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小孩上学时,看到这样一幕:男孩想要吃油条,妈妈觉得油条不健康,就自作主张给男孩买了俩包子。 结果,男孩一看到包子,脸立马垮了下来,妈妈见男孩发脾气,火气也瞬间被点燃:“好心买给你吃,还挑三拣四?你爱吃不吃!” “不吃就不吃!”,男孩气冲冲地往学校方向走了。 看完唏嘘不已,孩子满心委屈,认为妈妈不尊重自己;妈妈感到心寒,觉得孩子没良心。 生活中有的父母,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孩子计较、较劲、争输赢,结果导致亲子之间陷入对抗,冲突不断。 1 遇事爱争输赢 生活中,不少父母擅长通过权威去镇压孩子,让孩子必须听自己的,其实就是父母的胜负心在作祟。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母女对峙的视频。 就是一个生活中挺常见的场景,女孩犯错了,也承认了错误,并请求妈妈让自己静一静。 但妈妈则坚持认为女儿态度不端正,还没认识到错误,所以仍训斥了女孩很久,不可避免的,母女俩再次爆发战争。 整个视频持续了5分钟,我们不知道女孩做错了什么事情,可能她们自己都忘了为什么而争辩。 但我们可以看到,妈妈看似在教育孩子,实际上在逼孩子认输。 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孩子用情绪保护自己。在这样的对抗下,没有人会是赢家。 真正会经营家庭的父母,一定是接纳在前,对抗在后;关系在前,输赢在后。 多给孩子一些接纳与理解,包容与退让,父母才能真正赢得孩子。 2 小事不停地纠错 一位亲子关系专家曾收到一位妈妈的求助:四年级儿子,特别叛逆,母子俩已爆发了几次大战。 这位专家去她家后,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在就餐时,这位妈妈看似和专家聊天,注意力却一直在儿子身上。 儿子刚落座,她说:“你要把餐布铺在自己桌子上,然后盖住你的大腿,这样能防止汤汁溅到身上。” 儿子拿起筷子,她说:“筷子要往上拿一点点,不然你用着不方便”…… 短短一个小时,她的眼睛一直盯着儿子,在各种小事上挑毛病,纠正儿子。 好像无论儿子做什么,都是不对的。肉眼可见的,儿子就像一个气越来越足的气球,直到不堪忍受。 对此,这位专家直言,总在小事上纠错的家庭,看似不打不骂,却让人窒息。 真正幸福的家庭,其实不是没有磕磕碰碰,而是有不对抗的智慧,对无关痛痒的小事“装聋”,对不伤大雅的细节“作哑”。 少泼冷水,多点松弛感,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养育。 3 凡事爱唠叨说教 很多父母都有爱唠叨的通病,殊不知,父母自以为是的“良言诤语”,在孩子看来,只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与没完没了的唠叨。 这实际上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传递的潜台词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不行,你必须听我的。 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强硬地跟孩子讲道理,往往只能激起孩子负面情绪,让孩子彻底对父母关上心门。 真正能管住孩子的父母,必然是“不讲道理”的。如果无法给孩子树立好标杆,那即便讲再多大道理,终究都是一场空。 孩子12岁后,道理都懂,但就是不想听,所以要多谈感受。孩子真正需要的,往往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情绪和感受被看见。 唯有让孩子感觉良好了,他才会如你所愿。对孩子最智慧的教育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所以,少点高高在上的对抗;多点“我理解你”的柔软,如此,孩子自然能在父母春风沐雨般的教育下茁壮成长。 本文作者 | 主创团·枫子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102A071NI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 14:13 , Processed in 0.0352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