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倒计时!A股又将诞生新纪录
* o' _6 z. `" p, C A股进入2023年,股市迎来“开门红”,各大股指强势上涨。开年以来,沪指累计涨幅达4.89%,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达7.35%,创业板指则收获了9.5%的涨幅。 2 J" P2 B; Y- u- x) N; p- P" D: ^/ P
而北向资金是重要增量,近一个月时间,北向资金净流入额1182亿元,而其中大部分是今年1月短短14个交易日内完成的,期间北向累计净买入1125亿元,这一净买入规模明显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净买入规模。( e; d* H, E- f+ A& a9 ~4 m
- J+ k" H0 @: N+ J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14年内地和香港股市互联互通机制建立以来,北向单月净买最高的月份。由于假期因素,本月还只剩下1月30日和1月31日两个交易日,这意味着,A股又一项纪录将进入倒计时,如果届时北向不出现大规模净卖出,北向单月净买额将创下历史新高。& H' Q+ s7 @8 M
01( b* I2 l* ]. c4 D
狂买千亿绝非“一时冲动”
' Z: Z4 |. r% Y4 h 北向短时间狂买千亿远超众多卖方机构的预期。 t: i$ Z* I# v8 L l7 g
申万宏源证券在研报中直言,本次外资流入的级别确实超出了我们之前的预期。本次外资的大幅回流与人民币大幅升值同时出现,反映出典型的经济基本面“中强美弱”的预期。人民币升值速度也大超预期,年初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升值幅度排名为2014年11月以来的历史第二,说明外资对中国疫后复苏认同度非常高。) f7 r0 ?! P. d. t
兴业证券则认为,外资近期的大幅流入绝不是“一时冲动”。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看,2022年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动力减弱,甚至一度大幅流出,但当前不管是对经济、对地产风险,还是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都在明显缓解和改善。中国资产性价比提升,正吸引外资加速回流。
! m( D8 _: p- N0 s6 A% l& j+ u* x 中金公司认为,本次外资的大幅回流,反映出典型的经济基本面“中强美弱”的预期。人民币升值速度也大超预期,年初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升值幅度排名为2014年11月以来的历史第二,说明外资对中国疫后复苏认同度非常高。
; d# Y4 Z3 j @* }, }0 Z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除了今年1月,历史上有8次北向单月净买入超过600亿元的,有五次出现在演绎白马机构牛的2019年,两次出现在2022年6月与11月,仅有一次出现在2021年上证指数的顶部。
5 ?2 J. u" i0 G7 @) d4 t 而上述九次之中,上证指数与深成指单月表现最好的是2019年2月,当月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的涨幅分别达到了13.79%和20.76%。" o. S" L6 J7 R% j( j
02
$ I3 W3 ^/ \7 M 重点加仓什么行业?/ _/ m! _ h) ~4 b& D2 s' X: z
那么北向重点加仓了哪些行业与个股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近一月(截至1月20日),北向资金加仓市值排名第一的是酿酒行业,增持金额超190亿元,保险、银行分列第二与第三,增持市值近100亿元与99亿元。. S5 U& y6 c- P( ]
光伏设备、电池、证券、有色金属、半导体、软件开发、旅游酒店等行业北向增持市值在87亿元至33亿元之间不等。
2 c# m; J, h% P) e) N; b) d
. U. V& N' r* v3 |) A* j0 K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近期市场修复过程中,外资重仓的消费、医药等行业表现较为强劲。外资重仓的股票风格经过一年多的回调后,近期修复明显,而且仍有向上空间。% D/ O0 ?% g* M T- y) A# \& h' V! {1 R* y
中金公司表示,其拟合的A股外资重仓持股指数当前的前向市盈率为10.0倍,位于2018年以来的历史均值向下0.57倍标准差,和2021年2月的估值高点(17.2倍)相比仍差42%。
# q$ F, [) ?$ J+ y0 G 03& k; Y9 n0 ^$ { N
重点加仓什么股?1 }/ [" N6 q: K. D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近一月(截至1月20日),北向增持排名第一的是宁德时代,增持金额82.9亿元;排名第二的是中国平安,增持金额82.5亿元。$ F# z0 o# v. N9 q# _: {" ~% W
贵州茅台、五粮液、隆基绿能、招商银行、中国中免、京东方A、紫金矿业、格力电器、万华化学、韦尔股份、比亚迪、爱尔眼科等个股北向增持金额在78亿元至13亿元之间不等。
x1 V. ]4 ^: A, G' a * P- _! c- K7 z4 I
从买入金额看,北向资金等比例加仓的特征体现在其持续爆买大消费、大金融、新能源三大方向的龙头个股上。
# O+ }9 T, y( w# @ S7 n: v 兴业证券从将北向拆分为交易盘和配置盘,认为北向资金配置盘和交易盘在加仓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银行、非银金融和医药生物等行业上有明显的共识,但两类资金对于电力设备、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农林牧渔、机械设备、通信和基础化工等行业有较大的分歧。
2 _- {8 h- G& W8 n; Z$ p5 W3 W 04
% E1 r5 @, x9 o* }' {2 j5 P 还有多少加仓空间?能涨多久?
