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小婉/ y8 [8 \+ b' G$ A( @
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雪媛(署名除外)5 G& }6 |+ @! K: ^! M: ] m. @
不可否认,男女天生有差异,这种差异到了职业当中,有时会更明显,因而生出一些 " 他职业 ":某种职业常被认为更适合男性,该职业性别单一或男女比例悬殊。
7 Q5 B: Z4 G& n* _1 P* T' M在 " 三八 " 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尝试在 " 他职业 " 中寻找 " 她色彩 "。女公交车驾驶员和女外卖骑手进入我们的视野,一个开着大车,一个开着电动车,开不同的车自会有不同感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她们很少在乎这份工作是否有男女之分,更多在乎能否在这份工作中,享受自在的风。
$ F" Y, [5 l& E$ z/ ]6 {【公交车驾驶员】
! X. D q+ S$ R$ |% a女人开大车,真的很酷0 }9 ?: q& X0 S8 }3 X' }
在马焕君的记忆里,少时乘坐广州公交车的场景历历在目。" 当时的公交车上还没有空调,大夏天的时候,中间的发动机嗡嗡响,开车的师傅穿着背心和短裤,一路开一路淌着汗,很辛苦,但也很威风。" 这种潇洒的感觉让她印象深刻,性格爽朗的她,一直很想开大车,起初甚至想去开大巴跑长途,后来被劝下。" 家里人觉得太危险了,又舍不得我跑太远,劝我先开开公交车。" 马焕君说。3 a+ t8 W2 j7 p3 I
" V; ?2 @" d( `
% w: h# |1 ^" E6 ~7 Z% w
- y e* a/ B& w, ]6 j/ @- U2013 年,马焕君正式成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 一开始就是试试,后面越开越喜欢,就这么一路开了下来。" 如今,她是广州巴士集团三分公司 209 线的女车长。在同一年,远在黑龙江大庆市的姚玉艳,也开上了公交车,原因也大差不差," 就是觉得女驾驶员特别帅 "。2016 年,为了多赚点钱,姚玉艳孤身南下来到广州,现为巴士集团电车分公司 275A 线公交车驾驶员。
; y& P! J! N- b在几位女公交车驾驶员的描述中,开大车的感觉真的不差:往前看是开阔的视野,手里方向盘一动,脚下油门一踩,很是畅快。但在广州巴士集团两万多名公交驾驶员当中,女驾驶员仅占 1.38%。
6 i; ?' j# I: E3 @为何在公交车驾驶员这一行,男女占比如此悬殊?姚玉艳分析,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体力问题。开公交车是项体力活,如今多为电车,驾驶起来更为轻便," 但以前的车都是手动挂挡的,每次下班都特别累,最累的时候胳膊都抬不起来。" 姚玉艳解释;二是压力大。作为公交车车长,驾驶不易,还要确保一车乘客的安全,责任重,从准备起步到平安抵达终点,有大大小小几十项需要标准执行的规范,中间还可能需要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对于女性驾驶员来说,需要更高的心理承受力;三是女驾驶员需要比男驾驶员应对更多的生理状况,譬如在每个月的生理期,长时间驾驶会带来一系列不便。
$ e( S, B1 E0 ]) R& N% F) z- C即使罗列出大大小小的阻力,但没有一位女公交驾驶员觉得这份职业女性没法干下去。她们认为,在开车这件事上,没有男女之分,只有技术高低之别。* w, K x; [! D7 t3 G" h
" 我感觉我天生就是开车的料,不管是考证也好,还是当时应聘,我都是一把就过。" 姚玉艳说," 我性格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虽然外人都说男人来开公交方便点,但我觉得男的可以,我们女的也行,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凭着这股劲,她努力磨炼技术,2019 年荣获广州市公交行业女驾驶员职业技能竞赛个人特等奖和羊城工匠金奖。获奖者需要在驾驶技能、节能、服务等方面均为顶尖,从考核项目和标准上看,并不会因为是女性而有所优待。; o, L3 |" f8 D" j: o9 I
& O/ c5 S" }# ]' k5 ^3 U( M
- G( f& {7 d+ H' B
2 y8 s4 t* [& Q* a
而马焕君驾驶的 209 线,在广州火车东站总站和坦尾站间来回穿梭,线路长,客流量大,路况易堵塞,驾驶难度不低,而她如今不仅是 209 线的车长,还是 209 线的线长。"209 线现在有 19 辆车,42 个司机,我负责车辆车身和设备的照看,也要就一些工作事项与司机们沟通、协调。" 马焕君介绍。9 d* M% v. {# p" @3 |. Y
