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划重点4 R, K) N- G5 O
6 t: R: m; F) V! w1 U + W/ l4 G* I- A/ g; x
- 1自2月6日通关后的近60天时间里,香港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各行各业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游客。这让疫情之前拥挤、热闹、沸腾的香港,再度找到了它习惯的节奏。
' e* t6 L/ {, L: r - 2一手房市场在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销量也明显上升。多位地产中介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过去近两个月的销量暴涨,可理解为过去三年被疫情压制的购买力集中爆发,之后,销量涨幅必然会趋向放缓。 + k! k1 D0 _$ l3 o1 ~# q
- 3那些排队买保险的人又回来了,多位在3月赴港购买保险的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不管是去友邦还是保诚,缴费都需要排队了。友邦和保诚,是香港本地最大的保险公司。 + c# S( Q/ i* \$ v
腾讯新闻《潜望》作者 罗飞 4月4日发自香港
* w: z2 D" M! X 热闹,从未像现在一样对香港商家如此重要。在商业世界的语言体系里,热闹就意味着有生意可做。; `. {& c* I A! z4 q
4月4日,腾讯新闻《潜望》在香港游客较为集中的旺角、尖沙咀以及中环等地,看到了更多的旅游团人群,跟随着不同的旅游团和导游,顺次而至。
2 q# e1 O: e; @3 P d9 r; Y 香港,确实变得热闹起来了。
2 S& R3 N' @& M) g8 [6 K 自2月6日通关后的近60天时间里,香港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各行各业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游客。这让疫情之前拥挤、热闹、沸腾的香港,再度找到了它习惯的节奏。7 @! e+ S0 Q6 L# @ {
然而,对于不同行业从业者而言,现状却各不相同:几家欢喜,几家忧愁。; ], W8 M+ U8 V8 Z
内地资金涌入地产:房产中介一个月赚上百万4 ]- F$ f1 y/ ?8 M5 J
香港通关之后恢复最快的行业,当属房地产业。3 Z( c. I4 e* Y+ Y# B% M
本地地产中介公司世纪21物业的经理人Juan的生活,在通关后变得异常繁忙。他告诉腾讯新闻《潜望》,通关之后,他每个星期至少需要带买家看房4次。
4 a% R- \$ t4 r! s& P 与腾讯新闻《潜望》会面的当天,他正赶往律师楼帮客户处理买房事宜。
. k- h8 n: T/ _& W2 c2 @3 w 在香港买房除了代理中介外,仍有许多流程需要律师的介入。大多数的中介并不会协助律师有关的事务,Juan却非常认真地帮助客户处理各种细节,因为大多数的内地买家在香港置业并不熟悉完整流程。Juan的客户超过95%都是内地人。8 P& c. _: ~& M8 G# {4 o
细致周到,也是Juan在客户群体里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过去1个月,Juan的月度总销售业绩约2亿港元,按照香港行规,中介会按楼价的1%收取佣金。也就是说,他上月的佣金收入约200万港元——这堪比在中环金融圈投行经理的收入。
2 q% g, I) f9 ~- @( _! C4 [+ E9 n& ` 不过Juan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因为成交量增加,相应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流程工作也需要其他同事协助,自然佣金也会分走部分。尽管如此,他上月的收入也超过百万港元。
5 w5 _! A* l$ j M" _1 D 2018年,Juan从设计专业转入地产中介领域。随后的四年,香港地产行业接连遭遇了动荡和疫情影响,很多人不得不离开这个行业。
0 Q( B' k u, J+ e% ]% S& B$ V Juan对腾讯新闻《潜望》说,这四年,他看到“港漂”买房的需求在增加,但是服务这个群体的人并不多。自己刚好抓住了这个群体和机会,即使在疫情期间,每年的销售额也有上亿港元。
4 G- W: }7 Q h- ?( C% O 按照Juan的表述,他过去一个月的销售表现,已经超过疫情期间一年的水平。4 H0 X. a6 W7 J3 g6 s" v( l
通关后,内地赴港买房的人明显多了起来。Juan的客户中,不乏一些并没有香港身份的人。其中一个案例是,一个并未在香港工作或常驻的上海人,春节后在香港购买了一套2600万港元的房子,需要缴税30%,即780万港元——这相当于一套在北京三环小房子的价值了。, P+ e5 m9 y' x- F4 b9 o
香港本地地产中介美联物业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的买家中,内地人占比达到11%,创了近11年的新高——当时暂未通关,买家以港漂为主。' A' t- B6 v) Z$ G4 Q