4 M* Z- [. K4 a# K9 j 综合机构观点看,外资是2023年A股的主要增量资金来源之一,那么接下来还有多少加仓空间呢?
4 T$ I' j6 Y. M& k/ V R 中金公司预计2023年海外资金(QFII/RQFII加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A股规模可能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 s# ?/ \+ y& Z7 t
兴业证券表示,保守估计,外资2023年将流入3000亿元,如果进一步考虑到资金回补、全球流动性由紧转松、中国资产优势重现,流入规模或有望达到4000亿元-5000亿元的超预期水平。, N% o7 c8 j/ B2 B- v4 a* K
兴业证券指出,回顾2017年至2022年,北向资金流入具有明显的“开门红”效应,历年外资都会在1月至2月大幅加仓A股,占全年净流入规模比重的中位数为20.9%。外资年初大幅加仓的行业有望持续领涨市场。
1 u- Q3 Y6 v' U- u: E 广发证券则选取了10个交易日内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代表性时点作为研究对象。
( J$ W' l0 r7 C! y 广发证券研究显示,从全A指数、创业板指、中证1000指数的表现来看,在类似的北向资金快速大幅流入之后一个月,前述三大指数上涨的概率均超过70%,但3个月以后A股上涨的概率以及累计涨幅均有所回落,北向净流入的动能也进一步衰减。
3 }/ q: v2 y: F: @' s- M 052 s) t) v3 y: k$ S. `! o2 ~) k+ L
“做多中国”成华尔街最拥挤交易之一
/ m2 \, y( s- C% J, t2 E 而北向超预期爆买,与国际主流资本看好A股不无关系。1 ^6 B/ f7 ?4 P: }8 p
本周美国银行对基金经理的最新调查显示,12%的受访者认为做多中国股票是全球最受欢迎的交易之一。
- P7 Q4 a7 X& B' @/ J R / u$ p( P2 \- L- h; e
调查显示,受访基金经理“毫不掩饰地看好”中国。其中91%的基金经理预计中国经济走势将更加强劲,这一比例创十七年以来最高。
2 x. u) R8 C9 O6 N- B 并且另一项针对亚洲基金经理的调查显示,42%的受访者表示已增持中国股票,这一比例远高于去年10月的14%。有90%的受访者表示,即使美股下行,今年中国股市依然能实现正收益。
: @: u7 S, D" y: T/ |$ ~. u) g/ B 综合国际大投行观点看,看好中国股市是较为一致的预期。
. _) C2 i, K+ }# L9 z+ o. _' V6 T 此前偏谨慎的摩根士丹利在去年11月上调了对中国股市的目标价,预计MSCI中国指数到明年年底将上涨14%。6 N, a; h) u" s5 y# ]. ^7 c% s
大摩首席亚洲和新兴市场股票策略师Jonathan Garner表示,随着利好消息不断,中国市场将表现得更好,并且牛市可能会持续好几个季度。而早在去年10月中国股市回调之际,摩根士丹利便表示买入中国股票的好时机已到。 @: ?7 |' a4 X3 e. X4 J
花旗Robert Buckland等策略师将港股的评级上调至超配,认为当前中国国内的一系列政策有助于对投资者情绪构成支持。即使其他主要经济体正在急剧放缓,中国也可能依靠内部驱动,实现有吸引力的复苏。0 n6 V( h$ J2 U4 q7 W' T- O4 V
今年1月高盛策略分析师Kinger Lau在报告中表示,中国宏观经济有望持续复苏,互联网板块利润还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资本市场有望继续上涨。
! Z, s! d( D4 m% b. W* ]8 s4 o Kinger Lau将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价从70上调至80(15%上行空间),同时预计人民币到年底将升至1美元兑6.5元人民币。
7 k4 _+ f+ }& H; _ 汇丰则认为,重新放开和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将推动A股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约19%,从而令2023年底上证综指有望站上3600点,沪深300指数预计将涨至4600点。/ A7 r4 J& J1 H+ k- S2 g
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