夺隘的念头。我踏察了一下,发现紧锁铁门的边墙虽然一侧是绝壁,但墙厚只有30 多厘米,我和X可双手紧夹墙壁跨过。于是X先行只身过去,然后把大家的背包一一接过,再把Z拉过去。
4 @$ C" E/ S! C% Q; D 站在赤甲楼后面的山头上回头拍摄著名的夔门(如图),可见一巨大V型石门雄踞于长江之上,左侧赤甲楼上两门铁炮封锁狭窄的江面,俨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过。
3 Y1 M! S; ? p! _5 ^ 终曲
t5 N% d! k; I+ ]) D1月25日14时许,我乘坐金山号水翼飞船,在茅坪转乘豪华大巴抵达宜昌九码头。驴友随风把我接到饭店用餐,并告诉我她一位在中学教语文的朋友看到我写的“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和“遇险纳木错”两篇文章后一定要见见我。- D" Y4 l6 y3 X/ d e8 O Y- I
不一时,那位小余老师就到了。我们畅谈了一番西藏,我又把自己徒步三峡的经历及注意事项作了交代,供她们春节后徒步时参考。晚饭是她俩在宜昌国贸大厦6楼的自助餐厅请我,其丰盛美味自不必说。随风还帮我只花310元买到了26日飞返深圳的机票(比火车硬卧还便宜100元!),并亲自把我送到了距市区40多公里的三峡机场。# D4 J' H1 R0 A+ l7 T
候机期间我打开手机,看到了很多驴友的短信,有问候、有询问,也有关爱和祝贺。其中一位深圳朋友的短信颇为有趣:
, g3 {4 \$ y: u. B9 I月色浓浓如酒,0 ]+ q+ G' H: g
冬风轻拂残柳。0 K* u3 |3 d% ]' v1 j- R
雪花飘了许久,
0 b5 y5 `% W. G7 D- l' t% D你在何处奔走?
; Z" `9 |) Y) [ ~. Z R* |; ~; H: r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dYo6WT" C6 |( ?# f5 V* x$ l+ J' }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