Juan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通关后,这个数据会更高。4 t; v% _: A7 U
一手房市场在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销量也明显上升。美联物业的数据显示,截止3月27日,香港一手盘成交了3300套,其中75%都是1000万港元以下的刚需房。
+ \- N! ~7 r5 p3 ~ 包括Juan在内的多位地产中介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过去近两个月的销量暴涨,可理解为过去三年被疫情压制的购买力集中爆发,之后,销量涨幅必然会趋向放缓。
5 r) E$ s8 M" y 排队买保险的人流又回来了!中介1个月赚了过去3年的钱
4 o* f5 w1 R4 C I& e" {- D 香港的保险行业在通关后也躁动起来,那些排队买保险的人又回来了。 J0 w7 |+ P0 W$ c' k
多位在3月赴港购买保险的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不管是去友邦还是保诚,缴费都需要排队了。友邦和保诚,是香港本地最大的保险公司。
% M' R! A0 _- g2 a3 ?2 A7 y" P 香港友邦资深区域经理夏志全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过去这一个多月,他及团队的开单量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他的团队现有约20人,有些成员过去三年几乎没有开单。通关后,超过一半的员工都已经开单了。
9 ~7 O$ b$ g s1 G6 }$ F6 n( Q# [ 夏志全预计,自己团队3月的收入总额会超过150万港元,这比过去三年的总收入还高。据他透露,3月初的时候,友邦一位员工做了一张100万美元的保险单,个人佣金超过150万港元。
9 g7 K" q. [- K3 X# N& x( P x 成绩,远超夏志全的预期。
, [# H1 Z; F& n [; b0 p1 l 3月初,腾讯新闻《潜望》和夏志全见面时,他曾保守预计通关后收入肯定会好起来,而现在让他有些“意外”。5 p! _) v" m! x" h7 p
香港保险业再次火热的现象,美联金融集团保险部总监刘嘉欣也有感触。他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不管是大额的储蓄保险还是普通的重疾保险,现在的销售都非常好。
- w: P9 @( \+ L2 T/ j0 U 刘嘉欣透露,通关之后,一位内地富豪购买了保诚旗下的一张储蓄保单,总额达5000万美元,每年缴费1000万美元,分五年缴完。截至发稿,腾讯新闻《潜望》暂未能联系到保诚对该信息予以确认。
3 Q) S( o$ |$ L+ h6 c* c! z% r 夏志全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预计再过半年,香港的保险业可能会更好。这是因为有些客户的资金因为疫情原因暂未停留在港或用于他处,等到资金到位后,不管是保险还是地产市场,可能都会比当前更活跃。
( _- Y+ i" u) x; H% e0 @, a; a% O& y 多位香港的保险代理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通关后这段时间,内地人赴港购买的险种主要集中于储蓄险。大多数内地客户习惯手持现金,可选择的投资产品不多,便更倾向于保险公司这类相对稳定的固收产品。& q3 p( y8 R- o1 J9 N/ u
刘嘉欣对腾讯新闻《潜望》透露称,她在过去几个星期多次参加香港头部保险公司的产品会,一些曾经只有外资私人银行客户(面向富豪圈层)才可以购买的产品,以后可直接在保险公司购买了。
1 ~5 I1 t6 \- p8 Y1 k$ ] 这是因为保险公司希望抓住通关后一部分相对富裕人群的理财需求。刘嘉欣估计,2023年内地赴港投保的新保单(人寿)保费300亿港元,疫情之前的2019年新保单保费为434亿港元。, |; O% i# B% z& G
上周,赴港购买保险的消费热情仍未消减。腾讯新闻《潜望》在保诚和友邦的缴费现场,仍然看到排长队和拥挤的情况。1 [2 [* f6 D5 X& O
多位保险行业的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当下的这些赴港买保险的需求大多数都是在过去三年被积压的,当下的生意相对比较容易。但是需求被释放后,经济又处在下行通道中,中介们面临的行业挑战才会真正出现。
& G! P, v$ E' {# l, g4 A 香港零售业依旧疲弱,是时候该改革了?: }0 S7 |5 b' d" H$ H: t+ d8 G' @' Z% H
在房产、保险行业迎来利好的同时,零售业的回暖却相对缓慢。( S3 _8 D0 }) }4 o" D5 b0 A% }
3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最新的零售业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2月香港零售业的总销售额约为331亿港元。通关之前的两个月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零售业总额分别为336亿港元、361亿港元。. V+ r' ^) W' ?
