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骨缀合,指综合利用甲骨上的各方面信息将甲骨碎片拼接起来,使原本破碎的材料变为完整或较为完整的材料,是甲骨新材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学者的甲骨缀合成果一般通过专著、书刊和网络文章等方式发表,往往散见多处,不便利用,纸质出版品亦不能满足及时增补和更新的需求。2 F3 ~ G, R' K( E- Y* ]
“缀玉联珠”甲骨缀合信息库首页。本文图片均为 吴睿涵 摄
. J4 t$ R2 X5 t0 }! }( i Y1 S% I$ A3 I# ~* b6 B, g. W. k
为此,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师生共同打造“缀玉联珠”甲骨缀合信息库(以下简称“缀合库”,点击超链接可进入),致力于全面整合甲骨缀合信息,将缀合情况、出处、缀合者等信息汇于一处,冀为学界提供查检之便。
$ E; u J8 M& c: u$ c4月20日是第14个“联合国中文日”,4月2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师生团队历时两年多时间筹备,于2023年2月21日正式上线缀合库。目前,库内共有缀合信息6400余条,并将持续更新。缀合库坚持开放原则,内置交流反馈功能,2个月以来已有25万余次访问量,共收到70余条专家学者的反馈意见,已成为学界检索甲骨缀合成果的主要平台。
8 v+ b2 y, W W* P0 j" a古文字研究要将严谨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之上,这支团队所做的正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蒋玉斌说:“这个数据库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是开放的,大家都可以拿来使用,由此就可以知道前人的成果,相当于我们帮助大家完成了研究前期的关于甲骨缀合的‘文献综述’部分。”- ~2 D; ~) I- ]
开发甲骨缀合库" q$ Y. L4 C- i; P- Z7 Z. w; v1 k
对于研究商代文字和历史的学者来说,甲骨卜辞是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十分珍贵,但由于多数甲骨残缺太甚,致使其刻辞支离破碎,不便通读。甲骨缀合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能使甲骨碎片“破镜重圆”,成为可以利用的珍贵史料。
0 |7 B) e, C; N0 m9 p中心团队接力开展缀合工作。
& t, H2 H% l% h$ t* @) N+ u- p2 e
2 M5 `' X! b4 \5 V2 s% J3 _近百年来,已有超百位学者投身甲骨缀合工作,完成了七千多组甲骨碎片的缀合。“建立这样一个数据库,能够有效避免古文字研究者的重复劳动,避免出现花费心思整理,缀合完成后,却发现已有前人缀过的情形。”团队成员、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19级博士生杨熠说。6 C1 C9 R& [! x- S, Q
他与2020级博士生黄博、2022级博士生程名卉从2021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数据,包括《甲骨文合集》出版以来学界众多学者的甲骨缀合成果信息,涵盖公开出版物、学术网站等多个信息来源,接着共同商议网站的框架,最后交由技术公司负责实现。
5 m5 U& f; ]7 i$ q& m9 j网页前端分为检索、简介、著录简称以及交流反馈几项,在使用搜索功能时,也有特定的查找规则,需要输入“著录简称+片号”。“著录简称”一般选用学界惯用的名称,现在新出的著录书,作者通常会自己拟定简称,缀合库就直接沿用。使用简称是为了便于文内称引,也是学界约定俗成的习惯。“片号”则对应了收藏的每一片甲骨。有了这两个信息,就能精准定位一片甲骨,比如看到“复旦008”,研究者就知道指的是《复旦大学藏甲骨集》收录的第8片甲骨。* i" z7 w7 L8 B3 W& L- h5 g' x
缀合库内置交流反馈功能,团队会定时查看后台,核对意见后进行吸纳,并将修改同步更新记录。无论意见采纳与否,留言者都会收到缀合库的感谢邮件。考虑到大家反馈的需求,缀合库模糊搜索的结果数量显示已经上调至50条。9 h. W, R8 r2 n/ |4 i
然而,缀合库的成功上线,在团队成员心里只意味着工作刚刚开始。“日后的维护更为重要,欢迎学界师友给我们反馈意见。”杨熠说。
' G- I1 y6 Y7 y6 L5 ^用PS软件进行缀合' @# J7 S) b$ h& `( v- Y( e
如何才能判断两片甲骨缀合成功?
