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w9 E7 Y/ R' T5 h) U1 T
, W. ?3 Y3 w7 n6 i1 {, \7 U" C* u
" ?2 N; M. _! }" n前几天一个朋友离职了。5 ~% N$ x5 L3 F8 u5 N
9 M/ r4 d! ~6 P. f/ x$ U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公司正在走下坡路,可能马上面临倒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还是不要把青春耗在那里好。* C. J. N0 y! ?/ S9 Q3 S
! Y& \! ]$ d4 q/ {. m& R; d
我说你是怎么看出来公司快不行了的?他说每次老板不在,公司几乎所有人都打开《人民的名义》、《欢乐颂》……大家都知道公司近两年效益很不好,还人人爆米花+可乐混日子,这不等着倒闭么。4 x9 r& H! B% d
4 J+ ~ D/ q4 p+ ~& R我这个朋友挺明智的,并没有随大流混日子,而是早早地跳脱了一个“眼前舒适”的职场环境。 Z: z3 w! h& b$ ]* Q
/ x9 e% F) ?+ k5 r7 I. }职场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职场是价值的交换中心。
, Q5 \7 e9 L- K; B) a8 E7 l0 v/ I# _, T R) j# F9 L
) A! j4 A& `+ k+ o5 l* r% |4 C在这里,每个人的价值都可以拿出来称一称,然后换到等值的自己想要的东西。
4 e5 w. @4 T& q) y9 E 6 }; X7 v! ?6 X. H6 g
这类交换说是等值,其实是动态等值,对于某一个点来说,几乎总是错配的:有时候老板钱给多了,有时候给少了。
9 I8 ]3 X6 c9 d ' S- e: g: x( k0 R' A( w
理论上来说,老板永远可以花更少的钱请到比你好的人,而你也永远可以找到比现在更适合自己,钱又更多的工作。
: V% x# e; `8 D2 ? : ^2 u7 }: j& N! R! U3 i
在市场信息没有全透明的前提下,你们谁先找到相应的信息,对谁就更有利。
0 L2 J( a/ Q0 J6 _ ! r! D/ Z! Q3 V& G! \4 `: K
而如果这中间有一方在混日子,停滞不前,那么显然价值错配的倾斜程度只会加剧,虽然短期看起来混日子的一方似乎是占了另一方的便宜。+ G% i: U) {$ I% ^6 _" x) x
& \. N2 F' t: {
( R0 U& B. z; E$ M
公司混日子 | 公司不混日子 | 你混日子 | 倒闭 | 被裁 / 裁员 | 你不混日子 | 跳槽 / 流失
7 p4 O8 S1 i( `( E- B | 加薪 |
- f, a9 z8 v1 q1 B- d很显然,不管公司还是个人,长期来看,不管对方混不混日子,自己不混日子总是更为划算的。9 B( F2 r: U. k2 @( y) w& E
& {7 }1 H2 y" | . p" t' ~9 R* n J
很多人可能会说,公司小,或者公司风气不好,也没见不混日子的有什么发展机会。2 F' X5 ]( l- R" `
; B% w0 G7 `" U7 n8 K1 H' q. g这是你把自己的眼睛给蒙住了,试着跳出自己的公司,从整个行业或整个职场的范围去俯视,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 C/ \3 H+ h' Z
' o8 u( ~# j) I02 混日子的焦虑
* H7 R& l b0 e2 n混日子的人总是不难找,我接触过大量混日子的人,他们大都知道自己和公司所处的状态,也大概知道不远后的结果,但就是能耗一天是一天。
4 {# T) J$ ^* l1 y ; M; x) L) T" o' J% j
这种情绪大脑和理性大脑不一致的状态,会让人产生焦虑。
1 J4 i1 b# Z, h2 Q9 J ( @ k' ^( T4 |' Q1 X1 Z* R( X# D
是的,混日子并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大多数人内心是焦虑的。5 ]" \- E9 @2 C
: T9 S3 h. i8 ~, e8 t
如果不认为混日子是坏事,也不认为自己迟早会有什么不太如意的后果,混日子反倒不太容易引起焦虑。
, T4 X _/ O* O ! w# V# W$ q4 e- U9 E
不过大部分人的神经没有那么大条,他们看得到那些朦胧和模糊的远期后果,就像一个癌症晚期病人,掰着手指头数剩下的日子,虽然可以选择尽情地享受余生,但死亡越来越近,焦虑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 o0 T2 H4 c! @4 k1 m f; G
6 L) G c+ B& H& m- l为了减轻焦虑,很多人会试图用其他的方式“曲线救国”,比如老员工抱团对老板形成牵制等,因为那看上去更容易,也相对更占便宜。7 Z. a$ ~+ ^- x& t5 u
; y+ O3 ^8 _6 }* P" j3 z
继续“占老板便宜”而不用担心被开除,这是很多人的理想状态,然而是否长远可行?
