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h. ]& ?3 i% D d) B8 q
. |+ Z9 P, ~8 v
【绝活看点】
8 q# D: p0 i. D g0 v. h陈玉秋,吉林省吉林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旗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满族旗袍轻剪裁、重装饰,一块布匹便可以裁出一身旗袍,再用 " 见缝不见针 " 的手工技艺装饰上最多十八道镶滚。在钻研技艺的 30 多年里,陈玉秋共制成 100 余件满族旗袍。
9 U" f. B' E; x( z上身白色丝线绣出祥云,下摆纹样为海水江崖,一匹方正的织锦缎平铺桌上……陈玉秋(见图,本报记者刘以晴摄)沿横纵对称轴,将布料折上两折,用针固定在桌案上。接着,稳一稳手,折角处剪出一条小弧线," 这是给衣服挖领口,再裁一刀旗袍主体就成了。"' a# @$ l* i" D
55 岁的陈玉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旗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服装专业毕业的她,在一次逛街时,看到一条满族旗袍就挪不动步了。之后她结识了刘淑芬老师,自此便沉浸其中,一做就是 30 多年。+ O$ m& B( ], V% h A3 I; b
走进陈玉秋的工作间,屋子不大,进门左手是两个旗袍摆台。房间正中,两张长木桌拼在一起,桌面摆着碗碟、布料、针线、剪刀等各种工具。
* G" K( J; ?% ?/ O满族旗袍样式宽大,陈玉秋用画粉标记好袖长、胸围、下摆围,然后伏在桌上,人随剪刀走,不消 10 分钟一身满族旗袍已经裁剪完成。" 平面裁剪,一块布料制出一身衣裳。" 陈玉秋说,这就是独特的十字整衣型裁剪方式。
- c/ p5 j2 p. [* S A$ t裁好的布料要刮浆晾干,接着便是 " 重头戏 " 镶滚。最华丽的满族旗袍讲究 " 十八道镶滚 ",即在衣料主体上 " 镶 " 上颜色和纹绣各异的布料。" 镶边往往一层叠着一层,为了精致牢固,有句话叫‘见缝不见针’。" 陈玉秋说。
; v* J( g4 Y0 J. ?5 h" {/ t1 h配好镶边辅料,陈玉秋将它围在主料袖子偏上处。穿针引线,辅料边缘有些厚度,针线从中穿过,再刺破主料,线头针脚都 " 藏进 " 布片,下一针再紧贴着刚刚留下的针孔。镶边时,一般一根长线从头缝到尾," 被扎是常事,但手必须稳。针刺太深线会透出来,刺太浅则不牢固,就得整个拆了重来。" 两个多小时后," 唰唰 " 声停了下来," 这一边袖子镶好第一道边了。" 陈玉秋抖了抖手。
6 F; x! K# \' _$ U除了要隐藏针脚,用来包住旗袍边角的滚边还要 " 鼓 "。" 我当时就是被旗袍上的滚边吸引的。" 陈玉秋边说边将一根白棉线放入一碗清水中,吸足水后,双手拉直弹掉多余的水珠,再将棉线搭在主料布边上方一分处。左手提线的一端,右手拇指和食指前后微微捻动,取走棉线时,布边洇下一道水痕。7 j+ M1 n1 @2 N$ `, K- Z
" 这叫打水线,既留出一条直线,又让布料上的浆水微微融化,便于黏合。" 将布料翻到水线上,用熨斗熨实。如此,反复两到三次,缝上布条,就是一道圆滚滚的滚边," 这样包边厚实有质感,也是考虑到东北风大,能起到一定的防风作用。" 陈玉秋说。
+ o# b/ y' E$ p8 q# l3 X如今闲暇时,她就带着满族旗袍技艺走进社区、学校," 从制作浆糊、包滚边这些独特的技艺讲起,再引入背后的文化元素 "。这个过程中,陈玉秋也逐渐打开思路,在旗袍制作中加入一些时下流行的布料和图样。
! a/ P2 K% s: K; }* J8 {5 _" 我坚信会遇到对这门技艺一见倾心的年轻人,就像我当年一样。" 暮色四合,陈玉秋将尚未完成的旗袍放进布袋,双手捧进柜子。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