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 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 Y, z! {" g+ n
在近期召开的七国集团广岛峰会上,美国鼓动战略盟友,以所谓 " 经济胁迫 " 影射中国。追根溯源,2021 年 5 月 13 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同澳大利亚时任外长佩恩在华盛顿会见记者时就声称,美国不会让澳大利亚独自面对中国的 " 经济胁迫 "。中国被无端扣上了 " 经济胁迫 " 的帽子。
9 }( c0 N5 M/ M4 U对于美方的无端抹黑行为,中国外交部严正反驳,所谓 " 经济胁迫 " 发源地和指挥部就在华盛顿。美国塔夫茨大学丹尼尔 · 德雷兹纳教授发表在《外交事务》杂志上的文章也指出,历届美国政府都 " 滥用经济胁迫和经济暴力 "。
0 N6 S. h' h# T- c6 ]美国大搞经济胁迫证据确凿2 C1 x7 r% B* j- F2 P, x
之所以说美国是经济胁迫的发源地和指挥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确凿的证据。
) Y4 |; t/ R }3 u% L在亚太区域一体化合作方面,美国使用经济胁迫策略,妄图在区域内造成一定程度的 " 去中国化 "。2022 年 5 月,拜登政府启动了所谓的 " 印太经济框架 "(IPEF)。随后,日本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加入了该框架。美国建立 IPEF 的目的是与上述国家在贸易和供应链方面开展合作,打造 " 与中国抗衡 " 的经济圈。IPEF 由贸易、供应链、基础设施与脱碳、税收与反腐等四大核心内容构成,在各个领域签订政府间协定。目前,印美战略合作是南亚地缘政治的一个决定性特征,这为美国的亚太战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形成了区域内 " 去中国化 " 的风险。
2 u$ J* C5 U2 R" V' Z: T' ^在数字经济领域,美国为了推行数字霸权,极力采取 " 小院高墙 " 策略。美国拉拢欧盟搞小圈子,企图在数字技术领域与中国脱钩,达到 " 数字去中国化 " 的目的。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领域,美国大肆对中国推行出口管制和对外投资审查制度,竭力阻碍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例如,美国不断扰乱中欧数字贸易领域的合作进程,尤其是在中欧跨境数据流动方面,美国以数据本地化、隐私保护和开放政府数据等规则差异为由加以阻挠和胁迫。
t1 e; i f1 \% M! ?从 " 长臂管辖 " 的角度看,实施制裁是美国惯用的经济胁迫手段之一。据统计,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累计实施超过 3900 项制裁措施,相当于平均每天挥动三次 " 制裁大棒 "。从美国实施制裁的历史上看,无论是法国的阿尔斯通、日本的东芝和丰田,还是中国的电信业和其他高科技产业,都是美国通过实施制裁进行经济胁迫的受害者。美国通过自身政策和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以经济胁迫和制裁解决外交问题的 " 反面典型 "。7 P* U6 B2 c" A8 R
从产业政策看,美国以产业政策为武器实施保护主义,以经济胁迫方式破坏自己制定的规则和政策。以半导体产业为例,美国通过的《2022 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就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措施,是服务于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的手段之一。根据该法案,美国一方面激励外国企业到美国本土生产芯片,另一方面又限制这些企业到中国等 " 不友好国家 " 生产芯片。多年以来,美欧试图构建 " 半导体产业联盟 ",以围堵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半导体产业联盟 " 的概念并不纯粹是研发合作、分工互补,而是带有多边出口管制和投资审查、排斥与中国合作的意图。
8 m8 x) ` \ @/ B. o美国大搞经济胁迫危害重重! |2 { d/ ]7 y
美国通过多种途径对中国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胁迫的意图和行动昭然若揭。" 去中国化 " 给区域经济与产业合作带来极大破坏,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逆流,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政治平稳发展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 y& p4 g, H9 ~+ a( v, d美国妄图通过经济胁迫策略进一步加剧亚太地区的 " 去中国化 " 程度,这有悖于区域经济与产业合作的主流发展趋势。美国推动的 " 去中国化 " 逻辑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规律," 去中国化 " 的实践也违背了世界各国民众的切身利益。近些年来,美国不仅频频退出或者重谈区域一体化协定,还抵制多边贸易体制,其保护主义措施将通过供应链的传导机制影响区域经济与产业合作。美国推动的 IPEF 和 " 友岸外包 " 正是想要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与产业合作中的主动权和禀赋优势,企图 " 架空 "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联互通和产业链合作。
- a+ w$ @3 _' Q4 \$ w" l# k美国的经济胁迫策略将加速逆全球化趋势。逆全球化浪潮将导致国际规则和秩序的严重失灵。特朗普政府时期就试图使用 " 美国优先 " 的政策组合重塑国际经济秩序。美国频繁实施单边主义政策,并以 " 让美国再次强大 " 为名义大搞保护主义。美国的 " 新重商主义 " 使美国经济由开放向封闭倒退,与互联经济不断深化的区域发展严重脱钩。美国推行 " 逆全球化 " 就是要从供给侧重构国际经济规则,进一步维护其在全球的战略利益,借以稳固其世界霸权地位。
4 u$ f/ `0 S7 B5 J. _. P美国的经济胁迫策略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政治平稳发展造成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内外部需求低迷,全球企业对经济增长预期的信心有待提升,各国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美国对华经济胁迫将拉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 ~8 h; j/ h/ y4 G- F( q此外,美国拉拢西方国家不断推进 " 胁迫外交 ",在全球推动建立不同的 " 小圈子 "。2022 年,美英澳三国分别在非正式场合邀请日本加入 " 三边安保联盟协定 "。美日印澳推行的 " 四边安全对话机制 " 致力于加强海上安全以抵制所谓的 " 威胁 "。
/ R% ?1 t3 r) o- P7 X1 y9 H. ^总而言之,面对美国对华实施的经济胁迫策略,中国要排除一切外部阻力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特别是以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为契机,深化与 RCEP 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供应链产业链,不断提升中国与 RCEP 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关联度,积极主动参与高质量的经贸协定谈判,有效化解美西方国家的经济胁迫。
! G3 h$ L$ d5 p& j$ F毋庸置疑,中国在亚太乃至全球产业链中的 " 中枢 " 角色和重要作用仍未改变,我们应该有自信突破美国的战略 " 规锁 ",进一步畅通与合作伙伴的国际循环,并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韧性。0 ? y, X5 u; p5 L" h
《光明日报》( 2023 年 06 月 04 日 08 版)
+ d! P2 p3 b1 ]" [. C- U7 e [ 责编:董大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