$ {( ~6 ?+ j, I3 f0 ?* H; p1 ] ) ~. a/ G8 \: E6 h _
这就很难讲了,通常来说,所谓的小团体利益在老板小小的利诱面前,瓦解的速度会比你想象中快很多。
2 p5 Y( `8 }' K% U* h1 e; R) z03 老员工的困境
8 e/ l. \/ [: q! w) A4 K有人说,我在公司工作了这么久,也这么熟悉这块业务的运作,正所谓做生不如做熟,老板不会这么容易开除我吧。9 F4 Z* H, W9 H; _/ B y
& s7 y F# k; f5 u0 K0 ~
如果你在一家夕阳西下的公司,处于等死状态,就另当别论。在成长型公司里,老员工还真不是什么优势。0 Z* }- P4 k" _" X
$ K& G+ W) @/ |3 q( m- Y, Q# L
老员工不等于优秀的员工,或许只能跟熟练工扯上点关系。; q( f; ~) b; T0 B e! B' S5 j+ O
5 v' S) j/ `) ?, O一家成长型公司里的优秀员工始终需要不断学习,且常常会碰到跟新人处于同一起跑线的状态。
+ A& G- ?0 |% J' ~0 d B8 t , e1 c! U8 ?! m6 _0 o( m" l/ b6 H
很多老员工会面临这样的状况:在公司工作十几年,拿着上万的薪水,然后实习生半年内就能全盘接手自己手上的活,薪水只需3000。( Y1 T, F4 m3 H2 {; q5 J
; [- ?! `8 k8 N. ~看起来占着老板的便宜,其实是要还的。老板很难把你的薪水降回3000,倒是让你走人的概率会大得多,而你基本再也找不到匹配当前薪水的工作。
4 m6 `0 a& j2 O z6 v9 C
5 U) \9 ]6 R6 q' J04 你的职场竞争力 : K, Z1 E+ ^/ ?$ f
职场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感,寻找属于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永远比拉下几个潜在的威胁者重要得多。你的对手是赶不完的,如果自身竞争力不同步提升,同级别的对手只会越来越多。! |( C' \4 K+ [ x7 C u0 W
$ b2 p3 C+ Y+ _+ ?8 U
如何打造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你需要做到以下6件事,最次也得做到之一、之二。! \$ @7 n8 _9 Q
@ B k v& b! Q! H5 u1、拿到稀缺入场券 ; ]- d3 ?+ {0 f0 f, r
很多游戏任务都有门槛设置,没达到门槛的没资格做。职场和游戏一样,拿到越是稀缺的入场券,竞争者越少。
! j% `0 e$ m- A 5 a0 Y3 x7 W, d* {4 V
当然,并不是所有工作都有稀缺入场券,能力鉴定和资格鉴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况且就算有稀缺入场券,绝大部分人也是抢不到的,因为越有用的东西,胜利者的比例就越低,所以这第一条,只适合极少部分人。% A: n! Q! |& P
! ] M6 t1 B' v4 x. `9 D# [
2、打造核心竞争力 4 }+ E8 I* q8 {6 ^5 X, y
核心竞争力这个东西听起来很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并没有一个如四六级般的统一标准测试。
( n9 P9 D3 L( o3 N ; m! t2 V/ [, X6 ^4 q4 x0 a
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你能干的事儿有多少供给和需求,供给/需求的值越大,核心竞争力越弱,反之则越强。
0 t- ?7 i/ s9 F/ [& Q! N2 d
0 ~& t+ G# q0 F比如你会写程序,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呢?需求很大,供给也很大。不过如果你沟通能力良好,有领导力,那就不一样了,能清楚对接需求,协调项目进程,又能让别人服你,这就有CTO的潜质。" x6 P2 n/ U- H* G
* a3 g6 U8 _( L0 d- J ]0 r所谓的多维度竞争力,并不是让你在每个方面都拿第一,而是通过多维度组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稀缺竞争力,以达到同质竞争最小化的目的。
6 {2 V+ a' ~7 ]" k% @# I ?% w 3 `$ k8 \7 n" S, a
有人说,那不是陷入了样样行,样样都不行的陷阱?是的,所以多维度竞争要跟T型人才理论结合起来,一个人的广度一定要以某一块的深度作为支撑。
+ V* k- f3 y- z$ A4 o# G / k8 K8 z9 p# @+ \6 X
就如上面的例子,没有极其过硬的编程能力作为深度,广度再大也带不好团队,甚至难以服众。# l, D( j, p& A( }+ p
7 R1 K% `. A9 d% u# n, e3、懂得匹配需求 2 Z5 M1 D( O8 {) p
有核心竞争力,也得有人买单才行。( H, L9 h E6 f, c
1 @' A6 E; h: W
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平台?因为合适的人只有在合适的平台上,才能发出最亮的光芒。
' n+ M8 v+ x* g8 P! X- M% W9 T # w3 Y' u2 f2 b6 W$ k5 C
2 k C ^3 u/ u职场价值是由供需决定的,要想把自己的价值卖得更高,就得卖到对该价值需求更高的地方。/ j( s% l% {: Z1 k
