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盒马鲜生又有新动作。一家名为“Pick’n go”的便利店,在上海黄浦区歌斐中心隆重开业。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家便利店属于一家来了就能打包带走的店,“自提”是这家店的主打招牌。
" {( ^9 X5 z) O, S5 A6 T5 V+ D
1 ]9 s! w: ^6 [1 F5 \: h店内分成人工窗口和自助取餐柜两部分,消费者通过app下单后,人工窗口就开始制作食物,等消费者到店后,就能直接凭取餐码到自助取餐柜拿餐食。据悉,今后盒马鲜生将会根据首家店的营业效果,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 z+ H+ @) d, M2 {5 T
这边“无人便利店”搞得风生水起,那边也有人唉声叹气。叫苦的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零售之王”——7-11便利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7-11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 M5 Q( S) C2 A# e7-11的零售神话' P: j0 S9 @, p2 I8 C0 M0 s* e
; B1 P3 H! j9 b; M0 D& U一说到便利店,估计没有人不知道7-11。甚至零售行业里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便利店,一种是7-11,一种是其他便利店。” 7-11也确实是个奇迹,自从1974年创立以来,这家便利店就开始书写自己的零售神话。
8 Z4 B% [) d* x6 n9 F ! _0 v7 j7 v: t8 n4 s1 a8 G; r$ b
有数据统计,就算把日本便利店排名2-4的三家便利店利润总和加起来,也没到7-11的一半。即使在当时日本经济严重衰退的时期,这家便利店也依然保持着连续41年盈利的状态。2016年,7-11的零售额高达2473亿人民币,盈利近百亿人民币,人均创造了116万人民币的利润,这一数字足以和阿里巴巴一较高下。
* H& [$ H+ f7 m但是再辉煌的成绩,也已成为历史。去年开始,7-11就在日本关闭了不少家店面。更让7-11发愁的是,除了在家乡发展不利外,在中国也遇到了不小打击。
% Z+ s6 J, c7 |8 q. H: E中国市场遇冷
' u* H% w2 Y5 C4 S( e0 O$ S9 e6 {" l- f/ I2 v
7-11刚来到中国的时候,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新鲜多元的食物和便捷快速的服务,迅速笼络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心。但最近这两年,7-11在中国西南、华北和华东地区的门店数量就在不断缩减。据悉,上海目前只有115家7-11,而且已经有一年多没开新店了。北京目前大约有250家门店,但是近年也关掉了不少店面。而在成都、重庆这样的新一线城市里,7-11的市场份额依然在不断萎缩。
' X+ i- Z2 ~; o6 s& Q0 B曾经的“零售教科书”,为什么会面临如此窘境呢?# ^, N# \! Z- ?0 y
: B: q v1 }5 J9 t9 @1.食物遭遇“水土不服”
0 j# S- C1 d* r0 u! ], ?作为一家日本企业,7-11里随处可见的都是寿司、饭团、关东煮一类的日餐,或者是意面、三明治、沙拉等西餐,这明显不符合中国人的中国胃。在7-11排队时你可能也会发现,不少人手里拿的,还是烧麦、包子这类食物。
0 Q5 _, \8 Y5 [7 E" b/ f
! q) g+ w- R0 U8 I( C# g# F7 H在这一点上,显然本土便利店更占优势。很多本土便利店都提供麻辣烫、酸辣粉、中式盒饭、热干面等商品。盒马鲜生新开的这家无人便利店,同样出售煎饼、豆浆等早餐,这些在7-11里很难找到。即使7-11里有零星几种中式餐食,价格也都相对较贵,消费者自然不愿意购买。
5 X. j7 s3 j* e3 y2.开店成本过高
* `8 S. r0 p3 L: p2 P" j众所周知,7-11一直主攻一二线城市。但随着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其运营成本也随之增高。而7-11又规定店铺面积必须为120平方米,这就代表要在租金上加大成本。根据数据统计,一家7-11的投资成本大约70万人民币上下,而一家物美便利店面积大概只要50-100平方米,投资成本也只有20万人民币左右,这样算下来,7-11在前期投入上已经消耗太多了。即使想将阵地转移到三四线城市,也不一定能竞争的过本地小型便利店。
/ j/ a' \8 i0 i5 r3.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a! Z. R. J) V2 O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对便利店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中国本土便利店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中国的便利店数量,正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而在中国便利店排行的前十名里,本土便利店的数量也是遥遥领先于海外便利店。; ^' o7 J( ^* W5 N% T# d5 Q, ?4 ?; o
4.互联网冲击实体行业
' ~- v+ G1 N5 u除了在数量上比不过本土便利店外,7-11提供的服务也不再占优势。ATM、复印机和餐食一向是7-11的三大招牌服务,但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冲击着实体行业,这些服务也早已被各大电商平台取代。而中国本土便利店的数字化,又是7-11等一众海外便利店不具备的特色。
; g3 N u5 O$ u$ ~ m9 K今年6月,日中经济协会携数十家日本企业代表来京进行考察交流,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便利店的发展确实速度快、水准高。但在数字化方面,中国早已遥遥领先。中国本土便利店的数字化尝试,是基于中国独特的环境应运而生的,这在日本便利店里是无法感受到的。
- `1 Q% \. D/ S/ x# E" k : a, L' e$ D( y3 h
其实近几年,不少海外企业在华的发展都大不如前,今年6月,日本老牌百货高岛屋宣布将退出中国市场。前阵子,苏宁收购了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罗森在中国也长期处于赤字状态,今年5月的罗森董事会上,甚至有人表示”既然在中国20年都没赚到钱,还不如撤退“。2017年,全家便利店的股价在一年内累计下跌了将近20%,日本全家公司与合资伙伴顶新集团的纠纷,也让其在华业务陷入两难境地。6 b k! C0 ^; b( M4 t \4 J8 s
有人说,海外零售巨头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时代和自己。随着中国本土新型零售巨头的崛起,如果海外企业还不紧跟市场潮流和客户需求,及时改变现状,那这样的窘境恐怕还要继续下去。- [, ]. M# J1 A' z1 U
' g" |# @9 T8 T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6709334909502095885// u7 e5 s" O* S! E8 L! v$ `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