8 Y9 g0 n( \, b- x; e这不仅要求甲骨的形状能严丝合缝连接,甲骨正反两面的纹路也要相同,刻写的字体、风格、叙事内容也必须互相契合。' A& o N0 g' x! l
龟甲和牛肩胛骨标本。
: U' t$ D& O$ ]2 k, N% E8 r8 `
2 J' i2 b0 f4 e7 I% n* H也是出于这个原因,龟甲和牛肩胛骨标本是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师生的案头之物,大家时常观察摩挲这些标本,力求做到对龟甲和牛肩胛骨的部位、形态了如指掌。
5 [$ B& B7 N- O- C! O甲骨残片俯拾皆是,开展甲骨缀合工作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无疑是能在脑海里将两片散落不同之处的甲骨形成关联。在外人看来,这件事无异于“大海捞针”。
/ ~, ?& C6 V! p1 L/ I- g; N对古文字研究者来说,首先要跨越字形关,熟悉古汉字的写法,拥有深厚的古汉语和历史文化功底。具体到甲骨缀合,还要有极高的记忆水平和敏感度,要对甲骨实物形态与已发表的甲骨信息都很熟悉,在头脑里形成数据库,从而在缀合工作中灵活调用。" a9 B7 ^+ }& x' R) M
值得一提的是,缀合甲骨的实际场景,并非意味着研究者亲手拿着甲骨碎片尝试“拼图”。由于埋藏时间过久,现存甲骨大部分都较为破碎,边缘还可能掉渣,必须存放于文物单位妥善保存,研究者一般只能通过拓片及实物照片来判断缀合可能性。然而,拓片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形状可能也会因甲骨的弧度而产生畸变,更何况很多实物图还尚未公开。3 K& H* l+ J$ U0 [, L
团队成员运用PS软件开展缀合工作。) L% ~ Z; L2 H, j* J& _& a5 @1 G
' ?( D: v9 [7 e* c1 Z+ E0 i
“我们现在是使用PS软件来进行缀合工作,会遇到很多看起来很像但是并不是同一组的情况。如果检查出来有一个要素是不符合的,那么大概率就是错误的。”程名卉笑言。
7 U1 x, H0 N) N/ f4 b* T实际上,甲骨缀合并不是这群研究者唯一的工作,而是其中比较基础的一个部分。杨熠目前研究的YH127坑,是殷墟发掘中最有名的一个甲骨坑,前辈学者花了很大功夫对其中的甲骨进行缀合复原,但仍有不少材料需要且能够被缀合。近年他也投身其中,完成了大约200组缀合,但他最终目的,是要全面研究甲骨上记载的文字和内容。
/ y0 c+ r: @- L+ R$ c6 ~) U“甲骨缀合虽然只是一个开始,但却是一项材料性比较强的基础工作。”程名卉强调了甲骨缀合的重要性。完成缀合的甲骨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阐释的重要作用,通过缀合,研究者才能从中获得更完整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拓展更多历史、文化等方向的研究。
7 i- L, ~! u, N/ w“无论把它当作什么材料来用,总是希望它是最完整的,这是一项1+1>2的工作。”蒋玉斌期待,缀合库能够为后续的古文字研究建立起扎实的材料基础。& k. y2 U4 a* p$ j( _# M x5 p
深耕冷门“绝学”
$ [. K$ t4 l# H4 u$ C. N9 c多年来,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努力发掘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中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从裘锡圭等古文字研究大师到中青年优秀学者,再到立志投身相关研究工作的青年学子,中心团队传承学脉、守正创新,源源不断产出有影响力的精品成果。
( r* f) [! ` J8 V$ S+ j* S! E0 w中心团队接力开展缀合工作8 a+ F, P! Y6 c6 \( o, G
M3 {8 ^, l0 r% X9 i在优秀团队和老师的吸引下,黄博来到复旦深造。他的研究志趣为甲骨文与商代史。“目前学界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很多都是基于甲骨材料得出的,要想在这个方面有所建树,必须对材料很熟悉,新材料往往能够开拓新思路。”因此,他非常关注甲骨缀合的新动态,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材料。
: g0 D; c( z L! s: n/ G程名卉对古文字的兴趣,是源于小时候学书法和篆刻的经历。经过硕士阶段在中心的学习,她逐渐明确了甲骨学的研究方向。“刚到中心时,我的基础比较薄弱,只是对甲骨方向有一些了解。”在教师引导下,程名卉慢慢摸索入门,改变了她之前认为“甲骨学是一门艰涩难懂的学科”的观念。
* G) Z7 I1 I7 K从左至右分别为黄博、杨熠、程名卉! J, A3 j5 x7 K
$ x1 X& c3 M' J. e
“蒋玉斌老师非常善于教导学生,也非常细致耐心。在我刚入门的时候,他每隔一周会花5-6个小时给我上课,手把手教我如何阅读甲骨材料,认识龟甲和牛肩胛骨的形态,注意字形之间的细微差别。在系统地教授甲骨学基础时,他也常鼓励我多做材料整理工作,争取从中获得新发现。”她说,成功做出第一组缀合后,自己增强了信心,更坚定了继续从事相关研究的决心。; K1 e3 h4 @" c" D% z' t8 |" i' e
杨熠从硕士阶段开始跟随导师学习甲骨文,由于较早接触甲骨缀合,他显得更为淡定:“在整理某部分材料的时候,我们首先会对它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也就是所谓的摸底。通过摸底,可以大概知道材料的深浅,知道还有多少工作可做。”# z5 T/ M1 c I( V$ ]' `# J' ^
杨熠通过缀合发现一个新的甲骨文字(最右)。
. m. h1 \* z1 X. ^/ D }. n, h* k6 B, B6 u
在摸底YH127坑的时候,杨熠就从材料的体量和已有资料中对成果情况有了预期,并在研究中感知到了完整的材料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对研究的重要性,“最开始也会从缀合成功中获得比较大的激励,但后来慢慢理解缀合只是整理材料的基础工作,应该在它之上做进一步的研究。蒋老师常告诉我们,要做有深度的研究。”
) e. c) {! A7 l5 |+ a2 R2 x蒋玉斌表示,甲骨缀合研究的持续深入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需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复旦古文字研究者与“缀玉联珠”甲骨缀合信息库将为学者提供助力,进一步提高甲骨缀合效率,为破译隐藏在神秘甲骨中的中华智慧和文明密码贡献复旦力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