在她们看来,女性当司机,也具备优势。相比起男司机,女驾驶员更加细心,能够更多注意到车厢中的动向,更多留意乘客的情绪,更擅长化解矛盾和冲突。" 前两天我正开着车呢,就有一个大姐从车后厢慢慢走到前面来,特意过来给我点个赞。" 姚玉艳说," 大姐说,她平时坐有些男司机开的车,一上车就难受,晕车,但坐我的车,这都到终点了,一点感觉都没有。"
1 b' ~1 `7 }* F' B" {开公交车后,她找到自我. w3 n% [* Q. j
相比起马焕君和姚玉艳,广州巴士集团二分公司 183 线的女驾驶员陈平,入行时间更短,也就三年半。30 岁前,她是名家庭主妇,30 岁后,她开起了公交车。" 以前在家带孩子,也没上过班,就感觉有点失去自我,因为重心不在自己身上。" 陈平说。事实上,陈平一直很喜欢开车,以前开小汽车,驾龄也有十来年,再加上家里舅舅是开公交车的,从小听着舅舅的经历,她也就有了开公交的梦想。因为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这个梦想一度消磨掉了。
+ m1 t. z! C* U: _. ^" 但后来孩子大了,想起自己一天班都没上过,怪可惜的,就想到外面看看。家里人也不是特别反对,但也有顾虑。" 陈平提到,女性开公交车,要么会被认为,这女的真不错,挺能干挺自信的,一个人能开这么大的车;要么会招来闲言碎语,觉得一个女子,何必来干男人的活,累得慌。然而这两种言语都没影响到陈平的选择。像是要弥补之前丢失的时间,30 岁后她为自己选择的第一份职业,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喜不喜欢。1 b( p l: e/ |" v B) \0 H
! R- ]9 B* P* x1 A! a& j- ?
% W. B6 a) p# F8 [0 M B6 U5 J% S/ V& E, u% l
开好一辆公交车,跟打理好家庭,照顾好小孩同样劳神费力,但陈平感到另一种自在。" 虽然精神都需要紧绷,但开公交车有个好处,就是能多见见人,上班后见的人和事多了,思维和心境就开阔一点,心里也没那么压抑。" 陈平提到。+ |% _: A c8 p
陈平第一次单独开公交车时,心里难免紧张忐忑,但当她带着一整车的乘客,从起点一站站平稳驶过,安全抵达终点的那一刻,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充沛着她的内心," 没出事儿!" 她很自豪。" ?5 d! ?1 x6 a1 y8 z: {& I2 L7 `; N
2022 年 8 月 27 日,陈平如常驾驶着 183 线公交车。行进途中,车上一名男乘客心脏病发作,面无血色倒地。危急当头,陈平沉着冷静,组织热心市民对其施救,安抚众人情绪,并果断开车将乘客送往医院救治,路上还寻求交警帮助,迅速将乘客送达医院,挽救了一条生命。9 s" J& o- Q; d. m- P' T
提起这件事,陈平也会说,其实不是自己有多么伟大,不管是谁在那种情境下,都会努力去援救,这件事对她来说,有另一层意义。" 我开公交车的舅舅,以前也救过人,我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如今我也开着公交车救了一个人,就像是又回到小时候一样。" 陈平感慨道," 我以前都是围着家庭和孩子打转,开公交车后,我才真的找到了一点自我。"
% m( }4 N: [1 b! b& r零事故零投诉的女驾驶员
/ ^9 C% j/ D: z0 Y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大部分公交女驾驶员在乘客和同事中,口碑都不错。+ X6 ]% _9 H" O
跟马焕君交谈时,她很爱笑,一笑眼睛就眯起来。在友善的外表下,她也是个很细心的人。在广州火车东站总站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她总能时刻留意周围的车辆动向,或者留心我们一行人的状态,因为这种细腻,她的公交驾驶之旅比常人多了几分亲和。
, C) Z1 N! K6 }, o4 w6 o马焕君曾担任旅游一线公交车的线长,搭乘这趟车的乘客,70%为老年群体,考虑到老年人普遍反应较慢,她在驾驶车辆时严格贯彻凡事 " 慢三秒 " 的原则,即停车要慢,关门要慢,起步和行驶过程要慢,碰到行动不便的群体,她还会主动帮扶上下车。在马焕君十年的公交车驾驶生涯里,零事故零投诉,她还经常受到乘客的点名表扬。
. y& p/ B9 {! Z( t6 @1 E5 ^驾驶公交车是一件累活,但马焕君仿佛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和活力:" 每次我看到乘客开开心心上车,开开心心下车,就觉得一点都不累,我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情。"