% R# y, v5 O' d+ d& B( @你会造原子弹,但在替卖茶叶蛋的打工,你这个造原子弹的能力就一文不值,反倒是由于你四肢健全,会收钱找钱,对摊主来说价值更大一些。) u0 d2 Y# n* }+ i& W* W0 ~7 k
! i* O; q% f8 K* F2 _
不过这样的话,你就得跟同样是四肢健全,会收钱找钱的人群去争这碗饭,可想而知,多如牛毛的竞争者会将你的身价压到多低了。% X& t4 V p3 U2 v5 m& j: G' a
$ Y! e7 E4 a# k* }) ]/ {
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匹配需求是一种能力,在上面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如果你真的没发现可以匹配上的平台,而你的核心竞争力又确实可以满足很多人的需求,或许你可以试着创造一个。
$ y. u4 N7 c) r3 K- R
! ?5 _8 H5 P0 v( m& _+ R3 x$ I4、手握核心资源
# v; |( D( |, C( {( u0 N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进的是一家IT公司,公司里有个牛人,大家叫他费老师。听说这个费老师一年的收入比老板还高,这让我很费解:究竟他有什么神通?2 c: w6 a$ J4 Y
6 \& {/ O" h; v) i' i- b
后来我才知道,每次由这个费老师去投的标,命中的几率高得吓人。4 `7 S& Y% h5 R+ s, [$ h& E
% ?& t" w# p# v f费老师的手上握有一些核心资源,他代表哪家公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受益人就可以了。* d; u% P) ~! |) t$ D- l/ ^9 b
5 z' L3 B& M7 g* h+ C当你手握核心资源的时候,你跟老板的关系其实就从雇佣过渡到了合作。& f4 F9 c: J0 t( i9 k
, C1 S3 R! d( t
你就是自己的公司,老板可以看作是你的一个客户,你今天可以服务这个客户,明天照样可以服务另一个,核心资源是你的分利筹码,也是你的底气。
* Z; t% G% C$ I* G9 C4 |2 d5、主动参与新业务
9 L1 b9 T* s5 c+ ~$ _3 }4 G* v对于成长型公司来说,新业务意味着新机会。) |$ Z% d+ p2 V) j8 @
. i! x1 |) F. \& U M2 L$ Q有许多人问过我,公司开了一块新的业务,好像扶持力度挺大的,目前正在各部门抽人,我该不该主动请缨?
8 j0 w. o4 P' Y7 Z( B' R
$ x% O9 }6 Z4 R) v( J4 V大部分情况下,你都该去。新业务里常常蕴含着新的机会,尤其是在公司给出明确的扶持信号的时候,在这里升职加薪都会比较快。6 `1 s; y+ `, [( Q
* d! ~% m) J( M5 i况且新业务里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这会是少有的跟前辈们同一起跑线的地方,这么好的免费学习和进阶机会,怎么能只想着待在舒适圈呢?
2 g D7 i+ ^9 W ! j8 @+ {1 v5 ^9 \' b" ^2 T
6、让老板欠你,而不是反过来5 c# l/ ^: n1 R
; F7 A$ C! {8 v5 l$ A7 T6 T1 i有一句话,是我说的:优秀的员工,能力永远高出薪水一点点。
) K8 e: w# u5 Y9 y ]' e* P2 o" b* M
如果你的能力比薪水高很多,你马上就会待不下去,你也就不再是公司的员工了;如果你的能力只是和薪水匹配,老板除了钱以外,不会时时想着将其他的东西给你,比如机会,因为他不欠你什么。
6 B. r* Z% t' I7 S 1 b* O/ D0 Y( ]6 o
平台的价值每个人都知道,同样一双鞋子,放在路边摊和商场里,价格就不同,留出一点点能力和薪水的差额,用来换取潜在的机会和平台,非常划算。% E% D2 }4 K2 R& V3 V
- S$ M! Z, P9 S( h2 x/ d# R ) e+ t4 B; ?) J* T' ^" c% |: V
比如明明一天可以完成,说一天半,这半天不是给你看电视用,是用来提前交卷的;比如明明老板给出具体要求让你做一份方案,在做好的前提下,在某几个点上给他放几个其他的选择——预知或预设老板的期望值,然后超越它,这是“管理老板”中很重要的点。
$ `0 W* h# E; u* O- G9 h0 z+ `% ?* q; V3 {2 r* T) ~
) s9 [' x6 v$ o, U- I4 {# g
有人说,如果我做了上面所有的事情还没升职加薪怎么办?相信我,你一定会在下一份工作中拿到所有应得的。+ E2 e$ B* J2 k3 |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留言并且推荐给你的好友。, D" f% S; i! Z3 |
& S2 Z/ u5 v( [
如果看到这段文字,证明您已经看完这篇文章了,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有什么不赞同,我们期待您的留言评论,并诚挚邀请您加入“互联网早读课”QQ群,一同交流每天文章的心得并结识同行。官方11群:477502397,加群密码“城市+职业+姓名”,否则不予通过,入群后请修改群名片。8 ?0 L1 S- ?+ @/ r* v) C
: i( D% B: y0 p6 p% r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ezWqLL6 k8 @9 n! |1 B! C2 ^ O1 P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