通关前两个月,少有内地游客在港消费。也就是说,香港在没有游客的情况下,销售总额比2月6日通关之后的当月还要高。当然,12月和1月有年节促销活动,会拉升当月数据。/ s" o* w+ |2 q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执行总监罗振邦表示,香港零售行业在通关后的恢复是相对疲弱的。
& w2 F6 ] z; u+ f 他进一步解释称,对香港超过4300家零售商家的调查来看,超过一半的商家认为香港本地消费者的购买力在下降,与此同时,内地赴港游客的购买力也在下降,这两个部分的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预计在10%-20%。
" b! m: [- T3 F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购买力的下降,会直接影响零售销售额的恢复。
4 y% q# G- R" P2 L6 c 香港出入境的数据显示,截止3月28日,三月份赴港内地游客平均每日约6.3万人次,相较于疫情前2018年时平均每日15.6万人次,恢复了40%左右。
- M; x' W( m3 a! S3 z8 [+ V 腾讯新闻《潜望》在香港通关后零售表现最好的尖沙咀地区看到,仅有零星的游客。在尖沙咀最豪华的LV和爱马仕等云集的500米广东道,腾讯新闻《潜望》于某个周六人流最集中的11点至下午3点观察可见,出现排队超过40人购物的仅有LV、迪奥以及卡地亚等三家门店,Gucci以及Longchamp则有约20人排队,而香奈儿店铺没有人排队。7 T: p" s; W& d% i
疫情前,尖沙咀经常出现人挤人的现象,而且临街的这些店铺排队的人数也远超于此。其他的店铺人流最多的是靠近广东道海防道上的连锁零售商万宁,除此外,尖沙咀的店铺零星有客人。- u! Z- ]0 }$ @" w% m
谢邱安仪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香港零售销售总额距离完全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F- c5 Y6 W3 l2 ]. o/ r$ e" O
此外,香港零售管理协会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零售商对于未来的生意有担忧。这是因为现在香港零售行业面临了严重的劳工短缺问题。据谢邱安仪提供的数据,现在香港零售劳工短缺约3万人。1 `. J% d3 R, `% F/ e! q( v
莎莎集团主席郭少明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相对来说,莎莎集团已经是香港零售行业恢复较快的商家了。若想要恢复至疫情前的销售,可能需要2-3年的时间。
1 P0 h! v+ I9 c5 G9 [( \! T& v 郭少明进一步表示,通关至今,莎莎香港本地70个店铺总体的收入恢复到了疫情前的30%左右,澳门则要更好一些,通关后的销售翻了一倍。5 Y+ ?2 H& K8 W! b: N" }
这个数据远比其他香港本地零售商要好。香港零售协会的数据显示,通关后,该协会2000多家店家中超过一半都觉得销售只是中规中矩,未超预期。
4 K7 l1 \$ X# S; X 香港零售的恢复不如预期,更多的原因可能来自赴港游客消费习惯的变化。多位赴港的消费者告诉腾讯新闻《潜望》,以前来香港,他们除了购买大品牌的包包和衣服外,也会去本地的零售店铺买一些日用产品,现在,到香港主要是办事或者吃饭。 p7 ~( c$ i$ v2 T/ m; Z/ K
用他们的话说,“香港吃的还是非常好的,但是在香港可以买的东西大多数都能够在内地买到了”,尤其是内地的直播购物和电商兴起之后。: V9 a: Q' @4 h2 P
一些香港商家选择更多服务本地人。香港主打高端意大利菜系的本地餐饮集团PIRATAGroup的CEO,Steen Puggaard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过去三年确实非常艰难,但是相较于8000多家没办法付租的餐厅来说,PIRATA在过去三年从13家餐厅增加到了27家。对于PIRATA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更好的服务本地顾客。) I" ?. r! t# n+ f5 \( B4 ?% a
包括郭少明在内的香港本地零售商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直播购物等线上销售确实是趋势,但是香港暂时还没有到需要完全改革的时候,毕竟香港零售的优势依旧是线下。: j: ?- `% E4 k$ L" G
然而,香港零售商已经到了非改革不行的地步——人工短缺的压力,消费者购买习惯变化的压力,客源不足的压力,都迫使整个行业需要一个新的兴奋点或模式出现。
3 ]- u. {% N( g# F <li style=";" id="PIC" class="clearfix">- d$ x: E- n6 n
你可以充值,但没必要,这游戏真的可以打金!
- ?; R2 f+ y" G/ |- B5 U2 p+ t6 ~% x( ]9 L8 S2 G# F; z3 ]6 m
高爆打金服广告
* A! T6 W \& T5 E; m& b了解详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