6 E) L3 u1 f* `& x! A, v2 M% G从北方千里迢迢来到广州开公交的姚玉艳,也经常感到快乐," 我挺喜欢开夜车的,虽然累点辛苦点,但时间安排自由,更重要的是,晚上我开着车在广州的路上走着,那个霓虹灯真的很漂亮。" 除了夜间的璀璨灯火,广州的那份人情味也常萦于她的心怀。聊着天,姚玉艳突然很兴奋地跟我们展示一封 " 利是 ",这是她今天开车时,一位老人家递给她的," 她说过年后第一次坐车就碰到我开的车,一定要我收下。这个时候就感到广州人真的挺热情的,很暖心。" 姚玉艳指着挂在车窗旁的一个小玩偶说:" 还有这个,是一个孩子送给我的。我每天开车要载很多乘客,不一定每一个都记得住,但对于搭乘这条线路的乘客来说,只要你用心,他们就会记得你的好,这是很令人快乐的事情。"( K4 }6 Y0 y- w P8 `( x
) w) r" Y9 q+ O5 l8 c
& ]# P, O, A9 j) H7 d
& {. Q! E: y. R说话间,因为要给其他车挪个位置,姚玉艳系好安全带,握着方向盘将我们所在的公交车调个头。在一个大转弯中,车窗边挂得松松垮垮的小玩偶,几乎没有过大的晃动。
4 P: G9 _# _( j" b; Y【外卖员】. Y9 w9 U* |% J
选择工作时不会过多顾虑男女差异6 p0 I4 \" d, ^8 z9 N$ B
90 后美团外卖骑手林玲(化名),前两天送一单外卖途中,经过一个公交车站时,听到旁边有人大声议论:" 居然有个女的在送外卖!" 这种声音对她来说已是稀疏平常,她也颇有点不以为然:" 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女外卖骑手,这个职业的门槛很低,并没有在一开始就限制准入性别。"4 W4 \- h0 y, }
被问及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名外卖骑手时,林玲想了想说,大概是 2019 年,言语间还带点不确定:" 其实我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当你沉浸在一件事情里,时间就会过得飞快。" 约莫是 2019 年的时候,为了提高收入,她决定成为一名外卖员。因家在海珠区客村,她就在那一带跑。
' c; E' C; M2 H+ h$ v% d$ T0 u) C2 L0 f2 [8 d9 c* n# G3 k
4 c3 a; l% h" L* a5 F; u
3 ?' x" X# A! x9 Z' d1 D/ l/ C
" 听人家说送外卖就是多劳多得,我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没有过多考虑到女性适不适合这个职业的问题,我最大的顾虑是我自己能不能做好。" 林玲回忆,当时去应聘时,站点里的男同事们看着稀奇,也会提醒她这一行会很辛苦,但她没有畏惧," 我觉得不管别人怎么说,都要自己去体验一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
/ N6 ]# {4 c# I1 p一开始,林玲也会有点不适应,遇到一些困难,譬如找不到路、东西太重提不上去、走在鱼龙混杂的小巷里也有几分担心。但很快她就上手了,并且做得很好。林玲所在的外卖骑手队中只有她一个女生,她如今每天平均约送四十单,单数在一众外卖骑手中算是中等水平,但除了单数,她的服务质量等指标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这么些年下来,她只收到两个差评,提起来还有点无奈:" 那其实也不是我的错,有些客户比较难缠,没办法。"- X1 V7 |$ z5 N
" 其实女生很少选择送外卖,无非几个原因:每天在外面奔波很辛苦,风吹日晒对皮肤也不好;骑电动车穿来穿去具有危险性;更重要的是,碰上一些重的货物,很难搞掂。" 林玲解释道,系统并不会因为外卖骑手是女性就派一些容易送达的单。没有特例,是因为其实也无需特别照顾,送外卖的不容易男女都一样," 我做这么些日子下来,就说明这一行女性也是可以干的 "。
3 X1 y9 Q# X, f p而在 40 岁的唐姐眼里,当一名外卖骑手所要克服的困难,压根就不是事。唐姐自述从小在农村长大,干过许多农活,吃过许多苦,直到上了高中才有自己的第一件新衣服。出来工作后,她做过多份工作,在工厂拧过螺丝,去公司干过销售……她成为广东珠海的一名美团外卖骑手不过一年时间,在这之前的工作,是干家政给人家带孩子。" 我这种性格,成天在屋子里对着孩子和家长,闷得慌 ",因此,唐姐选择和自己老公一样,成为一名外卖骑手。
7 C; B5 F$ B- u n- E4 `6 W
$ t# M: J+ a3 y1 O" i2 z% H) Q& F6 N1 A" _9 x
. w1 u5 f% }& a1 q: A" 我刚开始送外卖的时候,整个珠海市都跑,几乎没见到一个女骑手。" 唐姐说," 大家也会说这一行男的多,女的去干太累了,但我吃苦吃惯了,真的觉得没什么。" 在唐姐的讲述中,能感受到一种质朴的韧劲,就像她所说的,碰上高温、台风天等恶劣天气,她反而会更高兴,因为配送费提高了:" 只要天上不下刀子,我就能跑!"
