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9|回复: 0

“国家账本”出炉,今年的钱这样花

[复制链接]

1586

主题

739

回帖

668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687
发表于 2023-3-16 12: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
3 月 13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关于 2022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3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 " 预算报告 ")。1 W- o, D1 A& u2 U5 P4 ?
预算报告有 " 国家账本 " 之称,既关系中国发展大事,也关系居民衣食住行用,历来备受关注。今年的 " 国家账本 " 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如何体现积极财政政策 " 加力提效 "?+ f+ |/ S5 c+ P$ ]- y
今年支出总计约 49.5 万亿元7 o7 ?9 g6 C0 a* e0 \3 L
透过 " 国家账本 ",人们可以观察到什么?
3 l1 p& t) n1 u( }" G' Q先看去年的全国预算执行情况——
, w0 g) w' \- d# f; j: M8 @目前政府预算有四本账,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其中以税收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账本收支规模最大。/ T+ F" x& r1 M+ K6 F& d0 F1 C! X
2022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37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6.06 万亿元,完成预算的 97.6%,增长 6.1%,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总体上,2022 年中央财政收支符合预算、支出略有结余,各地财政运行平稳。0 \/ ]! H) |$ t5 a3 D! v, q2 H
"2022 年全国预算执行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匹配,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洪范这样认为。
4 _" e, m2 a  p0 k6 E再看今年中国的收支形势——9 c. t# ~! B/ y$ g! ?2 }
预算报告指出,2023 年财政收支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收入方面,2023 年国内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 2022 年集中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继续出台一些必要的税费支持政策也将减少财政收入规模。支出方面,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长,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基层 " 三保 " 能力,转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
8 |0 M5 z0 `* P& T在充分考虑、综合分析经济运行逐步恢复正常等积极因素和各类支出需求后,2023 年将安排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1.73 万亿元、增长 6.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7.51 万亿元、增长 5.6%。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简单加总,今年支出总计约 49.5 万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加近 3 万亿元。
+ b1 L$ _# ~( I. x业内专家分析,对财政收支增速的较高预计,向外界释放了财政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明确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6 F. m! m& C2 m0 T' g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受国内外复杂形势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财政收支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在此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集中发力、主动适时加力,稳住经济大盘,兜牢民生底线,"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保持连续性,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_& v0 ^2 a. \: n6 K' u1 S( H
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
! @$ L$ {; g8 c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预算报告中如何体现?
- @1 w0 W3 `' k7 e8 U8 s) M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是积极财政政策的 " 加力 " 点。
# L- U( B! E: k& m, W; D" M" 在 2022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6.06 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部部长刘昆说。; O: v* G5 p" L: O8 y7 [6 W8 Z
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 2023 年财政赤字规模为 3.88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5100 亿元;赤字率按 3% 安排,比去年高 0.2 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赤字率不超过 3%,有利于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为应对新的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 s" l  O2 h% k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 2023 年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8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1500 亿元。" 我们将在重点支持现有 11 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说。0 T0 C; I2 D. c5 i7 I% `
在推动财力下沉方面,今年中央拟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 100625 亿元、同比增长 3.6%,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增长 7.9%,这将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b5 X4 E& s! c6 e9 n刘昆介绍,近 5 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 40.66 万亿元、年均增加 8.4%,有效弥补了地方本级收入的不足;2023 年将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 " 三保 " 底线。
( S. ~+ b& Y0 J( `+ R, r1 {不少地方对此反馈称,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幅连续多年高于中央本级支出增幅,在财力性转移支付及留抵退税补助等方面向地方倾斜,给地方财政吃下 " 定心丸 "。
. @2 r3 P( @4 l  }  _" 加力 " 的同时,预算安排也着力 " 提效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
. R, K& D3 ^+ s1 @3 n  R马洪范介绍,今年的预算安排和财政政策加大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等重点领域;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更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完善资金直达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监控,确保花好、用对每一分财政资金。" 这都体现了对‘效能’的追求。" 他说。0 `( Q1 R' I+ h* O8 L
七成以上支出用于民生
9 T; y# X( x8 p"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 ——今年的预算报告继续强调这一点。6 i' R5 v' C# L8 l, h
紧日子的 " 紧 " 如何实现?刘昆介绍," 紧 " 通过提高资金的有效性来实现。中央部门带头严格支出管理,一般性支出连续 4 年实现压减;2022 年,中央部门支出预算安排下降 2.1%,实际执行中下降 3.5%。# D5 v# W) |8 t$ y- V4 N/ P
" 紧 " 也体现在 2023 年预算安排中:2023 年,中央本级支出 37890 亿元,扣除中央储备支出、国债发行付息支出、国防武警支出后,中央部门支出增长 0.8%,与去年基本持平。
/ h9 `! ^# [9 y- n! m4 ^刘昆介绍,财政部门将从编紧预算、硬化执行、盘活存量、做好常态评估等四个方面,继续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G5 b0 |9 v) A" 我们将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牢预算支出关口,从严控制部门预算追加调剂事项,严禁超预算、超标准安排支出;及时清理收回结余资金,不让资金‘趴在账上睡觉’,对结转资金较多的项目相应减少预算安排;按季评估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情况,强化评估结果应用。督促地方积极推进过紧日子评估体系建设,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刘昆说。( }) i1 k5 F/ q# i
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百姓过好日子。马洪范分析,中央财政带头压减支出,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为全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提供了重要保障。9 v2 I. }7 c0 m* Y
根据 2023 年预算安排,今年财政支出的 70% 以上用于民生。
9 @% Y; e/ W7 w7 C. s教育支出占 " 大头 "。2023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继续保持在 4% 以上。其中,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 250 亿元、增加 20 亿元,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 100 亿元、增加 30 亿元,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安排 404 亿元、增加 10 亿元,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高校 " 双一流 " 建设等。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安排 720 亿元、增加 32 亿元。
* A/ ?* z- O$ L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投入也不小。2023 年,中央财政安排预算超 1 万亿元继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安排财力补助资金 1700 亿元、使用 2022 年权责发生制结转资金 300 亿元,支持地方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新冠病毒感染 " 乙类乙管 " 平稳有序实施;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预算安排;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 1567 亿元,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1 D# j$ `& c$ x* F8 I/ B,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2023 年,全国财政支出的 70% 以上用于民生,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共同富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9 ^3 J$ r1 o+ A, G- A2 {; T" 虽然 2023 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刘昆说。8 d2 U/ L, g( F8 P5 J, [) m, y$ j
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y4 b) v; U5 S! q0 J' G) A责编 | 李各力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2 00:52 , Processed in 0.0382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