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一线来】
" p2 W+ {! s& w0 K我们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10 年前破败凋敝,其中一个 300 多人的自然村仅剩 70 多名留守人员;村集体一穷二白,唯一资产是 35 年前建的两层办公楼;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庙荒村成为黄华镇仅有的贫困村。- G/ Z) ]1 u! U4 M4 ?) a4 e
10 年前我 45 岁,看到家乡的贫困,我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庙荒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 }: q) F. R, x1 a3 i+ Q+ c( r " 一个女支书能干成啥?" 上任之初,大家不看好我。但我想,我们林州人以前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都能修成红旗渠,现在赶上了党的好政策,为啥不能让庙荒摆脱贫困?' H% t3 ?7 @+ y" Y* f1 a2 \
行动起来!( K% V9 `8 L$ m: q
依靠国家各项扶贫政策,我们用 3 年时间改变了家乡的面貌,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装上了路灯,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村里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提升。% Z- s/ N0 f1 u- x8 n4 P4 U
人居环境改善了,为了长远发展,我们开始谋划产业。2015 年,我们村建成林州第一家 120 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村集体当年就有了 10 万元收入。随后,村里又组织村民成立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 264 亩,发展苗木、建设 " 创客基地 ",每年又增收 15 万元。) i+ `( ]& s) @1 _# O4 J
庙荒村地处林区,红旗渠穿村而过,适合发展乡村旅游。近几年,我们庙荒村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努力打造 " 渠畔人家 " 特色民宿旅游村。
j7 K. y* K; g$ ^# e当年红旗渠是一寸一寸挖出来的,如今的乡村振兴也在一件一件具体扎实的工作中推进。现在,庙荒村每年接待游客 3 万余人,综合收入超过百万元。
) b9 C( q J6 b, J" l从一穷二白到幸福生活,从实现小康到推进乡村振兴,党带领我们在奋斗中越来越好。* i4 |% j: m5 e
(本报记者王胜昔、本报通讯员刘剑昆采访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