+ a2 C+ b, `* V5 ~- @在突破后不会再害怕选择
0 n% @# E- ^. ~. e0 h- t9 {) d林玲和唐姐一样,选择成为一名外卖骑手,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经济压力。她身形瘦小,声音绵软,摘下外卖骑手的防晒面罩,脸也不过巴掌大,在送外卖之前,她在办公室当文员,连电动车都不会开。对于林玲来说,辞职去送外卖,是她人生的一大突破。送外卖后,虽然辛苦,但月收入翻了一倍," 每次到了发工资的那一刻,就会觉得是值得的,这让我感到更加自由。" 林玲说," 虽然也不知道会当外卖骑手多久,但在这一次之后,我不会再害怕做选择。"5 q2 q, h8 P) p4 F5 u
' H. D" h9 V1 r4 e$ a& R2 w: o0 C6 j$ l1 d; ?9 W. I9 n2 [7 t& t
1 X) G+ ^ z7 U) J
在收入翻番之外,唐姐享受另一份自在:" 骑电动车的时候,迎风那种洒脱和愉悦,让整个身心疏散开来,在那一瞬间你能感受到工作的愉快和生命的自由,不像之前在工厂里拧螺丝,没头没脑地机械工作,心里没有一点波澜。"5 e* i& p3 R% W+ a
唐姐很喜欢外卖骑手这份工作,她认为任何工作都有不容易的地方,不能光盯着不容易,还要看这份工作能够带来什么。于她而言,她很感谢这份工作让没什么文化的她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也有那么一些时候,获得一些意义。 H* f# Z1 u3 E
有一次,唐姐接到一个大单,价值三百多块的菜品满满几大包,电动车的箱子都要装不下,拎着沉重的几大包东西艰难爬上五层楼时,她心里还在犯嘀咕。到达目的地后,才知道下单的人是位独居的老人。" 是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自己一个人住,还坐着轮椅,他对我说:同志,你放门口就好了。" 唐姐回忆道," 那一刻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着的,而且也觉得有点小骄傲,对这种独居的行动不便的老人家,我们外卖员也算是搭了把手,尽了点力。"
5 w7 c) s' q3 c! M8 h2 w0 k0 b( T
z$ R+ g7 O/ _. [. R) \+ U
8 w7 O9 [1 J) R0 a; |3 J2 C s! f/ M" ^
唐姐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里记录着自己的送外卖日常,如今粉丝也有小 10 万。在视频里,她热情分享送外卖的经验。看着她为一单丰厚的打赏而笑开花,粉丝为她积极生活的态度动容。在互动中,很多粉丝都会提到:" 原来乐观和笑容真的可以被传染!"3 ]9 f! E/ l4 L/ z# l# A {0 H
每隔一段时间,唐姐都会琢磨着学点什么,之前考过国家营养师证和学开车,再就是学着发短视频,如今为了考上大专而学习英语。唐姐自有自己的一番道理:" 虽然我只是个外卖员,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我觉得不管是多少岁,都要不断充实自己,迷茫的时候,你就去学点东西,在将来某个时候,总会得到回馈的。") e4 I' M. U; V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 Y$ `% @' `* J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 U. D% N& p0 q7 w, T
责编 | 张齐 王隽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